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十篇九篇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九篇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九篇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九篇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版本,下载可自由编辑教学设计方案十篇九篇教学设计方案十篇篇一

1、会娴熟地用部首查字法。

2、会比较形近字,并用形近字组词。

3、会仿照“abb”“aabb”两种组词形式写词语。

4、会体会感叹句表述的语气和感情。

5、会用关联词语“只有……才能……”只要……就……“写句子。

6、会单独给一篇短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单独运用提出问题,用连接问题答案的方式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的不同之处;比较正确地提出问题,连接问题答案,概括段落大意。

投影片

一、第1题。

1、竞赛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

2、写出带点字的读音。

3、联系课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同学明白这些带点字大多是词语的关键字。

栖息:多指鸟兽歇宿,也指人暂居住。

腮边“两颊的下半部脸。

山峦:连绵的山。

银发:白发。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的样子。

悬崖陡坡:山崖坡度很大,近于垂直,非常险要。

身躯强健:身体强壮有力。

二、第2题。

1、抄写这些字。

2、单独确定部首。

3、验证。

4、小结:像这样比较特别的字应当重点记忆。

(1)同桌争论沟通便利快捷的记忆方法。

(2)全班沟通。

(3)有多余时间的同学或小组,能够在字典中找一些类似的部首记一记。

三、第3题。

1、比较这些字,说说部首与字义的关系。

2、组词。

3、比一比上下两个字,说说比出了什么。(字的意义和字的部首有关,我们记字要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我们还能够记一个部件,加上不同的部首,记信很多字,比如:“槐、愧”以外,还有“魔、魁”等。)

4、自己再列举一些字给同桌做一做。

四、第4题。

1、读这些词语。

2、归纳构词形式。

3、照样子写几个。

4、说说这样的词语和作用(这些词语形容事物的形状、色泽、质地等,起到了强调、渲染的作用。)

5、各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五、第5题。

1、读句子,比较句子的异同。

2、每组其次个句子,我们叫它感叹句,它的标志:感叹号和感叹词。

3、在句子中找一找,圈注出来。

4、带感情读,体会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跟一般的陈述句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的第2句表示赞扬的感情。

其次组的第2句表示宠爱的感情。

第三组的第2句表示骄傲的感情。

5、学写几个感叹句,有感情的读给同学听。

6、小结:感叹句贵在“有感而发”,切忌任凭就发。

六、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一、第6题。

1、读句子。

2、把句子分成两句话说,懂得两者的条件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条件。

3、认真比较两个句子,哪一名的条件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达到后面的结果只要这一个条件就能够了”。(只要……就……)

4、这是这两个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词的主要区分,同学们要牢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把话说精确     。

5、用这两个关联词造句,留心区分不同。

二、第7题。

1、复习运用“提出问题,连接答案,概括段意”的方法。

2、读短文,按事情的进展挨次分段。

3、提出问题(“我”到什么地方去旅游,留下什么印象?外宾对农夫的西瓜感到怎么样?人群里为什么会响起掌声?掌声赞扬什么?

4、概括段意。

第一段:“我”到北京旅游,到八达岭见到的一件事,留理深刻的印象。

其次段:农夫卖的瓜外宾感到很满足。

第三段:农夫卖瓜买卖公正,受到四周群众的掌声赞扬。

三、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篇二

1、认识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育诗歌鉴赏力量。

一课时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日,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会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伴侣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友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伴侣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妙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予了对亲朋的美妙祝福。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仆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述感情的纯净和美妙。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仆人公的心情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假如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进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进展临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进展作一伏线,所以按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能够清楚地表现了仆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仆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仆人公极度苦痛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仆人公的苦痛,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期才有终老之悲伤。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仆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仆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篇三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4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理解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培育同学观看、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经受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解决问题,让同学获得一些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阅历,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具预备:体操竞赛录像,课件,才智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20xx年,奥林匹克圣火就要在古老的华夏大地燃烧,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就要在北京举办,你们开心吗?感动吗?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东门学校的全体师生,开展了一系列迎奥运的活动。(课件)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大家认真观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收集信息。

我们要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认识哪些信息呢?

同学汇报,老师课件

3.单独试做。

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信任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

4.沟通汇报。

①8×10×3=240(人)

②8×3×10=240(人)

③3×10×8=240(人)

5.小结

虽然同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但今后解决问题时学会选择最简洁最好理解的方法同样特别重要哦。

三、练习

奥运会就要到了,小明为了参与奥运会,每天熬炼身体,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1、(课件)我坚持熬炼身体,每天跑两圈,跑道每圈400米,我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自己单独做,再沟通汇报

2、(课件)你真棒,可是我也不差呀!我每天游3个来回,游泳池长25米,我每天游多少米?

自己单独做,再沟通汇报

贴才智树

3、(课件)世界杯足球赛,每个组有4个队,每个队有20名运动员,8个组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自己单独做,做对的摘才智星

4*、(机动)有36位运动员要坐车,有三种租车方案:

??第一种方案:只租甲种车

其次种方案:只租乙种车

??第三种方案:甲种车和乙种车一起租

??甲种:每辆汽车有7排座位,每排可坐4人,一辆车租一天需240元。

??乙种:每辆汽车有5排座位,每排可坐3人,一辆车租一天需200元。

?选择哪种租车方案最合适(最廉价),需几辆?

?小组合作完成,做对的得奖杯

四、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每个同学都能多观看、勤动脑,就能发觉身边的数学问题,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我对同学们布满信念,你们有信念吗?最终祝每个同学越来越聪慧,越来越能干!

教案《解决问题》

安阳市东门学校

陈宏霞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篇四

(1).课文中又有很多生字伴侣,自己大声读读课文吧!看谁读得最正确。

同学们,老师刚才发觉大家读书都特殊仔细,还有的同学已经能够很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了,还不能很流利地读出课文的同学别焦急,我们先来看看几个词语。

条约宣告疾病仇恨赐予探究恐惊无家可归

“条约”这个词就是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仇恨”你知道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吗?板书“喜爱”在旁边。

老师给你们读一下下面一个词:(geiyu)

生:错了,应当读jǐ

列出多音字“给”

什么是“无家可归”?(没有家,不能回家了。)你知道哪些人无家可归?

(1).同学们,你们喜爱猜谜语吗?今日老师给你们预备了一个谜语给同学们猜一猜,看看谁是我们班的猜谜大王。

颜色有白又有灰,经过驯养很聪慧,能够当做联络员,飞山越岭把信送。(鸽子)

大家喜爱鸽子吗?老师这儿有几张可爱的鸽子的图片给大家观赏一下

从我们的鸽子同学们能想到哪个词语呢?(和平)

那和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幸福,欢乐,漂亮)

(2).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时和平的,丰衣足食,但是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和我们这儿不一样,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3年,卡特和伴侣一起乘坐联合国运输救灾粮的飞机,降落到当时战乱的苏丹,一下飞机,卡特就被处处都是瘦骨如柴的妇孺惊住了,眼前的景象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可怕。在直升机四周,卡特拍了一些饥饿的孩子的照片。其中有一个女孩饿得已无力站起和母亲一块行走,爬在地上微弱哭泣,她的母亲正在不远处的救助站忙着领取救济粮。正在这时一只秃鹫停落在被死亡气息覆盖着的女孩身旁,卡特将镜头对着这残酷的画面,按下了快门。之后,轰走了秃鹫,看着女孩困难的起来,向救助站的方向踉跄走去。出了这个女孩儿,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儿童也都患病着饥饿,战斗等的苦痛。我们大家来看一下。(展现图

片)

(3).刚才看了三张图片,从我们这三张图片里面同学们能想到些什么词语呢?(战斗、武器、破坏、疾病、仇恨、饥饿、无家可归)

(1).同学们能从我们简洁的几副图片里面想到这么多的词语,太棒了

正由于我们四周还有战斗、武器、破坏、疾病、仇恨、饥饿、无家可归,就消失了我们今日要观赏的一篇条约:《儿童和平条约》

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儿童和平条约呢?(时间,签约地点,代表人物)

(2).从我们同学的介绍中我们认识到了《儿童和平条约》的一些背景,那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条约的内容呢?

请大家看着我们的屏幕,请女生给我们读一下这两句。(我们全世界的儿童,向全世界宣告:将来的世界,应当和平)

争论:屏幕上有许多国家的国旗,而全球总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那和平是不是只是我们中国人的愿望和责任呢?

刚才女生读的很有感情,男生们也不示弱,下面让那个我们的男生给我们读下面几句话。拿出你们的激情。(我们要一个没有战斗和武器的.星球,我们要毁灭破坏和疾病。我们再也不要仇恨和饥饿,我们再也不要无家可归的事情发生。)。男生读女生听,同时我们的同学们总结一下,条约里面提到的为了和平,我们不要哪些东西?

(战斗、武器、破坏、疾病、仇恨、饥饿、无家可归)

下面几句话,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下(我们将共享大地赐予我们的足够食品,

我们将保卫天空中漂亮的彩虹。我们将爱护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将让河流永久干净。我们要共同嬉戏,共同欢乐,相互学习,一起探究,努力提升大家的生活水平。)

(珍惜粮食、爱护空气、珍惜水资源、共同学习进步)

最终还有几句话,我们同学们一起整齐的朗读一下,边读边想一个问题,最终两句有三个词(丢掉、抓住、肯定),这三个词表述了什么样的意思呢?

(表述了少年儿童祈求成年人和他们一起以实际行动来维护世界和平的深切盼望,大家应当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读完了条约,老师这儿有一首小诗,给我们的同学看看,一起朗读一下吧,边读边想,写这首小诗的是个老爷爷还是叔叔阿姨呢?

对了,这首诗是个儿童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童音)

读完了小诗,我们来完成两个练习。

我们在这儿虽然读完了条约也观赏了小诗,但是有的地方的战斗、饥饿还在连续,昨天同学们回家去认识了一下现在哪儿还有战斗和饥饿,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共享一下他收集的资料。

对于这些情况,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1).给父母读《儿童和平条约》,和父母沟通感想。

(2).画一画自己抱负中的和平的世界。和同学们一起共享一下。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篇五

1、利用联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树”的隐喻意义。

2、诵读积累一些美丽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强化生命体悟,丰富人文体悟。

能够利用一些初生的生命图片(婴儿、新芽、树苗等)或一些激活同学感受生命珍贵的语言入手。

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1、开篇揭示话题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况。

3、以“一棵小树”喻示生命的力气。

4、点明、深化主题。

参考问题: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别是什么?

2、两个比方的含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3、如何理解春水汇入大海,大树回归泥土的心态?

4、最能表述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终一句话所揭示的哲理?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篇六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

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1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方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掌握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

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掌握、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展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⑴订正不良读音。

⑵强调读音:

后鼻韵──程耕幻控。

翘舌音──程、哲。

其次声潜。

①汇报预习:

哪些字简单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利用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领解疑全班争论解答,老师相机点拨:

⑴难点词释义:

奇迹、出乎意料、依靠、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予、洞察、归根究竟、回顾、改善。

⑵易混词区分:

创造──发觉:

发觉是原来存在的但我们不认识的事物或规律,创造是指原来不存在的,是新制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创造,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觉。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

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进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究原子核的神秘等是科学制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日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进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育同学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量。

1、利用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1、诵读古诗,体会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看事物的方法。学习边观看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看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三课时

1、引发同学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怀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1、同学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留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留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一)前两行——写今

1、同学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索:《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征?(处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处处是绿叶红花相互衬托。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帮助,指导同学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同学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争论(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

4、老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篇八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学校数学一班级(下册)《熟悉人民币》

同学在生活中常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设计充分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商店购物、寄贺卡、义卖等三个实践活动,让同学在活动初步熟悉商品的价格,学会简洁的购物,并认识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育同学思维的敏捷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爱好,并进行爱惜人民币、勤俭节省的教育。

实行分组活动教学,6-8个同学分为一组,分为6组。

1.一个美丽的盒子,里面装着人民币;

2.每个组预备一个存钱罐,每个里面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几张外币;

3.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套;

4.每个同学预备好3元钱,用信封装好;

5.货架及价格分别为2元1角和5角5分的物品各4种;

6.表格,每个同学两张(表1,表2);

7.动画mtv《一分钱》;

8.义卖活动记录表,每个参与义卖的小组两张,文具店表格如下,其他店可自定,格式一样(表3);

9.依据3个义卖点义卖的内容预备物品,每个点预备8种,用塑料篮装好,8张工作牌及3个义卖店的店牌;

10.flash课件,视频展现台,电脑,投影仪等。

师:(展示一个盒子),老师今日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生1:糖。

生2:纸斤。

师:究竟是什么呢?请个小伴侣来摸摸看。这是什么?

生1:钱。

师:小伴侣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看来你们对钱还是挺熟识的。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预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把纸币放在一起,把硬币放在一起。

生2:我们把全部是1的钱放在一起,把不是1的放在一起。

生3:我们把见过的钱分成一类,把不熟悉的钱的钱分成一类。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组同学分的,他们把我们日常常用的钱分到了一类,把没有见过的钱分到了一类。分地特别好。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平常用的钱又叫做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熟悉人民币。(板书:熟悉人民币)你们都熟悉哪些人民币呢?(展示课件:全部面值的人民币,见图一)

生1:我熟悉100元的,10元的,5元的,和1元的。

生2:我熟悉1角和5角的;

生3:我熟悉2角和1分的。

生4:我熟悉5分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肯定的熟悉了。今日我们先讨论小面值的,大面值的我们下节课再讨论。(展示课件,小面值人民币,见图二)

师:我们看到屏幕上有这么多人民币,那么你们会不会区分它们呢?会不会把10元的当成1元来用呢?请小组同学沟通一下,你们是怎样区分的,沟通完以后,老师要考考你们。

(分组争论)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熟悉人民币了。你们看看这张是多少面值的?(在视频展现台上展示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

生:1元。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由于上面有阿拉伯数字1,还有汉字圆。

教学设计方案十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息息相关、咫尺等词语,知道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述作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异之处。

3.熟悉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活同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爱好和情感。

重点和难点:

认识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异之处。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导入,同学们喜爱诗吗?让我们来对诗吧!

(展示:海内存知己,答:天际若比邻。)

还记得这是谁的诗吗?(唐朝诗人王勃)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四海之内,假如我们是知心伴侣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际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

2、过渡:其实,王勃所说的天际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妙、和善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行能真正做到天际若比邻。然而随着历史在进步,科技在进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实切地感受到(展示)虽然对方远在天际,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3、理解句义:读句,沟通你有什么发觉?

沟通要点:反义词天际、咫尺(理解);转折关联词假如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揭示课题:同学们,那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异,能让远在天际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异的国际互联网

指导朗读:你想认识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奇怪   ,读出你的憧憬。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疑问

(一)体悟感悟,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引领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认识的是什么?(点出奇妙)

2、让我们带着疑问来读读课文,认识文章是怎样介绍这奇妙的互联网的。

3、轻读课文,找出国际互联网样子的奇妙?(相机展示片段)

读了这段话,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呢?板书:大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能够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2)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奇妙啊!你能利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3)这里的网大网线都用了引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表示特别含义需要强调),

4、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来填一填。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一般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二)品读文本找出国际互联网工作速度的奇妙

1、认识互联网的结构,那么,他的奇异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展示:这些线上飞速流淌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异在什么地方?用一个字概括呢?(快)

(2)再读这句话,能够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3)沟通,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2、为了使读者信任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补充北京寄一封信到悉尼的时间)

同学沟通后展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3、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异啊!谁能把这种奇异利用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