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7-06-29 颁布
  • 2007-1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8311.26-2007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6部分:检查和测量光纤和插针轴线间的角偏差的测量_第1页
GB/T 18311.26-2007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6部分:检查和测量光纤和插针轴线间的角偏差的测量_第2页
GB/T 18311.26-2007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6部分:检查和测量光纤和插针轴线间的角偏差的测量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ICS33.180.20L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11.26—2007/IEC61300-3-26:2002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6部分:检查和测量光纤和插针轴线间的角偏差的测量Fibreopticinterconnectingdevicesandpassivecomponents-Basictestandmeasurementprocedures-Part3-26:Examinationsandmeasurements-Measurementoftheangularmisalignmentbetweenfibreandferruleaxes(IEC61300-3-26:2002,IDT)2007-06-29发布2007-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8311.26-2007/IEC61300-3-26:2002本部分为GB/T18311的第26部分.并隶属于GB/T18309.1-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1部分:总则和导则》。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1300-3-26:2002《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6部分:检查和测量光纤和插针轴线间的角偏差的测量》英文版)为便于使用,对于IEC61300-3-26:2002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删除IEC61300-3-26:2002的前言和参考文献《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是系列国家标准,下面列出了这些国家标准的预计结构及其对应的IEC标准a)GB/T18309.1—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1部分:总则和导则》idtIEC61300-1:1995)。b)GB/T18310《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部分:试验》GB/T18310.1—2002《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1部分:试验振动(正弦)》IEC61300-2-1:1995,IDT)GGB/T18310.2-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2部分:试验配接耐久性》(idtIEC61300-2-2:1995);-GB/T18310.3—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第2-3部分:试验静态剪切力》(idtIEC61300-2-3:1995);GGB/T18310.4—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4部分:试验光纤/光缆保持力》idtIEC61300-2-4:1995)CGB/T1831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部分;检查和测量》GGB/T18311.1—2003《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1部分:检查和测量外观检查》IEC61300-3-1:1995.IDT);GB/T18311.2-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部分:检查和测量单模纤维光学器件信振依赖性》idrIEC61300-3-2:1995):B/T18311.3—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3部分:检查和测量监测衰减和回波损耗变化(多路)》(idtIEC61300-3-3:1997):-2003《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GB/T18311.4—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第3-4部分:检查和测量衰减》IEC61300-3-4:2001.IDT);GB/T18311.26-2007《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6部分:检查和测量光纤和插针轴线间的角偏差的测量》IEC61300-3-26:2002.IDT):本部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部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汤钧、程万茂、樊鹤峰、王锐臻

GB/T18311.26-2007/IEC61300-3-26:2002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6部分:检查和测量光纤和插针轴线间的角偏差的测量范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测量装有单模光纤的连接器的圆柱体插针中光纤与插针轴线间的角偏差的程序概述本部分规定了单模光纤连接器的圆柱体插针中光纤与插针轴线间的角偏差的测量方法。角偏差定义为插针轴线与安装的光纤轴线(见图1)之间的夹角。角偏差的测量是通过统轴线旋转插针,并测量插针在远场方位图中光斑中心的偏移量来完成插针轴线光纤辅线图1光纤角偏差的定义在一个光纤连接器中.其角偏差的特征值一般在十分之几度的范围内。离插针表面5mm处的光斑(白光源)直径大约为1mm。当旋转连接器时,光斑的偏移值大约为光斑直径的1/100(离光纤表面5mm处角偏差0.5对应的光斑偏移值为45gm)。为了能在高精度水平上测量如此小的一个偏移值.就需要使用白动控制装置此外,由光纤引起的光斑偏移还受到与插针轴线相关的光纤表面倾斜度的影响。这里的偏转值符合斯泰尔定律。倾斜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曲率半径以及反射点偏心率来计算。有关这个问题的注解和解释见附录A。!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831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