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示弟立志说》及其立志思想_第1页
王阳明《示弟立志说》及其立志思想_第2页
王阳明《示弟立志说》及其立志思想_第3页
王阳明《示弟立志说》及其立志思想_第4页
王阳明《示弟立志说》及其立志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第34卷第1期 平顶山学院学报 Vol.34No.12019年2月 JournalofPingdingshanUniversity Feb.2019王阳明《示弟立志说》及其立志思想焦德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4)摘 要:《示弟立志说》是王阳明为其弟王守文解释立志思想的一篇文章。今日所见诸版本《传习录》对此文的收录情况各不相同。目前可以确知,嘉靖三十七年( 1558)胡宗宪所刊《传习录》仍收此文,隆庆六年(1572)谢廷杰刻《 王文成公全书》时移入文录。综合诸南大吉本《 续刻传习录》翻刻本之信息,嘉靖三年(1524最初南本已收录此文的可能性极大。在此文中, 王阳明将立志比作种树根, 强调求为圣人之志是为学的根本, 而求为圣人之方只是“ 去人欲而存天理” ,如此便将两种教法打并为一。“ 去人欲而存天理” 又要“正诸先觉, 考诸古训”,体现了王阳明尊重经典、 稳健笃实的学风。王阳明还认为, “志”贯穿为学始终, 立志并不是简单的“ 有志”,而《示弟立志说》 是王阳明中年时期为其弟王守文来学 ①所做的一篇解释立志思想的文章, 它言辞恳切,说理透彻, 笃实平正, 感动人心。迄今为止,《示弟立志说》 是王阳明中年时期为其弟王守文来学 ①所做的一篇解释立志思想的文章, 它言辞恳切,说理透彻, 笃实平正, 感动人心。迄今为止,相同?通过此文在《 传习录》 中的存删过程, 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传习录》 成书的一些细节问题。(一)收录《示弟立志说》的诸本《传习录》是指有所树立;有所树立,也即志立专一,“神气精明,义理昭著”,私欲客气责志即消便是立志工夫之大用。关键词:王阳明;《示弟立志说》;《传习录》;立志;专一中图分类号:B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670(2019)01—0080—09学界对此文的研究尚少。笔者拟从文献考证和义 《集评》虽未载《示弟立志说》全文, 但于此处理内容两方面对此文进行梳理。 亦出注一条, 首引日本人三轮执斋( 1669—1744)的一段话, 之后下按语曰: “《示弟立志说》日本各一、《示弟立志说》在《传习录》中的存删过程考本均载于南大吉所录之后, 《训蒙》 之前。《 全书》邓艾民《 传习录注疏》 (以下称《 注疏》 )于中 则不采入《 传习录》 而载于卷七, 页五十一上至五卷之《答聂文蔚》 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十四下。故我国《 传习录》 除孙锵《 传习录集评》 外前,载有《 示弟立志说》全文,但未进行注释。通常亦无《示弟立志说》 。”[1]276意思是说,日本的《 传习所见之《 王文成公全书》的《传习录》 部分( 即语录录》版本多收录此文,而中国诸本受《王文成公全部分)不见此篇,而收在文录四。陈荣捷《 王阳明书》影响多不载。陈荣捷《传习录略史》所载诸版传习录详注集评》(以下称《 集评》)亦不载此篇。本中,收录《 示弟立志说》的日本版本有如下几种因此, 此文与《传习录》的关系就成一问题:何人最1.三轮执斋《标注传习录》。1712年编②。早将其收入《传习录》?又是谁将此文从中删去?2.佐藤一斋《传习录栏外书》。1830年编③。为何今天诸本《传习录》对此文的收录情况又不尽3.近藤康信释《传习录》。“新释汉文大系”第收稿日期:2018—04—25作者简介:焦德明(1989— ),男,辽宁省沈阳市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宋明理学研究。①关于‘示弟立志说》的写作时间,《王阳明全集》卷七《 文录四》 于此文下注“乙亥”(1515)作,详见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 ,吴光、钱明、董平等编校,上海:手歌以别之》上海古籍出版社,,证明王守文于正德九年甲戌(1992年版,第259页。束景南则引用邹守益《1514)秋来学, 正德十年乙亥(王阳明先生图谱》 和《王阳明全集》 卷十二《 守文弟归省携其1515)夏归去, 因而断定此文作于正德九年, “乙亥”乃误。详见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年版,第783页。邓艾民《 传习录注疏》 亦曰: “据王懋论言, 原稿王守仁自志甲戌四月八日”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版,第172页。因此似乎应定在甲戌( 1514)夏所作。②陈先生考证说: “中卷八书, 即南本下卷。执斋又从一本加《 示弟立志》及《训蒙大意》 。”详见陈荣捷: 《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1983年版,第14页。可见其所用的底本没有《 示弟立志说》 ,连《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也没有。但不知执斋据何本添入。③陈先生考证说: “内容与次序依《 标注传习录》 上中下三卷, 惟删去《 朱子晚年定论》 。” 详见陈荣捷: 《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 , 台北: 台湾学生书局, 1983年版,第15页。既然三轮执斋已经把《 示弟立志说》 放入《 标注传习录》 的中卷, 佐藤一斋又沿袭之, 那么《传习录栏外书》中有此收录也属正常。第1 第1 期 焦德明: 王阳明《 示弟立志说》 及其立志思想 81.十三卷1961年东京明治书院发行①。作《阳明全书成书经过考》对这个本子有所记载:除了这几个日本版本,我国所刊《传习录》嘉靖三十七年(公元一五五八年)也并非只有民国时期刊刻的孙锵本才收有《示弟胡宗宪刻《传习录》,首次将三卷合刻。立志说》,如下两个版本也有收录:隆庆六年(公元一五七二年),谢廷杰在1.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四卷。明人朱文启、汇刻《王文成公全书》时,删去了《传习朱文教编,简称“朱本”②。录》中的《示弟立志说》遂成今《传习王畿由《帙者”归入《之缩本2.阳明则言》传习录》下卷收《传习录》。陈先生考证说《文录》示弟立志说》系统。所以陈先生也说,非《传习录》之板本也”除了陈先生提供的这几个版本,《示弟立志说》的理由见于其对《别录》「1]15[1]15此“乃薛侃与中选萃编为二但它已经不能它“是全集邓艾民补充答聂文蔚》所做的最后一个注释:“据德安府重刊南本及胡宗宪本,录》之原貌。-3]1640此条后有《示弟立志说》「2i172所谓“德安府重刊南本”,即嘉靖二十三年(1544)于德安府(今湖北安陆)重刻的南大吉本《续刻传习录》。在钱德洪中卷序的第三个注释中,邓先生引用佐藤一斋在《传习录栏外书》中对此本子内容的详细目录,中下册卷四便有《示弟立志说》③。该目录与《评》之《传习录略史》所述完全相同。需要注意的这个版本的《传习录》目前国内复旦大学图书馆有藏。日本学者永富青地则在东京神田的古书店,购得一种胡宗宪所刊《阳明先生文录》所附录的《传习录》确收录了《删去,是,虽然这里收有《示弟立志说》,但德安府重刊南本的编排与今本《传习录》有很大不同,邓先生所谓“此条后有《示弟立志说》”显然不是根据这个本子来的。因为“此条”既然指的是今本《答聂文蔚》第二书而在重刊南本中,《答聂文蔚》已经全部移到上册《示弟立志说》紧承的是《答陆原静书》所以,如果佐藤一斋对于重刊南本的叙述无误,么可以推测,邓先生于此处增补《示弟立志说》应是根据德安府重刊南本,而只能是胡宗宪本。关于胡宗宪本,《注疏》并未加以说明,集评》对《传习录》版本的考证也未列出。但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王阳明全集》卷四十一《附考》钱明所①陈先生考证说:“附录有《大学问》《示弟立志说》详见陈荣捷:前面几个版本将《示弟立志说》列于卷中《答聂文蔚》后相比,②陈先生考证说,卷四收有《示弟立志说》。详见陈荣捷:录方式,也与列在卷中《答聂文蔚》后者不同。此版本虽更晚出,③原文如下:“上册分为四卷:第一,徐曰仁录。第二,下册亦为四卷:第一,《答徐成之书》二首, 《答储柴墟书》三,《答周道通书》一首,《答陆原静书》二首。第四,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91页。④原文如下:“今查南刻本上册卷一为徐爱所录,蒙大意》”“论学书九篇为《答徐成之》二篇二篇,书》,与《答聂文蔚书》。”详见陈荣捷:[4]。从他提供的目录来看,示弟立志说》。此文何时从《这个本子的传习录》已经可以明确:嘉靖三十七年(1558)胡宗宪所刻的三卷本《传习录》仍收有《示弟立志说》;谢廷杰对胡宗宪本稍加改动,便成为今本《传习录》的样貌。(二)嘉靖三年(1524)南大吉本《续刻传习录》是否最早收录《示弟立志说》谁最早将此文收入《《传习录略史》是嘉靖三年(越(今浙江绍兴)南本的前身(1524)南本《的考证,传习录》最早收录《呢?按照陈先生示弟立志说》的,1524)南大吉命其弟逢吉校对而刻于的《续刻传习录》,即德安府重刊[1]8。《集评》续刻传习录》在《 阳明全书成书经过考》点提出了质疑,不是嘉靖三年(或他人增补详细记载了嘉靖的目录情况④。但钱明中,针对佐藤一斋的观他认为佐藤所见的德安府重刊南本1524)之原刻本,而是经过南本人的改编本[3]1635。的(1524)和嘉靖二十三年(看,二者有明显的不同。且《作于嘉靖五年(确,从嘉1544)两个本子的目录来答聂文蔚书》二篇应1526)以后。陈来先生在《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台北: 台湾学生书局,此版本虽有所不同,但亦算是有关,姑且列出。《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台北:台湾学生书局,陆原静录。第三,则为《卷二为陆澄所录,《答人( 顾东桥)《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却已是后人对已成型的《薛尚谦录。第四,二首, 《答何子元书》示弟立志说》传习录》则为《一首, 《答罗整庵书》四则,《训蒙大意》卷三为薛侃所录。下册卷一至卷四为论学书,论学书》《启周道通书》,台北: 台湾学生书局,六则。,《答陆元(有无之中也持相同的看法,1983年版,21页。与1983年版,第12—13页。此种收所做的改本。答欧阳崇一书》1983年版,一首,《答聂文蔚书》一首。第二,”详见邓艾民:原)静》二书,答人论学书》《传习录注疏》卷五为《答欧阳崇》示弟立志说》一书,第8—9页。三首。一首。第,上海:上海与《训《答罗整庵82. 82. 平顶山学院学报 2 019年补充认为,据年谱,《答欧阳崇一》亦作于嘉靖五年本”之描述相对比得出的,并不算是直接证据。但(1526)[51。所以说嘉靖三年(1524)的南本收录有由于诸多南本的改本皆收录有《示弟立志说》,在这两种论学书,便十分可疑①。正因为如此,目前尚无决定性反驳的情况下(例如发现真正的南本学界一般并不认可这就是南本之原貌。并未收录),我们还是倾向于认为,最早的南本收立志说》有收录,德安府重刊南本是目前所见最早收录《的《传习录》版本,因此原来的南本是否也便成了弄清此文来龙去脉的最关键问题示弟录此文的可能性极大。(三)钱德洪对今本《传习录》中卷的编辑是否涉及《示弟立志说》关于南本原貌,钱明提供了另外两个版本:一是日给我们造成疑惑的原因,除了最早的南本尚未本内阁文库藏本,二是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衡湘被发现,主要是诸家序跋并未提及对此篇的增删信书院重印本。关于前一个本子,《注疏》和《集评》息。其中争议比较大的,是今本《传习录》中卷的都有提到,但目录情况略有出入。按照《传习录略钱德洪序。由于此序文中详细描述了对论学书的史》的说法,此本分为六卷,第四卷是示弟立志去取过程,却一语未及非书信体的《示弟立志说》说》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第五卷是《《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做罗整庵书》,第六卷是《答友人论学书》[1110;按照出两种推断:一种是钱德洪所见之南本只有书信《注疏》和钱明的说法,后三卷中还有《答徐成之》另一种是钱德洪只论及书信。但原书中却有非书二书[2192[311637。不论怎样此本都收录有《示弟立信的内容。若钱德洪所见只有书信,那谁最早填入志说》。关于衡湘书院重印本,据钱明说它是嘉《示弟立志说》又成一问题;若他所见并非全是书靖三十年(1551)蔡汝楠校刻的,且这个本子也收信,为何又一语不及?录有《示弟立志说》[311637。钱明还说:“比较诸本,嘉靖三十三年甲寅(1554)钱德洪《续刻传习笔者较同意日本学者大西晴隆的推断,即唯蔡汝楠录序》(即甲寅序)写道:“洪在吴时,为先师裒刻校刻本保持了南大吉初刻本的原型。「3i1637但德安《文录》。《传习录》所载下卷皆先师书也既以府重刊南本似乎已做了大幅修改,此本尚在德安府次入《文录》书类矣乃摘《录》中问答语,仍书南大重刊南本刊行7年以后,又如何能准确可靠地判定吉所录以补下卷。[811584首先,“皆先师书也”可以衡湘书院本却保留原貌?似乎不能没有疑问。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皆先生之书信,一种是皆先生任文利针对南本原貌,又举出一种版本,即嘉之文字。若是前者,则其所见之下卷就不会有非书靖二十九年(1550)王畿所重刻的南本。按其说,信的《示弟立志说》《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从卷数到篇名,王畿重刊本完全符合钱德洪对南本等。其次,按照钱德洪序文的意思貌似先将南本的描述,即今本《传习录》中卷钱序中的描述。因下卷论学书按次序收进《文录》然后又“摘”其中此,他断定钱德洪所见的南本就是王畿的重刻本,的问答语补回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