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_第1页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_第2页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_第3页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_第4页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一、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并不多,到了现代,使用的频率才逐步提高。修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那个事物:一是指人们对它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前者是客观存在物;后者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我们把前者称之为“修辞”,而把后者称之为“修辞学”。客观存在:修辞修辞主观认识:修辞学在给修辞下定义的时候,首先应当把这两者区分开来。到底什么是修辞呢?修辞,就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技巧,以及调整语言的一切活动。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是语言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修”与“辞”本来是两个词。它们何时开始连用的?从我们掌握的材料看,它们最早出现在《易》经的《乾•文言》中:子曰:“君子进德修业也。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儿“修辞”的含义,与今天理解的不同。唐代孔颖达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因此,“修辞立其诚”是从政治的要求出发,作为君子居业的条件提出的。宋代王应麟解释说:“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困学纪闻•易》认为指的是既要求有内容、情感的真实,又要求言辞、文辞富有文采。之后“修辞”两字连用,在古代是指修饰、整理争讼用辞的本领,最初主要指口语表达的技巧。到了现代则既指调整和修饰书面语,又指调整和修饰口语。“修辞”不能混同于“修词”。“词”应指一个个具体的词儿;而“辞”指的是语辞,应包括词句和篇章,两者不能混用。二、修辞现象(一)什么是修辞现象在修辞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语文现象,都是修辞现象。

什么是修辞过程,一篇文章或一席演说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什么是修辞过程,一篇文章或一席演说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材料收集 前提2•主题确定,材料取舍 前提3.写说发表 修辞过程前两个阶段虽与修辞的关系密切,是修辞的前提,但终究不是修辞本身,第三阶段写说发表的全过程,才是修辞过程。(二)修辞现象和修辞过程的关系:1•修辞现象仅仅产生于修辞过程中。修辞过程有长有短:有的“随笔冲口一晃就过”,有的“添注涂改穷日累月”但不论过程的长短,只要是在这过程中产生的语文现象,都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可以是字、词的选择,如: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寄来的吧?(儿童诗《爸爸的信》这个“寄”字用得多么简练,生动,传神!这个“寄”字出自小孩之口,显得孩子是多少天真,纯洁,可爱!只有孩子才以为笑可以用信寄。一个“寄”字就象一座桥梁,让我们沿着它具体地体味到孩子的妈妈和爸爸之间深厚的感情。它还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拉着妈妈的衣角,仰着笑脸观察着妈妈的眼睛,妈妈的眼角眉梢都是笑,笑也爬上了嘴角。孩子读不懂爸爸的来信,但是他却从妈妈的脸上读懂了。如果这句诗这样写: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给的吧?这首诗便失去了艺术价值,用“给”首先没有突出爸爸的来信,不象“寄”字一下就使人想到“信”,其次孩子的天真性格没有刻划出来,虽然用“给”在语法上是通的,但比起“寄”就有了用词的优劣之分。修辞现象也可以是句或句以上的句群、段甚至章的调整。如章涉到整篇文章布局以及章、段的修改等。如:(余光中《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此诗中,作者的思维始终是建立在比喻上的,比喻思维贯穿了整个语篇建构过程,他把生命里程中的乡愁这种抽象的心理现象,具化为每一个历史时段上的实在客体,然后按时序组合形成语篇。修辞现象总是为适应一定的题旨情境才存在,而修辞过程总是存在于特定的题旨情境中。如:千斤重担当灯草大字报像火箭炮。公社棉花高过天,流星擦落一朵棉。飘飘飞到银河边,织女拾起织一年。这首诗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而且多是毫无顾虑、漫无边际的假、大、空。今天看来,十分可笑。但在那个大跃进的时代,不“浮夸”就不适应社会,就有可能挨批挨斗。人们没有办法,只得随波逐流,违心的说假话。这就是当时特定的题旨情境。修辞现象学必然属于语文现象的范畴,它是运用语文技巧的结果。它有别于逻辑现象,文学现象,心理现象等非语文现象;又不同于语法现象,语音现象等语言现象。它有自己的矛盾特殊性。修辞现象的特性:普遍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修辞现象在人们的写说中无处不在,通顺的话是修辞现象,文理不通的

病句也是修辞现象。“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因为燕山毕竟有雪花,使我们病句也是修辞现象。“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因为燕山毕竟有雪花,使我们立刻知道原来燕山有这么冷。说“广州雪花大如席”,广州不下雪,夸张失实,后者就不是好的修辞现象。(2)修辞现象本身没有阶级性。它既可以存在于这一阶级、这一阶层人们的写说中,也可以存在于那一阶级、那一阶层人们的写说中,例如有一首藏族民歌,叫《香巴拉并不遥远》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她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哦,香巴拉并不遥远,哦,香巴拉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我们的家乡。这首优美的歌曲,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词简短、朴实,韵脚和谐,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但又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这说明劳动阶层的写说也是讲究修辞的,不过某些阶级,某些人喜爱运用某几类修辞现象来更多地为自己服务,这不能说明修辞现象本身有阶级性。适应性。修辞现象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诸如写说的时间、地点、上下文等。凡是适切地服务于当时的语言环境,恰如其分地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修辞现象,必然成功;'反之就失败。如我来给大家上课,一位同学说:“老师,你能给我们上课,一定感到很荣幸吧。”这句话的失败,显然是没有适切地考虑到说话对象,假如此话出自老师的口,就很恰当地表现出说话人的自谦了。易变性。修辞现象经常在发展变化,只有常变常新,适应新的题旨情境,修辞现象才能呈现出生气盎然的景象,给人们以吸引力。如古代科学不发达,用飞箭和梭子来比喻光阴,好象已经很快了。但随着科学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电子、航天事业已经十分发达的现在,再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会令人觉得十分陈腐。时尚词语会产生新奇的修辞效果,如“千年虫、黑客、另类、减肥、瘦身、因特网、泡沫、巨无霸、绿色、猎头、理财、主打、游戏规则、暗箱操作、豆腐渣工程”等。再如“酷”的使用,“酷”来自COOL,最初指表面上冷漠(缺乏感情),实质上冷静而沉着(富有理性)。一般来形容男子。日本影星硬朗刚毅的高仓键,美国影星威猛强健的史泰龙,曾被年青人奉为“酷”男的代表。他们是傲岸之中带一点冷峻,冷峻之中又含有几分侠肝义胆。此后,“酷”也可以形容女子了。那时比较侧重于服饰装扮、言语举止的前卫、夸张、标新立异,比如一身黑色、超短裙、厚跟长靴、怪怪的发型、珠光的口红等,女歌星王菲、张惠妹被年青人视作“酷”女的典型。在她们身上找不到传统女性的典雅、华丽、甜美、温馨、柔顺等特质,她们是集新潮、时尚、艳丽、出挑于一身。由此再引申,一切有个性、有特色、与众不同的事和物全可以用“酷”来形容。从刚出炉的长棍面包到NBA篮球赛,都“酷”,后来“酷”与“好”成了同义词,口才好,酷;英语会话好,酷;电脑操作好,酷;老师上课上得好,酷;球员踢球踢得好,酷…逢好皆酷,这就是修辞的易变性。民族性:由于民族发展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审美观点、思维习惯、社会风尚、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及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不同,修辞现象也往往有别。例如英国人认为对人最忠实的动物是狗,就常用“象狗一样的忠实”来比喻坚贞不渝者。而我国汉族一般是鄙视狗的,常用“狗改不了吃屎”“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苟蝇营”、“狗尾续貂”、“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丧家之犬”来比喻坏人的某些行为。西欧人很赞赏苍蝇觅食时的执着精神。例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就用“苍蝇的勇敢”来形容双方战士的前仆后继,奋不顾身。而我们汉族人则厌恶苍蝇,常用“如蝇逐臭”“苍蝇叮血”来比喻坏蛋干坏事的劲头。郭小川的诗《向困难进军》,用“旧社会的苍蝇们,在每个阳光不曾照进的角落生着蛆”,来比喻社会渣滓的繁殖。欧美人喜爱夜莺,常用“象夜莺一样欢乐”来形容快乐的人,而汉族人认为喜鹊是报喜的使者,则用“快活得象喜鹊一样”来比喻,以上是比喻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三、修辞学(一)什么是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科。具体一点说,就是为了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而建立起来的学科。我国现代修辞学被正式确立为一门学科,是二十世纪初期的事。那时正当清朝末年,日本和西洋的修辞学传入我国,我国的一些语文工作者,借鉴外国修辞学,写成了一批修辞学著作。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中期,诞生了一批科学性强、体系较为完备的修辞学专著,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走向了第一次繁荣。至于古代,虽然没有“修辞学”这一名称,但修辞研究源远流长,涉及修辞理论和手法的古籍,为数不少。只是较多地与哲学、文学、历史、训古等学科的问题混杂在一起论述,没有对修辞进行独立的阐述。(二)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分布的范围有多大,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就应该有多大。下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修辞现象的分布。1、从表达类型看,修辞现象存在于口语和书面语之中。语体可大致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对于书面语体中存在大量修辞现象,很少有人怀疑;对于口头语体中,也存在大量修辞现象,往往不大为人们所重视。其实,春秋战国时期是很重视口语修辞技巧的。孔子就专门为弟子开设了言语课,这一科目成为他开设的四门学科之一。他很重视争讼时的说话技巧,当时有人打官司时,专程来向孔子讨教。孟子亦以善辩著称。他曾依仗他杰出的口才,游说梁惠王等。当时的纵横家和策士们,凭着如簧之舌,口若悬河,甚至有立谈而取卿相之事。在西方古代,争论和辩论的需要,是修辞学得以建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古希腊罗马,争论能否获胜,与当事人言辞的巧与拙关系很大,因此,当时对口语修辞技巧很为重视。修辞学家往往是雄辩家和法庭的著名辩护士。辩论在希腊的法庭里,差不多成为一种新的职业。雅典最著名的雄辩家安特风(公元前480-411)的著作中就有审问杀人犯的描写。其中有原稿申述告发的理由,被告的辩白,原告的答辩,被告应有的处分等章节。著述中提供了精彩的口语修辞实例。修辞学在英国被称为Rhetoric,指的是“言说术”。古希腊语原是“流水”之意,以此来比喻人的讲话滔滔不绝,如“流水”一样。上述事实说明,中外古代都很重视口语修辞,但在中国,发展到秦汉以后,修辞主要指修饰文辞,即书面语,八股文盛行后尤甚,社会上广泛流行着轻视口语、轻视通俗语言的偏见,这种情况在《修辞学发凡》中有了扭转,该书认为修辞应包括文辞和语辞两大部分,即书面语和口语两大部分。从表达效果及修辞目的看,修辞现象有“消极”、“积极”之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是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所用的名称。前者指为使语言明白、通顺、平匀、稳密而采取的修辞手法。后者指为使语言生动、形象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从表达效果看,一切现象均可以这样一分为二的。前者表现出来的特色是质朴的、平凡的;后者表现出来的特色是华丽的,奇特的。有人把消极修辞排除在修辞手法之外,认为只有积极修辞才是修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人们既然要通过语言表情达意,首先要使对方懂得。为了让对方一听就明白,就得采用各种消极修辞手法。如选用意义明确、不会产生歧义的词,例如“大门外一边站着个警卫”,“一边”是只“一边”还是各一边?是一个警卫还是两个警卫?这就是消极修辞要管的事。所以说,离开了明白、通顺,对方还没有理解你的意思,种种生动形象的话也就失去了依托。夏衍曾谆谆告诫青年,写文章首先要做到“简要清通”,这是基本功。他还引了钱昌照一首小诗赠送青年,“文章留得别人看,晦涩冗长读亦难,简要清通四字诀,先求平易后波澜。”这“简要清通”正是消极修辞研究的范围。既然消极修辞现象那么重要,为什么有些修辞学家反而忽视了这个方面呢?这件事看起来奇怪,实际上也不奇怪。平凡的、普通的、出现多次的事物之为人们所忽视,并不缺乏先例:商品和商品交换,在马克思对它进行分析之前不是一直被人们忽视吗?苹果从树上落到地上面不飞向空中,这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在牛顿之前,不是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思考吗?消极修辞常被人们误认为文法现象,因而被排斥在修辞学研究对象之外。从辞章结构上看,修辞现象不但存在于词、句之中,也存在于段落和章节里。对于用词造句中存在的修辞现象,一般没有什么很大的疑义。问题是句以上,如句群、段落、章节等的语言运用,是否也是修辞现象,就有较大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修辞学只研究到用词造句为止,篇章组织是文章学的事,不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一种意见认为,篇章组织也是一种修辞现象,修辞学应该研究。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因为选词、炼句方向的修辞固然重要,但它们只解决一个个局部的问题;篇章修辞要解决的才是整体布局的问题。犹如一架机器,如果人们只注意生产各个零件而忽视部件的整体装配,这部机器的质量岂不成问题了?篇章组织的修辞也分积极和消极两种:凡在语言上考虑整篇文章通顺流畅、明白清楚;在结构上考虑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紧密、前后照应;在布局上做到匀称和谐、疏密有致等,均称为消极修辞。凡是作用在于生动形象,不完全根据事物发展的逻辑来安排篇章组织的,则属于积极修辞,例如篇章的讽喻、影射、禺言等。许多作家是很重视篇章修辞的。叶圣陶曾于1955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中,没有谈到篇章问题,是一个缺陷。1979年该书再版,作者在前言里很同意叶圣陶的看法。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篇章组织的修辞,他说:“做一次演说,有三点必须加以研究:第一,产生说服力的方法;第二,风格;第三,各个部分之间妥当的安排。这第三点,就包括篇章组织。从许多修辞现象综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看,语体也是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对这个问题,修辞学界也有不同看法。一是认为修辞学不包括语体风格,可另立语体学、风格学;一是认为修辞学应该研究语体风格。我们持后一种看法。因为各种语体的修辞现象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公文体不同于文艺体,前者不需要诗情画意的风景描写,后者注重形象的勾勒刻划。各种文体里的修辞现象是不尽相同的。一般说,文艺语体中积极修辞现象多些,其他语体少些。在各种文艺语体中,诗歌特别注重语言的形式美,讲究韵律、平仄;童话则比较多地运用拟人手法。在一种语体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语言风格,诸如某人爱用整句,多用排比、对偶、反复,如郭小川诗句匀称齐整。某人爱用散句,多用错综等手法,语句起伏跌岩等等。总之,不管语体和语言风格怎样纷繁复杂,多姿多彩,都可以从修辞现象方面加以说明。总之,修辞现象在哪儿出现,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就应该划到哪儿。那些不存在修辞现象的地方,修辞学当然不必去研究。如六十年代的修辞学界曾有一场论争,即文章主题的确定和题材的选择是否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其实,它们是在修辞过程之前就产生的,属于写说内容的形成阶段,一定要修辞学去研究,势必人为地扩大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侵占了别的学科的研究领域。第二节修辞学的性质特征一、修辞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研究语言的社会学科称为语言学。语言学下属的门类很多,修辞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因为从修辞学的范围看,不论是词、句的修辞,段落、篇章的修辞,还是修辞格、语言风格,都是语言的运用。从各种修辞书给修辞所下的定义看,也离不开同语言的关系。语言学包括若干分科,这些分支几乎都与修辞学有着必然的联系。修辞学与语音学由于说话要运用口语修辞的技巧,语音和修辞学的关系之密切是显而可见的。诸如语句的高低快慢,轻重升降、停顿时间、音律和谐等问题,例如:茫茫黑夜夜芬芳闪闪灯光光宁静诗中“芬芳”是双声,“宁静”是叠韵,双声叠韵造成的音律和谐,表现出语音学和口语修辞密切的关系。2•修辞学和词汇学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学研究词的构成、发展、规范问题。但一讲到词的不同作用时,就与修辞发生了关系。例如可以利用词汇因素构成同音转义、反义仿词、多义双关等修辞手法。如“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谐音双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潭水深,感情深)多义双关。又如:短、平、快:打乒乓球的三种技法,这是首先提取的语义信息。短、平、快:老年人再婚:认识时间短,感情平淡,离婚快,这些是跟词汇有关的修辞手法。(语义别释)3•修辞学与语法学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研究的是如何更好地运用词,造好句,在何种情况下选用何种词汇最合适,运用那一种句式表达效果最好等。如“人心大快”(主谓结构),“大快人心”(动宾结构):A.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真是党心大快、军心大快、人心大快。

B.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B.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真是大得人心,大振人心,大快人心。可见,语法学与修辞学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4•修辞学与文字学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学问,而书面语修辞,表达时必须建筑在文字材料运用的基础上,修辞学研究不能脱离文字的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字,对构成本民族特有的修辞手法有重要作用。如汉字的析字法:十八子一李,那个三点水,干尽了坏事一江青。总之,研究修辞,离不开语言材料、语言因素,因此,修辞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是很自然的。二、修辞学是一门多边性学科修辞学与多门学科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就以修辞学和形式逻辑来说,形式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是修辞运用的基础,消极修辞要做到明白通顺,必须遵守形式逻辑的多种规律;而积极修辞为了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又常常要故意违反形式逻辑的某些规律,例如:江上一片漆黑,只有一点灯光时明时灭。这在修辞中叫舛互格,而按照形式逻辑规律,既肯定SAP真,又肯定SOP真,违反了矛盾律。修辞学与文章学、演说又有着天然的亲属关系,它们要研究写说的表达形式及技巧,与修辞学研究的课题相一致,可以互相补充。文学则是修辞学的近邻,文学探讨的许多原则,尤其是关于艺术技巧的研究,可以说与修辞学息息相关。美学与修辞学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修辞学的探讨处处离不开美学原理和原则,修辞学甚至可以称为研究语言美质的学问。修辞学与心理学同样有着天然的联系,修辞学研究的就是运用何种修辞手段,引起听读者心理上的何种共鸣,而说写者要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特征,修辞学也要研究。另外,修辞学与信息论,社会学等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老一辈的修辞学家,对于修辞的多边性,边缘性的性质,是早有认识的,陈望道为了写出《修辞学发凡》,曾同时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马列主义、形式逻辑、心理学和美学。他撰写的《美学概论》《因明学》等专著,先于《修辞学发凡》出版。三、修辞学是实用性强的学科修辞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修辞学在各种语体中广泛应用着。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掌握口语修辞的技巧,语文教师尤其需要具备更多的修辞知识。如在上语文课《石油的用途》时,有位老师这样讲:“公路上,你可以看到拖拉机在奔跑;工厂里,你可以看到机器在转动;天空中,你可以看到飞机在飞翔;江海边,可以看到轮船、军舰在航行。但是,你可曾想到,它们都需要一种共同的东西,没有这种东西,汽车不能开了,拖拉机不能动了,机器不能转了,飞机不能飞了,轮船、军舰也不能航行了,这种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石油。” 这番导入语,运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方式,琅琅上口,增加语气,强调重点,催人思考。在大小会议上发言,也要用到修辞方法。如苏叔阳的《故土》,写一个干部上台发言,“今天我要讲很长的话——”全体与会者一愣,不少人发出叹息,可是他紧接着说:“大家是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