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的钝化_第1页
不锈钢的钝化_第2页
不锈钢的钝化_第3页
不锈钢的钝化_第4页
不锈钢的钝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锈钢的钝化一直以来许多从事不锈钢和材料制品生产的企业技术人员向我了解有关不锈钢酸洗和钝化的知识,为了大家更全面的掌握相关技术,我学习了“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电镀与精饰”、“材料保护”等文献。摘编了一些内容,介绍给大家,以方便学习和使用。——李天宝概论不锈钢钝化的意义不锈钢日益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是该系列材料的特点为耐腐蚀,即是不锈性质,不锈钢制造的零部件具有较长的寿命。但是,不锈钢最易使人误解的也正是它的名称——不锈钢。其实在不锈钢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也要注意采取防锈措施。这就是说,不锈钢在制成成品后,要经过表面防锈处理,进行装配以后,才能认为加工完毕,才能在以后的使用中防止各种腐蚀事故的发生。凡不锈钢材料,如无电镀或其他涂层要求,一般都要在预处理(包括酸洗去黑皮、抛光等)经过钝化处理,才能当成品使用或装配成部件。事实表明,不锈钢只有最后经过钝化处理,才能使表面保持长久的钝态稳定,因而,才能提高耐蚀性能。对钝化工艺的操作控制和对钝化膜的质量检验都要有严格的规范。不锈钢钝化的作用(1)提高不锈钢在环境介质中热力学稳定性。经过钝化的不锈钢,在金属电位序中处于较正的位置,即与贵金属相近,化学性质稳定,而未钝化的不锈钢为活化状态,处于电位较负的位置,与普通钢铁相近。(2)预防不锈钢的局部腐蚀。一般不锈钢易产生的各种腐蚀,

包括点腐蚀、晶间腐蚀、磨损腐蚀和腐蚀疲劳等,都与表面状态有关。钝化可以消除各腐蚀的萌生源,使临界点腐蚀的电位变正。钝化使不锈钢表面具有足够的清洁度。钝化可以清除不锈钢表面层的金属污染物,以及嵌入不锈钢的杂质,如铜、锌、镉、铅以及低熔金属、游离铁,使表面的所含铬、镍富集而稳定。这些金属的污染容易导致不锈钢腐蚀破坏。消除不锈钢表面热加工氧化物。在钝化过程中使用含有氢氟酸的硝酸溶液,兼有浸蚀氧化物和钝化表面的作用。钝化处理作为后处理,要求不锈钢有各种预处理。包括喷砂、喷丸、电化学抛光和化学抛光等改善不锈钢表面状态后才进行钝化处理。1.3不锈钢钝化工艺的分类湿法钝化,包括化学法钝化和电化学法钝化化学法钝化:■■硝酸型钝化硝酸型硝酸潼锯酸盐型钝化硝酸-氨氟酸型钝化化学法钝化<■化学法钝化<■I硝酸-盐酸型钝化「错酸或恪酸盐型饨化硫酸型钝化■■农氧水型钝化电化学法钝化:直流电型钝化;载波直流型钝化。(2)干法钝化,有如下两类:室温法钝化;热处理法钝化。1.4不锈钢的可钝化性根据不锈钢合金的组成、加工种类,可选择适宜的钝化工艺。但钝化效果,既取决于钝化工艺,也取决于不锈钢材料的本身。不锈钢的可钝化性归纳如下。(1) 不锈钢所含元素对钝化的影响。不锈钢的钝化能力,取决于不锈钢所含元素的可钝化性。在组成元素中,铬、镍属于钝化性强的元素,铁的钝化性则次之。因此,铬和镍的含量愈高,不锈钢的钝化性愈强,而且,钝化膜的稳定性随铬镍含量的提高而增加。(2) 不锈钢金相结构对钝化的影响。奥氏体型、铁素体型不锈钢具有较均匀的组织,不必经过热处理的强化,可钝化性较好。马氏体型不锈钢经过热处理强化,其金相组织为多相组织,不利于钝化工艺的进行,因而马氏体本身的可钝化性不强,因而马氏体的耐蚀性较低。(3) 不锈钢的加工状态对钝化的影响。经机械加工,如切削、抛光、磨光后的光洁表面加工状态的钝化性最好;铸造、喷砂、锻造所得工件的表面粗糙状态,钝化性最差。(4) 不锈钢所含其他元素对钝化的影响。不锈钢所含的,如锰、碳、硅等元素对钝化不利,而所含的硫、硒元素对钝化性更差。因此,在表面上存在的这些元素,应预先加以除去后才能钝化。(5) 经渗碳、渗氮、铜焊、钎焊的不锈钢零件不能钝化,因为钝化处理后,会损害上道工序的质量。不锈钢的干法钝化工艺2.1常温自然钝化工艺适用于奥氏体Grl8Nil9Ti,而使用条件的腐蚀又很轻微的情况下采用。将不锈钢零件经过除油、去氧化皮,抛光,然后将不锈钢置于清洁的空气中,如小零件可置于干燥器中存放24h,由于不锈钢有自钝化能力,在空气中具有强烈的钝化趋势,表面形成自然钝化膜。2.2高温钝化工艺在热处理炉中,加热处理可得钝化膜。也可使炉内抽成真空,或通入保护气体,如蒸气、氩气等,以防过度氧化。钝化前,必须仔细清理零件表面,以除去任何脏物。在较高温度下,通过变化温度和时间来获得无色的钝化膜。当钝化膜超过一定的厚度,会出现有色彩的钝化膜层。不锈钢的硝酸钝化工艺3.1不锈钢硝酸钝化工艺配方不锈钢硝酸钝化溶液由不同浓度的硝酸组成,可适用于各种不锈钢的钝化,属于通用型钝化液。硝酸型不锈钢钝化配方见表1。表1硝酸型不锈钢钝化配方及工作条件硝酸浓度/%(V)工作条件适用钢种资料来源温度/°C时间/min6~15室温10~30通用型美国不锈钢手册20室温30通用型日本金属表面技术便览6010204930通用型中国台湾金属表面技术适用于300型和含铬三17%20〜40室温〜6030~40美国金属手册400型不锈钢20〜50室温30通用型法国QQ-P35B30〜50室温30~60通用型中国航空工艺技术50室温30通用型中国台湾金属表面技术3.2不锈钢硝酸钝化工艺特点1)不锈钢在硝酸溶液中处于钝态。不锈钢表面生成一层极薄的钝化膜层,决定了不锈钢在处理的前后色泽无变化,即重现性良好,是本工艺受到广泛采用的原因。(2)不锈钢在硝酸溶液中呈无反应状态。不锈钢在硝酸溶液中钝化工艺过程,由于是化学浸渍法、室温或中温处理,在硝酸溶液中呈无反应状态,使硝酸钝化液较为稳定,无需经常添加材料,操作方便。(3)不锈钢的硝酸钝化后不必进行封闭处理。不锈钢在硝酸溶液中钝化产生的钝化膜虽薄,肉眼不可见,但膜层极其致密,即其孔径特小,不必进行钝化后的封闭处理,而这在其他钝化工艺之后,封闭是不可少的。不锈钢硝酸钝化工艺要点(1)不锈钢钝化前的处理。不锈钢在钝化前必须进行除油和酸洗。不锈钢表面的油污应彻底清除后,方可进入硝酸溶液,尽管钝化溶液中的硝酸为氧化剂,具有一定的去油能力。在不锈钢表面上允许有轻微的浮锈痕迹。由于不锈钢的轻微锈迹要比不锈钢本身电位负,故在硝酸溶液中,锈迹不会显现钝态而被溶解掉。(2)硝酸钝化后必须进行中和处理。不锈钢在硝酸中钝化后,如未经中和,残存的硝酸附着在不锈钢表面上,虽经水洗,其硝酸含量已大大低于工艺范围,但不锈钢的钝化膜仍将遭致破坏,甚至比没有钝化处理的情况更糟糕。故钝化处理在用水清洗后,应将不锈钢放在5%(wt)的碳酸钠(Na2CO3)溶液中浸渍数秒,完成中和。3.4钝化工艺步骤不锈钢钝化工艺包括3个基本步骤:(1)前处理。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除表面油脂、氧化物(包括氧化皮)污物等,按需要进行化学抛光或电化学抛光,并充分活化,以显露新鲜的金属基体,以便使不锈钢在钝化过程中形成完整、稳定的钝化膜。因此,前处理的优劣对所形成的钝化膜的性能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前处理的溶液和方法参阅有关前处理部分。(2)钝化处理。要根据不同的不锈钢种类,选用表6-1所列适宜的钝化溶液。时间的影响:钝化时间取决于硝酸的浓度,一般而言,钝化液浓度高,钝化力较高,可缩短浸渍时间,如30min以内,但不宜过短。钝化时间较长有利于钝化膜的稳定。温度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低浓度的硝酸溶液,取较高的温度钝化,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如硝酸含量20%〜40%(V),操作温度应取60°C为好,硝酸的含量在40%(V)以上的钝化液,温度以室温为宜。补充处理。可进一步改善膜层的稳定性和中和硝酸的残留量。奥氏体不锈钢不需要补充处理,但最好在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短时间的室温的中和处理。铁素体不锈钢钝化后应在5%(wt)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中补充处理。马氏体不锈钢钝化后可在5%(wt)重铬酸钠(Na2Gr2O7)溶液中补充处理,或在稀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短时间常温补充处理更好。3.5Gr18Ni13Mo3不锈钢的钝化Gr18Ni13Mo3不锈钢用作外科植入物的制造,表面经机械抛光,电化学抛光、化学钝化,工艺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钝化工艺,行业内差距很大。为此,齐宝芬对外科植入物不锈钢产品的钝化条件进行了实验探索,得出一些实际使用的结果。(1)钝化液的选择。试样材料为Gr18Ni13Mo3、Gr18Ni14Mo3、Gr18Ni15Mo3等制作的骨连接用接骨板、接骨螺钉及髓内钉(梅花针)。实验钝化液两种配方见表2,表2列出不锈钢产品。30°C钝化后的表面点蚀电位(mV),试样经机械抛光(800#砂纸+布抛光)、清洗、干燥后分别放入两类钝化液中,钝化后测定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Eb值(表面点蚀电位)。如表2的Eb值所示,两种钝化液在相同条件下钝化的样品点蚀电位Eb值都无明显差异。理论上目前对钝化膜的成膜机理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产品钝化后表面为含有铬的氧化膜,铬的存在对形成氧化膜起重要作用。不锈钢产品含铬量为17%~20%,有足够的铬参与成膜,故钝化液中是否加入重铬酸钾(K2GrO7)对钝化膜性能影响不大。目前英美等国对外科植入物不锈钢产品钝化也都共推荐硝酸水溶液的钝化配方。表2不锈钢产品30C钝化后表面点蚀电位Eb(mV)钝化液配方钝化2h钝化4h钝化6h25%HNO385097098925%HNO3+2.5%K2Gr2O7885915967注:l.Eb值为3个样品点蚀电位平均值。2.电化学测试体系为0.9%氯化钠水溶液,(37±1)C。(2)钝化液温度的选择。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钝化液中硝酸随温度升高而挥发增大。因此,基于实际可操作性为原则,选择温度在50C以下。实验在硝酸20%,时间2h,不同的温度钝化后测出不锈钢的点蚀电位E见图6-1。从曲线可见,50C时点蚀电位最高,30C时点蚀电位稍低,30C以下点蚀电位急剧下降,30C以下温度不可取。50C时产品耐蚀性最好。

图1钝化温度与点蚀电位关系L—

心图1钝化温度与点蚀电位关系L—

心L—

(}

4<)200- . t, “ .i ■!- ・ " io~ 20 30蛇化規度/t?圈】軸化溫型生点诫屯位光乘钝化时间的选择a.实验是在25%硝酸+2.5%重铬酸钾的钝化液中,温度30°C时,钝化时间分别为2h、4h、6h、12h条件下钝化后,在0.9%氯化钠水溶液中(37土1)C温度电化学测试得样品的点蚀电位,见图2。图2钝化时间与点蚀电位关系(30C)200K1■J(1012时间/h0 20 40w80速化时间/'Eitl图2200K1■J(1012时间/h0 20 40w80速化时间/'Eitl图2钝化时间与点恤电位关奈曲3钝化时间与点蚀电位获系(50^)从图2可见钝化6h点蚀电位达到最高值,且平行试样测试中点蚀电位重现性好,产品耐蚀性能稳定。若钝化时间过短,如2h,则同批产品中钝化性能质量不稳定,点蚀电位差异较大。b.第二个实验是在20%硝酸钝化液中,钝化温度为50C下,选择不同的时间钝化后,其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得的点蚀电位见图3。从图3可见,在钝化温度50C,钝化时间以30~60min点蚀电位高且稳定,钝化性能好。外科植入物不锈钢产品钝化工艺:钝化液应选用20%〜30%硝酸溶液,温度50°C时钝化时间30〜60min,温度30°C时钝化时间6h。不锈钢的硝酸-重铬酸盐钝化工艺不锈钢的硝酸-重铬酸盐钝化配方及工艺条件钝化溶液的组成以硝酸为主,添加少量重铬酸钾,以增强溶液的钝化能力,该型溶液在国外应用较广。硝酸-重铬酸盐型钝化配方及工艺条件见表3。表3硝酸-重铬酸钠钝化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类型浓度工作条件适用钢种硝酸/%(V)重铬酸钠/%(wt)温度/C时间/min低温型20~252~320~3030各种不锈钢和沉淀硬化钢,不包括高硫咼硒钢或30~502~320~3030~60中温型20~252~350~5520高温型20~252~365~7010各种不锈钢和沉淀硬化钢,不包括高硫咼硒钢专用型38~422~320~5030咼硫咼硒不锈钢专用型5025030高锰不锈钢各型不锈钢的特殊处理(1)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在钝化后的补充处理。钝化后需进行的补充处理为:重铬酸钠(Na2Gr2O7) 4%〜6% 时间30min温度 60〜70C(2)易切削铬镍钢的钝化配方和工艺条件硝酸(HNO3) 20%(V) 温度43〜54C重铬酸钠(Na2Gr2O7) 2%(wt)时间20min(3)易切削铬钢和含铬12%〜14%的钢,钝化配方及工艺条件硝酸(HNO3) 40%〜60%(V) 温度37〜60C重铬酸钠(Na2Gr2O7)1.5%〜2.5%(wt)时间 10〜20min可防止出现云状花纹。400型马氏体不锈钢的钝化配方及工艺条件硝酸(HNO3) 45%〜55%(V)温度60〜70°C重铬酸钠(Na2Gr2O7)2.5%~4%(wt)时间60~90min钝化后再进行补充处理:氢氧化钠 5%〜10% 时间15〜30min温度 60〜70C4.3PH15-5不锈钢的钝化PH15-5不锈钢材料成分对钝化的影响。PH15-5不锈钢中主要成分有铬、镍、钛、硅、钡、锰和钼等元素,这些成分中有的电极电位比铁正,有的电极电位比铁负。因此,在钝化溶液中易形成微电池腐蚀。微电池偶数越多,零件表面生成钝化膜的速度越快,如果微电池偶数增加到一定的数目后,零件在钝化溶液中溶解速度大于成膜速度,就会发生零件腐蚀。为了防止零件在钝化过程中腐蚀,必须优选钝化溶液的配方和工艺条件。PH15-5不锈钢钝化的前处理。前处理包括除去该材料在热处理固熔时效后产生的氧化皮。对低温固熔时效的零件氧化皮较薄,一般为淡紫色,零件在电解除油后,经水洗,直接在盐酸500ml/L的溶液中在室温酸洗3~5min,表面氧化皮已基本除干净,且不腐蚀零件,不挂灰,可直接进行钝化处理。对于高温固熔时效的零件氧化皮较厚,一般为黑紫色到黑色,去除这类氧化皮要按松动氧化皮f酸洗f去挂灰的步骤进行。松动氧化皮是在含有强氧化剂的浓碱溶液中进行:氢氧化钠(NaOH) 650g/L温度 140C硝酸钠(NaNO3) 220g/L时间20〜40min氧化皮中难溶的铬氧化物转变为易溶的铬酸盐,酸洗按低温固熔时效零件的酸洗液——盐酸液可基本除净氧化皮。但零件表面附有挂灰。挂灰必须在下列溶液中室温除去。硝酸(HN03) 30~50g/L 时间20~60s双氧水(H2O2)30% 5~15g/L在操作过程中,要控制如除挂灰的温度和时间,以免腐蚀零件。(3)pH15-5不锈钢的钝化工艺。酸洗后的零件在空气中的耐蚀性较差,如暴露在空气中,零件表面会生锈。零件表面必须生成一层致密的耐蚀性好的钝化膜,才能提高使用寿命和好的产品外观。pH15-5不锈钢材料遇硝酸就会腐蚀。为解决此难题,经试验发现必须采用一种更强的氧化剂先使零件表面生成一层薄钝化膜,然后再利用硝酸的强氧化性让钝化膜层加存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高抗蚀性的钝化。分别采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重铬酸钠、铬酐等强氧化剂同硝酸配合做试验,结果见表4。表4不同工艺配方对钝化质量的影响工艺配方高锰酸钾+硝酸重铬酸钾+硝酸重铬酸钠+硝酸铬酐+硝酸钝化膜质量零件在溶液中会腐蚀钝化膜质量好,膜层质量外观满足HB5292-84要求钝化膜质量较好,膜层质量外观满足HB5292-84要求钝化膜不完整。按HB5292-84检杳,膜层上有沉积铜成本分析重铬酸钾价格昂贵重铬酸钠价格适中由表4可见,重铬酸钠+硝酸的钝化液最佳。在加工过程中易操作,不腐蚀零件。pH15-5不锈钢钝化液配方和工艺条件:硝酸(HNO3) 380~420g/L 温度 50~60U重铬酸钠 20~30g/L 时间 30min(4)pH15-5不锈钢钝化工艺条件的影响a.温度的影响:温度低于50U,钝化膜不完整,按HB5292-84标准膜层完整性检查时,零件表面有沉积铜;温度高于60°C会腐蚀零件表面,并且没有钝化膜。b.钝化时间的影响:钝化时间影响膜层质量较大。钝化时间短,钝化膜厚度较薄,耐蚀性差;钝化时间太长,会腐蚀零件。按上述工艺配方和条件钝化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才能颜色均匀一致,耐蚀性好。不锈钢的硝酸-氢氟酸型钝化工艺硝酸-氢氟酸溶液的作用该型溶液是兼有浸蚀和钝化作用的综合型配方。可在钝化之初,同时清除掉热加工氧化皮和表面极薄的贫铬层金属。当氧化皮除去后,整个反应转变为以钝化为主的过程。典型工艺为:硝酸(HNO3) 10% 温度 76C氢氟酸(HF) 1% 时间 3min硝酸-氢氟酸钝化配方及工艺条件根据不同的钢种选择钝化液的配方,不锈钢钝化用硝酸-氢氟酸溶液及工作条件见表5。表5硝酸-氢氟酸钝化溶液配方及工作条件溶液成分/%(V)工作条件硝酸氢氟酸温度/C时间/min适用钢种15〜251~4约605~30200型、300型、400型(铬>16%)沉淀硬化钢10〜150.5〜1.5约605~30400型和易切削钢100.5〜1.5约601~2易切削钢,马氏体型时效钢(铬V16%)不锈钢的碱性溶液钝化6.1不锈钢碱性溶液钝化的应用范围碱性溶液钝化实用于3Gr13、4Gr13等马氏不锈钢。因为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较差,用酸性钝化液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不锈钢碱性钝化溶液配方及工作条件氢氧化钠(NaOH) 14% 亚硝酸钠(NaNO2) 2g/L磷酸钠(Na3PO4・12H2O)3%温度 100〜110°C钝化时间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为20〜30min,色泽未出现彩色变化之前取出。钝化预处理零件钝化前需在稀硫酸溶液22mL/L中浸蚀30so钝化后零件表面的碱性应充分洗净,干燥。不锈钢的电解钝化用不锈钢钝化代替不锈钢镀铬的意义。不锈钢镀铬工艺涉及到高铬的严重污染,对于形状特殊复杂的零件的镀铬,局部地方镀层太薄或是烧焦之可能,很难镀上理想的镀层,因此设想用不锈钢钝化代替不锈钢镀铬,无疑就有现实的意义。在10%硫酸中过电位区钝化的初试。在20世纪20年代,有人提出奥氏体不锈钢在10%硫酸中过电位区钝化的工艺,虽然使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有所提高,但其膜层太薄,而难以应用。对3Gr13、4Gr13等马氏体不锈钢的钝化效果就更差。在15%磷酸为主的溶液中进行电解钝化的尝试。在1988年,有人提出如下工艺,进行马氏体不锈钢的钝化:电解钝化:磷酸(H3PO4)15%电解密度3〜7A/dm2六偏磷酸钠1%电压5V缓蚀剂5%时间2〜8min温度25〜35C封闭(硬化)处理该工艺的钝化膜仍然太薄,并且封闭处理要在高铬溶液中室温阴极电解,环境污染严重。

4)1995年诸震鸣提出的电解钝化工艺如下。a.奥氏体不锈钢钝化工艺:先氧化后钝化。磷酸15% 电解密度3〜7A/dm2六偏磷酸钠1〜2% 电压5V钼酸钠2% 电流密度3〜6A/dm2温度 25〜35°C硫酸过电位区钝化:硫酸10%阳极电流密度0.015〜0.025A/dm2阳极电位 1V时间5〜0min原理:硫酸过电位区钝化的氧化膜层孔径小于磷酸氧化膜层,故可提高耐蚀性能。b.马氏体不锈钢电解钝化电解氧化:磷酸(H3PO4)5g/L硼酸(H3BO3) 15g/L铬酐(GrO3)5g/LpH值 3〜4钼酸钠20g/L温度 25〜30C硫酸铵[(NH4)2SO4]30g/L阳极电流密度(DA)电压2~4V,逐步加大电压,确保维持电流正常值。时间 15〜20min 阴阳极面积比(2〜3):1阴极材料1Gr18Ni9Ti不锈钢封闭处理:重铬酸钠 8g/L 温度 10〜35C(最佳25〜35C)钼酸钠 20g/L 阴极电流密度(De)0.5〜1A/dm2碳酸钠 6〜8g/L 时间 10minpH值 9〜10 再阳极处理 30s膜层质量检测。不锈钢3Gr13在沸水中煮30〜45min,无锈点出现为优。不锈钢钝化工艺的前处理:钝化前的除锈不能采取酸性,而应采用机械除锈。除油务须彻底,电化学除油应采用阴极法:氢氧化钠20~30g/L,碳酸钠15~20g/L,磷酸三钠40〜50g/L,硅酸钠5~10g/L,温度60〜80°C,阴极电流密度(De)3~4A/dm2o8不锈钢的载波钝化在直流钝化电位基础上叠加一定频率和幅值的对称方波对不锈钢进行钝化,获得载波钝化膜。载波钝化膜的稳定性和耐蚀性远优于直流钝化膜。钝化过程中方波参数的变化对载波钝化膜的稳定性和耐蚀性有一定的影响。8.1不锈钢1Gr25的载波钝化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蚀研究所杜天保等人用在直流电位的基础上施加一个方波电波对不锈钢电极进行钝化。电极。为1Gr25不锈钢圆棒①1.0cm,其化学成分为含铁量67.2%,含铬量25.7%,含锰量5.4%,含钼量2%,含镍量<0.4%,采用环氧树脂涂封电极,只露出工作表面,依次用400#、1000#金相砂纸打磨光亮,再用丙酮、一次蒸馏水冲洗干净。钝化硫酸(H2SO4) 50g/L 阴极还原时间 5min阴极还原电位 -800mVlEq

然后进行载波钝化。钝化时直流电位恒定400mV。载波钝化时在直流电位基础上叠加方波钝化时间10min,得到载波钝化膜,所加方波见图6-4。电位衰减曲线测定。载波钝化膜浸泡在溶液中,电位突然降至腐蚀电位时的时间定为衰减时间tp。阳极极曲曲线测定。当电位衰减至腐蚀电位时,以5mV/s的扫描速度进行阳极极化,测得最大活化电流is和维钝电流ip。阴极还原曲线的测定。载波钝化膜浸泡在溶液中,控制电位在-650mV,测量阴极还原电源,电流突然上升时的时间定为活化时间ta。所有电位均相对于SCE,实验在室温中进行。8.2载波钝化时载波参数对钝化膜的影响载波幅值对钝化膜性能的影响图5为施加不同幅值A,幅宽二300ms,比值R=2:1方波的钝化膜电位衰弱曲线,可见载波钝化膜电位衰减时间明显大于直流钝化膜,而且随幅值的增大,载波钝化膜的耐蚀性明显增强,但当振幅A=700mV时,耐蚀性又变差。图6为不锈钢电极的阳极极化曲线。由图6可以看出,载波钝化后,阳极最大活化电流和维钝电流都明显小于直流钝化膜。-,只:较溥弱的环节即活;性/ZuAacm-a,只:较溥弱的环节即活;性/ZuAacm-a是部分钝化膜罔5不甥績钝化.屢电位谨减脚缎点发生溶解,裸露出基底金属,其他部分仍处于钝化状态,因而阳极极化时,裸基底金属发生再钝化,使活化电流和维钝电流都明显减少。对于载波钝化膜,随幅值A增大,活化电流和维钝电流减少,说明钝化膜变得致密,厚度增加,活性点减少。而当幅值A=700mV时,最大电位已达1100mV,已进入过钝化区,这时钝化膜厚度虽然增加,但膜已疏松,耐蚀性能变差。图7为上述钝化条件下钝化膜的阴极还原曲线,当幅值A=500mV时,钝化膜的耐阴极还原能力最强。钝化膜的耐蚀性参数随幅度的变化见表6。■7$<ry『不锈钢饨化膜阴扱还赊制纯r«/s■7$<ry『不锈钢饨化膜阴扱还赊制纯r«/s表6钝化膜耐蚀性参数对幅值的影响A/mVDC100300500700tp/s35060010501480850ia/uA•cm-21020.0210.030.020.036.2ip/uA•cm-234.411.24.82.94.8ta/s10.512.599.41048.0不同比例R对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不锈钢载波钝化膜耐蚀性参数随R的变化情况见表7。表7钝化膜耐蚀性参数对R的影响RDC1:21:12:1tp/s3506758051050ia/uA•cm-21020423630ip/uA•cm-234.47.45.34.8ta/s10.575.098.0102.0由表7可以看出,当R=2:l时,钝化膜的耐蚀性最好,这可能是因为当tc/ya=2:1时,电位在阴极区停留时间较长,钝化膜处于此区时,活性点处优先发生溶解,而当钝化膜处于阳极区时,钝化膜优和无发生钝化,由于交变电场的作用,促使钝化膜变得致密,耐蚀性能增强。不同幅宽P对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性参数随P的变化情况见表8。表8钝化膜耐蚀性参数对P的变化P/ms30012006000tp/s105010701075ia/uA•cm-230.032.031.5ip/uA•cm-24.85.05.1ta/s10010299从表8可见,随叠加方波幅宽P的变化,钝化膜的耐蚀性能基本不受影响。钝化膜耐蚀性的提高,不仅与膜厚的增加有关,还与膜的组成元素的分布有关。载波钝化时,在交变电场正负半周的作用下,钝化膜的生长与溶解交替进行。在钝化膜的溶解过程中,铬及氧化铁(Fe2O3)含量较低处优先溶解,而在生长过程中,溶解处钝化膜较薄,电场较高而优先修复,修复后质量优于修复前,从而改善了膜的整体质量,使耐蚀性得到相应提高。载波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性能明显优于直流钝化膜,而对于载波钝化膜,当A=500mV,P=300ms,R=2:1时其耐蚀性能最好。9不锈钢钝化的质量控制钝化工艺过程的控制(1)前处理。根据表面情况,使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清除表面油脂、氧化物、其他污物,并用酸充分活化,以便在钝化液中形成完整的稳定的钝化膜。(2)补充处理。在钝化后再进行补充处理,以便进一步提高钝化层的稳定性。奥氏体不锈钢钝化后应在碱性溶液,如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稀溶液中进行中和处理。马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钝化后应在重铬酸溶液中进行补充处理。(3)时间的影响。钝化时间取决于溶液的浓度。一般地说,浓度越高,则时间越短。但钝化时间较长有利于钝化膜的生长。(4)温度的影响。对于低浓度硝酸,如20%~40%的硝酸,钝化温度较高,如60°C,容易取得效果。对于硝酸浓度在40%以上的钝化液,温度的升高影响不明显,甚至容易使不锈钢过钝化,宜用室温。钝化膜的质量控制严格进行不锈钢钝化膜质量检验,即是对钝化膜的考核,也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