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家园阅读短文理解答案_第1页
理想家园阅读短文理解答案_第2页
理想家园阅读短文理解答案_第3页
理想家园阅读短文理解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乡儒们的理想家园费振钟①有一小批特殊的人群,他们被叫做乡儒。乡儒们生活在他们的理想中,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建立了一个理想家园。②乡儒们的理想家园,是依托着--条古老的江。在江水缓缓流过的山弯,有一座村落,村落隐蔽在高高的寨墙和参天古木之中,村落外面是平展肥沃的土地,土地上夏天是金黄色的麦子,秋天是金黄色的稻谷,再远处是绵绵不断的青山,青山把土地和村落都亲密地拥在他的怀抱里。③乡儒们的理想家园,是村落里一条长长的青石街。青石街上家家是精工细作的门楼,门楼通向深深的庭院,庭院是精心设计过的,漏墙、花窗、回廊、画栋与飞檐,古典而华丽。正午的阳光,从高处照落,庭院静谧无声,只有挂在廊檐下笼子里的黄莺一声曝亮的长啼,穿破庭院,惊醒了它沉静的午梦。④乡儒们的理想家园,是一座小庭院里一间宽敞的书房。书房的窗前是一池清水几片山石,倚着山石的是两三丛芭蕉,芭蕉的长叶掩映着砖砌的小径,小径上是斑斑点点的苔痕。书房里的匾额题写着“耕为本务读可荣身”八个字。八个字记录了几十代人不变的信仰,信仰就像书房外的芭蕉叶,永远庇护着一片精神的绿阴。⑤乡儒们的理想家园,就在这片绿阴之下,朝夕面朝书架上一匣一匣古书,读经、读史、读诗赋。他们的吟诵之声,传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因为这读书声而儒风飘飘。⑥乡儒们就是在这样的理想家园里生存的人。可你不要简单地以为他们是什么文人,他们身为农家,前几天还在土地上耕种,刚刚放下犁耙和锄柄,手上的老茧依旧。但是他们现在却坐在书房里,打开发黄的书本,沉浸到诗云子曰中。显然,这些从土地回到书房的乡儒们,在读书利种庄稼之间取得了一种平衡。他们通过土地上耐心而勤勉的劳作自给自足,但他们是一些有理想的农夫,他们知道温饱富足,知道这是生存的根本,他们更知道温饱富足之后,读书能够给予生活另外一种趣味。什么是“荣身”?乡儒们会告诉他们自己,“荣身”,并非仅仅让自己荣耀,而是要在平常的日子上开放出一朵生活之花,从而活得有光彩有精神。这些在乡村里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的乡儒,就是用这样的理念,使自己既不同于一般农夫,也不同于一般文人。⑦那么乡儒们的理念究竟源于什么时候来自哪儿?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追问这些居住在千年村落里的乡儒的来历。要说千年之前,他们的身份正是文人。那时他们住北方,以读书为务,除了读书之外,不关心其他,可是有一天北方爆发了战乱,铁蹄之下,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这些一无所能的文人,面对死亡和饥饿,想不出任何自救的办法,最后选择了向南方迁徙。他们一路逃跑,饱尝饥饿的痛苦,这才明白,原来读书并不能当饱,他们比种田人更加缺乏生存的能力。后来,他们在南方找到一处有山有水有土地的地方安身下来,于是下决心当农民养活自己。这样,他们终于脱下长衫,改换了单纯的文人角色,用另一种面目过另一种生活工江南真是好地方,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这批新式农夫很快就丰衣足食起来。虽然米要自己舂、面要自己磨,布要自己织,衣要自己缝,各种生活器具都要自己制作,但他们为生存的幸运而心满意足。当然,接下来,他们又开始在自己的庭院里,紧挨着存放各种农具的屋子,重建书房。他们认真安排了书案和笔砚,他们的书架和书匣是用红木、杉木这些木材做成的,为的是可以留传后代;他们步行几百里走出山谷到城市购买书籍,然后用这些书籍来安顿他们日常中所有的闲余时间。⑧一切都准备好了。秋天的粮食已经归仓,打谷场上收拾得干干净净,土地犁过了,麦子播种了,牛也进了牛棚安闲咀嚼着草料等待冬天,这时候,读书的季节来到了。乡儒们要在这个季节里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后诗书聚会。夜晚,月也明,风也清,乡儒们手执书卷,相约来到村庄里的某座大书斋。书斋里灯火明亮,茶泡好了,纸、笔备好了,他们在这里谈诗论文,每个人都斯斯文文,每个人都像饱学之士,每个人都自由地发表自己关于诗书的看法,然后每个人都以同样的神情表达他们对诗书共同的虔信。乡儒们秋天的书会,也许会持续好儿个晚上,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的夜晚,他们用这种形式庆祝劳作结束并开始一年之中的精神生活。由于这样的书会没有功利目的,完全是乡儒们的自然需求,因而他们的快乐是真诚的,他们将以如此真诚的快乐度过一个冬天的书房的生活。然后,赶着他们的耕牛,再次走向春天的土地。⑨乡儒们的理想家园,是曾经收藏起来的江南旧影。假如你还能够在那条古老的江边,在江边的那个村庄外的青草地,看到一个放牛的孩子躺在牛背上,而牛角上挂着一卷书,那么你就跟着牧童慢慢走去,或许你就可以找到它的踪影了。(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门楼通向深深的庭院,庭院是精心设计过的”运用顶真修辞,前后两句首尾相连,形成了上递下接、环环相扣的表达效果,凸显了乡儒们独特的生活趣味。B.“那时他们住北方,以读书为务”,是指乡儒的祖先原是生活在北方的文人,这些人把读书当作安身立命的要务,除了读书,他们不关心农家的春耕秋收。“赶着他们的耕牛,再次走向春天的土地”描绘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图景,生动表现了乡儒们既像文人一样追求精神生活,又像农夫一样年复一年勤勉耕作。“或许你就可以找到它的踪影了”,这句话中“它的踪影”是指在当代江南农村几乎消失的景象:村外一个放牛的孩子躺在水牛背上,牛角上挂着一卷书。(2)乡儒们的理想家园是什么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第四段中,乡儒们在书房匾额上题写的“耕为本务读可荣身”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答案解析(I)D.“村外一个放牛的孩子躺在水牛背上,牛角上挂着一卷书”,理解有误。“它的踪影”结合原文看,是指“乡儒们的理想家园(2)文章2-6段描画了乡儒们理想家园的景象,结合各文段内容,抓住要点,简要概括即可。第2段是写村落:远处青山环抱,江水相伴,村落隐蔽于古木中,村外土地肥沃。第3段是写庭院:青石街、门楼,庭院里漏墙、花窗、回廊、画栋与飞檐,古典而华丽,静谧。第4段是写书房:宽敞的书房、窗前是清水、山石、芭蕉、小径、苔痕、匾额:这里是读书的精神家园。第5段是写书房生活:古书满架,读经、读史、读诗赋。吟诵之声,传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第6段写精神追求:在读书和种庄稼之间取得了一种平衡。劳作自足,读书体味另外一种趣味。在平常的日子上开放出一朵生活之花,从而活得有光彩有精神。(3)“书房里的匾额题写着,耕为本务读可荣身,八个字。八个字记录了几十代人不变的信仰,信仰就像书房外的芭蕉叶,永远庇护着一片精神的绿阴。”这段文字抒写了对乡儒精神追求赞颂之情,其中“耕为本务读可荣身”八字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耕为本”,乡儒把耕种劳作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靠辛勤劳作做到自给自足,物质上丰衣足食。第二“务读”,致力于读书,乡儒在获得物质保障基础上,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可以在日常享受读书的情趣,也可以靠读书增添荣耀。第三,这种信仰是乡儒几十年精神追求最美好的坚守。答案:(1)D(2)答题要点:①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小村落,有地可耕,有水可用,远离尘嚣。②村落中的街道、民居朴素、精致、典雅、安静。③拥有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