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环菌浓缩液生产工艺_第1页
蜜环菌浓缩液生产工艺_第2页
蜜环菌浓缩液生产工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菌种培养1.1、母种(试管种)培养取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Vahl.exFr.)Quel.保藏菌株,用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煮熟过滤,蔗糖20g,硫酸镁0・75g,磷酸二氢钾0.75g,琼脂20g,配置1000ml)培养。灭菌条件:110°C,0.IMP,灭菌30分钟。培养温度26-28C,培养周期7-10天。1.2、摇床扩大培养(液体菌种培养)取培养好的母种(试管种),转接于三角瓶液体摇床培养,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不加琼脂,500ml三角瓶装量250-300ml。接种(母种)后于摇床上110n/m振荡培养。灭菌条件:110C,0・1MP,灭菌30分钟。培养温度26-28C,培养周期3-4天。1.3、种子罐培养培养好的三角瓶液体菌种转接于种子罐进行发酵培养,培养基同液体菌种培养基。灭菌条件:110C,0.1MP,2小时。培养温度26-28C,培养周期4-6天。1.4、发酵培养基:麦麸200g,玉米粉10g,蔗糖20g,酵母粉10g,水1000g。将60%体积的培养基置发酵罐中,灭菌,将种子罐菌种转接于发酵罐内进行发酵培养,待发酵液变为紫褐色,由稠变稀,部分菌丝开始自溶,菌丝颗粒变碎,pH值降至5・2—5・6,罐内亮度开始减弱,即可出罐。灭菌条件:121°C,0.IMP,2小时。培养温度26-28C,培养周期6-7天。2、滤过培养好的发酵液,板框压滤。3、浓缩将上述滤液置真空减压浓缩罐内,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8(20C)。4、检验。4.1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粘稠液体,味微酸、苦、微甜。(无发酵变质、长霉等现象)4.2鉴别4.2.1取本品2.0ml,加甲醇10ml,密塞,时时振摇,浸渍1小时,滤过,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5卩1,点样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一乙酸乙酯(4: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10C烘约10分钟,立即检视,应有蓝色斑点。4・2・2取本品约1.0ml,加水10ml,在水浴中加热溶解,过滤,取滤液2ml,加5%a-萘酚乙醇液数滴,摇匀,沿壁加入浓硫酸1ml,在两液面交界处即显紫红色环。4・3检查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WA)应不低于1.15(20°C)。5、包装。洁净塑料桶包装,规格:25kg/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