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2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3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期中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根底,它们共同的历史奉献是(B)A.都出现了盛世B.都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2.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B)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3.有人曾作诗称赞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诗中的"长策〞是指(A)A.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根底B.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休养生息C.善用小恩小惠,骗取百姓效劳到白头D.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其首领乐为己用4.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屡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例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条件是(A)A.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C.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5.唐代,我国境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这个少数民族是(D)A.突厥B.匈奴C.南诏D.吐蕃6.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假设星河。与图中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朝代的是(A)A.杜甫白居易B.屈原轼C.颜真卿清照D.吴道子辛弃疾7.七年级(1)班负责学校本月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为哪一项不恰当的(D)A.朝鲜音乐在民间广泛流传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8."渔阳颦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D)A.黄巾起义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安史之乱9.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B)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10.袁腾飞曾在"百家讲坛"中讲"塞北三朝〞,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D)A.辽、西夏、清B.、金、元C.金、西夏、元D.辽、西夏、金1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D)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12.以下是*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D)A.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开展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D.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开展13."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以下哪一人物的评价(C)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成吉思汗D.忽必烈1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其目的是(C)A.开展农业生产B.加强民族交融C.有效统治全国D.实现国家的统一15.2016年12月20日,蒙古国外长蒙赫奥尔吉勒在承受采访时表示,蒙古正在为蒙中关系重回正轨,恢复有关对话作出积极努力。蒙古坚决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一贯认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局部。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开场于(C)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6.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以下名词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D)A.交子B.瓦子C.夜市D.岁币17.在宋代的文学史上,有两位来自的著名词人,人们称他们是"二安〞。他们都生活在两宋之交,一位是女词人,所作的词风格婉约,"凄凄惨惨戚戚〞;另一位是男词人,所作的词风格豪放,"醉里挑灯看剑〞。他们是(B)A.轼、清照B.清照、辛弃疾C.清照、关汉卿D.轼、柳永18.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B)A.轼B.关汉卿C.汤显祖D.辛弃疾1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似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A)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创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学习宋元历史后,*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根本特征的是(D)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开展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1题14分,22题13分,23题12分,24题11分,共50分)21.中国古代史上,朝、隋朝既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有扼腕痛惜的结局,历史让人深思。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我说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出色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历史学家翦伯赞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假设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三朝时广阔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制定了严酷的刑法。隋炀帝继位后,……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屡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请答复:(1)依据材料一,指出翦伯赞认为始皇是"出色人物〞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方面列出始皇是"出色人物〞的成就。(2分)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统一文字。(2)材料二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请从经济方面举一例说明诗人的观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4分)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开展。(3)依据材料三,请概括出朝、隋朝二世而亡的一样原因。(2分)统治残暴或实行暴政。(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隋兴亡的认识。(4分)统治者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国家统一,实行制度创新,开展经济和文化;爱惜民力,轻徭薄赋,施行仁政。(言之有理即给分,两个层面各2分,共4分)22.*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容。(5分)图A:是反映隋朝(朝代)修建的运河,隋炀帝(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稳固统治而开凿的。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玄奘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南亚历史的参考书。图C:是岳飞的塑像,他是南宋(朝代)著名抗金将领。(2)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邦之才,都委以重任。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完善了什么制度?(2分)科举制度材料二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鼎盛时期。②材料二的"他〞是谁?"鼎盛时期〞又指什么?(4分)唐玄宗、开元盛世。(3)许杰同学搜集了一份报道,如下:"杜甫很忙,正在QQ空间写诗"。请你谈谈对恶搞出色历史人物的看法。(2分)如:包容有尺度,娱乐有底线,世界文化名人值得世界的尊重和礼遇。(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23.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如下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语曰:"湖熟(丰收),天下足。〞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开展?(4分)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开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2分)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3)南方经济开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南方农业生产开展逐渐超过北方。(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开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立有何启示?(2分)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开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开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开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立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开展的重要保证。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开展的正确道路等。(符合题意即可)24.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重要容。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着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柳子厚谓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三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虞集"道园学古录"(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2分)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