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主要问题 展开深度对话_第1页
抓住主要问题 展开深度对话_第2页
抓住主要问题 展开深度对话_第3页
抓住主要问题 展开深度对话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抓住主要问题展开深度对话刘培仇凤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成。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申。”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抓住文本的核心,通过提出关键性问题,即在主问题的引领之下实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主问题是阅读教学的线索和脉络,科学高效的主问题能够使教师思路、学生思路、文本思路形成高度的融合与统一,进而实现多元对话。基于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讨主问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路径。一、围绕标题设计主问题标题是文本的眼睛和灵魂。一般而言,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文章结构的显性提示,创作技巧的精炼表达,主旨思想的直接表达。抓住了标题,就抓住了阅读的核心与关键。围绕标题进行主问题设计,可有效把握阅读的关键。余映潮曾指出,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少地提出问题,要尽可能通过主问题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聚焦标题是有效提出主问题,把握文本关键,厘清阅读思路的有效路径。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时,教师结合题目设计了三个主问题:1.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如何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学生围绕三个主问题,展开合作讨论,从三个问题中分别厘清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了文本的说明用意,高效准确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标题是提出主问题最简洁高效的抓手,教师可根据题目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主问题,也可引导学生抓住题目自主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有效激活课堂活力。二、着眼重点段落设计主问题余映潮认为,要实现阅读教学的多元对话,突破阅读教学的重难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主问题,使阅读教学呈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文本中的重要段落往往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表达,抓住重要段落设计主问题,往往能够实现立足一点,打通全篇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本是一个整段,虽然文字不多,但信息量却非常大,明确此段内容,把握此段含义,也就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针对一整段内容设计主问题:请对本段内容进行反复朗读,按照你的理解将其划分为几个段落,并说说这样划分的理由?在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提炼,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自主理解。重要段落是理解文本的关键,要全面理解文本内容,就离不开对重要段落的分析理解。教学中,教师提出主问题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学生在反复阅读,不断概括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多元理解。三、立足关键句子设计主问题整体感知,品读体会,感悟理解是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关键,抓学生有效阅读就要抓文本细读,抓文本细读则需要从抓关键句子入手。文本中的关键句具有极强的表达功效,关键句往往能够指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增强人和事物的表现力等,蕴含着耐人寻味,含义深刻的意蕴,抓住关键句子提出主要问题,能够有效引领学生完成文本细读,在发现文本闪光处的过程中有效实现深度走进文本,体会写作技法,感受写作目的,理解语言内涵,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如教学《背影》时,围绕关键句子“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教师提出如下主问题:.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细读文本,找一找“我”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看到了父亲的背影?.围绕父亲的“背影”,写了哪些事情?围绕三个问题,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学习,三个主问题紧紧围绕“背影”展开,学生抓住三个关键问题,形成了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找出了与“背影”相对应的场景和关键事件,从而对文本开篇的关键句有了深刻的理解,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把握了全文,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到了蕴含在文本中的浓厚的父子情深。抓住关键句子,设计主要问题,有效实现了文本细读。关键句一般是作品的中心句,起到总领全文或者总结全文的作用,可用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可用来点明文本的写作主题。围绕关键句设计主问题,能够使学生将散落在文本中的知识点有效地进行串联,围绕关键问题,展开对文本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阅读教学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深刻的层进式学习。四、根据作品结构设计主问题结构是文本的意脉,结构不仅彰显了文本的形式之美,更体现了作者的思维逻辑之美。文章结构是文本的思维骨骼,是作者创作思路的艺术化呈现,围绕文本结构设计主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厘清思路,形成整体阅读脉络,体会作者的创作意蕴。如教学《春》时,教师围绕文章结构提出主问题:“作者在描绘春天时,分别描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这五幅图画能够变化顺序吗?”显然,这是一个具有极强牵引力的问题,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牵动了对于文本结构和文章顺序的理解,学生在美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得出五幅图画不能调整顺序的理由,分别是:一是五幅图画按照自然生长生发的顺序展开,从春草到春花,从春风到春雨,符合自然的变化规律;二是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迎接春天,再写到人迎接春天,更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歌颂,表达出春天带给人的生机和力量,符合文学创作的逻辑之美。在梳理文本逻辑框架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头脑风暴,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围绕文本结构提出主问题,不仅能够有效引领学生理清文本结构,掌握文章框架,更促进了学生主动进行思维训练,教师围绕《春》中五幅图的关系,设计主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既要完成理解文本的任务,又要完成厘清文本的要求,既要完成整体感知的过程,也要完成具体分析的过程,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既达成了对文本整体内容的学习,也牵动了课堂交流活动的生动展开,创新了问题的模式,丰富了教学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动性。需要指出的是,主问题的设计还有很多种方法,譬如可以从文章线索、作品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事件的矛盾生成点等多角度进行设计,但无论立足哪一个角度,都应紧紧依托文本,以少而精、层层推进、从易到难的原则提出辐射全文、解锁全文的主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孙绍振先生曾说:“文学作品的解读是难点,解决这些微观问题不仅需要深厚的宏观学养,更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主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