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_第1页
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_第2页
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_第3页
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_第4页
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PAGE1PAGE38成都市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TOC\o"1-2"\h\z\u一、 概况 2(一) 区域(双流县)概况 2(二) 城区概况 3二、 现状分析 4(一)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4(二) 原规划要点与评价 4三、 发展机遇与分析 5(一) 发展背景与机遇 5(二) 发展条件分析 5四、 上一级规划要求 6(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主要内容 6(二) 对华阳分区的要求 6五、 规划依据、期限、范围及指导思想 8(一) 规划依据 8(二) 规划指导思想 8(三) 规划期限及范围 8六、 规划目标 8七、 分区职能与发展规模 8(一) 分区职能 8(二) 城镇规模 8八、 用地布局规划 9(一) 功能结构与布局形态 9(二) 用地布局规划 9(三) 远景发展规划 10九、 综合交通规划 10(一) 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10(二) 发展目标及策略 11(三) 综合交通规划 11十、 道路工程规划 13(一) 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13(二) 发展策略 13(三) 道路工程规划 13十一、 绿地系统规划 13(一)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二) 规划原则与目标 14(三) 绿地结构 14(四) 绿地布局规划 14十二、 景观系统规划 15(一) 景观风貌特征分区 15(二) 空间轮廓规划 15(三) 景观带 15(四) 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和重要景点 15十三、 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15十四、 标准分区规划 16(一) 标准大区划分原则 16(二) 标准大区的排序方式 16(三) 划分规模 16(四) 标准大区划分 16十五、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6(一) 城区给水工程规划 16(二) 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17(三) 供电工程规划 18(四) 电信工程规划 18(五) 邮政工程规划 18(六) 燃气工程规划 19十六、 环境保护规划 19(一) 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19(二) 规划原则 19(三)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 19(四)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 19(五) 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 19(六) 环境保护规划 20十七、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20(一) 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二) 规划原则 20(三) 环卫设施规划 20十八、 综合防灾规划 21(一) 防洪规划 21(二) 消防规划 21(三) 抗震规划 21(四) 人防规划 22十九、 近期建设规划 22(一) 近期建设目标 22(二) 近期建设规划的原则 22(三) 近期发展规模与方向 23(四)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23(五) 近期建设政策措施 23二十、 区域发展规划 23(一) 区域城镇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23(二) 区域城市化进程及发展战略 24(三) 区域城镇发展规划 25(四)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6(五) 区域空间管制规划 26(六) 区域历史文物保护和风景旅游规划 27二十一、 区域综合交通规划 28(一) 现状概况 28(二) 规划原则 30(三) 综合交通规划 30二十二、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31(一) 区域给水工程规划 31(二) 区域排水工程规划 32(三) 区域电力工程规划 32(四) 区域通信工程规划 33(五) 区域燃气工程规划 33(六) 区域生态及环境保护规划 34(七) 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35(八) 综合防灾规划 36二十三、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7(一) 加强规划管理体制建设,完善规划管理依据 37(二)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规范、协调土地管理 38

成都市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概况区域(双流县)概况地理位置双流—华阳分区所在双流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郊。县域东连成都市龙泉驿区及简阳县,南接仁寿县、彭山县,西邻新津县、崇州市,北靠温江县、武侯区、高新区及锦江区。地跨东经103°47'51″~104°15′33″,北纬30°13′32″~30°40′12″。县域东西宽46km,南北长49km,幅员面积为1067km2。历史沿革双流县原名广都县,建置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为四川省的古县之一。广都是古蜀王蚕丛、杜宇的故治。《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广都属梁州域,历夏商周为蜀国。周慎靓王五年,广都地属蜀郡。西汉广都县属益州蜀郡。王莽时(9年),广都县更名为就都亭。东汉复名广都县。西晋分益州置梁州,广都县仍属益州蜀郡。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广都县改属宁蜀郡。唐龙朔三年(663年),析双流县复置广都县,同属剑南道成都府。五代前后蜀时期,双流县、广都县仍属益州成都府。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都县名为"双流县",属蜀郡。北宋时期,双流县、广都县属成都府路成都府。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废广都县入双流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为四川布政使司。十年(1377年),撤销双流县建制并入华阳县。清康熙六年(1667年),双流县并入新津县。雍正八年,复置双流县,属四川省成都府。民国18年双流县直属四川省辖。解放初,双流县属川西区行署温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省制,设专员公署,双流县属四川省温江专员公署。1959年双流县曾一度与华阳县合署办公。同年7月,撤销双流县建制并入温江县。1962年复置县,隶属关系不变。1965年,撤销华阳县建制并入双流县。1976年,仁寿县籍田区划入双流县。同年,双流县划归成都市管辖。自然条件地质地貌①地形地貌双流县地处成都平原东南,龙泉山脉中段环亘于县域东南边界。全县最高峰位于永兴镇金台村龙神埂,海拔967m。最低处是黄龙溪镇陈新村大河滩,海拔435m。西南为牧马山台地,海拔455~592m。台面上缓丘起伏,拔地高出于平原,地貌景观独特。县域北部、西北部为平原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按地貌类型分为冲—洪积平原、侵蚀堆积缓丘台地区、构造剥蚀丘陵区和构造剥蚀脊状低山区四种类型。冲—洪积平原:以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府河等河流形成的小冲积扇、沙洲、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等组成。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坡度2—3%。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垦复指数高,有利于农业发展。海拔高程435-514m,最大相对高差97m。侵蚀堆积缓丘台地区:为牧马山向斜的中心地带,高出河水面10—30m,台地上缓丘起伏,南高北低,海拔435-592m,最大高差137m。构造剥蚀丘陵区:分布于正兴背斜两翼地带,区内丘陵起伏。海拔高程435-600m。构造剥蚀脊状低山区:分布于龙泉山大背斜轴部的两侧。山高坡陡,造成耕地分散,地块面积小,对农耕作业不利,以林、牧为主。海拔高程600m以上,山峰林立。②地质县境地层由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组成。县境内第四系较为发育,由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堆积物组成,以中上更新统分布最广,其余零星分布。地层厚度变化大,由西北向东南厚度变薄,由40多米变为几米,为河相冲——洪积、冰水堆及成因。白垩系主要分布于东部龙泉山背斜西侧及苏码头背斜两侧。上部多遭剥蚀而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因此出露较为零星,总厚度达于319m。侏罗系分布于龙泉山背斜及苏码头背斜地区,县区厚度大于1428m。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春早秋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四季特征。年平均气温16.2℃,年际间变化不大。无霜期287天左右。双流地区常年云雾多,日照少,年均日照1197.6h。年均降雨量为921.1mm,时序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七、八、九月份。主导风向为北北东;年平均风速为1.2m/秒,最大风速为12m/秒。冬季易旱,夏多暴雨,秋多阴雨、低温、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天气出现。河流水系县境河流属岷江水系,水域面积7215.11hm2。金马河、府河、鹿溪河、江安河、杨柳河、白河、清水河等自然河流七条,总长为186.35km。植被分布双流县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带,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暖性竹林四类。农作物可终年栽培,在田作物一年两熟或二年五熟,历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始森林已遭破坏,现有树种都为次生林和人工林。经济林有枇杷、柑桔、梨等。自然资源①矿产县境内有价值而有可能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钙芒硝、膨润土、粘土及粘土岩、砂石建筑材料与砂金等。②水资源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6208亿m3,其中:地表径流总量4.4718亿m3,地下水总量1.1490亿m3。地下水流方向大体与地形坡向一致,其水面坡度为9.3%,水位埋深夏季平均在地表下1.48m,冬季平均在地表下3.57m,夏季最高水位为地表下0.3m,冬季最低水位在地表下5m。③土地县域幅员面积1067km2,其中农业耕地面积481.51km2。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双流县历史悠久,境内名胜古迹较多,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其他名胜、古迹、风景点二十多处。有古色古香、清代建筑保存完好的古镇黄龙溪、保存完好的石板街、古寺庙、古建筑民居、古崖墓、古佛洞(金华庵)、古佛堰、王爷坎、三县衙、镇江寺、潮暗寺、古龙寺;华阳古城二江寺桥、广都城遗址、东汉古墓群、牧马山应天寺、双流城关永祚寺;丹景山人头石、张飞营、观音寺;大佛寺、大悲殿寺庙,有川西古典园林建筑之冠之称的棠湖公园、牧马山日月城,梦幻乐园、高尔夫俱乐部等。自然资源在秀丽多姿的府河上镶嵌着大小不同的23个岛屿,水丰林盛,诱人的田园、翠湖、黄桷树、水车、磨坊、竹溪湾、麻柳树、古场镇构成一幅川西农村古朴典雅的田原风光。双流县有韩婆岭森林公园以及位于龙泉山脉主峰—丹景山西麓的小埝山景区,小埝山原始山林区位于双流太平镇境内,距成都40km,距太平镇5km。小埝口上,青山对峙,苍柏森森,兰河、小埝河从小埝口内,穿山越涧,缓缓流出,汇合在石板桥前,小埝山原始森林区总面积为7km2。其中90%以上都以森林茂密,植被丰厚,自然景点奇特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小埝山景点众多,已发现有价值的景点就有20多处,尤以大林山、马青山、点将台、老深沟、成仙洞、兰河湾等著名。社会经济2002年,全县总人口为87.0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84万人,占18.2%,农业人口71.17万人。全县耕地面积为481.51km2,人均耕地为0.83亩。2002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2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7.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3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构成10.2∶52.2∶37.6。交通及基础设施双流县交通运输便捷,已形成水、陆、空齐备的立体交通体系。境内的双流国际机场(全国第五大航空港)距县城2km,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余条;成昆铁路横贯境内,并有双流、公兴两个火车站;新、老川藏路、成乐大件路(成都至乐山)、成雅高速公路(成都至雅安)、成都外环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成仁路(成都至仁寿)穿越县境;全县建有天府大道、金华路、双温路、双黄路、双龙路等高等级公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05km,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道、乡道、村道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双流北部东升及华阳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完善,东升已建成了日供水能力20万t的成都岷江水厂,并规划建设了联结成都市的供水管网系统。成都天然气输气站设在双流,日供气可达250多万m3,供气区域覆盖全县16个乡镇及3个开发区。

通讯快捷通畅,建有A、B、G基站61个,移动通信用户近10万户。电话总装机容量逾17万门,现已安装电话11.3万户。建成了传输光缆化、交换系统程控化的现代通讯网络,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开通了党政信息网和广通宽带网,互联网用户已达3000余户。

能源供应充足。全县建成35kV以上的变电站9座,用户变压器2451台,总容量27万kVA,年售电量6亿度。城区概况华阳城区基本概况华阳位于成都平原东部,成都市南郊13km,北与成都高新区相邻。距双流县城东升镇18km,东靠龙泉山脉,西傍牧马山麓,成昆铁路和成仁路贯穿全境,镇域内有府河及江安河。全镇幅员面积70.70km2,人口9.93万,非农业人口4.24万人,实际居住人口计约8.0万人。地质地貌华阳镇域内平均海拔481.06m,年平均气温16.7℃,累年平均降水量921.1mm,无霜期292天,属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府河是境内第一大河,境内全长16.5km,最大流量1200m3/秒,平均为32m3/秒,可通航。另一条主要河流为江安河,水量相对较小。地表径流丰富,易发生洪涝灾害。华阳地处冲洪积平原区及构造剥蚀丘陵区。冲洪积平原区主要分布在人民南路南延线以西,区内广布第四系全新统(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河漫滩、一级阶地上)及上更新统(主要分布在二级、高二级阶地上)粘土及砂砾卵石层等沉积盖层。人民南路南延线以东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区,处于正兴背斜两冀地带,区内丘陵起伏,地表多堆积有较薄的由侏罗—白垩系紫红色泥岩、砂岩脱落与风化的坡残层覆盖及粘土堆积层,部分地区基岩直接裸露。华阳地处成都断陷盆地的东南部,同时夹于龙门山断褶带与龙泉山断褶带两个地震活动地带之间,特别是通过双流县境的龙泉山西坡断裂与蒲江—新津—成都隐伏断裂有可能再次活动,这些断裂的活动,是该区发生地震的因源。双流境内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尽管强度不大,但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基础,同时距两个重要的断褶地震活动带较近,受到的波及和影响较大,加之平原区土层疏松,地下水位高,如果发生5级以上地震,烈度可能偏高。因此,在7度烈度区范围内的基建工程,应考虑抗震加固措施的设计。历史沿革华阳镇曾为华阳县政府所在地,现为双流县重要的中心城镇。华阳县初名蜀县,建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乾元元年(758年)更名为华阳县,属剑南道成都府。前后蜀时期,华阳县属誉州成都府。宋代属成都府路成都府。元属成都路录事司,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明属四川布政使司成都府。明末属大西。清初属四川省成都府。康熙九年(1670年),并入成都县,雍正五年(1727年)复置县,属四川省成都府。嘉庆时属成都府成绵龙茂道。光绪时改为川西道。民国3年属西川道。民国18年废西川道,华阳县直属四川省辖,民国24年,华阳县属城区划归成都市后,华阳县属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1950年华阳县属川西行署温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65年撤销华阳县建制并入双流县。华阳县自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置蜀县起,即与成都县共治郭下,为成都府附郭县。清初治所设在成都城内,与成都县分治成都城。成都县辖城区西北部,华阳县辖城区东南部。1949年11月,华阳县治所由成都市正府街迁至中兴场(今华阳镇)。1950年3月又迁至中和场,1951年3月复迁至中兴场,直至撤销县的建制为止。华阳镇初名中兴场,后名中兴镇,1982年沿袭华阳县名始称华阳镇,自古即是水陆码头,商业发达,物产富饶,并留下了广都遗址、二江寺大桥等众多历史遗迹。城市建设随着人民南路南延线的建成通车,带动了华阳镇近年的城市建设,居住小区建设、园林绿化和环境综合治理都有明显改善。现状建成区已达17.14km2,其中居住用地5.54km2,占32.3%。除旧城区外,新建居住小区大多临河而建。全镇有省属、市属、县属的大中专院校8所,中小学35所、幼儿园10所。政府及其他职能部门、商业设施等主要公共设施集中在华兴中街、正西街一带。工业用地相对分散在城区,部分在新建成的环城路两侧。城区绿地大多集中在府河两侧,其中主要的绿化广场分布在府河以北、华新大道两侧。华阳新、旧城区新建和扩建街区道路及骨干大道25条,总长达34km;全镇居民用上自来水、天然气;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改造线路保证了全镇企业与居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全镇有程控电话近万门,全省最大的邮政、电信支局,为通讯、邮政服务提供了有力保证;从金马河畔引成都岷江水厂自来水到该镇的工程已付诸实施,将形成日供水10万t的能力。其他城区中和镇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区位优势突出。全镇现辖9个村,80个社,2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19km2,城区面积2.41km2,实际居住人口1.2万人。大源组团位于高新区外环路以外区域,是独立于高新区其它组团的一个单独组团,通过站华路、元华大道(修建中)、人民南路与站南组团相连,通过外环路与城市其它区域相通,向南与华阳卫星城相邻。现已建设方格网路网,人民南路两侧正在建设天府科技园、成都新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成都出口加工区已建成。建城区面积2.0km2,实际居住人口0.3万人。现状分析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华阳分区华阳镇区新区拓展建设的同时,缺少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华阳镇临府河边的旧城改造已完成大部分,镇区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改造过程中道路、环境等未统一规划和建设,造成改造后的旧镇道路仍然狭窄,建筑密度偏高,布局混乱,公共绿地少,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善。城镇路网系统不完善,未形成合理的主、次干道系统,过境交通从城镇穿越,对内部交通干扰大。主要公共绿地、绿化广场均沿府河布置,而城镇内部十分缺乏,公共绿地面积和人均指标偏低。城镇用地结构比例不尽合理。有一定污染的工业用地与居住、公共设施用地混杂,影响了城镇环境,制约了城镇进一步发展。市政公用设施不足。污水排放仍是雨污合流制,无污水处理设施,府河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中和镇的建设发展规划管理不够,城市建设显得混乱无序,部分建设影响了府河安全防护。大源组团的发展建设未充分考虑与华阳的连片整体发展。原规划要点与评价华阳镇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双流县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了华阳镇城市总体规划,同年经评审并获批复。城市性质①城市性质双流县次中心城镇,成都都市区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商贸及旅游业发达的园林式卫星城市。②城镇职能双流县的次中心城镇。成都都市区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电子、化工、轻纺、建材、食品加工工业。城镇人口规模规划至2005年,华阳镇城镇人口6万人,2010年城镇人口8.5万人,2020年城镇人口13万人。城镇用地规模规划至2005年,用地规模5.4km2,人均建设用地89.9m2;2010年用地规模6.8km2,人均建设用地79.9m2;2020年用地规模11.3km2,人均建设用地86.9m2。布局结构与形态规划华阳镇用地采用集中紧凑布局形式。用地基本分为四个片区:一为城镇几何中心形成的中心城区,形成多功能综合片区;二为以中高档居住和各类专业市场、文化娱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北部综合片区;三为城镇西部以商业服务、教育科研、一类工业为主的综合片区;四为南部以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教育科研等活动为主的多功能综合发展区。对原规划评价原规划把握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的契机,对中心城向东、向南发展和其对周边组团的影响有了充分的认识,适应了当时县城发展总体思路,对华阳镇城镇建设和旧城改造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该规划的指导下,城镇近年沿府河建设了部分公共绿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镇环境,对道路拓宽和基础设施配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华阳镇从一般乡村集镇过渡到成都市卫星城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随着成都市五路一桥、外环路等工程的建成,成都市中心城区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启动实施,人南路南延线拉近了华阳与中心城的时间距离,使华阳对中心城区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发展迅速,同时也因为房地产投资过热带来城市发展中工业、居住等用地布局无序的状况,使得城市建设迁就于招商引资和市场需求。成都市高新区分区规划2001年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成都市高新区分区规划,其中提出大源组团城市建设总用地11.93km2,人口规模6.4万人。含三个工业园区、居住区并担负管理、产品展示交流和商业贸易的职能。该规划编制完成报送并获批准之后,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及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积极组织实施,现已按规划建设成都市新会展中心、天府科技园等设施,但向南发展速度仍较慢。成都市华阳卫星城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双流县人民政府委托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成都市华阳卫星城城市总体规划,同年通过评审但未正式上报未获得批复。城市性质成都市卫星城及城市向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活居住、公共服务、文化教育为主的花园式城市新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规划至2005年,华阳卫星城城市常住人口15万人;至2010年,城市常住人口25万人;至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38万人。城市用地规模规划至2005年,用地规模11km2,人均74.2m2左右;2010年用地规模18km2,人均用地72.3m2左右;2020年用地规模27km2,人均用地72.2m2左右。布局结构规划华阳卫星城用地采用组团式布局形式。以现状建成区为中心区,通过放射状城市干道联接六个组团,形成六个组团围绕中心区布局的扇叶式城市形态,各组团间楔入永久性的生态绿地。城市发展用地相应划分为七大片区。对原规划评价该规划充分考虑了城镇发展的两河环抱、地形多样等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同时结合绿地建设提出并落实了生态环境优先的规划思路。该规划虽未获批复,但双流县政府考虑棋布局的合理性及对土体利用的需求,按此规划实施了部分用地,截止到2002年底,部分项目已进入行政管理程序。中和镇、万安镇城镇规划性质、规模万安镇城镇规划确定其性质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发展旅游服务及居住为主的城镇。确定至远期2010年用地规模0.4km2,居住人口0.5万人。中和镇城镇规划确定其性质为:镇域综合服务中心,以发展轻工、化工、旅游业为主的城郊工贸型城镇。确定至远期2010年用地规模2.3km2,居住人口2.3万人。原规划实施情况与评价两个城镇规划均受编制条件限制,未能充分预见华阳、大源与小城镇的发展建设相互之间的影响,其中现状中和镇发展建设仅限城镇小范围内,而未考虑与大源片区的联系和统一协调发展,甚至道路、桥梁等衔接都存在问题。在城镇建设中未能强化府河的安全防护,挤占河道严重,居住区建设和招商项目选址较为散乱。而万安镇的发展则相对缓慢。发展机遇与分析发展背景与机遇省政府提出“三个转变”及成都市提出的建设“三新”、“三最”特大中心城市的目标,都对华阳组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双流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地提出并大力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的“三个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使其成为省、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县。华阳、东升分区规划与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有利于发展问题的研讨和解决。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纲已通过评审,其中提出了成都在四川省以市区为核心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即重点发展城市南、北轴线——向北发展新都—青白江组团;向南重点发展东升—华阳组团,同时强调主城区重点发展方向的资源配置的强化。成都市行政中心南迁、成都市新会展中心、双流机场扩建改造等城市重大设施、项目的投建带来华阳组团发展的新机遇。发展条件分析发展优势分析区位优势良好华阳镇距成都市中心13km,与中心城南部行政办公、商务、科技园区等联系紧密,随着中心城内功能结构的不断完善,对华阳组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将大大增强。华阳组团的卫星功能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城市建设及管理也将进一步与成都市接轨。交通优势明显华阳组团紧邻成都中心城区,在新一轮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将兴建双流机场第二跑道的扩建工程,确定成昆铁路线上以白家火车站为基础建设成都市区的货运南站,打通府河华阳——乐山的水运航道,成仁路改线、改造及建设城市东一路、东二路、人民南路南延线再延伸、规划轨道交通等,都会使华阳组团拥有更好的空运、铁路货运、水运等重要交通条件。华阳组团紧邻成都中心城区,在新一轮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将重点建设以下设施:①铁路货运:确定成昆铁路线上以白家火车站为基础建设成都市的货运南站;②水路航运:打通府河、华阳——乐山水运航道;③区域公路及轨道交通:成仁路改线、改造及建设城市东一路、东二路、人民南路南延线再延伸等区域公路,规划自中心城区向南延伸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等;经济基础较好2002年,双流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28.6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8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第69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第48位,为西部强县之首。较强的经济实力更有利于全县良性、持续、滚动发展。农业产业化及特色优势显著经过多年努力,双流已建成近万hm2枇杷基地,梨、草莓、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总产27.7万t。麻羊、生猪、小家禽养殖等特色基地进一步扩大。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0%,农业工业机械化水平达75.6%。城区发展潜力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突出双轴线发展定位”,构建“一主两次多核”的多种城市空间体系,逐步形成南北展开的带状布局形态。双流的东升、华阳组团成为城市南北两个主要发展区域之一和南翼发展轴的主体,并以华阳为主大规模建设综合性次中心区。不利因素分析县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于县域内西北部平原地区,东南部山区发展缓慢,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县域及城区基础设施有待提高城区内各项配套设施及县域内外联系条件较差,南部丘区、山区尤其突出。城区区位优势不足城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南部,处在府河、江安河下游,污水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区的发展影响较大。上一级规划要求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主要内容城市性质及职能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西部主要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城市职能①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③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④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基地⑤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⑥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模主城区规划人口规模确定主城区的城镇居住人口规模为760万。主城区用地规模主城区2020年建设用地达到660km2,其中中心城400km2,周边组团260km2。布局形态结合成都现状资源条件和区域产业与城镇体系分布格局,成都未来都市区应突出双轴线发展定位,构建“一主两次多核”的多中心城市空间体系,逐步形成南北展开的带状布局形态。主城区发展轴线定位突出成-德-绵,成-眉-乐城市带,在主城区形成南北轴线重点发展,东西轴线辅助发展的大态势。①发展轴——开阔之景、交通之便、龙泉之脉北翼发展轴——主要由宝成铁路、川陕公路、成绵高速公路等组成,沿交通通道向新都、青白江、金堂、广汉方向发展。南翼发展轴——主要由成昆铁路、成雅(乐)高速公路、大件路、人民南路南延线、新成仁公路等组成,沿交通通道向华阳、双流、新津、彭山方向推进。②历史轴——古蜀人从河谷走进平原之路、岷江流入长江之径、川西冲积平原之纹理、地势大观之走向。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一主两次多核”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①一主以现有城市中心区为核心,构建南北、东西两条十字交叉轴线,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区。向东、向南发展战略作为城市近、中期重点发展的阶段性战略,上版总规提出的东部和南部副中心将成为中心区十字交叉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两次位于主城区南、北两个发展方向的华阳、东升、新都-青白江组团作为城市的主要发展区域,逐步构建华阳和新都两个综合性次中心区并进行大规模新城建设。该区域是成都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将是重要的制造业聚集区,并承担区域物流、专业服务、交通枢纽和居住等职能。两个发展区域的发展时序应有先后,近中期重点建设华阳次中心区,远期重点建设新都次中心区。两个次中心和其服务范围内的城市组团将在疏解中心城区吸引力的“反磁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有效缓解中心城区过多的职能负担。③多核主城区内6个周边组团中除华阳、新都-青白江以外的组团,将成为成都重要的城市功能增长核,起到不同职能的分中心作用,降低对中心城区的依赖。主城区布局形态①规划期内,将成都原有的“环形+放射”状布局形态逐步改善和演化,推动结构演化方式为:圆形-异形-带形,即中心城圆形均衡布局形态——规划区非均衡齿轮布局形态——成德绵区域带状组团式布局形态。②规划主城区东部南北向快速路,加强该地区路网密度,通过非均衡的交通结构建立中心城与组团之间便捷的交通联系,破解了环形加放射路网系统所造成的中心城压力和圈层蔓延的拓展模式。③非均衡带型结构,有利于完善基于成渝区域协调发展所必须的职能优化重组,有利于适应绵-德-成-眉-乐城市发展带的产业拓展与联系,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摊大饼”式发展的过高成本,有利于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的保护完善,有利于处理好土地、生态资源保护与主城区发展的宏观矛盾问题。对华阳分区的要求发展规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华阳组团发展规模为:用地:2020年用地面积22.9km2;人口: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约31万。表4—1总体规划人口、用地规模汇总表类别规划范围城镇居住人口(万人)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用地(平方米)2003年2020年2003年2020年2003年2020年市域612.91035641.21026.610599特大城市(主城区)459.1760399.9660.38787其中中心城区376.1480283.0400.07583六个周边组团83.0280116.9260.314193其中华阳8.0319.029.911396新都-青白江27.77938.270.713889双流(东升)5.93915.035.025490龙泉18.55227.246.514789温江12.12814.528.5120102郫县10.85113.049.712096注:1.现状市域总人口1254.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44.3万人,暂住人口210万人;2.2020年预测市域总人口1300~15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00~1200万人,户籍城镇人口735万人,暂住人口200~300万人。发展要求在建立常规公共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建设城市次中心,强调分解部分中心城功能,满足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新增功能。功能定位城市主要功能区,公共服务、居住、高新产业。重点发展职能城市综合服务、区域商务中心、小康居住新城、山水型休闲产业区、中心城分流人口主要集聚地。空间发展策略主城区近中期重点建设区域。主要职能应与中心城和航空港物流产业中心的建设相结合,通过轴向梯度推进的方式促进组团的完善形成。重视城市建设与山水的关联,在华阳以南形成“传承蜀都文脉、城抱两江”的景观格局。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交通设施①铁路规划在现状白家火车站的基础上建设成都货运南站。②水运交通规划将考虑两个方面来改善水运交通:整治河道,提高河道通航能力。恢复府河下游至乐山的航运,达到八级航道标准,主要承担客运功能,规划在华阳建设成都港。给水规划规划岷江水厂规模为10万m3/d,建议保持现有生产能力,不作扩大供水规模,规划可作为都市区的季节性调节水厂。排水规划表4—2规划城区污水处理厂一览表序号名称建设分期远期处理污水量(万t/d)污水处理标准污水排入的河道1三瓦窑污水处理厂3期35二级府河下游2航空港污水处理厂1期2040二级江安河下游2期203华阳污水处理厂1期420二级府河下游2期63期104东升污水处理厂1期415二级白河下游2期53期6电力规划规划建设华阳500千伏变电站,另一座暂定为双流(或新都)。目前向南发展区内仅有220千伏石羊变电站,按2020年发展规模还应配置6—9座,暂按7座考虑,分别是华阳2座,站南l座,大源1座,航空港1座,牧马山2座,由于华阳、大源、站南在同一方向上,因此必须考虑500千伏华阳站送出工程中留出北上的电力通道。通信规划①电信交换局设置:表4—3都市区电信交换局设置一览表编号市(区)局所名称服务范围2010年交换机容量(万门)2015年交换机容量(万门)2020年交换机容量(万门)1双流区东升局双流区1111162府河局101320②无线电收信区:规划在华阳分区东南,面积65km2。燃气规划东升、华阳组团新建两座高压储配站(绕城高速路内外各一座),每座占地5.3~8hm2,设计储气容量30万m3。在外环路外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规划四个400~800m3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环卫规划①规划取消金桥镇医疗垃圾焚烧场。②在规划城区配建3处环卫停车场。③在金桥新建1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1200t/d。④在籍田浅丘区新建1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容量1000万t,使用年限20年。⑤在籍田浅丘区新建1座建筑渣土处置场,占地面积4hm2。⑥区域内生活垃圾中转房将逐步取消淘汰,至2007年应基本实现“收集点-压缩中转站-处理厂(场)-处置场”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系统。规划依据、期限、范围及指导思想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5.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7.《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8.《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送审稿)9.《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2—2020年)(送审稿)10.《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规划》11.《双流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12.《华阳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13.《双流县城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14.《双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5.《双流县华阳镇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16.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城市规划标准与规范规划指导思想1.落实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正确处理双流县与成都市及周边区市县的关系,强化华阳组团的城市服务功能和经济发展特色。2.贯彻可持续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资源及基础设施共享共建为原则,全面安排县域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3.注重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充分利用水域、山体等自然景观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期限及范围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即近期:2003—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城市规划范围区域(双流县域)指双流县域范围,面积1067km2。华阳分区指由双流县、高新区进行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范围为包括华阳、新兴、公兴、万安镇域及文星、白家、黄甲的成雅高速路以东用地(面积约177.1km2)和高新区外环路以外的用地(约18.3km2),共计面积195.4km2。在该区域内作统一规划。规划目标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创建三新、三最城市是我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发展目标之一,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也应是城市规划的第一大目标,是城市建设必须保障的首要宗旨。重点发展城市功能,建设城市次中心分解部分中心城功能,满足城市发展所需新增功能并与其他组团错位发展。周边组团实施非均衡特色发展战略,建立与现有中心城在层次、规模、服务对象等方面不同的公共需求设施。注重强化地方文脉的影响,融合当地的文化,滨水、滨江特点,充分展现独特个性的城市形象。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华阳组团的发展应注重从城市发展的规律与管理出发,保障城市有序、有条理地协调发展。同时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与山水的关系,形成“传承蜀都文脉、城抱两江”的景观格局,,结合环境,建设以高级居住和娱乐休闲产业为主的“南郊山水风光园”。分区职能与发展规模分区职能华阳分区为成都市区南部的综合性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发展城市公共服务综合功能、高新技术产业、生活居住为主的生态型城区。城镇主要职能:依托成都市新国际会展中心和天府科技园区等形成区域商务服务中心;以人民南路南延线为主轴带动建设形成城市综合服务带;通过地域山、水自然环境特点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向本地集中的重点地区,市区西南部的主要组成部分。城镇规模城区现状实际居住人口8.3万人,建设用地14.9km2,人均建设用地179.9m2。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结合现状征而未建规模较大特点和国土部门相关发展规模增量数据,以及大源片区发展规模,综合确定规模如下:表7—1年限实际居住人口(万人)建设用地面积(k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m2/人)2010年28.033.4119.32020年5046.492.7用地布局规划功能结构与布局形态布局形态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要求,考虑到华阳用地现状和发展条件,规划华阳分区采用连片发展的紧凑布局形式,形成“两江环抱,一轴横贯”的棋盘式方格网布局结构。功能结构规划的城市发展用地基本上可分为二个片区:一为大源综合片区,形成以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体育游憩、配套居住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片区;二为华阳综合片区,以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居住、工业为主的片区。中和镇作为重点小城镇发展建设,其建设规模不纳入华阳分区建设用地统计。用地布局规划居住用地规划现状华阳分区现状居住用地390.1hm2,人均47.0m2。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住宅建设缺乏规划指导,配套设施严重匮乏,旧场镇内单位与住宅混合,影响了土地经济效益的发挥,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过高。规划华阳规划居住地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居住建筑主要为多层住宅。成片新建的居住区人均用地指标按35-40m2控制。规划2020年居住用地总面积2157.7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6.5%,人均居住用地43.2m2/人。居住规划以现状各个管区和旧镇区为依托,集中联片发展,通过改造和新建形成12个居住区。各居住区人口为3-5万人不等。其中大源片区规划形成3个居住区,居住人口约15万人。华阳旧城北部规划2个居住区,人口约9万人。华阳旧城规划为3个居住区,居住人口约10万人。华阳南部规划形成4个居住区,居住人口约16万人。规划中心居住区以多层为主,适当设置高层,成为居住人口密集区,人口密度、建筑高度及容积率从人民南路南延线向两侧逐步降低。在城市北部结合府河沿江公园布置一类居住用地。新建的居住用地按居住区规模配套建设,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城市各居住区应体现自身的建筑艺术风格和空间环境特色,使城市在总体基调和谐的提前下呈现多样化的环境空间。居住区公共设施规划居住区分别配套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及中小学,现状建成区的居住用地主要利用现有公共设施及镇中心商业设施。中学按75学生/千人、用地25m2/人、24-30班/校、50人/班,其服务半径800-1000m指标控制,规划设置中学13所。小学按80学生/千人、用地20m2/人、18-24班/校、45人/班,其服务半径500-800m指标控制,规划设置小学15所。幼儿园按其服务半径300-500m指标控制。原则上在各居住区设置居民运动场1处。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主要布置在中心区及自然环境较好的河边,以提高其利用率,并改善居住区景观。居住小区需设有小区公共绿地,居住组团内设游憩绿地。新建居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5%。居住区道路与停车场居住区环境宜安静,不宜将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引入居住区内部,居住区道路与城市主、次干道的接口宜尽量减少。现有居住区配建停车场与停车位不足,规划考虑在新建居住区内配建足够的机动车停车位,多层住宅用地按每户0.5个停车位指标配建。工业及仓储用地现状现状华阳区内各类工业市局比较分散,不尽合理,一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分布在镇区的上风上游方向,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现状工业用地370.1hm2。规划规划工业用地,既要便利于生产运输,又要避免对城市和居住区以及水源造成污染,采取集中布置的形式,并转移搬迁部分工业到航空港开发区。为确保园林式城市建设目标,华阳主要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项目。规划集中城市工业用地。考虑到远景发展需要,工业区与居住区并行向西发展,在西部规划集中工业园区。规划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为华阳主导工业,现状零星分散的工业随城市的发展逐步搬迁至规划工业区内。规划工业总用地面积139.8hm2,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3.0%,人均工业用地2.8m2/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现状分析①现状公共设施用地238.8hm2,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16.0%,人均用地28.8m2。②现状机关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旧镇区,镇政府的办公用地位置较偏,用地太小难以形成未来的中心。③现状商品流通活动主要集中在旧镇区;从经营方式上看,多以零售为主;底层为商业,楼上为住宅的商住用地多集中在正西街与华兴街。④文化设施的内容和数量较少,旧镇区仅有一座影剧院,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文化娱乐设施和形式也应向多样化、多层次发展。⑤现状无集中体育用地。⑥教育科研用地散乱。⑦医疗卫生设施,现状镇区有县级医院一座(双流县二医院)、镇级医院三座。规模小,建筑破旧,亟待改、扩建。缺乏社区医疗卫生设施。⑧现状有一处宗教用地和一座社会福利院。规划原则①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形成以各类公共设施为主的、具有各自特征的城市中心区。②完善各类公共设施系统,接纳部分中心城的公共设施,适应城市向南发展的需求。③合理安排各类公共设施用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形成片区中心区、居住区中心以及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既方便实用,又能上档次上水平。规划布局①城市公共中心城市公共中心按三级规划,即城市分区级公共中心、片区公共中心和居住区级公共中心。分区级公共中心主要安排城市大型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综合商场、专业批发市场、宾馆、饭店、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科研等设施。规划在华阳片区,天府大道两侧形成华阳分区中心。片区级公共中心规划在各片区中部。规划有大源片区中心及依托华阳旧城形成的华阳片区中心。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主要配建居住区级基本配套服务设施。②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71.8hm2。天府大道两侧建立分区级行政管理中心,包括分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等。行政中心建成后,现状镇政府改为政府职能部门或基层管理部门办公用地。③商业金融用地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394.0hm2。该类用地的主要内容包括:商业用地、金融保险业用地、贸易咨询业用地、旅馆业用地、市场用地等。在各片区集中布置商业金融用地,形成片区商业金融中心,可安排较大型和档次较高的商业金融设施,包括综合商场、专业商店、宾馆、饭店、银行、证券交易、信托投资公司、贸易公司等设施。在大源组团结合会展中心布置城市商业中心。在开发建设新的商业金融用地的同时,逐步改造旧城区的商业服务设施。保留和完善正西街、华兴街两侧的商业设施,作为商业零售网点。将旧镇区正西街以南的城市支路辟为商业步行街,成为具有传统特色,经营小商品、农副产品、饮食等内容的商业街区。④文化娱乐用地规划文化娱乐用地117.4hm2。文化娱乐用地主要集中在大源片区,围绕着成都市会展中心布置。在各个片区结合片区中心布置影剧院等文化活动设施。⑤体育用地规划在华阳片区设置体育中心1处,大源片区设置体育中心1处,共占地9.7hm2,可设标准田径运动场、各种球类运动场、体育馆和训练基地等。各中、小学应按国家标准规范设置运动场,有条件的学校运动场可向社会开放。⑥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医疗卫生用地26.7hm2,除扩建旧镇区现状县二医院外,在各片区按规范设置医院共7处。在居住区内部应配置医疗卫生设施用地。⑦教育教研用地规划教育科研用地181.2hm2,主要集中在大源片区府河西岸与白家火车站东侧。在保留原有设置基础上可增设为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机构,开办技术培训、成人教育等。在华阳片区另布置几处教育科研用地。远景发展规划布局形态华阳分区远景采用集中紧凑式布局形式。维持“两江环抱、一轴横贯”的格局。华阳片区继续向南发展,原规划工业组团向南扩大;在成雅高速路与成昆铁路之间成南北向带形布置工业用地,天府大道东侧发展以居住和教育科研为主。功能结构规划华阳分区为6个片区。即大源综合片区、华阳旧城综合片区、南部居住片区、西南部工业片区、东部居住新城及东部教育科研片区。发展规模预计到2050年华阳分区人口达到95万人,用地规模达95km2(东一路以北)。综合交通规划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现状概况铁路成昆铁路线从华阳分区和航空港片区之间沿南北向穿过,现状白家有四等客运中间站。水运目前华阳在府河边建成一个客运码头,主要承担旅游客运任务,可沿府河航行至乐山。道路交通现状华阳片区内有数条中心城的环状和放射状道路通过,具体为:绕城高速路从片区的北部通过;成仁路(G213)(成都—仁寿)从华阳片区穿过,部分段道路已改道;成雅高速公路(G108)(成都—雅安)从航空港片区东侧南北向穿过;天府大道从片区中穿过;华兴街是华阳镇内主要的南北向道路;迎宾路为华阳的环城道路。华龙路为华阳至龙泉的主要通道。现状有华阳客运站1处,立体交叉口4处。存在主要问题与中心城联系不足,目前只有天府大道和成仁公路两条道路与中心城相连。而同大源片区的联系更是只有天府大道,以至于不能有效地联系和利用中心城、大源片区行政、科技、会展等功能带动发展。道路建设相对滞后,交通组织不利,华阳镇区内仍有大量穿越交通等干扰。交通设施缺乏。发展目标及策略总目标通过加强与中心城的道路联系,形成区域内以南北向为主导的交通流向,结合北轴向合理布局的道路网络,加强公交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形成交通便捷,通行顺畅的内部交通体系;构建高效道路为主,铁路、水运等方式为重要补充的现代化对外交通体系。策略加强与中心城的道路联系,利用大源片区已形成的纵向道路骨架,实现城市由北向南的延伸发展,强化作为城市次中心的交通体系。明确区内道路功能,分离过境交通,完善道路等级。建设以快速路为主的对外交通体系,通过铁路、水运等方式的补充,提高整体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建设公交专用道和优化道提升公交运行能力,加大公交线路覆盖面积,使公交成为市民出行首选方式。中心区外移使华阳片区将承担更多功能,势必需要配建规模更大、功能齐的交通枢纽,以实现人流和物流的运输。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各种渠道投资方式,加快停车场(库)建设加强对加油站、加气站的建设管理。综合交通规划水运交通规划规划扩建华阳港。规划府河河道达到五级航道标准,主要承担客运,建成华阳至黄龙溪,最终到达乐山的水运旅游线路。铁路交通规划原白家火车站受用地形态影响,结合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及铁路部门相关规划,规划在白家火车站的基础上建设货运南站,同时将站场由原来铁路线以东调整到铁路线西侧,占地为47.85hm2。轨道交通规划地铁一号线沿天府大道至华阳,终止在东一路。出绕城高速路后为地面轨道交通。规划在沿线设4处站点。在天府大道与府河相交处的西北侧规划1处轨道交通停车场,占地36hm2。华阳分区西侧道路边缘规划一条轨道线路,在中和小城镇内规划一条轨道线路,结合用地性质各设一处站点。充分考虑到TOD策略,结合轻轨站点建设片区或功能区中心。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率,进行高密度的用地开发;在布置各轨道站点的同时,处理好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合理衔接,在轨道站点附近建立功能良好的公交换乘枢纽,提高轨道交通和常规交通的运行效益。道路交通规划根据城区形态规划过境交通,明确交通功能,区分公路等级,提高干线运输的承载能力、通过能力和质量。加快快速路建设,快速路体系要形成华阳片区与中心城半小时交通圈。路网结构华阳片区路网结构为“四纵五横”形式,依托天府大道向南发展。表9—12020年城市道路网“五纵五横”路网骨架格局道路等级道路名称四纵1高速路成雅高速路2交通性主干道元华路3交通性主干道天府大道4快速路新成仁路五横1高速路绕城高速路2综合性干道规划道路3交通性主干道双华路4交通性主干道华龙路5快速路东一路表9—2中心城与华阳区放射通道的流量和饱和度分析(以外环路作为规划查核线)道路名称通行能力(pcu/h)2010年2020年高峰流量(pcu/h)饱和度(V/C)高峰流量(pcu/h)饱和度(V/C)成雅高速路950429480.31068900.725人民南路540022670.42053000.981元华路480013600.28331800.663站华路480011340.23626500.552成仁路950424940.26258300.613由预测可见,华阳分区与中心城的交通流量较大,2020年天府大道饱和度已接近1V/C。中心城与华阳分区联系的道路高峰流量较高,需要新增通道。以上所列道路中元华路和站华路为规划道路,另外还需增加通道如下:在中和片区规划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分担天府大道承担的交通流。在中和片区东侧边缘规划新成仁路作为中心城向南的快速通道。同时加强向西连接东升分区的通道,分散交通流来向,避免分区内部道路承载过多交通流。主要出入口道路联系中心城:成雅高速路、元华路、站华路、天府大道、规划南北向道路、新成仁路。向西:川大路、双中路、华龙路、东一路。向南:成雅高速公路、华阳西侧道路、元华路、天府大道、新成仁路;向东:绕城高速路、华龙路、东一路。道路功能及断面城区道路按其等级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表9—3城市道路功能层次划分道路等级道路功能路权优先等级城市快速路城市对外、长距离1城市主干路长距离交通联系2次干路交通集散3支路地块之间交通4①快速路系统规划东一路和新成仁路为快速路,主要承担片区对外的交通联系,红线宽度40m,设计车速60km/h。②城市主干道主要承担城市各用地功能片区之间的长距离联系交通和快速道路向片区交通系统疏散的功能。主干路红线控制宽度为40m~60m,按4—6车道布置,断面形式多为三块板或二块板。快速路与主干道共同构成城市路网骨架。城市交通性主干道有天府大道、元华路、双华路、新成仁路、华龙路等。综合性主干道有站华路、迎宾路、老成仁路等。③城市次干路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分配功能分区的内部交通,对主干路交通进行集散分流;主要为生活性道路,兼有交通功能。次干路红线控制宽度为25m~30m,断面形式多为一块板,30m道路可设为两块板。④城市支路支路指20m及以下道路。直接深入城市用地内部,对道路之间的交通流交换,要求根据道路的等级划分进行衔接,非相邻等级的道路进行交通流交换必须受到限制。道路断面依据道路在城市的不同位置及功能等级而灵活多变,详细情况见规划图纸。主要交叉口规划城区交通网络在运行上起重要作用的交通结点包括:交通量集中的交叉口、重要道路沿线的交叉口、交通流种类繁多的交通结点以及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要求重点管理的交通结点。①规划原则交叉口规划要求根据路权优先的原则保障主要道路交通流的畅通;尽量慎用立交,以降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费用,立交的规划必须从系统整体考虑,最大限度发挥立交的效益,避免孤立地进行立交设计,将交通矛盾转移;主要道路的交叉口必须考虑渠化设计,以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对不同种类的交叉口采取不同的规划;交叉口的用地要满足未来交叉口改善的要求,分期、逐步实施完善;高速路和快速路主路与其他道路进行交通交换均采用立交。表9—4道路交叉口控制形式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高速路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立交——快速路—互通式立交立交——主干路—立交立交、平交平交—次干路———平交平交支路————平交②交叉口规划表9—5道路交叉口规划一览表序号立交形式相交道路1全互通绕城高速路天府大道2全互通绕城高速路新成仁路3全互通成雅高速路东一路4全互通新成仁路东一路5分离式绕城高速路元华路6分离式绕城高速路站华路7分离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