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名方千金难买堪称国宝2_第1页
中医十大名方千金难买堪称国宝2_第2页
中医十大名方千金难买堪称国宝2_第3页
中医十大名方千金难买堪称国宝2_第4页
中医十大名方千金难买堪称国宝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十大名方,千金,堪称国宝祖国医学到此刻已有数千年史,能流下来的方子,基本都安全、方便、有效,竟大浪淘沙,万人身践明收效才能保存。今天紫您整理了十大千年名方,气血、止咳、祛寒湿、失眠、落枕全部方子都到制法,特别用,赶收藏家人和朋友吧!血第一方:四物有“科养血第一方”美名的四物,已有一千多年史,最早于晚唐医,后被于中国第一部国家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局方。四物是血,且效快。【方】熟地18g、当18g、白芍15g、川芎9g【功能】血活血,肤养,改进面色白、肌肤粗糙等状况。【方解】当可以减女前难过、腹,解抑郁情也有帮助;熟地含有甘露醇、生素A等成分,能使当血活血效获取增;川芎可活血祛,富含生素E;白芍能

2、增胞免疫,充盈气血。【制法】不但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用来炖鱼、炖肉煲汤。四物排骨汤:1、排骨洗净斩块,汆水捞起;2、将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物洗净,放入过滤纱袋中;3、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全部资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补肾第一方:六味地黄汤这个方子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是医圣张仲景总结先人经验所创肾气丸,宋代儿科医家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可以对付好多老年人的疾病,如肾虚、耳鸣、脱发等。此刻市道上有六味地黄丸卖,六味地黄汤在家就可以熬制,很简单。【组方】熟地15克,山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功能】滋阴补肾

3、,可治疗肾阴不足所惹起的虚火牙痛、牙齿松动及口舌生疮。【方解】用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兼调理遗精、遗尿,是本方三补。丹皮凉血清热而泻肝肾之火;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是本方三泻。【制法】上药加水合适共煎,去渣取汁。【吃法】每天1剂,分两次服。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难免气虚。补气第一方是四君子汤,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四味药材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四君子汤男女老少都适用,但是5岁以下的少儿就不建议服用。【组方】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功能】

4、益气健脾、补益脾胃之气,是补气基础方。【方解】党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茯苓渗湿健脾,苓术适用,促进健脾除湿和运化之力的增强;使甘草,甘温,能调诸药,让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收效。【制法】不但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和排骨一起煲汤。1、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红枣全部资料略洗一下,倒入砂锅里,加清水浸泡20分钟。2、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30分钟。【吃法】一天2-3次。润肺止咳第一方:秋梨膏秋梨膏听闻是宫廷里的秘方,从唐代开始成为了御用养生之品,向到达了清朝被太医从宫里带出来,才在民间流传。【组方】鸭梨6个、干红枣80克、冰糖150克、老姜20克、蜂蜜80毫升。【

5、功能】去火、降燥、润肺、止咳。【方解】梨润肺,枣补血,姜暖胃,蜜养神,滋阴润肺,通便清火,是女性佳饮。【制法】1、将干红枣洗净后对切去核,生姜去皮后切成细丝,梨削去外皮、将擦板架在锅上,把梨擦成梨蓉和梨汁。2、将去核后的红枣和姜丝、冰糖放入锅内和梨蓉梨汁一起。3、盖上锅盖,用小火煮约30分钟,尔后用漏网捞起梨蓉用另一只汤勺按压,挤出更多梨汁。4、将挤压后的梨渣红枣和姜丝扔掉,锅内只留下梨汁,连续用最小火熬煮约1小时后至梨浆浓稠后熄火放凉。5、在放凉后的梨浆里调入蜂蜜拌匀后放入密封罐保存即可。祛湿第一方:徽琼散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俗话说:“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中医认为,湿气是惹起好多

6、疾病的要点,甚至还会恶化疾病。徽琼散是依照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加减而成,副作用小。【组方】鸡内金3g、人参10g、赤小豆15g、薏米15g、白扁豆10g、茯苓10g、桔梗6g、砂仁6g、山药15g、莲子10g、甘草6g【功能】湿气,痰多,头脸油腻,水肿肥胖。【方解】人参:解决气虚的问题;鸡内金:本草纲目说鸡之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之所,而尤能祛湿,主要解决脾虚,胃弱;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解决脾虚胃弱;桔梗:宣肺,利咽,祛痰。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山药,莲子:滋阴补肾;红豆,薏米,茯苓,白扁豆:利水渗湿;甘草:调停诸药。【制法】1、将全部药材洗后就开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尔后转

7、小火煮。2、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连续熬煮至冰糖消融即可关火。失眠第一方:酸枣仁汤在没有安眠药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治疗失眠症的呢?医圣张仲景就有一个千古名方酸枣仁汤,调理失眠见效甚好。有歌诀道:酸枣仁汤治失眠,川穹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平稳风如睡梦甜美。【组方】酸枣仁(炒)15g,甘草3g,知母、茯苓、川芎各6g。【功能】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虚烦失眠,心悸不安等症。【方解】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川芎,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茯苓,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停诸

8、药。诸药相当,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制法】把药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尔后放砂锅中加水淹没草药高出2-3cm大火煮开,中小火煮20-25分钟。分次温服。润肠养胃第一方:四磨汤四磨汤是宋代王府常用御药,后此方载入宋代医学名著济生方和明朝痘疹金镜录之中,美名很快传遍长江中下游,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习惯:婴儿出生一周后,不论是男是女,有病无病,都给服用四磨汤,这样,孩子成长过程中,一般不会再闹肚子,肠胃特别好。这个习惯从民间到此刻已沿袭1000多年。【组方】木香、枳壳、槟榔、乌药【功能】破滞降逆,补气扶正,对肠胃疾病很有效。

9、【方解】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乌药顺气畅中、散寒止痛;槟榔导滞、杀虫、利水,四药适用可理气调血、劝导经络、调停脏腑,从而恢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完好吻合“气上宜降之,气逆宜顺之”的中医理论。并且由于是纯中药、见效快,对于治疗少儿肠胃疾病、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凌乱有较好疗效。【制法】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治痰第一方:二陈汤中医治痰名方“二陈汤”,因用药简单、功能显然而广为流传,成方始见于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离今天有千年的历史。【组方】半夏(汤洗七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功能】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

10、逆止呕和胃;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和胃;茯苓渗湿健脾化痰;生姜降逆止呕化,并助半夏、橘化痰和胃,且能制半夏之毒性;而炙甘草中益气、肺止咳,和;梅味酸,收肺气,和甘草酸甘化阴,以防半夏、橘、茯苓辛燥渗利之性耗气阴。【制法】以上方材,加生姜3克,梅1枚,用水煎服。落枕第一方:葛根中医治落枕效著,医圣仲景在寒中曾“太阳病,背几几葛根主之。”“太阳病”就是外感寒,“背几几”就是落枕的症状,指出了葛根可治寒所致的落枕。者1即愈,重者3即可解。【方】葛根30g、麻黄6g、桂枝6g、炙甘草6g、白芍6g、大3个(开)、生姜3片【功能】汗解毒,升津舒筋。【方解】葛根升津液,濡筋脉君;麻黄、桂枝分别寒,汗解表臣;芍、甘草生津养液,急止痛佐;生姜、大枣调停脾胃,激励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适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制法】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毫升,覆取微似汗。驱寒第一方:当归生姜羊肉汤雨水多,有关节炎的朋友们可就受罪了,腿脚不灵便、迈不出步怎么办?食疗调理的话,最值得介绍的驱寒补气血经典名方是出医圣自张仲景金匮略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此方沿用了2000多年,驱寒补血,效、味俱佳。【组方】当归20克、生姜45克、羊肉500克【功能】驱寒温中补气血,关节炎患者、贫血的人都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