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暮江吟》教学反思_第1页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暮江吟》教学反思_第2页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暮江吟》教学反思_第3页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暮江吟》教学反思_第4页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暮江吟》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暮江吟》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留心观察〃和三下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统编教材分布单元主题习作要求“语文要素点”内容三上第5单元留心观察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写最近观察时印象深刻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三下第4单元观察与发现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把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还可以写当时的心情和发现。)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四上第3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写观察日记(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在执教第九课《暮江吟》这首古诗时,为了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上真正落地生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一、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师:读完《暮江吟》这首诗,同学们找一找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生1:残阳、半江、露珠、月亮师:你找得很完整,再仔细看一看,在这些景物当中,和“暮江吟〃的“暮〃字相对的景物是什么呢?生2:残阳师:为什么是“残阳〃?生2:"暮〃指傍晚,“残阳〃指太阳快下山了。师:你说得有理有据。快要落山的太阳我们称"残阳〃,如此说来,快要消失的月亮应该叫什么?生:残月。师:黑夜即将过去叫“残夜〃,当我们青春不再,步入老年叫一生:残年。师:这组词很有意思,值得我们体味,我们一起读一遍。(生读)师:虽然残缺不全,但别有一番韵味,我们叫它残尽之美,那同学们想象着画面,美美的读一下第一句吧。(自由读,互读,齐读)师:同学们,暮色当中,一道残阳与一碧江水欣然相遇了,那么哪个字写出了残阳的动态美?生:铺师:你能做一下"铺〃的动作吗?(生做动作)师: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第一句诗。师:同学们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如果是你,你会在“一道残阳()水中〃这句诗中,加入哪个字?生1:洒生2:照生3:射生4:映师:如果把“铺〃字换成这些字好吗?给你的感觉一样吗?说出你的理由。生:不一样。生1:"铺〃字显着夕阳在江面上映照的范围大,更有动感。生2:〃照〃太直白了,我一读就明白了。师:那“铺〃比〃射〃好在哪里呢?生3:”铺〃更温柔,更柔和。师:那男生们能把这种感受带进去读一读吗?(男生读)师:我感觉到了这个〃铺〃字读的特别悠长,读出了落日余晖在江面上平摆开来的感觉,再请女生读一下。师:柔和又悠长,就是这种感觉,一起读。生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夕阳的余晖在水面展开的壮美景象。师:这一道残阳铺在水中,此时的江面又是什么颜色呢?联系诗句,结合课下注释看一看。生1:绿色和红色。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特别而奇妙的景色?生2:绿色是因为江边的山遮住了夕阳的光,所以才显现出江水本来的颜色。而江水呈红色是夕阳余晖映照在江面的缘故。师:那你能展开想象,借助画面再来读读这句诗吗?生2:半江瑟瑟半江红。师:她读的时候眼神特别专注,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我们也像她这样读,仿佛是和诗人一起站在江边欣赏这美丽的景色。(配乐)师: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和诗人一样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是啊,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怎能不叫人流连忘返,因此白居易伫立在江边不住赞叹,吟诵着这两句诗一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教学此环节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动作表演、朗读、替换、对比等策略,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孩子们理所当然地发现了〃铺〃字表达的准确生动,傍晚时安闲静谧的氛围由此出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有感情地朗读也就有据可依。最终实现〃在具体语境中感受语言,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这一教学目标。二、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作者准确生动的叙述,和连续细致的观察分不开。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准确生动的表达与观察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准确的表达正源于细致地观察,使学生养成善于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落实单元学习目标。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诗人沉浸在其中,久久不愿归去,天色伴随着一丝遗憾拉下帷幕。仰望天空,他看见了一生:一弯新月师:俯看草地,他看见了一一生:露珠。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那是什么样的月亮和露珠?生:晶莹剔透的露珠,弯弓似的月亮。师:这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生:比喻。露珠比作珍珠,月亮细细的、弯弯的,恰似一张弯弓。师:通过作者的观察想象,运用比喻修辞,将句子写得非常生动贴切。此外诗人写景,不仅关注到了远景,还关注到了近景。可见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师:正是由于作者的细致观察才写出了这优美的意境。怎样读会更好呢?我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读)生:露似真珠月似弓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1:他读得很流利,如果能读出抑扬顿挫,会更好。师:我们在读诗歌时,通过强调其中的关键字词,可以把它适当地拉长一些,读出诗的音韵美来。听老师读。我们一起来读。〃露似真珠月似弓〃中的两处比喻形象地点明了露珠和月的特点,诗人之所以把常见的景物描写得优美生动,是源于他深入细致的观察。而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孩子明白深入细致的观察不仅是停留在事物的表象,只用眼睛看,还要求我们根据事物的状态或特点展开想象。三、体会作者观察的连续性师:面对如此美景,诗人驻足江边久久不肯离去,从暮色降临,一直待到?生:夜晚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可怜九月初三夜。师:诗人为什么在江边呆了这么长时间?生:因为喜爱江边美景。师:怎么知道的?生:〃可怜,,的意思是〃可爱,,,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师:同学们能否想象着画面,读出这种喜爱之情呢?(生读全诗)师:回顾整首诗,诗人白居易观察到了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颜色景物时间颜色:青绿橙红景物:残阳、半江、露珠、月亮时间:傍晚夜晚师:作者观察到了一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师:水色呢?生:半江瑟瑟半江红师:俯看草地一生:露似真珠师:仰望夜空一生:月似弓师:你发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观察顺序?生1:时间上的连续,从夕阳西下到月牙高挂。残阳只出现在傍晚时分,而月亮只有晚上才会出现。生2:还有从下往上的观察顺序。师:正是因为诗人连续的观察,而非停留于一时的观察,才能描绘出如此迷人的景致。他一会看看天上,一会看看江面,久久不愿离去。想象一下,你也和诗人一起在江边从黄昏站到夜晚,想象着景色的变化,让我们带着想象再读一下这首诗!本节课中,我比较注重古诗文的朗读,运用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中的语言美以及意境美。我认为课堂应该既有美的感觉,又要有知识的落脚点。既要美,又要实,让唯美与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自然融合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所以,为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我精心创设情境,借此调动学生的感官,体会诗中的意境。但“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其实是这一节课的一个难点,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连续观察,我也有畏难情绪。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难点的突破是因为一句简单的过渡语:"可怜九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