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50型装载机修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ZL50型装载机修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ZL50型装载机修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ZL50型装载机修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ZL50型装载机修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L50型装载机修理作业指导书发动机发动机部分详见内燃机修理技术规范%1.ZL50型轮式装载机双涡轮变矩器分解ZL50装载机变矩器变速箱总成由双涡轮四元件液力变矩器和简单行星式动力换档变速器组成(一)将变矩器一变速器总成从装载机上吊出准备接油器具(如油桶),拧下变速箱下面的放油螺塞,把变矩器一变速器总成(以后简称双变总成)内的润滑油放干净;(2)拆去变速器询、后输出轴与前、后传动轴的连接螺栓;(3)拆去与双变总成连接的各种管路;打开变矩器壳上盖窗口,从窗口中伸入扳手,拆下弹性板外缘与飞轮连接的一圈螺栓;(5)拆去飞伦壳与变矩器壳连接螺栓;(6)将双变总成从装载机上吊出,用支架支撑,变矩器朝下,变速器端盖朝上。(二)变矩器与变速器分离(1)将,作油泵、变速泵、转向泵逐个拆下;(2)拆公变速操纵阀;(3)将变速器端盖等零件逐个拆去,直至取出倒档活塞总成;(4)将变矩器一变速器翻身,变矩器朝上,用支架支撑;(5)松去变速器箱体与变矩器壳体的连接螺栓,用起吊螺栓、钢丝绳挂钩起吊,将变矩器与变速器分箱。起吊时必须平正,以免损坏轴承。二、变矩器检修(-)拆卸将变矩器——变速器装配体从装载机上吊下后,放到适当的位置,使变矩器朝上。垫起变速器示边,以便使变速输出轴及制动盘脱离地而,并将变速器支撑牢固。拆去弹性板内缘与罩轮内缘的6只固定螺栓,取下6个热圈和1块垫板,就可以从罩轮上取下弹性板。3、罩轮和泵轮是用24个螺栓螺母副连接的,将它们拧下后,在安装弹性板的螺孔中沿直径相对位置拧入两个M12的螺栓,借以拉出罩轮。必需拆下罩轮上的轴承时,应采川专门的轴承拉具。4、涡轮罩上开有圆孔,用两个起子插入其中,起子后部压在泵轮上,就可以用手将两个涡轮及涡轮罩等(总成)撬开,并从泵轮上取出。注意:「涡轮18和涡轮罩23的共同端血上有一V形槽,是装配时对准位置用的记号。若此记号已模糊不清,可川小三角锂刀重新刻一个不深于1mm的V形槽记号。由外向内打出连接一级涡伦和涡轮罩的弹性销示,便可取下一级涡伦。弹性悄不完全拆下,而留在一级涡轮上。将二级涡轮连同其上的轴承作为一个总成从涡轮罩上取出。若需要更换轴承,则可用专门拉具将其拉出。7、用钳了从导轮座的花键端将弹性挡圈取下后,就nJ以从导轮座上取出导轮。齿轮和泵轮是用12个螺钉连接的。每隔两个螺钉拧下一个,便将四个螺钉拧下。此后,用拉具将拧下的四个螺钉放入己拧下的螺孔中,就可以将泵轮、齿轮及其上的两个轴承一起从导轮廉上拉出。在拧下剩下的8个螺钉,将可以分离泵轮和齿轮。变矩器的支承壳体和变速器的箱体是用螺栓连接的,将其拧去,并打出定位销,就可以吊起变矩器支承壳(吊起时必须垂直,用力均匀,不偏歪,以免损坏内部零件),此时轴齿轮及输入二级齿轮都一起吊起。拆下二级齿轮及其上的轴承。拧下导轮座与支承壳体的连接螺栓,就可以拆出导轮座(注意不要碰坏座上的密封环,如需更换,则将密封换拆下)。拆下轴齿轮及其上的轴承和挡圈,需要更换时再从轴齿轮上拆下轴承和挡圈。变矩器支承壳体的孔中装有0形密封圈,需要更换时直接拿卜14、压力阀和背压阀均用螺栓固定在变矩器支承壳体上,拧去螺栓,即可取出并分解(两阀的零件必须分清,切勿混淆)。15、变矩器支承壳体上的螺塞、管接头一般不用拆卸,除非需要更换、清洗。检测(验)鉴定清洗全部金属零件,疏通冲洗油孔并冲走其中的脏物。川压缩空气吹十所有零件和汕孔(除轴承外),干燥示涂薄汕(液力传动汕)。严格清洗轴承,清除结块污垢,然后将轴承自然干燥。用手旋转轴承,检查磨损情况,查看是否有刻痕、凹坑、裂缝、烧伤、脱皮、点蚀、剥落、转动不灵、隔离架损坏、响声不正常、屑片或滚子,滚道的过最磨损,必要时更换。检查完毕涂以薄油(液力传动油)。检杏变矩器支承壳和其他零件的安装平而是否有污物、刮伤,起槽是否有过度磨损。用砂纸轻轻清除其毛口和外来沾物。必须更换过度刮伤、起槽、过度磨损的零件、碎裂零件。相互配合的面若有刮伤、起槽、过度磨损会引起泄漏,应更换。检查所有汕道是否堵塞、叶轮流道是否粘有污物。5、检查所有螺栓零件的螺纹是否有损坏,液力变矩器是高速旋转的元件,文寸螺纹连接件及其锁紧装置的要求非常严格,耍求螺纹连接件的锁紧装置必须可靠、有效。在拆检中,发现螺纹有损伤,必须采取可靠的维修措施。通常,在结构允许时,采用修理尺寸法修复螺纹效果最佳。但是,更换加大螺纹连接件后,必须对液力变矩器进行动平衡试验,以免便变矩器的动平衡受到破坏而承受附加载荷。检查所有零件相互配合的内孔和轴是否有失圆、刻痕、毛口、锐边、烧伤等现象,用砂纸除去刻痕和毛口,刮左飞边。失圆或严重损坏者应更换。检查垫圈、卡环、挡圈是否变形、崩裂、刮伤、毛口或磨损,必耍口寸更换。仔细、严格检查所有密封环、0形圈、垫密片是否有变形、磨损、老化、溶胀、划伤等,一般缺陷者均不宜重新使用。检查所有的花键和齿轮零件是否有刻痕、毛口、裂纹、崩牙、变形、剥落、点蚀及过量磨损,必要时更换。检查弹簧是否擦伤、断裂或产生永久变形,火去原有弹性,必要时更换。各工作轮的叶片损坏时,必须更换。不得用焊修等手段修复叶片,以免破坏液力变矩器的动平衡;更不能将叶片损坏的工作轮直接装机使用。检查涡轮轴的轴颈、花键和齿轮的齿面。正常情况下,涡轮轴安装轴承的轴颈,其径向尺寸磨损超过().O3mm,圆度、圆柱度误差超过0.()2mm,或齿轮和花键尚幸损出现台阶口寸,应了更换。无配件供应口寸亦可采用磨削、刷镀、油石打磨等措施修复。人超越离合器弹簧损坏、滚柱屏损者应更换零件;滚道屏损出现台阶者应更换大超越离合器总成,或采取刷镀等办法恢复尺寸。装配装载机液力变矩器的装配方法与步骤首先安装导轮座,固紧后使变矩器支承壳体的前端朝上装配密封环,齿轮、泵轮和轴承纽装后再一休装上导轮屎,然后用弹簧挡圈将导轮固定。轴向间隙有制造保证,不得调整。组装大超越离合器后,外环齿伦相对于中间输入轴只能顺口寸针旋转,并要求轻快自如,无窜跳。安装变矩器与变速器前,应先行给人超越离合器以及输一级齿轮、输入二级齿轮连同轴承装上变速器。压力阀和背压阀的压力由设计和制造保证,拆装时不应随意增减垫圈。变矩器与变速辞箱合箱后,在紧固周边螺栓和安装变速泵之前,必须使轴齿轮伸出端与变速泵安装平而的不垂直度在80mm范围内不人于0.03mm,当校对正确后才能固紧螺栓。一级涡轮和二级涡轮组装后再一体安装。一级涡轮与涡轮罩在出厂前是经过平衡校验的,拆装时应注意两者的箭头标记必须对齐。最后安装罩轮和弹性板。弹性板共4片(有的为3片),板上的螺栓孔应校对整齐,以免某一两片单独受力。变矩器一一变速器整体与柴汕机合套时应采用吊装法。两者对中准确,即可推入合套,切记在对中前强行打击合套,以免损坏机件。合套后,由壳体的窗口将弹性板与飞轮固紧。每个螺栓有一热片不得遗漏。保证泵轮与涡伦Z间的装配间隙。安装好的泵轮与涡轮间的间隙应为2〜3mm;用手转动泵轮时,泵伦应转动灵活,并且无摩擦声。变矩器装配耍求(见附表1):三、变速箱(一)拆卸在变速器拆卸前,先将变矩器——变速器总成从装载机上吊出,用支架支撑,使变矩器朝下,变速器端盖朝上,先拆去工作泵、变速泵、转向泵,必要时拆去变速操纵阀。然后按以下程序依次拆卸:将连接端盖的螺栓拆去,取下端盖。将直接档总成吊出(注意在中间输出齿轮上有两个M10起吊螺孔,在起吊时应注意平正,防止歪斜卡住)。3、轮流逐渐拧松中盖上的螺栓,以免弹簧的弹力与螺栓力分布不均而将小盖顶裂。取下中盖后,I挡汕缸总成及T挡活塞的装配体随之在弹力的作用下升起,即可将之取去。取去弹簧销轴与弹簧。6取去I挡摩擦离合器的主动片、从动片各3片。再取去I挡内齿圈,然后取去余下的从动片、主动片各一•片。取下I挡行星架与倒档内齿圈配体。取下摩擦片隔离架总成。先收下倒档摩擦离合器的主动片、从动片各3片再吊出倒档行星架总成(倒档行星架上有两个M10的起吊螺孔),然后取去余下的从动片、主动片各一片。10、取出倒档活塞总成。将变矩器——变速器总成翻身,变矩器朝上,并用支架支撑。变炬器与变速器分箱时,先松去螺栓,用起巾螺栓、钢丝绳挂钩起吊(起巾时必须平正,以免损坏轴承)。取出转向泵驱动轴及转向油泵的驱动齿轮、轴齿轮。用撬杠收出超越离合器与中间输入轴装配体。至此,变速器中心部分一拆卸完毕。具余比较容易拆卸部分叙述从略。(二)箱体检测变速箱壳不允许有裂纹,轴承孔表面酹损超过限度允许扩孔镶套,如轴承孔懒损过人发生偏移现象,应按图纸尺寸进行修复。各轴线不平行度允差:变速汕泵驱动轴(轴线I)与转向汕泵驱动轴(轴线II),转向汕泵驱动轴(轴线II)与输入轴(轴线皿)在200mm长度上不平行度允差为0.06mm。输入轴(轴线III)与中间轴(轴线IV),中间轴(轴线IV)与输出轴(轴线V),变速油泵驱动轴(轴线I)与轴线VI,中间轴(轴线IV)目轴线VI在55血1】长度上不平行度允差为0.06mmo3、两箱体结合端ffiTl对变速汕泵驱动轴(轴线I)、转向汕泵驱动轴(轴线II)、输入轴(轴线III)在200mm长度上不垂宜度允差为0.04mm。输出轴(①130GC)三轴孔同轴度允差0.03mni。中间轴(①90Gd)、1①358D、①4洞同轴度允差0.04mm。](三)装配变速箱装配基本上与拆卸顺序相反,过程叙述从略。但应注意以卜事项和技术要求:1、装配时箱体接触表而,螺栓、螺孔及渐开线花键与法兰接触表而应涂上密封胶。2、多片摩擦离合器是主动片、从动片相间装配,I档和倒档的主动片和从动片均各有4片,装配时少活塞接触的是从动片(即钢片)。活塞与油缸是依靠密封环密封的,因此密封环工作表血必须光滑,无伤痕。4、当安装中盖时,必须检查I档汕缸端面与中盖凸肩端面之间的间隙,此间隙以0.04〜0.12mm为最佳。(测量方法是:先取出弹簧和弹簧销轴,测呆档汕缸端而与盖贴合的箱体台肩端面高度,再测量中盖凸肩的高度,两者Z差即为间隙。此后匝新装好弹簧和弹簧销轴,注意不能出现过盈。)安装中盖时,8个螺栓必须交替上紧,使各螺栓的拧紧程度一致。5、端盖与球轴承两端面之间的间隙为0.05〜0.4mm。在安装端盖之前,可测量球轴承端而与箱体端盖贴合而之间的距离,再测量端盖与箱体贴合面至端盖中球轴承孔底端而之间的距离,两者Z差为间隙,不能出现过盈。装配超越离合器时,先检查压盖,内环凸轮、中间输入轴各贴合面应止确贴合,超越离合器安装好后应检查其可靠性。检查时,固定中间输入轴,用手扳动外齿轮,其一个方向转动时应轻快自如,而反方向转动时卡紧应可靠,如不能卡紧,仍能转动,就必须检查滚柱或弹簧等有无漏装,压盖是否压紧弹簧,压紧位置是否正确。分别装配好变速箱、变矩器后,变速箱体与变矩器支承外壳合箱时,必须同时满足如下要求:超越离合器轴端球轴承的端面与支承壳体轴承孔底端面间隙0.1-0.5mm。变速泵泵盖轴承孔底端面与球轴承贴合的两端曲之间间隙0.03-0.15mmo转向泵法兰与球轴承端面间隙0.05〜0.15mm。输入轴一、二级齿伦Z间用铜套相隔,隔套与输入一级齿伦端而间隙0.06〜0.15mm。装配变速泵时,为保证变速泵在工作中处于正确的位置,合箱时必须要求工作泵传动齿轮轴轴线与箱体上变速泵安装平面不垂直度在80mm范围内不人于0.03mm0以上间隙为最好间隙,满足要求时才能最后拧紧螺钉,打上定位销。各对齿轮的齿侧隙输入轴(III轴)、中间轴(IV轴)上的齿轮对为0.21mm;中间轴(IV轴)、输出轴(V轴)上的齿轮对为0.26mm;转向油泵驱动轴(II轴)、输入轴(III轴),变速油泵驱动轴(I轴)、输入轴(HI轴),变速油泵驱动轴(I轴)、中间轴(IV轴)上的齿轮对为0.17mmo齿轮工作表而接触而积齿长不得少于50%;齿高不得少于70%o各档活塞及行程一档活塞体磨损极限29.5mm,二档活塞体磨损极限24.5mm。活塞行程:I档活塞为2.6〜4mm:II档活塞为1.3〜2mn】;倒档活塞为1.6〜2.6mm0各档离合器离合器的进油口通入压力为1.1〜1.4\1pa的油液时,直接档主动片总成与倒档从动片在27N.m的扭矩作用下,不能有打滑现象。离合器在松离状态及油温为4(TC时,主动片与从动片相对滑动所需的扭矩,应不大于0.05N.mo倒档、一档主动片总成摩擦片与主动片,粘结应牢固,其粘结而积应不小于全部摩擦片而积的80%o不允许边缘处一块未粘结部分的面积人于lcni2o摩擦片不允许有剥落,开裂及烧坏。任一平面的不平行度不能大于0.8mm,两平面不平度应不大于0.02mm。经磨合后的主动片总成(摩擦片为新粘结的),应清洗干净放入80°C变矩器汕中侵润6ho柳IZL50C直接档、倒档一档从动片磨损极限2.7mm,主动片磨损极限3.3mm。变速箱操纵阀操纵阀各阀杆与阀体孔必须进行研磨选配,其配合间隙为0.01〜0.02mm。各阀杆和阀体孔圆度不允许超过0.0025mmo减压阀、刹车阀、分配阀的配合间隙W0.06mm。变速箱总成装配要求(见附表1)。四、变矩器、变速箱液压系统变矩器、变速箱液压系统的检查调整(具体车型见附表2):1、变矩器汕压、汕温的检查检查变速箱油而高度,以变速箱右侧油位开关流出为准。用手制动将机械制动,在变矩器温度检查孔上装上三通接头,接温度表和油压表。(3?启动柴油机,使Z在1000r・mif】下运转,当变速箱油温升至80-90°C范围,检查压力阀|,要求变矩器进口压力为0.56Mpa;(在油温表接头,通过三通接上压力表测量)变矩器出口压力应在0.45Mpa范围;此时,柴汕机转速应在2000r・min_102、离合器油压的检查用手制动将机械制动,将减压阀的堵塞取下,装上油压表;变矩器油温测虽处装上温度计。启动柴油机,使之在1000r•min_,K运转,当变速箱油温升至80-90°C时将变速杆拨到鬲速档,观察压力表的压力(|减压阀|一变速操纵阀调压阀)的控制压力(即离合器油压)为1.l~l・5Mpa。滤清器|旁通阀|的控制压力为0.08~0.IMpao3、润滑油压的检查(1)用手制动将机械制动,在变矩器从冷却器回来的油管接头处装上三通接头,接油压表。(2)启动柴油机,使Z在lOOOr・mi启下运转,此时油压(变矩器润滑压力阀-惯亚的控制压力)应保持在0.1-0.2Mpa。传动轴拆装传动轴时,应注意万向节叉的相对位置,传动轴两端的万向节叉(伸缩叉和焊在钢管上的叉)轴承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内。传动轴是经过平衡的,因此在拆装中应注意不要损伤传动轴,以免破坏平衡。传动轴轴管不直度不得超过1血,超过口寸,应冷压校正。传动轴花键与滑动义的配合间隙不得超过0.5mm(柳工0.3mm;万向节轴承与轴承座孔的最大间隙0.052mm)0中间轴颈,凸缘盘汕封处磨损起槽深度不得超过0.25mm。动轴上各义孔磨损,与十字轴轴承外壳的配合间隙不得超过0.lOmin,义孔处不得有裂纹。十字轴轴颈磨损起杷(,其深度不得大于0.04mm,与滚针轴承的配合间隙不得超过0.13mm。十字轴与滚许轴承配合处轴颈超过限度时应更换。中间轴承的颈向间隙不得超过0.25mm。(十)龙工传动轴修理要求少东风EQ140同。驱动(前、后)桥(一)驱动桥的拆卸与分解伦边减速器支起车架使要拆卸的驱动桥离地,分别拧去主传动器放油螺塞和轮边减速器的放油螺塞,放净其中的润滑油。拆下盘式制动器。拧下轮余罔螺母,从驱动桥上拆下轮胎轮删总成。拧去轮毂端盖螺栓取下端盖。取下半轴和半轴与连成一体的太阳轮组件。用M12的顶盖螺钉将行星架从轮毂上顶松,并吊下行星架总成。拧去螺钉,旋下圆螺母,取出内齿轮。用拉具将轮毂连同两个I员1锥滚了轴承、油封、卡环一起,从驱动桥壳端部的轮边支承上拉出。拆下制动盘和防尘罩。拿出油封,拆下卡环,用拉具将轮毂内的个圆锥滚子轴承拉出。拆脱附于桥壳上的管路与传动轴的连接等。拧去车桥(前桥或后桥)安装螺栓,将驱动桥移出。拆去主传动器壳(托架)螺栓,将主传动器拉出。行星架总成用平垫铁垫在行星架的背而,使行星齿轮在上方,以软金属棒从上面将行星齿轮轴轻轻打出,同口寸用另一只手在下面接住行星齿轮轴和钢球,用手移出行星齿轮。主传动器将主传动器安放在工作台上,通过主传动器壳(托架)的法兰螺孔,用螺栓将它固定在支架上。拆下左、右调梏螺母的锁片、轴承朋和调整螺母(拆下之前须做上装配标记)。取出差速器总成差速器总成按下列次序分解:a.用拉具拆下左、右差速器壳的圆锥滚了轴承,拆下左、右差速器壳的紧固螺栓,将左、右羌速器总成差速器壳分开(分开之前须做上装配标记)。取出十字轴、锥形齿轮、半轴齿轮、锥齿轮垫片等。b.拆卜-差速器右壳上安装大螺旋锥齿轮的螺钉,在取F人螺旋锥齿轮之前,应先查看或注上装配标记,以便在重新装配时对回原位。(5)主动螺旋锥齿轮的总成按下列次序分解:拔去开口销,拧去带槽螺母,用拉具将输入法兰取下。拧下密封盖螺钉,取出密封盖。c.川顶盖螺钉(M10)旋入轴承套的螺孔,顶出主动螺旋锥齿轮总成(必要时町用软金属棒,从另一头打击主动螺旋锥齿伦总成)。d.支承住轴承套的突缘,将主动螺旋锥齿轮小头朝下并架空,以压具在主动螺旋锥齿轮的螺纹端施加压力,将它从轴承套中推出。e.收出挡圈,用拉具从主动螺旋锥齿轮上拉下圆锥滚子轴承、轴套和小头端的圆柱滚子轴承。f.用软金属棒将轴承套中的轴承外圈顶出。零件检测检查所侑齿轮、轴、花键、螺纹部分是否有裂纹、刻痕、凹陷、点蚀以及过最磨损,必要时更换。主传动螺旋锥齿轮副必须成对更换,差速器中的半轴锥齿轮和锥齿轮也应一起更换为好。检查差速器左、右壳,1・了轴是否有不均匀的像损、裂纹、刻痕、凹陷和变形等;检查止推垫片的磨损(必须同口寸测屋垫片的内、外厚度,当其厚度差大于0.13mm时应予更换;止推垫片最好同时更换,以便使各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调整一致)。检查主传动的托架、轴承套以及轮边行星架的孔是否有裂纹、刻痕、凹陷和过量磨损,必要时更换。差速器左、右壳的配合端面对差速器壳两端轴颈的不垂直度不大于0.06mm,其配介直径对差速器壳两端轴颈的轴线的不同轴度不大于0.05mm.检查所有的轴承是否烧坏、脱皮、点蚀、剥落、凹痕、转动不灵、隔离架损坏、响声不正常等,必要时更换。检查轮边减速行星齿轮中的滚针是否酹损或破坏,其装配后的径向间隙应在0.02-0.03min之间。6、检查主传动中止推螺栓上的铜套的磨损情况,其底部厚度小于3mm口寸应更换。检查轮边减速器中行星齿轮两端的垫片,它们应完全扁平、无毛刺、裂纹、刻痕、刮伤等,必要时更换。装配及调整装配询零件必须清洗干净,主传动器中,半轴齿轮及其垫片和圆锥齿轮及其垫片装配时需涂上润滑油(齿轮油)。1、主动螺旋锥齿轮总成用软金属棒或锤通过套筒把圆锥滚子轴承的外环打入轴承套中(必须装到与轴承套的底部靠紧、不得歪斜)。用上述方法将圆锥滚了轴承和靠近主动螺旋锥齿伦的圆锥滚了轴承的内圈、隔离架(连滚了)装到主动螺旋锥齿轮的轴颈上,并套上轴套、垫片。(3)装上轴承套外面的圆锥滚子轴承,调整口寸,对主动螺旋锥齿轮上、下两端施加压力,使之不动,然后用软绳一・头缠绕在轴承套的外圆上,另一・头用弹簧秤指示器水平地拉著,在拉动轴承套旋转时,其旋转力矩应为1.5〜2.7N・m,若不在此范围内,可更换建片或轴套进行调整。(4)套上输入法兰,拧紧带槽螺母,一边拧紧-边转动轴承套,带杷螺母的拧紧力矩为600〜700N・m,最后在带槽螺母和法兰上做装配标记。(5)装上挡圈。(6)总成装配完毕,再次检查两圆锥滚了轴承的顶紧度:用弹簧秤指示器钩住输入法兰的螺孔,拉动使Z旋转,其旋转力矩为1.5-2.7N・m。差速器总成(1)对准装配标记,将大螺旋锥齿轮紧固在差速器右壳上,要求使用新的螺栓和螺母,其拧紧力矩为100〜120N-m0(2)将垫片、半轴锥齿轮安装在差速器壳中。把锥齿伦、锥齿轮垫片装到十字轴上,然后放入差速器壳,应注意垫片帚油槽的面要面对半轴锥齿轮,调整口寸,检查各锥齿轮能否转动平顺,并用百分表垂直地顶在某一齿面上,测得的啮合间隙应在0.1〜0.4mm范围内。(3)按原有装配标记,合拢差速器壳的两边,拧紧螺栓(重新安装要更换新的螺栓螺母副),其拧紧力矩为800〜100N・m。(4)用软金属套^将两边圆锥滚子轴承的内趴隔离架等压入(注意装到底,不歪斜)。主传动器总成将主动螺旋锥齿轮总成装入托架中(注意对准汕槽通路)。将差速器总成装入托架中,放入两边的调整螺母,并使其螺纹平顺对合。按照装配标记装上轴承座,交替地稍微拧进螺钉。调整主传动螺旋锥齿轮副的啮合间隙:将百分表触头压在大螺旋锥齿轮大端边缘的齿面上,轴向往复移动大螺旋锥齿轮,百分表上测得的啮合间隙应为0.20-0.40mm,使用限度为0.55耐。然麻将人螺旋锥齿轮旋转一周,测量其背血跳动应小于0.13mm。接触区的调整在大螺旋锥齿伦的齿而上间隔相等的四个部分涂上薄红丹(3齿左右),用手往复转动,检查其接触印痕。正确的啮合情况是:接触区沿齿长,齿高方向均为50%,沿齿高方向位置适中;沿齿长方向,位置稍近前(小)端。其中,趾部或根部接触悄况超过正常程度时是无法调整的,要更换螺旋锥齿轮副或托架。这一调整是通过增减调整垫片和旋转螺母来实现的。接触区的调整对使用寿命和性能影响极人,因此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拆下输入法兰,装上垫密片、密封盖、输入法兰(连同骨架汕封),重新拧紧带槽螺母。弯曲锁紧片,使之锁住调整螺母(若不能正好文寸准杷I,可稍为旋紧螺母后使锁紧片卡入槽内)。(9)拧上锁片螺钉,拧紧轴承盖螺钉(其拧紧力矩为280~300N・m),穿入保险铁丝,使之相互固定。调整大螺旋锥齿轮和止推螺栓的铜套Z间的间隙:先确定大螺旋锥齿轮的最大偏摆点,使之与铜套相对,使其间隙为0.25-0.30mm(此时铜套与止推螺栓之间应无轴向间隙)。调整好后,拧紧止推螺栓的锁紧螺母,并用锁紧片将具锁定。完成上述工序后,将已调整好的主传动器总成用螺栓装在桥壳上。轮边减速器(1)把内边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隔离架等装到桥壳两端轮边支承处(装到底,不歪斜)。同样把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外环装到轮毂内,并装入双II骨架汕封和卡环。(2)把制动盘和防尘罩装到轮毂上,其螺栓拧紧力短为100-150N・m。(3)将上述轮毂总成装到桥壳两端的轮边支承处。(4)套入内齿轮,拧上圆螺母,其螺栓拧紧力矩为680N・m。一边拧紧圆螺母,一边转动轮毂,并敲打之,使轴承正确就位。以上述力矩拧紧圆螺母之后,用弹簧秤钩在轮毂的螺孔中,使其转动的力矩在17〜25680N・m之间(指新轴承,旧轴承应比上述力短小,根据其新1口程度降低到比值的40-60%)o然后将蜀螺母退约半圈左右,转动轮毂,并同时拧紧圆螺母,此时其拧紧力矩约为230N・m,最后用螺钉紧固锁定。(轮毂装上后用手转动轮毂,使轴承处于正确位置,然后将圆螺母拧紧,直到轮毂只能勉强转动为止,再将li螺母倒转1/10圈,此时轮毂应能自由转动;但无明显的轴向间隙及摆动现象,然后拧紧螺钉,锁紧圆螺母。轴向间隙控制在0.OlOinm内。)(5)将滚针轴承涂以润滑脂,装到行星齿轮内。滚针轴承在装配时应进行分组选配,同组内滚针最大与最小直径允差应不超过0.005nun,圆度及圆柱度不超过0.0015血,滚针、行星齿轮内孔与行星齿轮轴的颈向间隙为0.015-0.03mm。然后连同垫片一起放入行星架内。(6)将行星齿轮轴(连同钢球)装入行星齿轮中的滚针Z中,组成行星架总成。(7)放入半轴,将行星架总成、0形密封圈装到伦毂上,拧上伦毂螺栓、螺母。(8)将太阳轮装在半轴端头,并放在各行星架之间,装上挡圈、盖、螺塞等。完成上述工序后,就可以将驱动桥总成装到年架上。拧上桥壳、轮边减速器的放油螺塞,加入规定质量的润滑汕至放汕孔处为止,拧上加汕螺塞。5、驱动桥总成装配技术要求:圆锥滚动轴承按通用标准安装,用调整垫片或用螺母调整,其轴向间隙应不大于0.06-0.10mm(龙工0.03-0.05mm)。半轴齿轮与圆锥齿轮在装成之后,应可以轻便地用手转动而无卡住现象,其啮合侧隙为0.18~0.25nun(龙工0.1mm)。)主动螺旋伞齿轮与大螺旋伞齿轮的齿隙为0.2-0.35mm(柳工ZL50C0.305-0.406mm,使用限度0.5mm;被动大螺旋齿轮与止推螺栓铜套间隙0.125-0.5mm)。大伞齿轮背而跳动应小于0.13mm。齿轮传动接触印痕沿齿高和齿长方向:螺旋伞齿轮传动为60%;圆锥齿轮传动为50%(龙T沿齿长30~50%、齿高50%)。主动螺旋齿轮端部退火处理后把装入的轴承钏紧。止推螺栓拧转至与主动伞齿轮背面相接触然后倒转1/4圈,再用锁紧螺母和锁紧垫片固死。螺旋伞齿轮驱动桥的主传动器,前桥与后桥有区别。大螺旋伞齿轮螺旋方向左、右各一,前桥用右旋,后桥用左旋。主动螺旋伞齿轮螺旋方向向左、右各-,前桥用左旋,后桥用右旋。⑻差速器止推片内外厚度差M不人于0.13nim;止推螺栓上的铜套磨损,其底部厚度小于3mm时应更换;行星齿轮啮合间隙0.203-0.279mm0轮边减速器滚针直径差不大于0.005mm,椭圆度、锥度不大于0.003mm;装配后的径向间隙应在0.02〜0.03mm之间。各制动分泵两螺孔,在上面的接放空气阀,在下面的接汕管。前(后)桥零件装配要求(见附表1)o七、转向系统(一)转向机中滚珠一螺母总成的滚珠应能流动自如,螺纹杆上的螺纹应无脱层及凹陷现象。螺杆与滚珠一螺母的端间隙不得超过0.8mmo操纵杆系的调整转动方向盘记下总圈数,然后把方向盘转到中间位置。转动车架使前后桥平行。保证随动杆的安装距离然后安装转向臂。用角度尺测量车轮转角,左右转介为35度。5、ZL50G转向油缸活塞杆弯曲度全长不超过0.15mm。轴向调整轴向尺寸依靠尺寸链保证,安装时使齿条螺母处于中间位置,摇臂装上后,锁紧固定螺母即可。齿条螺母与扇形齿轮中心距的调整(为了保证正常的传动以及消除山磨损引起的间隙,须进行中心距的调整),其方法是:拆下转向臂。将方向盘转到中间位置,川弹簧在边缘处秤出垂直方向辐条所需的旋转力,其值为0.5〜0.9kgo顺时针拧动调整螺钉使中心距变小,增大方向盘旋转力,反时针拧动则减小,使其达到0.5~0.9kg要求,并注意将调整螺母螺钉固定。(五)安全阀的调整1、拆下流量放大阀螺塞,安上量程最大町达25Nfpal5Mpa的压力表。2、使发动机转速达到1500r•min」。3、最大限度向左或向右旋转方向盘,油压表读数应在12±0.3Mpa(13.7Mpa),否则通过增减调整垫片(或调整螺杆,顺口寸针旋转压力增加,反口寸针旋转压力减小)调整。拆下压力表,装上螺塞。(六) 转向系统零件装配要求(见附表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机主阀芯与阀体配合间隙0.025〜0.035mm最大不得超过0.045mm;柱塞与阀体配合间隙0.03~0.04mm八、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包才舌脚制动,排气制动,手制动。脚制动为双管路气顶汕四轮制动,制动器为钳盘式。制动系统最高工作压力0.78Mpa,最低工作压力0.71Mpao制动系统最低安全气压0.3Mpa,最高安全气压0.9Mpao加力器出口液压12Mpa左右。(一)钳盘式制动器的拆装与检测拆卸拆下放气嘴等,拧下夹钳一端的两个止动螺钉,用M10的螺栓拧进销轴中拔出,拿出摩擦衬块总成。拆下另一端的止动螺钉,拔出余下的销轴。记F上、下汕缸盖的位迸,取F汕缸盖螺栓、下汕缸盖,从F汕缸盖上取卜「0形密封圈。从钳外边的孔往里将活塞顶出,从孔内取出矩形密封圈。检测(1)磨擦衬块总成上的磨擦片的磨损量:摩擦片磨去9mm后(其片上开有三条纵槽,深度为9nini是磨损量的标志),磨擦片磨损量达到沟槽底部之前须更换。所有汕封、防尘圈若发现有-损坏必须更换。将夹钳洗净。检查活塞孔是否有刻痕、刮伤、腐蚀等,损坏严重的应更换夹钳。检查活塞是否有刻痕、刮伤、腐蚀等,损坏严重的应更换活塞。销轴如果磨损至不能为磨擦片导向时,应更换。3、装配所有相文寸运动部件用合成制动液润滑。将矩形密封圈装入夹钳的活塞孔。防尘圈卡入夹钳的环槽中。将活塞漫漫滑入防尘圈中,不能使防尘圈的唇口翻转。如厝口折叠,取下活塞和防尘圈,重新安装防尘圈,损坏则应更换。将活塞滑入夹钳的活塞孔中,快拍一卞,使防尘圈的唇口卡入活塞的环杷I内。在油缸盖上装上0形密封圈(注意不町让0形密封圈扭转)。装上汕缸盖(注意上、下汕缸盖的位置)。在夹钳的一端两侧各装入一个销轴,把止动螺钉拧入,锁住销轴。磨擦片的一端对准已固定的一个销轴,另一端对准夹钳另一端销轴孔,装入销轴,拧上止动螺钉固定。同样方法装入另一块磨擦片。装上放气嘴和接头座(注意放气嘴是安装在进油油缸盖相反的一端),在安装到桥上Z后,放气嘴应在上方。装配时,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间隙为0・15~0・25mm。蹄式手制动1、制动鼓不得有裂纹、变形;制动鼓拉伤、起槽深度大V0.5mm或制动鼓内径的椭圆度不能超过0.08mm(龙工修理后^柱度不大于0.52mm)。修复后内径椭^度不大于0.25mm,工作面对变速箱输出轴中心线的跳动不人于0.1mm,且应平衡(80g/cm)o制动(蹄)带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不得小于85%,制动(蹄)带与制动鼓的间隙为0.15-0.3mm(龙工0.3~0.5mm)。3、钢带与衬片必须贴紧,在任何处的间隙用0.12mm厚薄规检查插入深度不得超过10mm。(龙工各联接销配合间隙人于0.2mm时需更换),一般控制在0.03-0.12nun内。制动蹄上的摩擦片如有严重懒损(磨损极限是露出钏钉头),或严重烧伤、油污等,要更换。钏后摩擦片不允许有任何细小裂纹(龙工当摩擦片磨损至距钏钉头0.5mm或严重烧伤、油污就耍更换)。完全制动时,应不能起步或在不小于5。的坡道上停车。解除制动后,摩擦片不得与制动鼓接触。加力器的拆检检查气活塞上的密封圈是否翻边、损坏,气活塞在汽缸内的往复运动是否通畅,汕活塞上的密封圈是否损坏,活塞的复位弹簧是否损坏,进油口是否被杂物堵塞。有回油阀的,还要检查回油阀是否损坏。装复时先将零件清洗干净,在装复零件时,要注意密封件的唇口方向,气活塞上的密封圈要朝向进气的方向,汕活塞上的密封圈要朝向出汕的方向。气活塞上的密封圈要涂抹润滑脂。(四)制动性能测试机器空载,铲斗平举离地300mm左右,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以32km/h的初速度行驶,完全制动时,其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5m。以32km/h的速度行驶,点制动,应迅速出现制动现象,且不跑偏。机器空载时,实施停车制动,机器应该能停在坡度为18%的斜坡上不移动。九、液压系统(-)液压系统技术数据液压系统和制动系统工作压力表柳工ZL50C柳工ZL50G龙工ZL50转向系统系统工作压力12Mpa16Mpa13.7Mpa先导工作压力2.5Mpa3.5Mpa工作装置系统T作压力17Mpa20Mpa15.7Mpa先导工作压力2.5Mpa3.5Mpa变速系统工作压力1.1-1.5Mpa1.6-1.8Mpa1.08〜1.47Mpa离合器油压1.1〜1.5Mpa润滑油压0.2Mpa0.098〜0.19Mpa变矩系统进口压力0.56Mpa0.29〜0.44Mpa出口压力0.28-0.45Mpa0.098~0-19Mpa滤清器旁通床力0.08~0.1制动系统制动解除压力0.28-0.3Mpa制动工作气压0.71-0.78Mpa0.64Mpa制动油压lOMpa.12Mpa1OMpa注:转向泵ZL50G——BGj2063/CBGjl016;ZL50C BZB3100/G1010;ZL50 BG80转向油缸2-<l)90M85;ZI.50C——2-100*342;ZL50——2-90*340工作泵P7600-F140L;ZL50C——CBZb3160;ZL50——CBG160动件油缸2-4)160*794;ZL50C——2-4>165*757:ZL50——2-4)160*930X转斗油缸1-4>180*540;ZL50C——1-4>200*540;ZL50——2-(M25*618系统最大工作压力16Mpa,有的企业最高压力用到17Mpa>18Mpa,最高已达到20Mpa(先导型为20Mpa)0(二)双联齿轮泵拆检要求用柴油清洗全部零件,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或用不起毛的干净布擦干)。用细锂或油石除去前后泵盖、泵体的机加工表而上的毛刺。用汕石除去齿轮齿刃和齿面毛刺、拉痕。若齿面严重划伤,要更换齿轮。检杳侧板,如果发现严重刮(烧)伤,过分磨损或烧结青铜剥落,应予以更换。检查各齿轮泵主动齿轮两端装轴承的轴颈擀损,当轴颈擀损至小于标准值0.023-0.040mm以下时,应予以更换。密封环与轴颈的标准间隙为0.01-0.02mm。当间隙超过0.05mm时应了以更换。另外,密封面损伤、密封环内径被划伤或密封环的环形面碎裂,应更换。汕泵的轴向间隙为0.10-0.14mm, 泵体和齿轮宽度,如齿轮端面磨损以至于齿轮宽度小于泵体宽度0.07mm以上必须更换齿或取掉泵体与侧板间的调整热。8、齿轮需成对选配,分别检查相啮合的一对齿轮的宽度相差不人于0.05mm,超过0.015inin需修复或更换。检查轴承的滚柱和外圈的磨损,可将轴承安装在泵盖的轴承孔中,在轴承和滚柱Z间用千分表测量,最人间隙不得人于0.075mmo10>油泵主动齿轮中心与凸台的跳动不大于0.05mmo11、装配耍点:密封环装在前后泵盖的安装主动齿轮的轴承孔中,密封环的大端面向轴承。骨架汕封装在前后泵盖内,必须使内骨架汕封唇口向内、外骨架汕封唇口向外。将轴承装入前后泵盖轴承孔内,其端而低于泵盖端而0.1〜0.2伽。将0形密封圈放入轴承外边环形槽内,再将才当圈放在密封圈上面,压平后自然弹出平面高0.3mm左右为宜。再装后泵盖口寸注意不耍让其落在槽外。装主动齿轮时必须仔细,以免碰伤密封环孔及擦伤骨架油封唇口。侧板上大的圆孔为卸荷槽,必须严格注意具位置应在压汕腔一侧,小的圆孔为回汕孔,应在吸汕腔一侧,侧板的青铜边一面应向着齿伦端面,并将人0形密封圈套在侧板的外边。用扭力扳手拧紧连接前后泵盖和泵体的螺钉时的拧紧力矩为135N-mo装配时用垫片调整齿轮端面与泵体的轴向间隙,调整范围在0.1〜0.14伽。装配后,向油泵的进出油口注入机油,如果装配止确,则应能川手均匀转动而无过紧感觉。油泵装于变速箱前,应检查其旋转方向和进出油口的位置是否正确。汕泵装配后需在校验台上试运转,并测试性能,达到参数指标(当额定转速为2200r・mir/时流量为160L/min最高压力为lOMpa)。分配阀1、动臂滑阀与阀体进行研磨后应保证径向间隙不人于0.01〜0.015mm(柳工阀孔与阀杆配合间隙0.015〜0.025mm,修理极限0.04mm)。2、用调整垫片调整,使弹簧压盖与安全阀套接触间隙,不大于0.lmmo3、用18Mpa的压力油进行测试5min(堵住回油孔,滑阀处于封闭状态),所有螺纹处及滑阀与骨架油封处均不得有渗油现象。4、柳工单向阀主阀芯与阀套配合间隙0.017〜0.023(0.010-0.018)mm,使用极限0.03mmo主安全阀的拆检要求1、用柴油清洗阀体、阀杆和全部零件,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或用不起毛的干净布擦干)。2、检查阀孔和阀杆拉沟、划伤、磨损情况。阀孔与阀杆的配合的标准间隙为0.015〜0.025nim,修理极限为0.04mm。阀杆装在相应的阀孔内,用手轻压应感觉不到有间隙。如阀杆明显磨损、划伤、损坏或阀孔磨损、拉沟损坏一般应作为总成一起更换阀杆、阀体零件。3、检查导阀锥血与导阀座的密封性,如果因破损、压溃、缺口而使接触不良影响密封性,应研磨修复,严重的更换新件。4、检查阀杆内单向阀与阀座接触的密封性,若因变形、磨损影响密封性,研磨阀座,更换新的单向阀。5、主阀芯与主阀套配合的标准间隙为0.01-0.018mm,修理极限为0.03mm0工作系统|主安呈凰最大工作压力16Mpa,有的企业最高压力用到17Mpa、18Mpa(ZL50G型先导型最大工作压力为20Mpa、先导工作压力3.5Mpa)。流量转换阀1、阀杆与阀体研磨后其间隙为0.015-0.025mm,装配后转动应灵活轻便,不得有卡住现象。2、阀杆圆度及不柱度不得大于0.0025mm。单向阀需与阀杆配磨,保证密封可靠。4、装配好后,须在试验台上作如下试验和调整:在20Mpa压力下所有密封处均应可靠,不允许有外渗漏。在20Mpa压力内泄漏不超过700ml/min。转换试验%1汕泵转速在435r•min-1以下时,液流通过节流环阻尼孔的压力降在滑阀两端产生的压力差还不足以克服弹费的作用力,所以滑阀被弹簧推向左侧,辅助汕泵和转向汕泵的压力油应全部流入转向油路。%1油泵转速在435〜1200r•mir?范围时,滑阀两端的压力差增大,使滑阀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向右移动。辅助油泵向,作油路和转向油路同时供油。几向,作油路供油量应随转速增加而增加,向转向油路供油量应随转速增加而减少;但辅助泵和转向油泵向转向油路的总供油虽基本不变。%1油泵转速在1200r•mir?以上时,滑阀由于压力差而移动到右侧,辅助泵的压力油应全部流到工作装置。转斗油缸大、小双作用安全阀拆检要求检查阀芯与阀体,单向滑阀与阀体座接触的密封性,如有损坏影响密封性能,则损坏的零件应更换。检查各0形橡胶密封圈,如有切皮、损坏影响密封性能,应更换新件。检查弹簧的变形情况,当弹簧压缩到长度为49.4mm时,施加的力应大于660N,如有断裂或状态不良,应更换新弹簧。检杏转斗汕缸|大腔安全阀|最人压力18Mpa(先导型为22Mpa),转斗汕缸环窿双作用安麴最大压力12Mpa(先导型为22Mpa)。铲斗空斗,油温止常,动臂举至最高位置,分配阀处丁哇寸闭位置,按后发动机熄火,测量动种油缸活塞杆每小时移动距离,动种沉降量少于50mm/ho(压力应调整至6Mpao用丝杆调节,顺时针压力升鬲,逆时针下降)。装到机体上后操作检验当铲斗前倾位于最大角度,并提升动臂时,油液应经钢管通过接头将滑阀向下推动并顶开滑阀由接头回至油箱;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