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第二章-血液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二章-血液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二章-血液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二章-血液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二章-血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血液(xuèyè)第一页,共七十一页。

血液(xuèyè)的功能1.运输功能:运输O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2.缓冲功能:缓冲进入(jìnr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3.止血功能:机体损伤时,可以及时止血。4.防御和保护功能:白细胞、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能防御细菌、病毒及毒素对人体的损害第二页,共七十一页。

第一节概述(ɡàishù)一.血量和血液的组成概念:血量为人体内血液总量。占体重(tǐzhòng)7%~8%,相当于每千克体重(tǐzhòng)70—80ml循环血量:安静时,人体绝大部分(90%)的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快速循环

第三页,共七十一页。储存血量:一小部分(10%)血液滞留于肝脾血窦,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和皮下静脉丛等处,流速(liúsù)相对缓慢失血<10%不用输血

>20%休克表现

>30%危及生命,输血抢救第四页,共七十一页。血液的组成(zǔchénɡ)

血浆和血细胞血浆:血液去除血细胞后的液体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第五页,共七十一页。

血液的基本(jīběn)组成血液(xuèyè)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溶质(8%~9%)水(91%~92%)血浆蛋白电解质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气体

不含氮的小分子化合物第六页,共七十一页。血细胞比容

概念(gàiniàn):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

男性:40%~50%,女性:37%~48%

新生儿约为55%血细胞比容↓,常见于贫血血细胞比容↑,常见于烧伤患者、红

细胞增多症第七页,共七十一页。二.血液的理化(lǐhuà)性质(一)颜色:血液(xuèyè)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红胞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动脉血:鲜红色,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静脉血:暗红色,还原血红蛋白含量较高。血浆:淡黄色,因含胆色素。第八页,共七十一页。(二)血液的比重(bǐzhòng)(密度)

血液:1.050~1.060,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第九页,共七十一页。(三)血液的粘滞性

血液:为水的4~5倍,主要(zhǔyào)取决于血细胞的数量

血浆:为水的1.6~2.4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第十页,共七十一页。(四)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5800Hg(300mmol/L),其大小(dàxiǎo)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第十一页,共七十一页。(五)酸碱度

7.35---7.45

pH值增高(zēnggāo)或降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第十二页,共七十一页。

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bùfen),其中水占91%--92%,溶质占8%--9%.

第二节血浆第十三页,共七十一页。

(一)无机盐

正离子:Na+、K+、Ca2+、Mg2+

负离子:Cl–、HCO3–

作用:

①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②维持酸碱平衡

③维持神经(shénjīng)、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第十四页,共七十一页。(二)血浆蛋白(60~80g/L)(1)清蛋白:40~50g/L,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缓冲,运输等作用。

(2)球蛋白:20~30g/L,免疫功能(gōngnéng),运输功能(3)纤维蛋白原:2~4g/L,参与血液凝固。

第十五页,共七十一页。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1)概念: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其他含氮化合物总称(zǒnɡchēnɡ)。这些含氮化合物的含氮量称为非蛋白氮(NPN),正常值14-25nmol/L

(2)组成:如尿素、尿酸、肌酸、肌酐等

(3)临床意义:临床上测定NPN的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情况和肾的排泄功能第十六页,共七十一页。(四)其他(qítā)

葡萄糖,脂类,乳酸,维生素和激素等有机化合物,还有一些气体分子。第十七页,共七十一页。

二血浆(xuèjiāng)渗透压(一)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1)血浆晶体渗透压

由小分子晶体物质(wùzhì)形成:NaCl、葡萄糖、尿素

第十八页,共七十一页。(2)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蛋白质形成,其数值(shùzí)为1.5mmol/L(25mmHg)清蛋白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第十九页,共七十一页。(二)血浆渗透压的生理(shēnglǐ)意义

1.血浆晶体渗透压

溶血: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增多,使红细胞逐渐胀大,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xuèhóngdànbái)释放出来,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第二十页,共七十一页。

等渗溶液: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等(xiāngděng)的溶液例如:5%葡萄糖溶液、0.9%NaCl溶液

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例如:10%葡萄糖溶液

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例如:0.45%NaCl溶液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一页。

作用: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相对(xiāngduì)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一页。(2)血浆胶体(jiāotǐ)渗透压

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正常血浆容量有重要作用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一页。图3-6血浆晶体(jīngtǐ)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示意图血浆胶体渗透压(1.5mmol/L)组织液胶体渗透压(0.8mmol/L)H2OH2O毛细血管组织液血浆晶体渗透压H2OH2O红细胞晶体渗透压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一页。

第三节血细胞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一页。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200g/L*贫血:血液(xuèyè)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一页。

(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主要功能)2)缓冲(huǎnchōng)血液的酸碱度红细胞的这两项功能都是由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完成的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一页。

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正常值与生理功能(1)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nánxìng):(4.5~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1012/L

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一页。

2.渗透脆性

定义: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pòliè)的特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见于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渗透脆性↓,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症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一页。(二)红细胞的生理(shēnglǐ)特性1.可塑变形(biànxíng)性

红细胞在血管中流动时,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在通过后又恢复原状,这种变形称为可塑性变形性。第三十页,共七十一页。3.悬浮稳定性

1)概念:红细胞能相对稳定(wěndìng)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2)衡量悬浮稳定性大小指标

血沉(ESR)——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一页。

正常成年男性(nánxìng):0~15mm/h

女性:0~20mm/h

3)临床意义: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ESR↑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一页。(三)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1.红细胞生成的过程

造血(zàoxuè)干细胞→红细胞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一页。2.红细胞生成(shēnɡchénɡ)的原料1)铁和蛋白质铁缺乏(quēfá)→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维生素B12和叶酸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巨幼红细胞贫血

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一页。

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主要由肾脏(shènzàng)产生,能加强骨髓的造血功能,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

2)雄激素:刺激骨髓造血

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一页。

4.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寿命(shòumìng):120天,衰老的红细胞90%被巨噬细胞吞噬,10%在血管内被破坏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一页。图3-8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调节(tiáojié)示意图缺O2肾EPO生成(shēnɡchénɡ)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红骨髓红细胞生成(+)(+)(-)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一页。二白细胞(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分类: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中性(zhōngxìng)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正常值:白细胞的数量(4.0~10.0)×109/L新生儿(12~20.0)×109/L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一页。中性(zhōngxìng)粒细胞:50%---70%嗜碱性粒细胞:0%--1%嗜酸粒细胞:0.5%---5%单核细胞;1%---8%淋巴细胞:20%---40%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一页。(二)白细胞的生理功能1.中性粒细胞

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尤其是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吞噬(tūnshì)细菌、人体坏死的组织和衰老的红细胞第四十页,共七十一页。2.嗜碱粒细胞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过敏性慢反应(fǎnyìng)物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吸引并聚集嗜酸粒细胞,减轻过敏反应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一页。3.嗜酸粒细胞☆在过敏反应局部,通过抑制嗜碱性粒细胞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释放,吞噬或破坏其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减轻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症状(zhèngzhuàng)。☆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一页。4.单核细胞作用:①吞噬杀灭病原微生物②清除(qīngchú)衰老或受损的细胞③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④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一页。5.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miǎnyì)

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一页。三血小板(一)血小板的正常值

血小板的数量:(100~300)×109/L

血小板数量小于50×109/L,毛细血管脆性增大(zēnɡdà),会出现皮下淤点或紫癜

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一页。(二)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1.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2.参与生理性止血(zhǐxuè)与凝血: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出血,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出血时间:临床上用细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从出血到自然停止的这段时间,正常1-3min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一页。请你说说:下列血常规检验结果是否正常?

市人民医院检验报告单(血常规)姓名性别年龄样本类型:血液科室临床诊断送检日期(rìqī)检验项目结果单位参考范围白细胞计数6.79

109/L4.0~10.0中性粒细胞(比率)5.63(82.9%)↑

109/L2.0~7.0(50%~70%)淋巴细胞(比率)0.96(14.1%)↓

109/L0.8~4.0(20%~40%)单核细胞(比率)0.197(2.9%)↓

109/L0.12~1.2(3%~12%)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007(1%)↓

109/L0.05~0.30(0.5%~5%)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00(0%)109/L0.0~0.1(0%~1%)红细胞计数5.20

1012/L4.0~5.5血红蛋白173↑

g/L120~160血小板计数243

109/L100~300送检医生检验者审核者报告时间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第四节血液凝固(nínggù)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nínggù)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的过程,简称凝血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中缺少纤维蛋白原和被消耗的某些凝血因子.

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一页。(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血液或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凝血因子的特征:⑴除因子IV是Ca2+外,其余都是蛋白质,且多数在肝脏合成,因子II、VII、IX、XD的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⑵大部分凝血因子都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bìxū)被激活。⑶除因子III由损伤组织释放外,其他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一页。表3-1按国际命名(mìngmíng)法编号的凝血因子

编号同义名编号同义名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因子Ⅱ凝血酶原因子Ⅸ血浆凝血激酶因子Ⅲ组织因子因子Ⅹ斯图亚特因子因子Ⅳ钙离子因子Ⅺ血浆凝血激酶前质因子Ⅴ前加速素因子Ⅻ接触因子因子Ⅶ前转变素因子XIII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第五十页,共七十一页。(二)血液凝固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xíngchéng)1)内源性凝血途径2)外源性凝血途径2.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一页。

血液凝固(nínggù)基本过程①凝血酶原激活物③纤维蛋白(xiānwéidànbái)原纤维蛋白(xiānwéidànbái)凝血酶②凝血酶原催化方向变化方向(1)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一页。图3-13血液(xuèyè)凝固全过程示意图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ⅨaCa2+Ca2+PLⅧⅩaPLⅤⅩⅩ组织损伤Ca2+ⅢⅦ催化方向变化方向ⅠaⅠⅡⅡa

ⅩⅢⅩⅢa纤维蛋白多聚体Ca2+Ca2+PKSKⅪaⅫⅨⅪⅫaCa2+(2)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一页。(三)抗凝系统正常情况下血液不会(bùhuì)发生凝固的的原因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①抗凝血酶Ⅲ②肝素:肝素还能阻止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一页。(四)凝血过程的延缓(yánhuǎn)和加速粗糙(cūcāo)的表面温热的刺激抗凝剂:草酸盐或柠檬酸盐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一页。二纤维蛋白(xiānwéidànbái)溶解(一)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血凝块中纤维蛋白被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xìtǒng)分解液化的过程,简称纤溶意义:保持生理情况下血管内血液不凝,损伤出血时限制血液凝固的发展和维持血管内血流的通畅。

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一页。(二)纤溶的基本过程(guòchéng)1.纤溶酶原的激活2.纤维蛋白的降解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一页。

纤维蛋白(xiānwéidànbái)溶解示意图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激活物纤溶酶原(méiyuán)抑制物纤维蛋白(xiānwéidànbái)(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催化作用抑制作用变化方向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第五节血型(xuèxíng)与输血一.血型(xuèxíng)概念: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一)ABO血型系统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一页。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kàngyuán)和抗体AB型O型A型B型ABABOABA和B(-)BA(-)A和B血型红细胞膜上的抗原血清凝集素抗体(kàngtǐ):抗A、抗B血浆中不含有与自身抗原相对应的抗体A抗原B抗原抗原第六十页,共七十一页。

( 二)Rh血型系统1.Rh血型系统的分型与特点Rh阳性:红细胞膜上含D抗原者Rh阴性:无D抗原特点:血清中不存在天然(tiānrán)抗体,但Rh阴性者经D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抗D抗体,以IgG为主

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一页。2.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1)Rh阴性的人初次可以输Rh阳性血,但不能重复输血2)Rh阴性的母亲(mǔqīn)再次怀孕Rh阳性胎儿,可造成胎儿死亡或新生儿溶血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一页。表3-2Rh血型(xuèxíng)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Rh阳性(+)(-)

Rh阴性(-)(-)可以产生抗体血型(xuèxíng)Rh抗原(kàngyuán)抗Rh抗体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一页。图3-17Rh血型对妊娠(rènshēn)的影响第二次怀孕(huáiyùn)Rh(-)母亲(mǔqīn)胎儿血进入母体母亲血液中产生抗Rh抗体若母亲第二次怀孕Rh(+)胎儿胎儿死亡或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第一次怀孕Rh(+)胎儿第一次怀孕

产生抗Rh抗体Rh抗原抗Rh抗体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一页。图3-16Rh血型(xuèxíng)与输血的关系Rh(-)第一次血液Rh(+)输血(shūxuè)反应产生抗Rh抗体血液Rh(+)第二次Rh(-)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一页。二.输血(shūxuè)原则1.ABO血型与输血(shūxuè)的关系(1)同型输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