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进步的垫脚石_第1页
批评-进步的垫脚石_第2页
批评-进步的垫脚石_第3页
批评-进步的垫脚石_第4页
批评-进步的垫脚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判-进步的垫脚石对于批评,大家都不陌生,从我们记事的时候起,就有来自父母、老师的批评;参军入伍后,又有来自部队首长的批评;特别是当前,在连队全面抓建、管理压力大的情况下,有的同志受到的批评可能会更多一些。由于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同,造就的能力素质就不同,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存在一定的弱项十分正常。当自己的不足受到别人的批评时,尽管对方是一片好心,但有的人心里会有不同的思想反应。有的对批评者有抵触情绪,有的感觉伤害了自尊心。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如何重要,干得如何辛苦,别人如何地不理解,甚至怀疑别人别有用心,道德品质有问题等,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不能正确接受别人的批评。一、对待批评的几种不正确心态(一)盲目开脱不问批评是否属实,极力找借口来为自己开脱责任。好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了人们爱听好话的心理。有的人听得起表扬,受不起批评,当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找理由给自己开托推卸。一是从客观的环境中找开脱。有的人为自己犯了错很受委屈,自己不是没努力,只因客观环境太差,各种不利因素太多;二是从同类问题类比中找开脱。以发生在过去的同类问题错误没有受到批评和处理为由而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或我也不应该受到批评;三是从功劳的温床中找开脱。有的人感觉自己平时工作表现不错,偶尔犯点错误,不犯原则性的大错不会有什么事,领导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过多的批评,有时感觉自己表现还算可以,有点错误不会影响大局,最多是功过两相抵。(二)质疑批评者不问批评是否是属实,竭力降低批评者的批评资格。譬如,有的人发生了问题。面对批评,却不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而是口口声声指责批评者存心要和自己过不去,存心把自己的大好形势抹黑。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给自己想法开脱,以消极的态度抵触批评者的意见。归结为一句话:领导,你居心何在!譬如,有领导批评下级,言之凿凿,板上钉钉。但有犯错的人不是反思自身有没有此事,下步如何改正,而是四处散发这样那样的怪话。要么说是领导是与自己过不去,在捏造事实,纯属公泄私愤,怀恨在心所致,大家不必介意等等。要么指出领导是小题大做,是鸡蛋里挑骨头,这在杀鸡给猴看。错误的认为自己不但没有错,反而成了受害者。(三)破罐子破摔不问批评是否是属实,心理原因导致的恶性反应。有的人心态不够好,把别人善意的批评当成了恶意的攻击,感觉别人的批评是对自身人格的极大侮辱,是对自己工作的彻底否定,进而表现出一系列的消极的反应。有的人在受到批评后,感觉自己以前的工作白干了,功劳全埋没了,期盼上进的良好愿望因一时的错误而被击的粉碎,思想披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自我调节不及时,便引发了一些其他的事情,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这种不良心态造成的恶性循环,使得受到批评的同志在以后的工作状态中判若两人,令周围同志惊诧不已,不敢相信曾经朝夕相处的人怎会突然变得如此陌生。那么你对批评持有的是什么态度?是热情欢迎,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还是以种种借口拒绝批评,或者表面表示欢迎,暗地里埋怨指责。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什么人,都难免有缺点错误,由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缺点错误,自己有时是察觉不到的。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给指出来,这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无论是对自己的成长进步,还是对工作都有好处,应持欢迎态度。我们应该善待批评,尊重批评。如果对自身的缺点错误看不到,天长日久,就会小错铸成大错,到时后悔莫及,毁了自己的前程。当然,别人的批评也不可能完全正确,有时方式方法也许欠妥些,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拒绝批评的理由,正确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如此,我们才会少犯错误,正确的走好人生路。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去对待批评?二、正确认识批评为什么一些同志不能正确看待批评呢?那是因为这些同志对批评缺乏正确的认识。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难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一名同志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必要的批评甚至处分,是对其个人成长和部队建设负责的表现。批评对人的帮助、挽救、促进作用,是其他方法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一)批评是治病救人的“手术刀”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臻于犯错误。”因此,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有一个怎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思想。批评就好比医生给病人治病,是针对人们思想、语言、行为上存在的“病灶”进行治疗,目的是要把病治好。有缺点毛病的同志受到批评后,就会在思想上引起震动,促使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改掉毛病,从而变成一个健康的、有益于大家的人。(二)批评是人生道路的“修偏仪”恩格斯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果中学习来得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我们大多数同志由于阅历不丰富,思想及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经验,在前进道路上难免发生主客观不相符的情况,或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及时给予批评,甚至对错误严重的同志给予必要的处分,正是要把这些同志从偏差和错误上拉回来,端正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受了批评处分,有利于有缺点错误的同志清醒头脑,在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可以警示自己,主动预防和避免犯同类错误,防止重蹈覆辙。(三)批评是维护纪律的“助推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个人、办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规矩和尊守纪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军有军纪。部队的纪律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严格的纪律,无论任何人违反了纪律,都必须进行坚决纠正,包括给予必要的批评和处分。如果光是提倡怎么做、怎么自觉,而对那些违反规定的同志不给予批评乃至处分,就不能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遵守的自觉性。三、勇于接受批评勇于接受批评,是改正缺点毛病、争取更大进步的必由之路。(一)要“闻过则喜”一棵树长了多余的枝杈,只有及时进行修剪,才能长成栋梁之材。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只有敢于正视现实,诚恳的接受批评,才能清除身上的“细菌”和污垢,从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有句话叫“脊背上的灰自己看不见”,有了缺点毛病,就好比脊背上有灰尘一样,往往自己看不见,而旁观者就看得比较清楚。如果不接受他人的批评指正,帮助“拍打脊背上的灰尘”,怎能保持肌体的健康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批评,就应当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十分欢迎他人经常给自己“拍打拍打”,即使“拍打”得重一点也应愉快接受下来。有工作就有失误,这很正常,犯错误的事是不可避免的。有了错,就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要把别人的批评当作自己进步的阶梯。接受善意的批评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小肚鸡肠不敢面对现实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很难尝到成功的喜悦。(二)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岗位,所承担的责任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就不同。在一个大的环境中,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其内在的工作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感觉自己工作上受了冤屈,你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把你放在上级的位置上,你的部署犯了错,你应当怎么办?是放任自流还是悬崖勒马?再说了,领导批评你是为了正确的指导你,为了使你今后不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而不是故意把你引向错误深渊吧。当然,领导有时批评的也不一定全对,方法艺术不一定很适当,作为被批评者,你可以在会上提出来,也可以私下与领导沟通,大家胸怀坦荡荡,凡事好商量。批评的话是没有几句是中听的,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善意的批评只有方法上的不当,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因此也扯不到个人的品质问题。如果因为领导批评我们就说某某人品有问题的话,按照这个逻辑,世界上不会有好人了。因为在处理每一件事情上,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对待情况处理的意见不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领导的批评是用多年的经验教训,甚至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我们要客观对待批评,辨证的看待自己。(三)清醒认识自己的错误有的同志受到批评时,往往态度不冷静,不注意认真反省,急于辩解和开脱自己,这是对自己缺乏严格要求的表现。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妨先冷静地把批评接受下来,严格认真地检讨和反省自己,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并作出真诚的检查,这比辩解要强百倍。即使确有解释的必要,也要先承认错误先检讨,然后找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再说明情况。如著名的雷锋式战士王杰,有一次利用休息时间去帮邻近的一位老大爷喂牲口,他顾不得一天施工的劳累,一口气干了四十多分钟,帮老大爷挑满了一缸水,铡了一百多斤草。谁知刚回到班里,就挨了班长的批评,说他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不请假。王杰开始感到做了好事还挨批评,实在太冤枉,心里不是滋味。后来他认真想一想,感到班长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自己外出不请假,违反了纪律,尽管是为群众做好事,也应该批评。于是,王杰在班务会上主动检讨了错误,并恳请班长今后对他要求更严些。王杰同志严以律己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受了批评就觉得没面子,工作做不好会不会觉得没面子呢?交给你一项任务,你能否独立把它圆满完成呢?人不是全才,所以要去学习,去认识提高自己。工作能力不强,又不善于学习,这是万万使不得的。有错不知错,才是最大的错。浪子回头金不换,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才是做好工作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这才能体现一个人虚怀若谷、追求向上的人生境界。人,要在哪跌倒了从哪爬起来,别拿无知当幼稚,别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任何时候大家都不能忘记“正人先正已,做事先做人”的人生准则。(四)要严于解剖自己这是勇于接受批评的内在动力。古人曰:“自知者明”,意思是说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算聪明,这是颇有哲理的。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经引用过曾子的一句话,叫做“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一天要几次反省自己,看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在受到批评的情况下,更应该严于解剖自己,认真检讨和反思缺点错误,敢于把“刀子”指向自己的痛处,这样才能真正与缺点错误一刀两断,从而获得新的进步。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严于解剖自己、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光辉典范。周恩来同志生前经常讲自己的缺点,说:“有错误要逢人就讲,既可以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以借鉴。”在晚年,他还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陈毅同志一生光明磊落,也经常用自己在参加革命初期因缺乏经验而走过的一些弯路来教育干部。他在63岁生日时,写下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中夜尝自省,愧悔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能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严于解剖自己,不努力清除自己思想上的尘垢呢?四、坚决改正缺点错误《周易》一书中写到:“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讲的就是对待批评以及改正错误的态度。受到批评,光勇于接受还不够,还要做到坚决改正缺点毛病,而不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或者是“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要把批评当作动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继续前进,这才是批评的目的,是希望的所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能否达到批评的目的,最终要取决于被批评同志的内因。(一)要变压力为前进的动力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甚至犯错误,受到批评后,自己感到惭愧、内疚、悔恨,吃不香、睡不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犯了错误还持满不在乎的无所谓态度,那将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不错,列宁曾讲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但那是从总体上就年轻人发展的趋势是好的而言。作为个人,应严于律己,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决不姑息迁就,一点一滴都不放过。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背上思想包袱,对进步和前途丧失信心。就像鸟的翅膀挂上重物就难以高飞,鱼的尾巴拴上重物就难以畅游,人的头脑若是压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我们应该懂得,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变成好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快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因此,面对批评,我们要抛弃的是自己的缺点毛病和思想包袱,要加以利用的是从压力转换来的动力。(二)要找准并正确吸取教训受到批评,一般来讲总有教训可找。有时候,反面教训比正面经验更能教育人,更有利于促进人们成长进步。在这里,其关键是找准教训。有的同志往往从消极的方面找教训,如“今后要多栽花,少栽刺”;“多说好话,少提意见”等,这样找出的教训会把自己引向歧途。为了把教训找准,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出发点,既对自己负责,又对连队建设和利益负责;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请大家帮助自己把教训找准;要对照做得好的同志,看看自己的差距和教训在哪里,这样才有利于切实改正自己的缺点毛病。(三)要用实际行动消除偏见受到批评,大多数人都会给予热情帮助,但有时也会遇到少数同志的冷嘲热讽和另眼看待。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一个人的缺点毛病在别人印象里不容易一下子消除,有时还会由于心理上的定势思维,长时期地对有缺点毛病的同志存有偏见,这在心理学上叫“光环效应”。克服这种“光环效应”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真正吸取教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用实际行动将功补过。这样,冷嘲热讽就会变成理解鼓励,另眼相看就会变成刮目相看。请正确对待批评!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