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ATCM 024-2019 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_第1页
T-CIATCM 024-2019 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_第2页
T-CIATCM 024-2019 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_第3页
T-CIATCM 024-2019 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_第4页
T-CIATCM 024-2019 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5.240.80团体T/CIATCM024—2019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ClassificationandcodesofChineseMedicinalsinclinicalpractice2019-03-20发布2019-05-01实施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发布T/CIATCM024—2019目次前言................................................................................Ⅱ引言................................................................................Ⅲ123范围..............................................................................1规范性引用文件....................................................................1术语和符号........................................................................13.1术语和定义....................................................................1符号..........................................................................23.24分类的基本原则....................................................................24.1科学性........................................................................2系统性........................................................................2可扩展性......................................................................2兼容性........................................................................2综合实用性....................................................................24.24.34.44.556分类方法与编码规则................................................................25.1分类方法......................................................................2编码规则......................................................................35.2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代码..........................................................46.1中药药用属性分类类目代码......................................................4中药炮制加工分类类目代码.....................................................10中药临床应用分类类目代码.....................................................35临床中药用药安全分类类目代码.................................................43临床中药信息管理分类类目代码.................................................556.26.36.46.5附录A(规范性附录)有用药禁忌的中药分类代码表(非药典收录部分)....................69A.1A.2A.3A.4有配伍禁忌的中药代码表.......................................................69有妊娠禁忌的中药代码表.......................................................73有病/证禁忌的中药代码表......................................................81有服药饮食禁忌的中药代码表..................................................104参考文献...........................................................................116索引...............................................................................117IT/CIATCM024—2019前言本按照本由GB/T1.1—2009《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本由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归口。本起草单位:南中医药大学。本主要起草人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湖:任清良、王小琼、邓文萍、林玲、吴莉、罗诚、邹扬、高鹏、常凯、马红敏、王斯琪、郭桂明、刘青萍。IIT/CIATCM024—2019引言为对临床中药基本信息的名称、分类和代码提供统一的表示,建立与中医药信息相适应的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体系。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是中医药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基础之一,是通过对中药在临床实际应用与管理的要素和属性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支持跨医院、跨地区的临床中药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满足临床中药学领域学术研究和中医医院临床中药信息规范化管理,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加快中医药化、信息化进程。本中关于中药名称以及说明等内容的引用依据:一是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国家药典委员会,2015年版)和GB/T31774—2015《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等收载的中药材、中药饮片等品种和名称以及相关规定;二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颁规范性文件以及中医药行业、地方等药品所规定的内容;三是参考国家一级学科教材。IIIT/CIATCM024—2019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12范围本规定了临床中药基本信息的名称和分类与代码。本适用于中医医疗、科研、教学、临床中药信息管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027—2002GB/T31774—2015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3术语和符号下列术语和符号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术语和定义3.1.1临床中药学clinicalChinesepharmacy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3.1.2中药药用属性medicinalpropertyofChinesemedicine特指中药的药用特征,包括药性理论与中药功效等中药临床药性。3.1.3临床中药基本信息thebasicinformationofclinicalChinesemedicine指临床中药学领域,用于中药临床研究和规范化管理的信息项的总称,包括中药药用属性、炮制加工、临床应用、用药安全和信息管理等基本信息。3.1.4信息分类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归并在一起,把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区别开来的过程。[GB/T10113—2003,定义2.1.3]3.1.5信息编码informationcoding指将事物或概念(编码对象)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形成代码元素集合。1T/CIATCM024—2019[GB/T7027—2002,定义4.2]3.2符号3.2.1破折号“——”破折号后所列内容是对破折号前的内容的进一步解释。3.2.2圆括号“()”圆括号中所列内容是对圆括号前的词说明。3.2.3方头括号“【】”方头括号内所列内容不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而是源于其他或规范性文件。4分类的基本原则4.1科学性选择临床中药信息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其分类的基础和依据。4.2系统性将选定的临床中药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临床中药信息分类体系。4.3可扩展性本应设置收容类目,以保证在新增临床中药信息时,不破坏原分类体系,同时,还为在本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延拓细化提供条件。4.4兼容性本应与临床中药相关协调一致。4.5综合实用性本分类要从系统工程角度,把所有相关临床中药信息进行整体处理,达到最优化,即在满足分类体系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各相关应用的实际需要。5分类方法和编码原则5.1分类方法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线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即被划分的事物或概念)按照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在这个分类体系中,被划分的类目称为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一级类目称为下位类,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彼此称为同位类。同位类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与上位类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2T/CIATCM024—20191所示。5.2编码规则本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符混合编码方式,其代码结构如下图LZ×××××××××序号位细类目位分类目位类目位标识位图1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代码结构图标识位:以“临床”中“临”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L”和“中药”中“中”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Z”共同作为临床中药的标识,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编码,2位码长。类目位:根据临床中药应用与管理属性为依据,将临床中药信息分为中药药用属性类、中药炮制加工类、中药临床应用类、临床中药用药安全类、临床中药信息管理类和其他临床中药类等,共计6个大类,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编码,2位码长,其代码如下表1所示。表1临床中药信息类目代码表类目名称代码说明中药药用属性类中药炮制加工类中药临床应用类临床中药用药安全类临床中药信息管理类其他临床中药类YXPZ是以“药性”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作为本类目标识代码。是以“炮制”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作为本类目标识代码。是以“应用”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作为本类目标识代码。是以“安全”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作为本类目标识代码。是以“管理”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作为本类目标识代码。是以“其他”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作为本类目标识代码。YYAQGLQT分类目位:根据中药在临床实际应用与管理要求为依据进行分类目划分,6个大类下划分出28个分类目,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顺序编码,并规定以“99”作为各个分类目中的其他分类目代码。分类目划分具体分列如下:中药药用属性类分为:四气类、五味类、毒性程度类、归经类、升降浮沉类、功效类、其他中药药用属性类等7个分类目(参见表2);中药炮制加工类分为:炮制方法类、炮制用辅料类、中药剂型类、调剂时需单包的饮片类、煎煮加工类、其他中药炮制加工类等6个分类目(参见表9);3T/CIATCM024—2019中药临床应用类分为:中药处方类、中药配伍类、中药临床使用类、中药计量单位类、中药储藏类、中药品质变异类、其他中药临床应用类等7个分类目(参见表15);临床中药用药安全类分为:用药禁忌类、毒性中药类、其他临床中药用药安全类等3个分类目(参见表22);临床中药信息管理类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类、财力资源管理类、物力资源管理类、药物不良反应类、其他临床中药信息管理类等5个分类目(参见表25);其他临床中药类暂未下设分类目。细类目位:为同一分类目下的临床中药信息的细分类别,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顺序编码,并规定以“99”作为各个细类目中的其他细类目代码(参见表3~8、表10~14、表16~21、表23~24、表27~29)。序号位:为同一细类目下的临床中药信息的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3位码长,从“001”开始顺序编码,其中以序号段来标识细类目下位分类的内容。如:妊娠禁忌类(细类目)中的下位分类妊娠期禁用中药类的序号段为“001-400”,而妊娠期慎用中药类的序号段为“401~”(参见表23)。6临床中药基本信息分类代码中药药用属性分类类目6.1本中药药用属性分类类目表规定了中药药用属性类目和分类目。采用2层4位字母数字混合型代码,第一层为中药药用属性类目位,代码为“YX”(参见表1);第二层为中药药用属性分类目位,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99”为其他中药药用属性分类目,如表2所示。表2中药药用属性分类类目表类目分类目代码说明中药药用属性类YX四气又称“四性”,系寒、热、温、凉、平等功能药性的统称。四气是对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概括。四气类五味类YX01五味系辛、甘、酸、苦、咸、淡、涩等药味的统称。药味不同,药物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毒性系药物的偏性,毒性有大毒、有毒、小毒和无毒等不同程度之分。YX02YX03YX04毒性程度类归经类归经系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升降浮沉系指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有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四种不同的趋向性。升是上升提举;降是下达降逆;浮是向外发散;沉是向内收敛。中药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机体用药后症状与体征、证候与病情的变化对中药防病治病作用的高度概括。升降浮沉类YX05功效类YX06YX99其他中药药用属性类4T/CIATCM024—20196.1.1中药药用属性类——四气分类代码本四气分类代码表规定了中药具有的寒、热、温、凉、平等不同功能药性的分类代码。采用3层6位字母数字混合型代码,第1、2层为中药药用属性四气的类目、分类目位,代码为“YX01”(参见表2);第3层为四气分类细类目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如表3所示。表3四气分类代码表分类目细类目代码说明四气类YX01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性。寒YX0101寒性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治疗作用,亦有寒凉损中、克伐阳气的副作用。大寒微寒YX0102YX0103系药物寒性程度比一般寒性药更寒凉。系药物寒性程度比平性药偏寒。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性。热YX0104热性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等作用,亦可耗伤气血、损津劫液、动火生热的副作用。大热温YX0105YX0106YX0107YX0108YX0109系药物热性程度比一般热性药更温热。温次于热,能减轻寒证的药性。系药物温热程度比平性药偏温。凉次于寒,能减轻热证的药性。系药物凉性程度比平性药偏凉。微温凉微凉系寒、热、温、凉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平性药具有调养脾胃、益气生津等治疗作用。平YX0110YX0199其他四气6.1.2中药药用属性类——五味分类代码本五味分类代码表规定了中药具有酸、苦、甘、辛、咸、淡、涩等不同药味的分类代码。采用3层6位字母数字混合型代码,第1、2层为中药药用属性五味的类目、分类目位,代码为“YX02”(参见表2);第3层为五味分类细类目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如表4所示。表4五味分类代码表分类目细类目代码说明五味类YX02YX0201酸指“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和固涩的作用。5T/CIATCM024—2019表4五味分类代码表(续)分类目细类目代码说明指“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降泄逆气、通泻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指“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作用。苦YX0202甘YX0203辛咸淡YX0204YX0205YX0206指“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指“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指“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于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涩YX0207YX0299其他五味6.1.3中药药用属性类——毒性程度分类代码本毒性程度分类代码表规定了中药所具有的不同毒性程度的分类代码。采用3层6位字母数字混合型代码,第1、2层为中药药用属性毒性程度的类目、分类目位,代码为“YX03”(参见表2);第3层为毒性分类细类目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如表5所示。表5毒性程度分类代码表分类目细类目代码说明毒性程度类YX03系有毒中药,药物偏性程度大,需慎用。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系有毒中药,药物偏性程度一般,需慎用。当用药量过大或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大毒YX0301YX0302YX0303有毒小毒系有毒中药,药物偏性程度小,需慎用。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会造成死亡者。无毒YX0304YX0399系药性平和,偏性较小,毒副作用小的中药。其他毒性6.1.4中药药用属性类——归经分类代码本归经分类代码表规定了中药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的不同归经分类代码。采用3层6位字母数字混合型代码,第1、2层为中药药用属性归经的类目、分类目位,代码为“YX04”6T/CIATCM024—2019(参见表2);第3层为归经分类细类目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如表6所示。表6归经分类代码表分类目细类目代码说明归经类YX04肝经YX0401YX0402YX0403YX0404YX0405YX0406YX0407YX0408YX0409YX0410YX0411YX0412YX0499系足厥阴肝经。系手少阴心经。系足太阴脾经。系手太阴肺经。系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阳胆经。系足阳明胃经。系手太阳小肠经。系手阳明大肠经。系足太阳膀胱经。系手少阳三焦经。系手厥阴心包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胆经胃经小肠经大肠经膀胱经三焦经心包经其他归经6.1.5中药药用属性类——升降浮沉分类代码本升降浮沉分类代码表规定了中药对人体作用不同的趋向性的分类代码。采用3层6位字母数字混合型代码,第1、2层为中药药用属性升降浮沉的类目、分类目位,代码为“YX05”(参见表2);第3层为升降浮沉分类细类目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如下表7所示。表7升降浮沉分类代码表分类目细类目代码说明升降浮沉类YX05升降浮YX0501YX0502YX0503系中药对人体具有上升提举,其作用趋向于上。系中药对人体具有下达降逆,其作用趋向于下。系中药对人体具有向外发散,其作用趋向于外。7T/CIATCM024—2019表7升降浮沉分类代码表(续)分类目细类目代码说明沉YX0504YX0599系中药对人体具有向内收敛,其作用趋向于内。其他升降浮沉6.1.6中药药用属性类——中药功效分类代码本中药功效分类代码表规定了中(成)药的不同功效分类代码。采用4层9位字母数字混合型代码,第1、2层为中药药用属性功效的类目、分类目位,代码为“YX06”(参见表2);第3层为功效分类细类目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99”为其他中药功效代码;第4层为同类功效的序号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3位码长,从“001”开始,按升序排列,如下表8所示。表8中药功效分类代码表分类目细类目中药功效名称代码说明功效类YX06解表类YX0601系发散表邪作用,治疗表证。发散风寒发散风热YX0601001YX0601002YX0602系发散风寒外邪作用,治疗风寒表证。系发散风热外邪作用,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卫分证。清热类系清解热邪作用,治疗里热证。系清泄气分火热之邪作用,治疗火热炽盛证或温病气清热泻火YX0602001分热证。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YX0602002YX0602003YX0602004YX0602005YX0602006系清解热邪并燥化湿邪作用,治疗湿热证。系清解火热毒邪作用,治疗热毒证或火毒证。系清解营血分热邪作用,治疗营血热证。系清热滋阴作用,治疗阴虚内热证。系清解暑邪作用,治疗暑热证。清热解暑系促进排便或引起腹泻作用,治疗大便秘结、实热积滞、积水停饮等里实证。泻下类YX0603攻下润下YX0603001YX0603002系攻积泻下通便作用,治疗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系滋润肠道、通利大便作用,治疗津亏肠燥、大便秘结。系通过峻猛泻下,引起剧烈腹泻,而迅速消除体内积水停饮作用,治疗水肿、臌胀、水饮内停等病证。峻下逐水YX06030038T/CIATCM024—2019表8中药功效分类代码表(续)分类目细类目中药功效名称代码说明祛风湿类YX0604系祛风除湿作用,治疗痹证。祛风湿散寒祛风湿清热祛风湿强筋骨YX0604001YX0604002YX0604003YX0605系袪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系袪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等作用。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系芳香中药化湿运脾等作用。化湿类利水渗湿类YX0606系通利小便、渗泄水湿等作用。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YX0606001YX0606002YX0606003YX0607系渗湿利小便作用,治疗水肿病证。系清利下焦湿热,长于利尿通淋作用。系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作用。温里类理气类消食类驱虫类止血类系温里祛寒作用,治疗里寒证。YX0608系调理气机作用,治疗气滞证或气逆证。系消化食积作用,治疗饮食积滞证。系驱除或杀灭体内寄生虫作用,治疗虫证。系制止体内外出血作用,治疗出血证。YX0609YX0610YX0611凉血止血温经止血YX0611001系清血分热邪并能止血作用,治疗血热动血证。系温内脏、益脾阳、固冲止血作用,治疗虚寒性出YX0611002血证。化瘀止血收敛止血YX0611003YX0611004YX0612系消除瘀血并能止血作用,治疗血瘀出血证。系收敛止血作用,治疗多种出血证。活血化瘀类系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作用。系通利血脉作用,主要治疗血瘀气滞痛证。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YX0612001系通利血脉、调畅月经作用,治疗血行不畅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病证。YX0612002YX0612003YX0612004系通利血脉作用,治疗骨折损伤,瘀肿疼痛。系破血逐瘀、消癥散积作用,治疗血瘀所致癥瘕积聚。化痰类YX0613系消除痰浊作用,治疗痰证。温化寒痰清化热痰YX0613001YX0613002YX0614系温阳祛寒,并消除痰浊作用,治疗寒痰证。系清解热邪,并消除痰浊作用,治疗热痰证。系制止咳嗽或平定喘息作用,治疗咳嗽、气喘病证。止咳平喘类9T/CIATCM024—2019表8中药功效分类代码表(续)分类目细类目中药功效名称代码说明安神类YX0615系安定神志作用,治疗心神不宁证。系镇安心神作用,治疗心火炽盛、痰火扰心等所致重镇安神养心安神YX0615001心神不宁证。系滋养补心、安定神志作用,治疗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所致心神不宁证。YX0615002YX0616平抑肝阳类息风止痉类系平抑或潜镇肝阳作用,治疗肝阳上亢证。系平息肝风、制止痉挛作用,治疗肝风内动惊厥抽搐。YX0617开窍类补虚类YX0618系开通心窍、苏醒神志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作用,治疗虚证。系补益人体脏腑之气作用,治疗气虚证。系补助人体阳气作用,治疗阳虚证。系补养人体血液作用,治疗血虚证。系滋养人体阴液作用,治疗阴虚证。系收敛固涩作用,治疗各种滑脱病证。系固护肌表作用,治疗虚证汗出。YX0619补气补阳补血补阴YX0619001YX0619002YX0619003YX0619004YX0620收涩类固表止汗YX0620001YX0620002YX0620003敛肺涩肠系酸涩收敛作用,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系固精、缩尿、止带作用。固精缩尿止带系促使呕吐作用,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涌吐类YX0621YX0622YX0623YX0699攻毒杀虫止痒类系攻毒杀虫,燥湿止痒作用。系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作用。拔毒化腐生肌类其他中药功效类6.2中药炮制加工分类类目本中药炮制加工分类类目表规定了中药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处理信息的类目和分类目。采用2层4位字母数字混合型代码,第1层为中药炮制加工类目位,代码为“PZ”(参见表1);第2层为中药炮制加工分类目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99”10T/CIATCM024—2019为其他中药炮制加工分类目,如表9所示。表9中药炮制加工分类类目表类目分类目代码说明中药炮制加工类PZ系将中药材炮制成中药饮片所采用的不同炮制方炮制方法类PZ01法分类。炮制用辅料类中药剂型类PZ02PZ03系在炮制中药材时使用的不同辅料。系不同的中药制剂类型。调剂时需单包的饮片类PZ04PZ05PZ99系在调剂时需要单独包装的中药饮片类。系在临床服用前,对中药进行煎煮加工方法的分煎煮加工类类。其他中药炮制加工类6.2.1中药炮制加工类——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分类代码本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分类代码表规定了中药材炮制成中药饮片所采用不同炮制方法的分类代码。采用4层9位字母数字混合型代码,第1、2层为中药饮片炮制方法的类目、分类目位,代码为“PZ01”(参见表9);第3层为饮片炮制方法分类细类目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99”为其他饮片炮制方法分类代码;第4层为饮片炮制方法的序号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3位码长,从“001”开始,按升序排列,如表10所示。表10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分类代码表分类目细类目炮制方法名称代码说明炮制方法类PZ01中药材在切制或调配、制剂前,为了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质变部分及杂质,使其达到净药材质量,而采用的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等炮制方法的总称。净制法类PZ0101系将中药材中的非药用部分、质变部分及杂质挑拣除去,或分离作用不同的药用部分,或将中药材按大小、粗细分类选出的净制方法。挑选PZ0101001系利用中药材与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用筛或罗筛去混在药材中的杂质,或将药物按大小用筛分开的净制方法。筛选风选PZ0101002PZ0101003系利用中药材与杂质比重不同,借风力除去杂质的净制方法。11T/CIATCM024—2019表10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分类代码表(续)分类目细类目炮制方法名称代码说明通过水洗或水漂,除去药材中杂质的净制方法。水洗法: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物,经淘洗或快速洗涤后,及时取出的方法。又称“抢水洗”。水漂法:将中药材放入大量清水中浸渍一定时间,并多次换水,除去其杂质以及毒性、盐分、腥味等的净制方法。水选PZ0101004刷净刮除剪切PZ0101005PZ0101006PZ0101007系用刷子,刷除药材表面杂质的净制方法。系用刀或木片,刮除药材表面杂质的净制方法。系用剪刀,剪切掉药材的非药用部分的净制方法。系将药材在火上短时间灼烧,除去其表面茸毛而内部不受影响的净制方法。火燎压碾PZ0101008PZ0101009PZ0101010系碾去药材外附的非药用部分,或将其碾压成粗粒的净制方法。系将药材装进笼子里利用摩擦撞去药材外皮的净制方法。撞干燥PZ0101020PZ0101021PZ0101022PZ0101023系采取加热或通风等方式使药材干燥的方法。系将药材用火烘烤干的方法。烘干晒干阴干系将药材放在太阳光下晒干的方法。系将药材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晾干的方法。在不损失药效的前提下,采用适宜方法,使经过清水或其他液体处理过的中药材保持湿润状态,药材外部的液体徐徐渗透到药材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以便切制的一类炮制方法。润制法类PZ0102系用定量清水或其他溶液浸渍中药材,经常翻动,使水分缓缓渗入内部,以“水尽药透”为度的润制方法。系将中药材投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杂物、赃物后迅即捞出,令其湿润软化的润制方法。系用清水喷淋或浇淋中药材,使其清洁和湿润软化,以便切制的润制方法。浸润PZ0102001PZ0102002PZ0102003PZ0102004洗润淋润泡润系将中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使其软化,以便切制的润制方法。系将经过水洗、泡或以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过的中药材装入缸(坛)等容器内,使其在基本密闭条件下达到内外软硬一致的润制方法。又称“伏润”。闷润露润PZ0102005PZ0102006系将中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篾席的土地上,使其12T/CIATCM024—2019表10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分类代码表(续)分类目细类目炮制方法名称代码说明自然吸潮回润软化的润制方法。系采用切、镑、刨、锉、劈等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净药材制成片、段、块、丝等一定规格的饮片的一类炮制方法。镑:将软化的药材用钳子夹住,另一只手持镑刀一端,来回镑成极薄的饮片的方法。刨:将木质或角质坚硬类的药材固定,用刨刀刨成薄片的方法。切制法类PZ0103锉:用钢锉将药材锉成末,或再加工继续研细的方法。劈:用斧类工具将动物骨骼类或木质类药材劈成块或厚片的方法。切片PZ0103010PZ0103011系将净药材切成厚度不同的薄片。系将净药材切成厚度为0.5mm以下的极薄片。适用于木质类、动物骨骼、角质类药材。切极薄片系将净药材切成厚度为1~2mm的薄片。适用于质地致密坚实、不易破碎类药材。切薄片切厚片PZ0103012PZ0103013PZ0103020系将净药材切成厚度为2~4mm的厚片。适用于质地松泡、粉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类药材。系将净药材切成长度不同的段。适用于全草类和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易于煎出类药材。切段切短段切长段PZ0103021PZ0103022系将净药材切成长度为5~10mm的短段。系将净药材切成长度为10~15mm长的长段。系将净药材切成8~12mm的方块。适用于体积大、切块PZ0103030PZ0103040PZ0103041煎煮易糊化及需切成块状的药材。切丝系将净药材切成宽度不同的丝。系将净药材切成约2~3mm宽的细丝。适用于皮类切细丝药材。系将净药材切成约5~10mm宽的宽丝。适用于宽切宽丝碎末、粉最粗粉PZ0103042PZ0103050PZ0103051大叶类药材。系将净药材切制成碎末、粉状。系将净药材制成能全部通过一号药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药筛不超过20%的粉末。系将净药材制成能全部通过二号药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药筛不超过40%的粉末。粗粉中粉PZ0103052PZ0103053系将净药材制成能全部通过四号药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药筛不超过60%的粉末。13T/CIATCM024—2019表10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分类代码表(续)分类目细类目炮制方法名称代码说明系将净药材制成能全部通过五号药筛,但混有能通过六号药筛不超过95%的粉末。细粉PZ0103054系将净药材制成能全部通过六号药筛,但混有能通过七号药筛不超过95%的粉末。最细粉极细粉PZ0103055PZ0103056系将净药材制成能全部通过八号药筛,但混有能通过九号药筛不超过95%的粉末。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炒制法类PZ0104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置锅中,不加辅料炒制,取出放凉的炒制方法。清炒PZ0104010PZ0104011系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中药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炒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炒制方法。炒黄系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中药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的炒制方法。系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中药表面呈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的炒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用辅料拌炒的炒制方法。炒焦炒炭PZ0104012PZ0104013PZ0104020辅料炒麸炒米炒PZ0104021PZ0104022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与麦麸拌炒的炒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与米拌炒的炒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与灶心土或黄土、赤石脂等拌炒的炒制方法。土炒砂炒PZ0104023PZ0104024PZ0104025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置于已加热的河砂中掩埋翻炒的炒制方法。又称“砂烫”。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置于已加热的蛤粉中掩埋翻炒的炒制方法。又称“蛤粉烫”。蛤粉炒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置于已加热的滑石粉中掩埋翻炒的炒制方法。又称“滑石粉烫”。滑石粉炒蒲黄炒PZ0104026PZ0104027PZ0104028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与蒲黄拌炒的炒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与黑芝麻拌炒的炒制方法。黑芝麻炒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的一类炮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炙制方法。炙制法类PZ0105酒炙PZ010500114T/CIATCM024—2019表10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分类代码表(续)分类目细类目炮制方法名称代码说明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程度,或边炒边喷醋,至醋被吸尽时,取出放凉的炙制方法。醋炙盐炙PZ0105002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或边拌炒边喷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炙制方法。PZ0105003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炼蜜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炙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油脂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炙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姜汁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炙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甘草汁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炙制方法。蜜炙PZ0105004PZ0105005PZ0105006油炙姜汁炙甘草汁炙吴茱萸汁炙黄连汁炙PZ0105007PZ0105008PZ0105009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吴茱萸汁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炙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黄连汁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炙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米泔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炙制方法。米泔水炙酥炙PZ0105010PZ0105011PZ0106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一定量酥油拌匀,置锅内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炙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品置耐火的容器内或用煅药炉,高温烧煅,使其烈性降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的一类炮制方法。煅制法类系将中药材净制品在煅药炉或装于适宜的耐火容器内,不隔绝空气煅烧至酥脆或红透,易于碾碎的煅制方法。明煅PZ0106010系将中药材净制品按明煅方法煅烧至红透后,迅速投入冷水或特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淬酥的煅制方法。煅淬PZ0106020PZ0106021系将中药材净制品按明煅的方法煅烧至红透后,迅速投入盐水中,骤然冷却淬酥的煅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品按明煅的方法煅烧至红透后,迅速投入醋液中,骤然冷却淬酥的煅制方法。盐煅淬醋煅淬扣锅煅PZ0106022PZ0106030系将中药材净制品置于密封的耐火容器内,使之在15T/CIATCM024—2019表10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分类代码表(续)分类目细类目炮制方法名称代码说明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煅制方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系将中药材净制品或切制品以规定的辅料包裹或隔层分放,或与麦麸同置炒制容器内,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炮制方法。煨制法类PZ0107系将中药材净制品或切制品与一定量的麦麸同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掩埋并适度翻动,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炮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品或切制品外用湿面片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等辅料中,翻埋煨烫的煨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品或切制品用吸油纸均匀地隔层分放,加热至药物所含油质渗透到纸上的煨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品或切制品置于已加热的滑石粉中掩埋翻炒至规定程度的煨法。麦麸煨PZ0107001面裹煨PZ0107002PZ0107003PZ0107004PZ0108隔纸煨滑石粉煨系将中药材净制品或切制品用文火直接或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炮制方法。烘焙法类干馏法类系将中药材净制品置于适宜容器内,以火烧灼,使之产生汁液的炮制方法。PZ0109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置于适宜的蒸制容器内,用水蒸气加热或隔水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干燥的炮制方法。蒸制法类PZ0110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不加任何辅料的蒸制方法。清蒸酒蒸醋蒸盐蒸PZ0110001PZ0110002PZ0110003PZ0110004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酒拌匀,置于适宜的蒸制容器内蒸制的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醋拌匀,置于适宜的蒸制容器内蒸制的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盐水拌匀,置于适宜的蒸制容器内蒸制的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入液体辅料,置于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气加热至辅料被吸尽至透时,放凉,取出,干燥的一类炮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酒拌匀,置于适宜容器内炖制的方法。炖制法类PZ0111酒炖PZ0111001PZ0111002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黑豆汁拌匀,置于适宜容器内炖制的方法。黑豆汁炖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一定量水或液体辅料加热沸腾,至液体被吸尽,或切开无白心时,取出,干燥的一类炮制方法。煮制法类PZ011216T/CIATCM024—2019表10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分类代码表(续)分类目细类目炮制方法名称代码说明甘草煮生姜煮PZ0112001PZ0112002系将中药材净制品与甘草为辅料煮制的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品与生姜为辅料煮制的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品与白矾加水溶化后,置适宜容器矾水煮豆腐煮醋煮PZ0112003PZ0112004PZ0112005PZ0112006PZ0113内煮制的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品与豆腐同置适宜容器内煮制的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定量的醋与水,共置适宜容器内煮制的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一定量的食盐与水,共置适宜容器内煮制的方法。盐水煮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放入水、酒、醋等液体中浸泡成药液的一类泡制方法。泡制法类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放入醋中,浸泡制成药液的方法。醋泡酒泡PZ0113001PZ0113010PZ0113011PZ0113012PZ0114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放入酒中,浸泡制成药酒的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放入白酒中,浸泡制成药酒的方法。白酒泡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放入黄酒中,浸泡制成药酒的方法。黄酒泡系将中药材净制品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至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放入罐中加水,用文火慢慢熬制的方法。复制法类炆制法类PZ0115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浸煮,旋即取出,以便于种子类药物种皮分离或肉质多汁类药物干燥贮存的炮制方法。燀制法类发酵法类PZ0116PZ0117系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原料药发泡、生衣,制成新的中药炮制方法。系将某些矿物类中药材,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进行重结晶,以进一步纯净药物炮制方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炮制方法提净法类制霜法类PZ0118PZ0119去油制霜渗析制霜升华制霜PZ0119001PZ0119002PZ0119003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炮制方法。药物经过物料析出细小结晶的炮制方法。药物经过高温升华成结晶或细粉的炮制方法。17T/CIATCM024—2019表10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分类代码表(续)分类目细类目炮制方法名称代码说明药物经过多次长时间煎熬后成粉渣另作药用的炮煎煮制霜PZ0119004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品捶打、推碾成绒絮状,以缓和药性或便于调配的炮制方法。制绒法类水飞法类PZ0120PZ0121系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中药材加水反复共研分离,以制备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系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促使具有发芽能力的成熟果实或种子中药萌发幼芽的炮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表面用水湿润,使辅料粘于其上,以增强疗效的炮制方法。发芽法类拌衣法类PZ0122PZ0123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表面用水湿润,使朱砂粘在上面以增强疗效的拌衣制法。朱砂拌青黛拌PZ0123001PZ0123002PZ0124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表面用水湿润,使青黛粘在上面以增强疗效的拌衣制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经熬煮浓缩制成胶状物的中药炮制方法。制胶法类其他饮片炮制方法类PZ0199系某些矿物、动物、植物类药材,须碾碎或捣碎的方法。碾捣PZ0199001PZ0199002PZ0199003PZ0199004PZ0199005系某些质地松软而呈丝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块或小碎块,便于调剂和煎煮的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放入米泔水中漂制的方法。揉搓米泔水漂酒洗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用定量的酒喷洒、拌匀,使之吸尽并干燥的炮制方法。系将中药材净制或切制品加竹沥水进行炮制的方法。竹沥制6.2.2中药炮制加工类——中药炮制用辅料分类代码本中药炮制用辅料分类代码表规定了中药炮制时,使用的不同辅料的分类代码。采用4层9位字母数字混合型代码,第1、2层为中药炮制用辅料的类目、分类目位,代码为“PZ02”(参见表9);第3层为中药炮制用辅料分类细类目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2位码长,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99”为其他炮制用辅料分类代码;第4层为中药炮制用辅料的序号位,用阿拉伯数字编码,3位码长,从“001”开始,按升序排列,如表11所示。18T/CIATCM024—2019表11中药炮制用辅料分类代码表分类目细类目炮制用辅料名称代码说明炮制用辅料类PZ02固体辅料类PZ0201系中药炮制加工用的呈固体状的辅料类。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稻米麦麸PZ0201001PZ0201002小麦的种皮,呈褐黄色等。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e.的新鲜根生姜白矾PZ0201003PZ0201004茎。为三方晶系明矾矿石经过提炼而成的不规则的块状结晶体,无色、透明或半透明,有玻璃样色泽,质硬脆易碎,味为酸而涩,易溶于水。又称明矾豆腐PZ0201005PZ0201006PZ0201007PZ0201008为大豆种子粉碎后经特殊加工制成的乳白色固体。灶心土黄土焦土状,黑褐色,有烟熏气味。黄色泥土。赤石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