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白中学停课不停学高一语文阶段检测三_第1页
南白中学停课不停学高一语文阶段检测三_第2页
南白中学停课不停学高一语文阶段检测三_第3页
南白中学停课不停学高一语文阶段检测三_第4页
南白中学停课不停学高一语文阶段检测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白中学“停课不停学”高一语文阶段检测(三).关于下面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问人问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单选题]*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正确答案)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这一题中的C项是对上面一首元曲思想内容的分析,而这分析又是建立在对作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态度上的。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就可看出,作者在作品中是歌颂了古人的英雄业绩,但却并没有咏史抒怀之意,所C项评价说作者“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显然是不恰当的,有些任意拔高了。.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题李凝幽居

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单选题]*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述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正确答案)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岩,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这里C项涉及对贾岛诗的思想内容的评价,我们对原诗仔细阅读便可发现,第四联中确实流露出了作者对李凝幽居生活的向往,但首联只是客观地描写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不反映作者的观点,更无所谓“明确写出”“向往”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3.(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8.第三句写自莺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正确答案)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选取了杜甫的一首七绝《漫成一首》。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诗写了夜泊之景。A、B、D都是正确的,C项有误,关键是对第二句“风灯照夜欲三更”理解不当。第二句写舟中桅竿上挂着照在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见了。而C项说成“江风吹打桅灯”就不恰当了。3.(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单选题]*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仁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正确答案)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裴笠翁,独钓寒江雪。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用此体裁的作者已不多,杜甫最喜欢运用这种体裁。他最脸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鹤鸣翠柳”、“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裁格式。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的图画。此题正确选项应为C项,这是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写了“日、风、燕、鸳鸯”四景。.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单选题]*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仁三、四两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错误项是D项。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寓情于景”是指诗歌全都写景,不直接抒情,而本诗后两句却是直接抒情。所以D项不当。.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单选题]*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8.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正确答案)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赵师秀是南宋后期的“江湖派”诗人,他与他的同乡好友徐照、徐矶、翁卷并称为“永嘉四灵”。赵师秀喜写律诗、绝句,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的苦吟之风,对诗篇惨淡经营。但他不是用奇句惊人,而是把语言磨炼得自然清新。《约客》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一灯如豆,枯坐敲棋,独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绪。“闲”表面看来无聊,而实际上,其背后却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味,而C项却说心情“闲适恬淡”,与后两句流露的真正情感恰好相反。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6.(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正确答案)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花落”、“山空”、“月出”不能反衬幽寂「山空”也不属于动态描写。6.(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单选题]*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卵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正确答案)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B项中均为静态描写。A项「桥响”“犬吠”是动态,“庭空”“散眠”是静态;C项,“鸟初动”为动态「寒树”、“霜桥”、“人未行”是静态;D项,“鹤鸣”、“秋江晓”为动态,“山静”“露白”是静态。7.把王维的《田园乐》和孟浩然的《春晓》相比较,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春晓春眠不觉晓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桃红复合宿雨,柳绿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单选题]*A.王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孟诗虽然也属诗中有画,但并不细致描绘。B.王诗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孟诗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写花之落,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想象,诗境自成一幅不着色的写意画。C.王诗和孟诗都是先入境后写入,但王诗的意境重在“静”字上,而孟诗的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正确答案)D.王诗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有独出心裁的匠心;而孟诗格律自由,语言平易自然,有行云流水之妙。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A、B两项涉及诗画结合及工笔、写意等技法,均无误;C项涉及描写顺序,用于王诗,正确;而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是先见人,后入境,故C错。8.对杜甫题画诗《画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猢。缭银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单选题]*A.这首诗的一二两句说白绢上矫健不凡的面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三四两句写画鹰辣身侧目似思攫取狡兔的神态,刻划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C.五六两句说系着金属圆轴的画鹰,光彩耀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就可呼之即出,展翅飞翔。D.最后两句展示了“画鹰奋飞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野”的画的全貌,并与第一二句的“风霜起”、“画作殊”呼应。(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何当”含有希冀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搏击凡鸟,不是实写,也不是“画的全貌”。.对下面这首苏轼的《海棠》诗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单选题]*A.这首诗前二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B.末两句写海棠像一个睡美人,娇情柔美,同时也写了诗人赏花时的愉悦心情。C.在表达手法上,前两句写海棠的色和香,是实写,后两句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D.全诗实写与虚写前后映衬,比喻、夸张、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互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热烈赞美之情。(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诗中并未体现“热烈赞美之情”。.对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单选题]*A.这首诗写的是山中初夏的景色。B.诗中“一水护田”“两山排闼”两句用了拟人、夸张、对偶、烘托等方法。(正确答案)C.从诗中看出茅屋的主人具有恬然淡雅的性格特点。D.这首诗没有一句直接写人,可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情趣跃然,这主要是因为作者采用了以实笔写景,以虚笔写人,以景托人的手法。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无“夸张”、“烘托”,主要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对王维《竹里馆》诗鉴赏正确的一项是()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单选题]*A.第一句中,一个“独”字和一个“幽”字,表现作者深深的孤独和不尽的幽怨。B.第二句中的“长啸”与岳飞《满江红》中“仰天长啸”的“长啸”意思相同。C.“明月来相照”的“相”字“互相”的意思。D.如果把苏轼《题蓝田烟雨图》中“观摩语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语之诗,诗中有画”之语,用来作为对本诗的评语,是很恰当的。(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A没有表现“孤独”“幽怨”,而是表现“闲适”B此诗中“长啸”是,表现了诗人的惬意,岳飞《满江红》词中的“长啸”是长叹;C“相”字是偏指一方(我),不是“互相”之意。.下面是唐代骆宾王的一首诗,对诗句内容及特色分析不恰当的是()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单选题]*A.这首诗借用了荆柯剌秦王时易水送别的历史故事。诗中的“燕丹”即战国未期燕国太子丹,“壮士”和第三句中的“人”,即指荆柯。B.诗的前两句,用洗练的笔调追述了一个历史场面,虽寥寥数笔,却极为生动;诗的后两句则转入议论兼抒情,深沉而动人心魄。C.诗人在易水送别,情景同当年燕太子易水送别十分相似,所以巧妙地将历史故事入诗,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敬佩感情。“今日水犹寒”赞颂荆辆的崇高精神仍活在人世间。(正确答案)D.这首诗的语言极为精练,感情极为真挚,境界更是十分悲壮感人,是送别诗中独具一格的珍品。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送别地点相同,情景不同,由“昔时人已没”可知。.阅读下面唐代曹邺的《官仓鼠》,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单选题]*A.一、二句用写实的手法形象地勾画出了官仓老鼠的非同一般,个子大,胆子也大。(正确答案)B.第三句写前方将士和后方百姓都在挨饿,与养得又肥又大的“官仓鼠”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C.第四句发出质问: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官仓鼠”隐喻贪官污吏,他们作恶多端却有恃无恐,谁是他们的后台?如此一问,弓[人深思。D.本诗以鼠为喻,与《硕鼠》相同。但《硕鼠》幻想“乐土”,逃避现实;本诗能面对现实,探究根源,思想上更深刻,感情上更强烈。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不是写实手法,而是运用了夸张。.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静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单选题]*A.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寓情于景,刻画了一个被剥夺了自由和青春的宫女的形象。B.“无颜色”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的是冷宫中的陈旧及灯火的昏暗;虚写的是主人公的感觉,突出她黯淡的心情。C.这首诗从内写到外,从近写到远,从人写到物,从而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正确答案)D.“清“长”二字,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心情凄凉,愁恨难眠的处境。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本诗实际上是从金井等院外景物写到房内熏笼玉枕,从物写到宫女的心态,故其措写角度由远及近,从外到内,先物后人。.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注“楚腰”见于《韩非子》:“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见《飞燕外传》: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中舞。[单选题]*A.这首七绝采用追忆的笔法,前两句叙事,回忆昔日扬州生活;后两句议论,是对自己在扬州当幕僚时的生活进行议论。(正确答案)B.“遣怀”即抒发怀抱「青楼”指妓女所居之处「江湖”泛指四方各地。C.“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写扬州歌女体态苗条,意在夸赞扬州歌女之美。D.“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是进一二步对扬州梦的否定,是痛苦的回忆后醒悟的感伤。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前两句叙事,但后两句是抒情而非议论,还可从B项对“遣怀”的词义解释中得到提示。.阅读下面的这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南国(十三首其六)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单选题]*A.首句中的“老”应解释为“年老”,是形容词。(正确答案)B.第二句是写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玉弓”暗指兵器,为“辽海”二句埋下伏笔。C.末句“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D.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老”字属形容词动用,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一“老”字包含无限辛酸。故A项分析不正确。.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徒。玄鬓:指蝉。白头吟:西汉时卓文君在司马相如对她爱情不专后作《白头吟》自伤。[单选题]*A.首二句采用对偶及比兴的手法,以蝉声来弓[起客思。B.五、六句均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物我在这时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C.第七句仍用“比”体,自喻高洁的品性。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D.通诗多处用比喻、起兴手法,明白如话,无一处用典。(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诗中三、四句巧妙暗用了典故,用卓文君写的《白头吟》比喻执政者辜负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情。.阅读诗歌,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长相思

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彳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单选题]*A.《长相思》是乐府古题,李白明写妇人之思,暗则另有寄寓,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却不能实现的苦闷。B.“络纬秋啼金井阑”写所闻,“微霜凄凄簟色寒”写肌肤所感。而“孤灯”的“孤”字,不但写灯,也写出了人物心理的感觉,写由“灯”而弓[起的一番思念。C.“美人如花隔云端”是整诗中唯一的一个单句,把全诗分成篇幅均衡的两部分。使得这首诗形式匀称,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