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4-T 0119-2017高原湿地评定规范_第1页
DB54-T 0119-2017高原湿地评定规范_第2页
DB54-T 0119-2017高原湿地评定规范_第3页
DB54-T 0119-2017高原湿地评定规范_第4页
DB54-T 0119-2017高原湿地评定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200A1256916-2018 DB54A12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54/T0119—2017高原湿地景区评定规范2017-07-08发布 2017-08-07实施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4/T0119DB54/T0119—2017PAGE\*ROMANPAGE\*ROMANIII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评定总则 2评定条件 2评定与检查 7附录A(资料性附录)高原湿地景区评定评分细则 8附录B(资料性附录)高原湿地景区评定游客满意度评价表 14参考文献 16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红罡、杨鹏、庄皓、李军、叶甜。引 言600多万hmDB54/T0119DB54/T0119—2017PAGEPAGE17高原湿地景区评定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原湿地景区的评定原则、条件及评定检查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西藏自治区境内各类高原湿地景区的评定。规范性引用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B/T013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湿地6m3.2高原湿地3.3高原湿地景区评定总则遵守现行法规坚持保护优先重视旅游发展推动社区共享开展湿地教育评定条件资源与环境5.1.1湿地资源5.1.1.1景区湿地面积应占有一定比例,参见附录A1.1.1。5.1.1.2景区应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参见附录A1.1.2。5.1.1.3湿地景观应具有较好观赏性,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参见附录A1.1.3。5.1.1.4A1.1.4。5.1.1.5景区湿地宜具有一定文化意义或价值,参见附录A1.1.5。5.1.2环境质量5.1.2.1节。景区整体环境质量好,大部分应为自然区域,原生状态保持完整,参见附录A1.2.15.1.2.2湿地地表水水体清澈,质量应达到GB3838Ⅲ类标准。5.1.2.3景区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GB15618一级标准。5.1.2.4景区空气环境质量应达到GB3095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要求。5.1.2.5景区声环境质量应达到GB3096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规划与建设景区规划宜有生态旅游专项规划,并获得县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通过。A2.1.3。景区建设景区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项目应符合规划要求。景区各类设施的形式、材质、体量和色彩应与自然环境、当地文化协调。景区项目选址不应破坏动物栖息地,不宜破坏原有地形、植被和水体。建筑物的材料宜采用本土材料和环保材料。产品与市场旅游产品A3.1.1。A3.1.2。市场吸引力A3.2.1。A3.2.2A3.2.3B。设施与配套旅游交通JTGB01宜建有布局合理的游道系统,游道线路设计及铺设应符合生态要求。景区内宜采用低能耗、低排放量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旅游服务设施5.2.2有针对湿地旅游活动的观景、游览设施。有满足游客游览需要的休息设施。有具有宣教功能,体现湿地旅游特色服务项目的游客服务中心。有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外观整洁的垃圾回收设施。有满足游客需要、布局合理、内外整洁、生态环保的旅游厕所。宜有数量、体量、位置适当,干净卫生的餐饮设施。宜有线路畅通的通讯设施,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可有数量、体量、位置适当,整洁卫生的住宿设施。可有数量、体量、位置适当的旅游购物设施。旅游标识系统GB/T10001.1(LB/T013社区参与与公众教育社区参与景区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环境友好,治安状况良好,居民待客友善。景区在制订发展规划和其他重大决策时应征询本地居民意见。尊重和保护当地风俗传统、宗教信仰,各项旅游活动、产品等不与当地文化相冲突。宜从旅游经营利润中列出专门经费用于支持当地社区发展。公众教育A5.2.1。(讲解员保护与管理湿地生态保护建立完善的湿地生态保护制度,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并有环境保护专职人员。有游客管理制度,规范游客行为,避免对湿地造成破坏。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不宜为了景观营造、旅游项目开发引入外来物种。A6.1.5。景区管理与服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和地域范围。对景区管理者及景区服务人员进行高原湿地生态知识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与培训。环境卫生管理整体环境整洁卫生,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GB8978旅游安全保障建立安全保卫制度,设有专门机构,安全制度健全,人员数量充足。3各种游览设施和消防、救护等设备应保持完好、有效,无安全隐患。危险地段设置齐全、醒目、规范的安全警告标志及有效的防护设施。宜设立吸氧房或提供吸氧设备。评定与检查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照本规范进行高原湿地景区的评定工作。高原湿地景区的评定工作由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组织高原湿地景区自主申报,自治区旅游发展43标准规定了高原湿地景区的评定总则、必备条款、推荐条款及禁止条款等。评定检查时,专家组A通过评定的高原湿地景区可以获得相应等级“高原湿地景区”称号和标志,证书和徽标由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统一制定、颁发。景区接到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通知后,须认真整改,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整附录A(资料性附录)高原湿地景区评定评分细则计分说明本细则共计1000分。835必备条款和推荐条款或选择条款打正分,禁止条款或其它扣分条款打负分。评定标准58004700799360069960%或以上。评分细则表A.1高原湿地景区评定评分细则表序号评定项目工作要求与评定标准条款类型分值各分项分值栏次分项分值栏自评得分评定得分1资源与环境2201.1湿地资源1001.1.1湿地面积比例50%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20干旱区湿地面积占总面积30%-50%以上,或湿润区湿地面积占总面积50%-70%2030%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下151.1.2湿地生物多样性150100或是某种水生生物在全国范围内的主要栖息地或繁殖地△153%-10%,或维100种-150种,或脊椎动物种数达1050种-100种;或有省级保护物种物种种树占全区物种总数的比例达3%以下,或维管束物100种以下,或脊椎动物数达50种以下51.1.3美学价值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度、愉悦度、完整度和奇异度等很高△25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度、愉悦度、完整度和奇异度等较高20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度、愉悦度、完整度和奇异度等一般101.1.4生态价值湿地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湿地生态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性△20湿地类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15湿地类型在全区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区范围内独特性10湿地类型在全区范围内典型性或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区范围内独特性一般51.1.5文化价值有较高的文化意义或价值√20有一定的文化意义或价值10无特殊的文化意义或价值01.2环境质量1201.2.1整体环境90%及以上△40整体环境质量较好,自然区域面积占景区总面积80%-90%30整体环境质量一般,自然区域面积占景区总面积70%-79%201.2.2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Ⅲ类及以上标准,无明显令人不快的沉淀物、漂浮物,无破坏水生态的生物等△20达到GB3838Ⅳ类或Ⅴ类标准101.2.3土壤环境质量达到GB15618一类标准△20达到GB15618二类标准10达到GB15618三类标准51.2.4空气环境质量达到GB3095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要求△20达到GB3095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要求101.2.5声环境质量大部分区域达到GB3096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无持续性明显噪音源△20大部分区域达到GB3096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无持续性明显噪音源10单项得分合计2规划与建设802.1景区规划252.1.1规划制定制定有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5生态旅游规划应含环境质量评估、旅游环境影响控量52.1.2规划审批规划经同级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通过√52.1.3规划实施规划全面实施,规划中的各项项目、制度、措施,全面按时落实√10规划基本实施,规划中的各项项目、制度、措施、时间进度基本落实5规划没有实施,规划中各项项目、制度、措施、时间进度未得到有效落实02.2景区建设552.2.1符合规划景区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20有违反规划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项目,发现一处扣5分2.2.2设施协调性形式、材质、体量、色彩与自然、文化协调△15发现一处建筑物不协调,扣5分,扣完为止2.2.3项目选址无破坏(动物栖息地、地形、植被和水体等)情况△15主体建筑对环境有破坏的,不得分;非主体建筑对环境有破坏的,每个扣5分,扣完为止2.2.4建筑物材料采用当地材料和环保材料√5发现一类有毒有污染材料不得分单项得分合计3产品与市场1603.1旅游产品753.1.1湿地旅游产品有湿地观光、动植物观赏(观鸟等、骑行徒步、(19分,满分45分)△453.1.2旅游主题活动有定期举办的湿地相关的旅游主题活动,如观鸟览线路(1530分)√303.2市场吸引力853.2.1游客接待量V≥20万人次△3515万人次≤V<20万人次3010万人次≤V<15万人次255万人次≤V<10万人次203≤V<5万人次153.2.2知名度旅游形象良好,在国内具有知名度△25旅游形象良好,在自治区内具有知名度15旅游形象良好,在地区内具有知名度103.2.3美誉度有很好市场声誉,游客满意度在85分及以上△25有较好市场声誉,游客满意度在85-65分15市场声誉一般,游客满意度在65分以下5单项得分合计4设施与配套2304.1旅游交通704.1.1外部交通进入景区道路达到JTGB01高速公路标准△15进入景区道路达到JTGB01一级、二级标准10进入景区道路达到JTGB01三级、四级标准5有清晰的外部交通指示牌△54.1.2停车场选址恰当,数量充足△5停车场采用非硬化生态设计5停车场有专人管理,管理秩序良好54.1.3游道系统有不同类型的游道系统△15游道布局合理,不破坏景观,线路观赏面大,能形成环线等5采用生态设计,采用如木头、木板、卵石、砾石、石板等材料铺设,采用架空方式铺设54.1.4景区内交通采用低能耗、低排放量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104.2旅游服务设施1354.2.1观景设施布局合理△10与景观协调10数量或面积充足54.2.2休息设施布局合理△5与景观协调5数量或面积充足104.2.3游客服务中心有规模适宜的游客服务中心△5设施较为齐备,满足游客需要5具有宣教功能,有体现湿地旅游特色的服务项目54.2.4环卫设施数量充足的垃圾回收设施△5布局合理的垃圾回收设施5外观整洁的垃圾回收设施54.2.5旅游厕所满足游客需要△5内外整洁5生态环保54.2.6餐饮设施数量、体量适当√5位置适当5干净卫生54.2.7通讯设施能提供有线电话通讯服务√5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54.2.8住宿设施数量、体量适当√5位置适当5整洁卫生54.2.9购物设施数量、体量适当√5位置适当4.3旅游标识系统254.3.1公共信息图形设置合理,符合GB/T10001.1的规定△54.3.2旅游标识标牌设有合理的牌示系统,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符合LB/T013的规定△5设计美观,有藏文标注,体现本地特色54.3.3提示牌生态脆弱区域、重要旅游节点或游客集中处或有重要宗教及文化禁忌区域设有提示牌△10缺一处每项扣5分,扣完为止单项得分合计5社区参与与公众教育1005.1社区参与605.1.1社会环境居民待客友善△155.1.2社区收益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当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5采购和使用本地产品和服务5湿地旅游开发为当地居民提供其它收益55.1.3社区参与制订发展规划和其他重大决策时应征询本地居民意见△105.1.4社区文化尊重和保护当地风俗传统、宗教信仰,景区的各项活动、产品等不与当地文化相冲突△105.1.5利益共享景区有经费用于支持当地社区发展√105.2公众教育405.2.1湿地教育(1类2分,满分10分)△105.2.2湿地讲解景区提供湿地生态知识讲解服务,导游讲解效果科学、生动、准确,导游人数及语种满足游客需要√105.2.3居民培训对本地居民开展游客接待、湿地环境保护、语言、导游等实用技能的培训△105.2.4生态教育将生态旅游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向社会公众提供湿地生态教育√10单项得分合计6保护与管理2106.1湿地生态保护706.1.1保护制度有完善的湿地生态保护制度△10各项保护制度有效落实10设有生态环境保护专职人员56.1.2游客管理有游客管理制度,规范游客行为△10游客无破坏湿地行为,发生一起扣5分6.1.3动植物保护无偷猎、盗采等各类破坏湿地动植物生态行为△15不得有保护性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制成的旅游产品、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发现一起扣10分×6.1.4生态系统维护引进外来物种,对原有生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发现一起扣10分×6.1.5保护资金旅游经营利润中用于湿地生态保护的资金≥10%√15旅游经营利润中用于湿地生态保护的资金≥%6,<10%10旅游经营利润中用于湿地生态保护的资金≥3%,<6%56.2景区管理与服务506.2.1管理主体与范围管理主体明确△5地域范围明确56.2.2管理机构及制度管理经营机构设置科学△5管理人员配备合理,岗位职责分工明确5质量、服务、卫生、生态、统计等规章制度健全56.2.3人员培训对景区管理者及服务人员进行高原湿地生态知识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与培训△106.2.4服务管理有畅通高效的旅游纠纷处理机制△10公布景区内部投诉电话号码及监督机构投诉电话号码5无欺客宰客,强买强卖现象,发现一起扣5分×6.3环境卫生管理406.3.1整体环境卫生状况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10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10发现一处乱排、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扣5分6.3.2废弃物处理废弃物清理及时,无垃圾散溢、堆积△10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转运至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106.3.3不向湿地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发现一处扣5分×6.4旅游安全保障506.4.1安全制度与机构安全制度健全△4设有专门机构3人员数量充足36.4.2安全维护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