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和燃烧(2)学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第1页
氧化和燃烧(2)学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第2页
氧化和燃烧(2)学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第3页
氧化和燃烧(2)学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第4页
氧化和燃烧(2)学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下§3.2氧化和燃烧(2)学案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灭火的3种方法;2、能说出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3、知道常见的能量转化过程;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灭火的原理和火灾自救1、灭火的原理:(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使可燃物隔绝—(或助燃性的物质):(3)使可燃物的温度o2、注意点:1)’g人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2)灭火原理实际就是的条件。不同的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其灭火的方法不尽相同,如家用电器着火、森林火灾、档案室火灾等与普通火灾灭火方法不同。3)一般火灾可用来灭火,是利用水易吸热降低温度,从而使可燃物温度达不到,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水灭火。如—着火、着火等就不能用水来浇灭。3、火灾自救的方法:(1)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的正确位置,然后报警求助。(2)楼内失火时,要一门窗,以降低火势及烟雾的芟延速度。(3)发现时因电造成的失火时,应先。(4)室内浓烟密布时,应 在地面上爬行并用湿毛巾掩盖 o(5)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渗入。(6)打开窗户,在窗口o知识点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1、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1)化石燃料通过燃烧以的形式给人们提供能量。(2)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是化石燃料中的—转化为的过程。(3)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是。2、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而化石燃料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现象或—现象。(1)常见的反应:燃烧,生石灰与水,镁带与盐酸等;(2)常见的反应:Ba(OH)2与NH4Q反应、氯酸钾分解或高镭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等。二、例题讲解例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审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例题2、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发生因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地形复杂、坡陡谷深。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导致30位灭火人员不幸牺牲。下列关于火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风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B.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突变风力风向的风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D.在山上取水非常困难,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例题3、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例题4、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例题5、质量相等两份药品甲和乙,其中甲为纯净的氯酸钾,乙为氯酸钾与二氧化钵混合物.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收集到氧气的总质量M(纵坐标)随反应时间t(横坐标)的变化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例题6、家中为了防止燥气泄漏,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闻到煤气味立即开窗通风B.闻到煤气味,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请求尽快修理C.用肥皂水涂在管道连接处,检查漏气的位置,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检修D.先打开油烟机排出泄漏的煤气三、随堂练习:1、下列关于火灾时进行逃生和自救方法错误的是( )A.利用疏散通道进行逃生 B.逃跑时应低头弯腰,必要时可以爬行C.身上着火,不能奔跑,应就地打滚压灭火苗D.火灾时,可以通过阳台窗户跳下2、灭火毯由纤维状隔热耐火材料制成。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可在短时间内灭火。灭火毯灭火的原理主要是()A.隔绝氧气 B.缺乏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将木材架空,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坐电梯离开C.救火时,应该打开所有门窗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4、“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毂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发生5、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6、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关于燃烧、自燃、爆炸、灭火判断说法正确是()A.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都能发生自燃C.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所有物质着火后,都可用水来灭火7、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A.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C.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着火点8、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西甲 用乙西甲 用乙(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因是四、课后巩固:1、下列不能用于灭火考虑的是( )A.降低着火点B.隔绝空气 C.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撤离可燃物2、在煤矿的矿井里,为防止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A.进矿井应先做灯火试验A.进矿井应先做灯火试验B.准备好灭火器材D.戴呼吸面具C.通风并严禁烟火3D.戴呼吸面具A.天然气燃烧 B.过氧化氢溶液用二氧化钵为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反应C.冰的融化 D.Ba(OH)2•8H2O晶体与NH4C1晶体反应4、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③D.②③(§)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燃烧时间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第5题图) (第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第5题图) (第6题图)A.移走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7、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8、分析和推理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水能灭火,所以烧菜时锅里的油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浇灭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D.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9、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能熄灭,其原因是()A.清除了可燃物 B.木条的着火点升高C.隔绝了氧气 D,温度降到木条的着火点以下10、某同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请回答他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X层^01图)图]用嘴吹灭: 图2用烧杯罩住熄灭: II、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①关闭闸门②浇水 ③加水④火焰K溅⑴图①和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①,②°⑵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水,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12、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化学式为Cas(OH)(PO4)3,相对分子质量为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C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1)羟基磷灰石由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列出计算式即可)。(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13、在元旦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滴水生火”的魔术。他向包裹有过氧化钠(NazOz)粉末的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了(见图甲)。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猜想】根据燃烧条件,知道脱脂棉是可燃物,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zO?)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小海乂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 (填“吸收”或“放出”)很多热量,进而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 。[实验g探究】设计装置如图乙所示:(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率,看到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推测此气体是。(2)实验中还观察到,M处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此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拓展与交流】根据以上探究,要保证“滴水生火''魔术成功,从反应物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1、可燃物氧气2、1)不不同降温到着火点以下;2)破坏燃烧 3)水着火点油类电滞33、(1)火源(2)关好(5)浓烟 (6)呼救知识点2、1、热能 化学能2、化石燃料3、能量放热吸热3、(1)3、(1)火源(2)关好(5)浓烟 (6)呼救知识点2、1、热能 化学能2、化石燃料3、能量放热吸热(3)切断电源 (4)俯伏热能二氧化碳和水放热吸热口鼻二、例题讲解:例题1、CBB、化学反应中不只燃烧放热,如中和B、化学反应中不只燃烧放热,如中和解析:AB、化学反应中不只燃烧放热,如中和反应也能放热,不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符合题意;D、人类利用的能量也有通过物理反应获得的,不符合题意。例题2、C解析:A.风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B.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C.木材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为风吹而降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D.在山上取水非常困难,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例题3、B解析: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说明了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将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降低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如果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由以上分析可知,A、C、D正确,B错误。例题4、D解析•: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B.抽出木柴火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能提高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例题5、C解析:因为乙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镭的固体氯酸钾,甲为固体氯酸钾,且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由二氧化锌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乙反应快,时间短,乙中混有二氧化镭,则乙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显然只有C符合题意。例题6、B解析:A.如果闻到燃气味,立即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降低燃气密度,保证个人安全,避免事故发生,故A选项正确;B.闻到燃气味时,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说法错误,打电话会产生电火花,会发生爆炸,故B选项错误;C.用肥皂水涂在管道接缝处,检查漏气位置,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检修,可以有效避免安全隐患,故C选项正确;D.使用液化石油气炉时,应该先点火,后开气,可使石油气充分燃烧,同时也避免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故D选项正确。三、随堂练习:1、D2、A3、A 4、C 5、D 6、C7、D8、(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