(汽车产业分析)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与趋势_第1页
(汽车产业分析)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与趋势_第2页
(汽车产业分析)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与趋势_第3页
(汽车产业分析)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与趋势_第4页
(汽车产业分析)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与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汽车产业分析报告汽车产业分析报告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权威调查显示,汽车内部舒适度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新车时考虑的第二大因素,排在车辆外观设计之前,仅次于汽车的可靠性及耐用程度。对车辆内饰的投入成为在中国市场上外乡和外资品牌整车厂商的一个比拼点。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如何,与国外相比差距在哪里?开展态势将怎样?我们为此邀请了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他们是-奇瑞汽车股份奇瑞内外饰技术委员会主任/总工程师曹渡先生,J.D.Power中国区总经理梅松林先生,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李彦龙先生,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副总经理张弢先生,伟世通亚太区电子产品部产品经理何春华女士。 国内汽车内饰开展现状 盖世

2、汽车网: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内饰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近几年的开展状况如何? 梅松林:广义地讲,内饰不止是内饰件。我们的调研发现,现在的车主特别讲究内部空间。鉴于多方面原因考虑经济性、政策引导还有实用方便性等,他们倾向于购置的车型外面小、里面大。最近这几年,汽车内部空间的重要性上升得非常快。在2021年,仅有4%的车主把车子内部空间放在首要的购车原因,到了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9%。 中国消费者注重外在感观较多的一方面原因,是和中国市场的开展特点相关。中国的消费者大多都是首次购车,对用车经验了解不多,他们在乎价格,外观式样,内饰空间,手感和视觉和谐等这些表象的标杆。对一系列参数、动力性能等方面,不

3、能说不重视,但了解得不多,缺乏判断的能力。 李彦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花费大量精力设计汽车外观的制造商来说,汽车内饰只是一个缺少重视的后续问题。从私人用车市场开始快速增长起,人们才逐渐开始关注汽车内饰,内饰设计也慢慢开始开展。但迄今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大多数的中国普通消费者还是偏好舒适温馨且实用的内饰设计。至于高科技元素,很多时候是整车厂家被拿来作为市场营销的噱头,当然也有很多高科技元素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尤其一些消费电子类设施如车载倒车雷达、DVD、MP4接口、电子式空调开关等,也有一些非常前沿的配置有些缺乏实用性并不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国内尤其一些中高级车上面,在内饰造

4、型方面有些有点过,功能或者设计上面有冗余感,其实很多的设备不一定常用。很多车的操控界面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却没有能放雨伞的根本功能。因此内饰设计适中为好,过犹不及。 中国消费者为什么喜爱有家居感的汽车内饰设计?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家庭用车在中国是最大的一块市场领域,中国人对家的理解不同于欧美,中国人在购车时并非只是考虑自己的喜好,而是考虑到整个家庭成员的意见,最终购置的车是对多人口味的折中。汽车在中国是大件消费品,具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符号意义,再加上中庸、低调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消费者在汽车内饰方面的鉴别力还不是很成熟。但不可否认,在国际潮流的影响下,国内对汽车内饰的认知正迅速变化并逐渐

5、提高。 日韩车内饰为何受国人喜欢 盖世汽车网:日韩车的内饰受中国消费者喜爱,除却在传统文化上和中国贴近外,有没有其他因,如他们在做市场调研,对消费者偏好预判时比欧美厂商更精准些? 李彦龙:日本厂商和我们同属亚洲文化,有一定的相通性。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在欧美市场上,日系汽车也是很受欢送的,如凌志连续8年获北美豪华车品质排行首尾。日本汽车厂商会对市场进行详细而严谨的分析,正是他们做事的态度决定了品质。日本厂商会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做细致入微的调查分析,他们的研发制造能力过硬,只要知道市场喜欢什么就有能力提供什么。这一点上,局部欧美企业往往不太轻易放弃自己的理念,因此在欧美市场很看好的产品在中国市

6、场水土不服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长此以往有时候自信可能变为自负。 梅松林:日韩系车做市场调研和偏好判断比欧美品牌准确?我不是很同意。别克凯越和斯柯达明锐等欧美车型卖得好,很重要的因素是它们的外观式样和内饰造型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日韩的畅销车型比,区别可能在于,日韩车有较好的根底,更加接近中国市场,外乡化工作稍微容易些:欧美内饰相对较简洁,粗暴,不及亚洲品牌精细,而中国人比拟讲究细腻精致的品位,这些都和日韩车原本特征接近。 张弢:坐进日产天籁和一款同级别的外乡品牌车型,除了材质上可能会略有不同,你还会发现在造型设计、整体风格、功能设计、颜色搭配、细节表达等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其实这是从一开始设计时就

7、产生的差异。 之后,这些设计表达在产品的过程中,对生产制造工艺的理解、对设计和制造质量的控制、对本钱的控制等这些方面也存在着差距。 还有就是如何合理地运用关键技术和材料,诸如采用什么成型工艺,选用什么适宜的材料,在哪些部位用软质材料,如何处理好光泽、表皮纹理、深浅、色彩的处理等等存在着理解不够的现象。同样运用了先进的成型工艺、但由于对材料、皮纹、光泽等控制不好,无法到达预期的设计效果。还有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对细节特征的把握不到位,缺乏细节,就无从谈品质。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主机厂要和供给商同步开发,这就需要价值工程的理念也同样在供给商那里运用。从设计到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得到供给商的支持,外乡供给

8、商相比跨国供给商还有较大差距,他们在局部产品或技术的能力上可能具备,但在汽车内饰中具备模块化系统集成开发能力上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目前这方面市场都是被一些跨国内饰供给商所垄断。国内不少整车厂在开发新车型时,会邀请这些跨国供给商参与同步设计开发,甚至由其负责整个内饰工程的整合,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开发管理。 外乡厂商的差距 盖世汽车网:外乡品牌厂商的内饰方面做得不尽人意,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 曹渡:论工程技术人员产品开发的能力,简单地讲就是因为国内这方面的整体经验和水平都不够。 不是根底问题,我们的团队学习能力很强,但他们缺乏的是经验,而做汽车产品的开发是有一套流程,有一套方法,我们外乡的团队

9、不太知道。 尤其内外饰这些方面,听起来好似很简单,实际上细节决定成败。内外饰主要除了功能就是追求精致,很多细节上要做到完美非常难。这也是我致力于回国来讨论的一个主题,我近期在建议的;09年内外饰产品开发和新材料应用国际研讨大会;,就是期望借助这个平台鼓励我们的工程师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发表一些有质量的论文,共同探讨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其实与制造能力比,中国在这方面的学术水平跟国际相比也差很多尤其供给商整体如何提高、如何提高国家行业层面水平等方面缺乏意识。很多人只是会;抄车;,但结果是抄也很难抄像。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中国缺的不是工程师,缺的是工程管理经验-这方面的能力比工程(

10、Engineering)或者产品开发(Productdevelopment)方面能力更差。所以即便有个把好的人才,也不会马上有一整个好的团队,这是个悲剧。当然这是要通过时间来解决的,因为没有大学可学。其他产品或技术方面的知识在大学里可以学,但是工程管理、流程等这一类东西是我们中国更加缺乏的。 梅松林:我想他们要有个学习过程。首先要看到他们现在无论在外观设计还是在内饰方面都比前几年进步了许多,提升速度非常快。 第二,我相信正是由于自主品牌现在处于学习阶段,所以他们敢于尝试新的东西;而品牌越是历史长久,反而越不敢尝试新东西,受制于传统。中国外乡厂商在内外饰设计上的大胆前卫有利有弊。冒险有时可能会带

11、来很多后续的问题,有些甚至没有意料到。可能中国自主品牌变化的太快了,一有新的想法就马上应用到车上去,随意性较大,装上以后就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之而来。比方说早期的 架,当时考虑到车主打 时拿着不方便,觉得有用就设计了上去,但后来发现没有考虑到 款式各不相同;车载饮料架也一样,曾经是一个孔下去只能放一种杯子,现在做的更有柔性,大小杯子都可以放。他们(外乡设计师们)想到一些好的想法,但考虑不周全,经验欠缺,随意性较强。在这一点上,外乡厂商和设计师们会慢慢在;试错;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设计本来就是试错的过程。好在自主品牌没有不攻自破,而是上从错误中学习并进步。 第三点,外乡厂商在内饰设计上的系统性不强

12、,还有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多少外乡品牌车型内饰看起来比拟廉价-从我们的调研得到的数据看,这些车型内饰的材料、设备等看起来比拟廉价,这可能是消费者最大的不满之一。他们抱怨说,这些车外面看起来很好,造型做得很潮流很漂亮,到里面去看却看到比拟廉价、廉价的东西。并非车本身差不差,只是说它的内饰看起来比拟低品质:内饰的材料、工艺、外表衔接、配置和内饰件间接缝等细节上,给人的感觉是廉价廉质。我们的数据显示这是消费者反响较多的问题。假设拿同一个级别的车比照,自主品牌肯定在本钱控制方面做得很严,但可能有些地方做得不太考虑购车者的感受,比方采用外观看起来给人感觉廉质的材料,这其实不一定能节省多少本钱。而外国品牌车

13、型的内饰也在控制本钱,但他们在材料和工艺上就比拟讲究视觉效果。 李彦龙:其实国内在汽车内饰设计和开发方面还是有一定实力的,但设计公司一般有想法有建议权,却没有决定权。真正拍板的是整车企业高管,他们对配置、本钱、结构、工艺往往很了解,但不见得是;设计;专家(请注意:设计不只是造型,而是比造型有更广泛的内涵)。整车企业会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并依据调研结果做出对消费者需求的预判-但是这种调研多数情况下不完全可信,所得到的信息不准确;即便准确,对于设计而言仅仅有量化的数字是片面的,感性的把握也非常重要。同时,鉴于市场变化的不稳定,新车开发的规划至少要提前两三年,依照现在口味开发出来的内饰可能在上市时

14、已经不再受欢送。所以在设计时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准确的预见性是需要有长期的经验积累和设计战略眼光等多方面综合。 从市场、设计、到工程、管理等综合实力决定了内饰设计研发的水平,国内各厂商纷纷组织研发队伍以满足自主研发需要,但同时也造成了研发人员和资源比拟分散而难以形成强大实力,因此整体实力还比拟弱。 未来开展趋势;判断潮流的根据 盖世汽车网:中国汽车内饰设计未来趋势和开展潮流是怎样的? 何春华:最近我们切实观察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消费电子很快进入到汽车电子领域,而且速度是在不断的加快。人们希望他们用的像是 ,或者是MP3或者是其他的便携式的电子产品,带到车里也能够很快地连接,能够很好的运用。中

15、国在消费电子方面是引领潮流的。更多消费者在消费电子方面是非常前沿,常常把消费电子跟汽车电子联系在一起。中国消费者相对来说是蛮成熟的,谈到消费电子进入汽车的时候,常常会问这类东西是否实用。 还有一个趋势,在人机界面方面,消费电子在先进的人机界面的趋势也很快地反映在汽车内部电子上来。我们要让这些人机界面的控制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合人们使用的习惯。我们在很多产品上都涉及到人机界面。把按钮做的更接近或者更趋向于消费者喜爱的形式,比方我们看到 的界面变得越来越花哨,也越来越实用,很多时候人们根本就不需要看说明书就可以操作。同样也要让人们坐在车上不需要看指南,就知道怎么操作车里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

16、谓的人机界面,即更适合人的使用习惯,所有的位置要合理化,不需费很大心思才知道如何使用。从人机界面的设计理念来说,不光是一款产品,事实上在各种产品上都可以应用到。伟世通去年携手3M在华巡展的X-Wave概念车上的触摸式中央集成控制面板和人机界面就表达了这种理念。 从我们(伟世通)的角度说,我们要整合全球的研发资源。我们在中国的研发都会融入到在美国的产品研发过程当中,我们要研究中国消费者今天的趋势是否可以影响到欧洲和美国未来的开展。因为将来全球化是一个很大的开展方向,我们会把这些发现放在全球进行共享。在整个产品研发过程当中,引入不同的调研发现,包括不同市场的研发人员进行详细的沟通。 举一个在中国开

17、发运用到全球的例子,伟世通中国技术中心设计了一个音响平台,这个音响平台现在不光是在中国销售,而且销往世界各地,包括在北美、欧洲,供给在不同车型上。 张弢:我们在设计汽车内饰时首先是围绕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诸如时尚感的造型、实用性、舒适性、亲和力价位等等,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制定适宜的产品定位。我们尤其要注重的是哪些因素是始终能够打动消费者、让他产生购置的欲望。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汽车内饰在功能性、人机工程、材料等多方面细节,要符合社会上的整体设计潮流,迎合国内消费者选择搭配一些装饰件。一般开发一款新车至少需要两三年的过程,如果不能考虑到这些综合因素,很可能新车推出后马上就落伍了。这

18、就需要放眼到服装、建筑等设计领域,这些都会对汽车设计有着借鉴意义,比方国际流行色趋势就会影响到汽车内饰的色彩。 还有一点就是及时借鉴消费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运用永远都要落后于日用消费电子产品,因为一般一款新车需要两三年时间才上市,而消费电子半年或者一年时间就可全新推出。这就需要在设计内饰时及时地把一些热门的消费电子需求应用到车上去。我注意到09款凯美瑞上就新增了AUX多功能音频接口,这就是为满足一局部时尚消费者的需求。 现在国际整车厂商在开发一些基于全球平台车型时,一般都鉴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都会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偏好。同时,中国外乡厂商在设计新车时都会考虑到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我个人不主张就中国元素做一些牵强附会的设计。中国的设计理念已经在服装和建筑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并得到认可,接下来就是看怎样表达在汽车设计上。我觉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