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级V1 final_第1页
OK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级V1 final_第2页
OK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级V1 final_第3页
OK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级V1 final_第4页
OK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级V1 final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标准(GB18218-2009)介绍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线的单元。”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标准TIPS:《国际劳工组织第174号公约》、《1993年预防重大事故公约》,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单元中的一种危险物质数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适用范围:《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仅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CB18218-2009)已于2009年12月01日实施,比《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更加明确且危险化学品物质范围扩大(主要是标准中的表2),评价机构、建设单位和政府安全监管机构统一认识当前安全评价必须采用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有利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和落实。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引用了《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构成物质更为妥当。也就是说,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3.类别: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需重点指出的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先划分辨识单元,划分标准是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景、设施或场所。划分好单元后再进行每一个单元的辨识,所形成的结论是所划定的单元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最后才能确定这个单位或项目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如果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如何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在表1和表2里,给出了临界量。序号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1爆炸品叠氮化钡0.52叠氮化铅0.53雷酸汞0.54三硝基苯甲醚55三硝基甲苯56硝化甘油17硝化纤维素108硝酸铵(含可燃物>0.2%)5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GB18218)标准GB18218-2009中表1、表2规定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表1规定容易引发事故的6大类9小类78种典型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如甲醇500t、汽油200t、氯5t、氨10t、液化石油气50t、乙炔1t等,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T)爆炸品1.1A项爆炸品1除1.1A项外的其他1.1项爆炸品10除1.1项外的其他爆炸品50气体易燃气体:危险性属于2.1项的气体10氧化性气体:危险性属于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体200剧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毒性气体5有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的其他毒性气体50易燃液体极易燃液体:沸点≤35℃且闪点<0℃的液体;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10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不包括极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1000易燃液体:23℃≤闪点<61℃的液体5000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表2则规定了6大类9小类中其他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易燃固体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I类的物质200易于自燃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2项且包装为I或II类的物质200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3项且包装为I或II的物质200氧化性物质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I类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II或III类的物质200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属于5.2项的物质50毒性物质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2的物质500与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相关法规比较,我国的危化品临界量定的比较低。我国的工业自动化、工人素质和管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程度较低,因此将危化品临界量降低有利于对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管理。但是,临界量低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各地方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数量较为庞大,这样其实也不利于地方政府部门重点监管。如何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临界量最小原则一种危险化学品常具有多种危险性,按临界量小的确定。同一设备或场所重复存储多种危险化学品时,这时要按临界量最小的危险化学品来确定。数量最大原则危险化学品存量按数量最大的原则确定。对于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危险化学品存量是该危险化学品储罐最大容积所对应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对于其他容器、设备或仓储间,危险化学品存量是容器、设备或仓储区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实际最大存量与设计最大存量中的较大者。混合物数量的确定对于属于混合物(包括溶液)数量按其整体数量确定,不按混合物中纯物质的数量确定。但应特别注意如果由于混合物组分或溶液浓度变化,导致该混合物(包括溶液)的整体危险性(与纯物质相比)发生重大变化时,则应确定该混合物是否还属于标准表1或表2中标准辨识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如果属于则按标准规定确定临界量,如果已不属于则该混合物的数量不予考虑。如果混合物(包括溶液)中所有危险化学品的质量分数低于百分之一,则该混合物数量不予考虑。确定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和存量的原则如何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AQR=q1/Q1+q2/Q2+…+qn/Qn≧1………(1)

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也即是单元中的各种危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之比的和大于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式中: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单一品种危险源辨识计算实例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液化石油气气体用于生产中的加热,单元里有储罐和用于生产加热的管道。液化气最大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1)对于生产性质的设备、管道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生产场所中存在6套存放液化气的管道系统,每套系统的最大容量为0.15吨,因此管道系统存有液化石油气气体的总量为6×0.15=0.9吨。(2)对于储存性质的储罐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该生产经营单位共有1个储罐,每个储罐的最大容积为60吨,因此储罐的最大总容积量为1×60=60吨。(3)液化气的最大总量:液化气的最大总量为60+0.9=60.9吨(4)结论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液化气的临界量是50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60.9/50=1.22>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如何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某焦化厂粗苯工段共有3个粗苯中间槽,最大贮存量为16吨;2个粗苯贮槽,最大贮存量为60吨;工艺管道等设备中粗苯量为8.3吨。粗苯产品中苯含量为68%,甲苯含量为18%,二甲苯为4%。1、确定辨识的物质和临界量查GB18218表一,苯:50吨,甲苯:500吨。查《危险化学品名录》,二甲苯属易燃液体,查MSDS,闪点为24~44℃,沸点为138.35~144.42℃,不在表一中,按照表二规定,临界量为5000吨。

2、计算AQR值Q=[(60+16+8.3)*68%]/50+[(60+16+8.3)*18%]/500+[(60+16+8.3)*4%]/5000=1.146+0.03+0.006=1.182>13、结论该焦化厂粗苯工段构成重大危险源。多品种危险源辨识计算实例1如何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多品种危险源辨识计算实例2某生产经营单位在储罐、容器中存有不同浓度的甲醛溶液,甲醛最大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1)生产场所甲醛的最大量是:在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9.5吨10%的甲醛溶液,管道系统存有0.5吨10%的甲醛溶液。那么生产场所存有的10%甲醛溶液为9.5+0.5=10吨,因此生产场所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10=1吨。(2)储存区甲醛的最大量是: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存设备存有25吨12%的甲醛溶液,因此储存区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2×25=3吨。(3)甲醛的最大总量:甲醛的最大总量为1+3=4吨。(4)结论: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甲醛的临界量是50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4/50=0.08<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不是重大危险源。如何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多品种危险源计算实例3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51%的氨水溶液来配置5%的氨水溶液,该单位又使用液化石油气用于生产加热。(1)生产场所氨的最大量计算:在该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20吨51%的氨水溶液,管道系统存有0.4吨51%的氨水溶液。因此,生产设备存有的氨水溶液的总量为20.4吨,存有氨的最大量为20.4×0.51=10.4吨。(2)储存区氨的最大量计算:在该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罐存有24吨51%的氨水溶液,容器存有10吨的无水液氨。因此,储存区存有氨的最大量为10+(0.51×24)=22.2吨。该单位虽然还存有20吨5%的氨水溶液,其他容器也存有30吨5%的氨水溶液,但由于这些氨水的浓度低于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规定的50%,所以这些物质不纳入辨识标准的计算中。如何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分级

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的依据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简称40号令)。40号令中第九条规定“构成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个人和社会风险。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是企业预防重大事故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政府主管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分级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分级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β的引入主要考虑到毒性气体、爆炸品、易燃气体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例如易燃液体)在危险性方面的差异,以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α的引入主要考虑到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对周边环境、社会的影响。周边暴露人员越多,危害性越大,引入的α值就越大,R-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R值越大,重大危险源分级级别就越高,以便于实施重点监管、监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R式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校正系数α的取值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α100人以上2.050人~99人1.530人~49人1.21~29人1.00人0.5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校正系数β的取值危险化学品类别毒性气体爆炸品易燃气体其他类危险化学品β见下表21.51毒性气体名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环氧乙烷氯化氢溴甲烷氯β2222334毒性气体名称硫化氢氟化氢二氧化氮氰化氢碳酰氯磷化氢异氰酸甲酯β551010202020注:未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R值一级R≥100二级100>R≥50三级50>R≥10四级R<10危险性高监管级别高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分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重大危险源监管的基础。随着GB18218-2009的颁布实施,重大危险源之辨识有了法律层面上的技术依据,临界量定义比较明确,弥补原标准危险物质临界量偏低,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数量偏多的缺陷,使之适用范围更合理,危险物质对象更全面,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级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标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足,单元的划分、临界量的取值不同,而出现对同一辨识对象,不同人员辨识的结果不一致现象。1危化品与危险货物容易混淆(1)现行的《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是2005年公布实施的版本,其中列有2200多种危险货物,而《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中列出的危险化学品有3800多种,所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中所列出的“危险化学品”只是小部分。一种化学品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判别标准进行界定。否则,在实际操作中很有可能遗漏危险性较大的化学品。(2)柴油被列入到《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属于危险货物。但是柴油没有列入到《危险化学品名录》。因此其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所以,在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时,不应考虑柴油,但是柴油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完全不考虑柴油是不利于危化品的安全管理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问题建议:不能漏识有些在《危险化学品名表》(2002版)但不在《危险货物名表》(GB12268)的一部分危险化学品2危险物质的临界量

例子2:甲醛,表1中在毒性气体类别中规定“甲醛(含量>90%),临界量为St”,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多是甲醛溶液(浓度37%、44%、50%),危规号83012,属于第八类腐蚀性物质,未列入表2;如果按其易燃性,对照表2,易燃液体的临界量是5000t。由于甲醛溶液的挥发性很强,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是7.00/0—73.0%,且职业危害程度属高度危害,取临界量为5000t不大合理,对照其他类别又靠不上去。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问题和建议由于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且部分危化品的危害特性具有一定独特性。因此,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危化品的临界量设置具有一些缺陷。例子1,石油醚和汽油的理化特性相近,汽油的临界量是200吨,而石油醚的临界量是1000吨,两者临界量相差5倍。苯在新标准中临界量为50吨,苯在《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属于易燃液体,其闪点为-llqC,沸点为80.1摄氏度,按高度易燃液体分类的话临界量为1000吨,两者相差20倍。3危化品最大存量取值问题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问题和建议依据安全管理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使用储罐储存危险化学品均有一定的充装系数要求,实际存储时不可能是满罐。而按照辨识要求的按数量最大的原则来确定存量,即以满罐计,不考虑储存系数。这一规定使得辨识结果会增加重大危险源数量或提高重大危险源等级,同时引起安监部门和安评机构的意见分歧。4危化品的实际量是动态变化的在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的量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辨识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的实际量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危化品的实际量经常变化,如果低于临界量就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实际量超过临界量就构成重大危险源,但是有可能危险源级别会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不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机关安全监管的。对生产企业来说,从原料到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属于危险化学品的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按理也应该在辨识中进行分析和计算,然而往往中间产品是微量或少量的,且数量较难计算,这给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带来不少困难。5危化品水溶液的辨识问题在危化品当中,有部分气态和液态物品是以水溶液的方式储存和销售的,但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没有对危化品水溶液的辨识进行说明,这就造成在辨识中很难确定其临界量,无法准确辨识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部分危化品纯物质溶于水后,其主要危害特性会发生变化,若将其水溶液的临界量按气体临界量确定,则可能出现误判。例如:甲醛和氨作为有毒气体,其临界量分别为5吨和10吨,但它们的水溶液主要体现为腐蚀性危害,属于腐蚀品,不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之碉,如不仔细分析和推敲很容易出现差错。又例如:如液氨为2.3类;大于50%氨溶液也属于2.3类;大于35%小于50%氨溶液属于2.2类;小于35%氨溶液属于第8类。主要危害类别不同,其危害风险度差别巨大。所以危险类别不同,危化品的临界量应该不同。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问题和建议小贴士澳大利亚:对危化品水溶液应按危害类别具体分析。按其中所含的纯危险物质的数量来处理,如果混合物具有同样危险特性,则按纯物质对待。美国:对于混合物的辨识,按毒性物质和易燃物质混合物或溶液分别处理。

建议:可以依据危化品水溶液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判定其危险类别,然后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表2确定临界量。在按主要危险类别确定临界量之后,实际的危化品物质量就不应再按水溶液中的纯物质的量折算了。5未将腐蚀性物质考虑在内,容易造成此类危险化学品被排除在重大危险源之外氟化氢、溴属于第八类腐蚀性物质,作为个例或重点控制的物质已列入标准“表1”的毒性物质,但很多属于“第八类:腐蚀性物质”的危险货物,同时又具有毒性或易燃性的腐蚀性物质却无法在标准“表1”或“表2’中得到辨识。如氯磺酸、氧氯化磷、无水肼、二乙基二氯硅烷等均属于危险物品中的第八类腐蚀性物质,其中氯磺酸、氧氯化磷、无水肼还是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一旦这些物质泄漏,容易扩散,影响范围很大,极易造成中毒,甚至火灾、爆炸事故。建议:应结合这类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理化性质和急性毒性指标分别进行腐蚀性以外的危险性分类和说明,并规定相应的临界量。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问题和建议GB18218-2009表1和表2中给出了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所有危化品临界量都是指该物质的质量,也就是唯质量论。众所周知,化工生产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大多数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危险化学品在这种环境下表现出的危险性要比常温常压下要大的多。如果用同一个氢气临界量5吨去衡量氢气在以上两种状态下的危险性,未免有失偏颇。建议:在辨识某种危险化学品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是,不仅要按照GB18218-2009要求考虑该危险化学品的质量,还应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判断其所在的设备、设施是否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尽管40号令出台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不再依照这部规章执行,但是这部规章中有关特种设备方面的重大危险源申报依然是有效的。6唯质量论,没有考虑实际危险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问题和建议7单元的划分原则不明确,容易造成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多样性如某公司的储罐区有3个储罐组。一罐组有汽油储罐14只,均为200立方米。二罐组有柴油储罐8只,均为1000立方米。三罐组有甲苯储罐4只,均为1000立方米。1、如按照“一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进行辨识(见表1),该企业有3个重大危险源,分别是汽油储罐组、柴油储罐组、甲苯储罐组。2、如按照“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进行辨识,则该企业仅有1个重大危险源。究竟是3个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正确,还是1个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正确?无法判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问题和建议建议:对单元的划分应该有明确的标准或原则,以避免出现不同人员辨识结果的不一致性。重大危险源的合理划分,应结合总平面布置及生产、储存装置的特点进行综合比较,应选择相互影响较大的几套装置、设施为一个单元,相互影响较小的则不划分为同一单元,以免夸大了某些单元的危险性。实际上,如果两个装置之间相互影响很小(如中间隔了戊类仓库或废弃建筑物),2个装置都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按500米范围计算,这种特殊单元构成重大危险源有点牵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建议重大危险源的技术分级的法律依据是40号令,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发现了因α取值和β取值不同,而出现对同一辨识对象,不同人员分级的结果不一致。

由于重大危险源的位置不一定就在厂区边界,有的可能在厂区中心,离厂区边缘1000米,显然,这2种危险源的风险是不同的。校正系数应该调整。1重大危险源的位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中的问题和建议2暴露人员数量估算问题40号令中关于“暴露人员”的描述是:“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m范围内常佳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a值。”以此推断,厂外暴露人员指的是常住人口。例子:如果重大危险源厂所界外500米范围内有若干租赁饭店和办公楼,但都不住人,按规定,厂外暴露人员为0,显示是不恰当的。在定量评价过程中,伤亡半径是不分厂内外的。该分级方法没有注解,在实际计算中大家各自按自己对常住人口和暴露人员的理解来选择a值,结果对同一重大危险源分级对象,得出的级别往往也是因人而异,而造成差异的关键词就是“常住人口”和“暴露人员”。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中的问题和建议“常住人口”的确切意思是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它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1,一种观点是厂外暴露人员仅指常住人口,即居民。2,另一种观点是把居民和周边单位的工作人员均视作暴露人员。例子:假设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位于化工园区中部,其厂界外500m范围内均为其他生产单位,划在圈内的正常作业人超过100人,但无居民区或散户居民,经辨识,该企业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引入危险化学品校正系数pi之后的计算值为砷。按第一种观点,厂外暴露人员为0人,仅取值0.5,分级指标R=0.5×60=30,为三级重大危险源;依照第二种观点,厂外暴露人员超过100人,a取值2,分级指标R=2×60=120,为一级重大危险源;按照((暂行规定》中的分级管理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