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_第1页
2022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_第2页
2022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_第3页
2022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_第4页
2022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运用管理制度1一、坚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严格驾驭抗菌药物运用的适应症、禁忌症,亲密视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运用抗菌药物。2、严格驾驭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射剂量、疗程和合理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4、亲密视察病人有无正常菌群失调,刚好调整抗菌药物的应用。5、注意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支出。二、各临床医生应驾驭抗菌药物的有关学问,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病情,合理用药,必要时应邀请负责抗菌药物运用与管理的专家会诊。住院病人运用抗菌药物,必需在病历中具体记录。三、护士应熟识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配制要求,精确执行医嘱,视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并刚好记录及报告医生。四、药剂科应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供应有关抗菌药物的信息。每季度统计本院抗感染药物消耗量,每月抽查两天门诊处方,计算第1页共13页抗感染药物运用率。住院病人抗感染药物运用率由监控医生按月统计,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按季度汇总并上报“市院感监控中心”。五、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以提高医生合理运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抗菌药物运用管理制度21、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20xx)38号)制定本管理制度。2、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限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3、医院应建立、健全、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运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4、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运用状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学问调查及本院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状况提出订正与改进看法。检验科与院感染科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状况,向全院反馈,未临床合理用药供应细菌流行病学依据。5、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应有指征应有抗菌药物。全院抗菌药第2页共13页物的运用率应限制在50%以内。对感染性疾病应尽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尽可能在起先抗菌治疗先留取、送检标本,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中,细菌培育送检率应达到50%以上。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紧急病例,可依据患者年龄、发病状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赐予抗菌阅历性治疗。获知细菌培育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6、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选择用药。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科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须要联合用药。8、严格驾驭为手术期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严格限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加强为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9、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疗程等规定。10、医院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运用、限制运用与特别运用三类进行管理。11、医院建立抗菌药物运用超常预警制度。每季度由药剂科整理、分析、上报抗菌药物运用状况,对运用量突然增加的品种应第3页共13页调查缘由,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保证用药平安。抗菌药物运用管理制度3(一)合理运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选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驾驭适应症:(1)在运用抗菌药物前,应尽可能早地多次按操作规程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育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或修正原运用的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获知后调整用药应以阅历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主。(2)病情急、危、重者或细菌培育失败者,可按血清学诊断或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3)抗菌药物除因驾驭其抗菌谱外还必需明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及其毒副反应、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其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等。(4)一般状况下,尽可能避开运用广谱药物和抑制厌氧菌的抗菌药物,以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而造成外来细菌的定植和耐药菌株的生长。(5)运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开与降低抗菌效力或增加毒性的其它非抗菌药物联用。(6)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及调整给药方案,并定期做好临床监测。(7)抗菌药物的疗效因不同感染而异,一般宜接着应用至体温第4页共13页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结核病等不在此列。(8)急性感染如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不明显,在48—72小时内应考虑改用其他药物或调整剂量(血清杀菌效价有重要参考价值)。(9)病毒性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依据不怜悯况适当运用抗菌药物。2、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运用抗菌药物。3、发热缘由不明者不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影响病原体的检出而延误诊断和治疗。病情严峻同时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虽然细菌培育阴性仍可有针对性的选用抗菌药物,否则均按最近药敏试验的状况指导用药。4、尽量避开皮肤粘膜等局部运用抗菌药物,尤以青霉素、头抱菌素类、氨基糖或类等不得运用。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和磺胺胺酰钠、磺胺嘧啶银等。5、联合运用抗菌药物必需有明确的指征。联合运用抗菌药物应能达到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的治疗效果、削减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等目的。但不行无依据地随意联合用药,尤其是无协同、相加作用的甚至是拮抗作用,并可加重毒、副作用及导致耐药菌株生长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第5页共13页6、严格限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运用。7、抗菌治疗的同时应重视综合治疗,特殊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份依靠抗菌药物。8、注意探讨药物经济学,努力降低药费支出,防止奢侈。(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订和调整原则1、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包括种类、剂型、剂量、途径、间隔时间、配伍等)应依据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点、细菌耐药状况,不良反应及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要依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如高龄、小儿、孕妇和哺乳妇等)、病理特点(如肝肾功能损害、过敏体质等)、感染部位等详细状况制定阅历性给药方案;有细菌培育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则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2、对于轻中度感染,如选用口服药物有效,尽量不用注射剂;静脉用药除治疗须要外一般用点滴法;应严格根据规定进行抗菌药物的皮试,保证用药平安;更换药品要慎重,除特别状况外,一般应在用药三天以上无效时方可考虑更换。3、对于严峻特别的细菌感染病人,除必需刚好送标本做细菌培育和药物敏感试验外,还应刚好进行血药浓度、联合药敏、血清杀菌效价等项指标监测,以供临床用药参考。4、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后,可结合临床对原来运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必要的调整。选用抗菌药物同时要留意药品来源及价格。静第6页共13页脉滴注时要留意配伍禁忌。5、细菌性感染所致发热,抗菌药物一般运用至体温降至正常,主要症状消逝后72—96小时。6、明确诊断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在运用某种抗菌药物72小时后如效果不显或病情加重者,应多方面分析缘由,确属抗菌药物运用问题时应调整剂量、给药途径或依据药敏试验,改用其他敏感药物。(三)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原则1、单一药物不能限制的混合感染。2、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3、需用药时间较长有产生耐药可能者。4、联合用药可以削减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者。5、需联合用药的严峻感染(如消化道穿孔性腹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等)。6、病原菌末明的严峻感染,可先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育后,即可起先联合用药,以后依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联合用药应选择协同或相加作用的组合,多数病人应选择二联用药为宜,一般不用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如选用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应适当削减各药的剂量,以减轻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中至少一种对致病微生物具有相当抗菌活性,另一种也不应为病原菌对其高度耐药者,最好按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指导合理用药。第7页共13页(四)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1、总原则:(1)必需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选用对微生态影响小的窄谱抗菌药物,禁止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感染手段。(2)已确诊的病毒感染未合并细菌感染者不用抗菌药物。(3)无感染迹象的昏迷、脑血管意外、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接受导尿插管术者不必采纳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4)只针对某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的细菌进行预防用药,不能无目的地用多种药物预防多种感染。(5)微生态失衡时应进行菌群调查,可依据优势菌选药。(6)尽量避开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膀胱冲洗。(7)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不能放松诊疗操作、手术技巧及严格的消毒隔离。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而有明确指征者仅限于下列少数状况:@.选用相宜抗菌药物以防止风湿热的复发,并对风湿热等慢性疾病病人如拔牙、扁桃体摘除术、保留导尿等过程中适当应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b.预防流脑。c.烧伤后应用抗菌药物以防止败血症。d.外伤或创伤后应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气性坏疽。第8页共13页e.新小儿眼炎的预防。(8)器官移植及直肠结肠手术病人在术前肠道打算时的选药原则是:a.口服不汲取;b.肠道药物浓度高且受肠内容物影响少;c.对致病菌和易于肠道异位的革兰阳性和阴性需氧菌、真菌有强大杀菌活性的药物。(9)围术期预防用药必需依据手术部位、可能致病微生物、手术持续时间选用抗菌药物。2、围手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I类切口,原则上不运用预防用药,对出现感染可能性大的可以选择应用。如(1)远处有感染灶;(2)心脏瓣膜病或已植入人工心脏瓣膜;(3)应用人造血管或移植物;(4)估计分别组织广泛,手术时间较长,局部组织血供不良;(5)有易患感染的伴随疾病、养分不良,接受激素治疗或全身状况差者。预防应用的方法是:(1)手术前在麻醉诱导期或手术前30—60分钟赐予一次足量的抗菌药物,以保证在手术中血液及组织内有足够的血药浓度。(2)手术时间超过4—6小时或超过已赐予的抗菌药物的半衰期的;应在手术中再赐予一次足够量的抗菌药物,以维持术中及第9页共13页手术部位有足够的血药浓度。手术后回病房后应再给一剂足量抗菌药物或分次给药,但最多不超过48小时。3、内科系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1)对内科病人进行介入性(有创伤性)检查、治疗不肯定都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确有指征应用者,也要严格驾驭疗程和剂量,不应超过外科手术预防应用范围,即在术前30—60分钟赐予一次足量的抗菌药物,以保证在介入性治疗和检查期间血液及组织中有足够的血药浓度;介入检查和治疗超过4—6小时即超过已赐予的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可在术中再追加赐予一剂足量的抗菌药物,以保持血液和组织中有足够的血药浓度。介入检查和治疗后回病房应用一剂足量抗菌药物,最多给药也不应超过48小时。这样足以保证介入(有创性)检查和治疗不会发生感染。术后无感染的和无明确的感染诊断不得随意应用抗菌药物。无指征的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药物不仅达不到预防目的,而会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毒副作用和其他的药物不良反应。(2)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有足够的相识,抗菌药物不能长期预防一切可能发生的感染,只能在特定的应激状态或针对某些特地的致病菌进行短期有效的预防。抗菌药物运用管理制度4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按'非限制运用'、邛艮制运第10页共13页用‘和'特别运用'分级管理规定,建立抗菌药物分线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运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订正不合理运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一)第一线药物:抗菌谱相对较窄、疗效确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货源足够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须要运用。(二)其次线药物:抗菌谱较广、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昂贵的药物,例如第三代头抱菌素等,应限制运用。(三)第三线药物: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峻后果的品种,例如万古霉素、第四代头抱菌素、碳青霉烯类、两性霉素b、恶唑烷酮类等,应严格限制运用。各医疗机构应依据医院详细状况制订一、二、三线药物名录,并定期调整、更新。二、抗菌药物分级运用管理(一)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运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下专业职称可运用)。(二)依据患者病情须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须要二线药物治疗时,由药敏结果证明;若无,应由高级职称医师签名,无高级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三)依据患者病情须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须要三线药物第11页共13页治疗时,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科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探讨看法,或报'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专家询问小组'批准。选用特别运用抗菌药物应从严限制,须经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阅历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运用。(四)下列状况可干脆运用一线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若培育及药敏证明第一线药物有效时应尽可能改为第一线药物。.感染病情严峻如:①败血症、脓毒血症(sepi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峻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峻复合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