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课件_第1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课件_第2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课件_第3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课件_第4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生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

(民族文化多样性)原因:

经济、政治、

历史、地理尊重文化

多样性态度原因原则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交流途径: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大众媒介:

报刊、广播

电视、网络文化创新基本途径: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取长补短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文化多样性

(对世界各民族文化而言)(横向)传统文化的继承

(对我国而言)特点:

相对稳定性

鲜明民族性性质:

优秀与腐朽之分;

与时俱进与滞后于时代发展之分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关系:

继承是前提

发展是要求

做法: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同一过程两个方面)影响发展的因素:

社会制度更替

科学技术进步

思想运动(先导)

教育文化创新途径: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反对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纵向)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形式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考点一、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考点整合: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而言,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多样性表现(考点一)(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二是联合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30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3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考点二)一、文化的多样性4、尊重文化多样性(考点三)(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3)尊重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试题演练:1.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多样性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D3.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A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吃饺子、贴对联、赏花灯流转,听爆竹声声,观龙狮贺岁,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新年——春节。尽管它历经几千年,但每一个中国人都醉心于这个节日。由此可见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点③文化交流应尊重文化差异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AB从哲学生活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性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性。(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考点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试题演练:

1.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物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也都面临着生存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这表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A.限制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传播B.发挥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C.拒绝一切外来文化D.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D2.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A3.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B.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C考点四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2、文化传播的途径1、文化传播的含义(P34)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其他活动(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媒介)——大众传媒(1)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但是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2)大众传媒(含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传媒的主要手段。考点五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考点六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1)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正确态度(P38):世界不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加强,做中外文化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4、意义:2、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温家宝说: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材料表明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3、2009年8月18日,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本届艺术节以“吉祥草原,祝福亚洲”为主题,目的是向世界展示出全新的、整体的亚洲文化形象,为亚洲各国的不同艺术形式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举办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有利于①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②增进亚洲各国对蒙古文化的了解③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④增进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B

2009年10月8日至10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态的170多家传媒机构参加了峰会。会议发表了《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宣言希望世界各地媒体向全世界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各种形态媒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功能互补,不断创新,共同发展。⑴简要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和作用。⑵各国媒体应该如何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考点: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1、传统文化的含义P39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P39—40(共四点)3、特点:P42(1)相对稳定性(拓展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本身意味着传统文化是变化发展的,但是这种变化发展并不是对过去的彻底抛弃,而是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2)鲜明的民族性┅┅精神纽带。(提示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一个民族上,就成为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影响(双重性)P42积极作用;消极作用。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P42-43

考点四、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理解P44)※(1)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试题演练:1.关于中国传统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它是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B、

它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

全面继承并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D、

它凝结了传统文化的精华2、2009年11月1日下午,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顺利闭幕。这次会议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这种文化交流A.说明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民族特征B.体现区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C.有利于推动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D.有利于加深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AD3、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了全面了解就一定能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

②要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必须全面了解民族文化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保留传统文化的民族才是优秀民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C4、孔子曰“学而不厌”、“见贤思齐”“博爱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反映了儒家开放的胸襟和求知精神,对我们年轻人在求知道路上有着深邃的影响。这表明A、

我国的传统思想是人类的精神财富B、

传统文化有保守过时的因素C、

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对人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D、

传统文化中的那些不合理的因素始终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C5、“多难兴邦”源自《左传·昭公四年》,原意是遭遇劫难的有些国家,其后疆域拓展;未遭劫难的国家反而疆土不守。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激发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从而使国家强盛起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和发展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古为今用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A辨析: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答:(1)这句话是不科学的。(2)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的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关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要批判继承,又要推陈出新(做法)。因此,题目肯定了两者的必要性是对的。(3)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关系)。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做法)。因此,题目把继承与发展分为先后两个过程是不合理的。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辨题:要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就要庆祝自已的民族节日,坚决抵制洋节。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②我国的民族节日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庆祝我国的民族节日是维护和振兴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形成和保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也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庆祝本国民族节日的同时又不排斥西方节日,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之一。因此,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2008年6月23日至9月16日,第六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成功举办。奥运会是文化交流的舞台,这一点在奥运文化广场的活动设置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此次文化节,国内共有16个京外团体约1600人协助各城区完成广场的演出活动。青海代表团在崇文区展现藏族歌舞风情;与海淀区对接的河北代表团上演的唐山皮影戏,而黑龙江代表团的二人转让观众享受最纯正的东北韵味。文化节期间,更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毛里求斯等16个国家的27个文化团体带来了精彩演出,体现五大洲齐聚北京、奥运精神广为传扬的主题。(1)结合材料分析加强文化交流的原因。(2)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参考答案】(1)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尊重多样性基础上,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繁荣。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以文化这一精神的桥梁,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与和睦相处,有利于建立和谐世界;有利于带动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③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第五课文化创新考点:文化发展的实质考点整合: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原因: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②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原因: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理解

P48--49)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理解P49--50)(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意义)(2)(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考点三、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1)对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理解P52-55)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就会陷入“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固守传统否定创新就会导致“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错误倾向。(2)对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②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③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即克服那种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②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怎样铸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P552、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义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66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新文化的诞生:不同观念形态的文化先进文化的发展:同一观念形态的文化文化发展文化传播:横向积累的过程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继承:纵向积累的过程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础(源泉、动力、目的、标准)交流、借鉴和交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变革:形态、内容和形式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

什么是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让学习成为生活目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方式)1.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1)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一方面人类知识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2.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特点(1)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就是使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人的一生。(2)学习型社会的特点:①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②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③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建立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试题演练女书是湖南江永等地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女性文字,两千多年来,只在女性中流传。随着最后一位自然传人的去世,女书面临失传的危险。回答1-2题。1.女书是妇女当中流传的、表达她们喜怒哀乐的文字。女书一旦失传A.意味着民族文化将自行消亡B.说明民族文化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C.会使中华传统文化惨遭灭顶之灾D.会使世界文化的百花园受损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拯救女书这一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行动。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①是为了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能够使民族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④能够确保民族文化代代相传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B中国传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也有鲜明的个性。京剧是我国戏曲之大成,被称之为中国的戏剧“国粹”。回答3-4题。3.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是京剧的特色。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气性耿直。这一特色①是中华民族文化个性和特性的标识②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应在实践中得以继承和发展④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它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B.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它艺术精华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保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

CB传统无处不在,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之中。今日中国的发展,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回答5-6题。5.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______等特点。①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②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③不仅存在于历史,而且存在于现实之中④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钳制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①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传统习俗②海峡两岸同根同种,血脉相通③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同④海峡两岸社会制度相同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AB

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据此回答7一8题。7、“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8、“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A9、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为人民群众服务C.与时俱进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10、近日,广东湛江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村民修建“雷人坊”主题雕塑公园,把网络上的“雷人”搬到现实生活中。“范跑跑”、“芙蓉姐姐”、“周老虎”等网络热点人物的雕塑将出现在公园内。这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CC

2009年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认可他为世界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做出的巨大贡献。回答11—12题。

11.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与传承,使儒家学说千百年来为中国历朝所广泛尊崇。这告诉我们()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

特定功能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2.儒家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在《劝学》中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主要表明A.人的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D.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文化CC

14.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自2001年教育部取消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及婚姻状况的限制以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一些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教育部的这一改革①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学习热情②能够确保各种年龄段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③是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④彰显“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的行政理念A.①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