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文科会考知识点_第1页
高二物理文科会考知识点_第2页
高二物理文科会考知识点_第3页
高二物理文科会考知识点_第4页
高二物理文科会考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1 必考知识点一、质点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二、参考系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三、时间和时间间隔时间: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第一秒末)时间间隔:一段时间,在时间轴上用两点间的线段表示。(第一秒内)四、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符号:Ax单位:m是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速度v,力F,加速度a)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电流I,时间如温度)五、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2.定义式:2.定义式:Ay立移,At时间)单位:m.s(或m-s-1),km/h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x.平均速度:v=a物体在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At.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七、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4〜6V低压交流电.电火花计时器:220V交流电.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0.02s4.下面有【公式:S+4.下面有【公式:S+SS+Sv= 2-,v= 4,B 2T D 2T】八、加速度.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定义:*二T初,其方向与A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当〃与v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与v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00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

(1)意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a恒定的直线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恒定,当〃与v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与0v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时间关系:v=v+at0(2)位移时间关系:x=vt+—at20 2(3)速度位移关系:v2-v2=2ax0(4)平均速度:v=上,=v2上2(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直线运动比例式: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从赤道到两极变大。与同一地点,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5)公式:速度公式:v=gt,速度位移公式:v2=2gh,位移公式:h=-gt22十、纸带问题处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来代替2.加速度:2.加速度:Ax=x-x=aT2n+1n一、物体的位移-时间(x-1)图像,速度-时间(v-1)图像一、物体的.位移-时间(x-t)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向正方向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向负方向运动)④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①②③交点代表相遇(位置相同).速度-时间(v-1)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④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7时间内N的位移1十二、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是矢量,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单位:牛顿(N)十三、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大小:G=mg 通常g-9.8m/s2方向:竖直向下.物体的重心质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员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十四、弹力: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与支持面垂直具体可描述为: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缩或被支持的物体;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收缩的方向弹簧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十五、摩擦力相互挤压并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若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静摩擦力大小:可根据平衡条件来计算大小,在0<F<F之间,F为最大静摩擦力mm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 大小F=日FN①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②F的含义:指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N③目的含义: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④只适用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十六、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若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一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这几个力叫这一个力的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1)内容: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类型作图合力的计算两分力相互垂直大小:F=Ff2+F2、1 2、, 八F方向:tan0——1F2两分力等大,夹角为00大小:F==2Fcos—i2.一 0「一方向:F与F夹角为「(当0=1200时,F=F=F)1 2(2)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有最大值,其值为F=F+F。合12(3)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有最小值,其值为F=F-F\。合’1 2'(4)两个力的夹角在0〜1800范围可变时,两个力的合力随夹角0的增大而减小,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i-q"合"1+F2。十七、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合十八、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特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十九、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合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公式:F=ma(F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合二十、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有如下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作用物体两个一个力的性同种性质不一定具有同种性质作用时间具有同时性不一定具有同时性求合力不能求合力能求合力(能抵消)一、超重和失重(上超下失)无论物体处在失重或超重状态,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没有变化。发生变化的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1)超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重力。(2)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重力。

(3)完全失重:当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0。必修2必考知识点一、曲线运动变速运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速度的方向:在曲线上对应点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力的作用线、速度方向与运动轨迹的关系:质点的运动轨迹被力的作用线和速度方向所夹,且力的作用线指向轨迹凹侧,如图所示。二、平抛运动: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1.研究方法: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2.平抛运动基本规律: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①水平方向:V=VX0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2.平抛运动基本规律: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①水平方向:V=VX0②竖直方向:V=gtyX=Vt01y=-gt2③任意时刻的速度合速度的大小:vy+-V方向:tana=一Vxgtgt2v0gt2v0⑥水平射程:X=Vt=V00:至(取决于竖直下落高度和初速度)g④合位移的大小:s=[X2+y2方向:tane=—' X⑤时间由y=1gt2得t=;空(由下落的高度y决定)2 \1g三、圆周运动的描述1.运动学描述(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①线速度(V):V=Ati时间),国际单位为m,s。方向:质点在圆周某点的线速度方向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②角速度(3):②角速度(3):3=△eQ专过的弧度)

At(时间),国际单位为rad.s。单位为r;s(或r:单位为r;s(或r:min)。④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国际单位为s。⑤向心加速度(。):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即与速度方向垂n直,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国际单位为mis2。⑥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大小、角速度、转速、周期、向心加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2)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①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r3②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v=竺T2兀③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3=上T④向心加速度与其它量的关系:a=2=32r=%rnr T22.动力学描述(1)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即与速度方向垂直。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向心力的表达式:F=ma=m—=m32rn nr同轴转动皮带传动装置A两点在同轴的/一J一个转盘上 ,Lx*两个轮子用皮带连接,、两点分别是两个轮子边缘上的点特点同轴转动角速度、周期相同边缘相切线速度相同规律 ,vr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一二一vRB3 r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7=-3 RB周期与半径成正比1TA=RTrB四、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汽车过拱桥汽车在拱桥上以速度v前进,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求汽车过桥的最高点FNv2v2F=G—F=m—向 Nr所以即F=G-m上Nr2.火车转弯两轨一样高:外轨对轮缘的挤压提供向心力。实际的转弯处(外轨略高于内轨:向心力由重力G和支持力F来提供,火车恰好对外N侧轨道没有挤压。3两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航天器在近地轨道的运动,可近似认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内的任何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并不是物体不受重力。正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才使航天器连同其中的乘员环绕地球转动。4航离心运动①定义:物体沿切线飞出或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②原因:向心力突然消失或合外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③离心运动的应用与防止()应用:离心干燥器;洗衣机的脱水桶;离心制管技术。(2)防止:汽车在公路转弯处必须限速行驶;转动的砂轮。飞轮的转速不能太高。五、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发现的mm公式:F=Gi2r2(1)适用于两个质点或均匀球体;()厂为两质点或球心间的距离;()G为万有引力常量(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2天航体运动的结论:高轨,低速,长周期。。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越小,但周期越长。3.第一宇宙速度(地面附近的环绕速度)v=7.9kms。-它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六、功和功率:a<900w>0900<a<1800w<0*标量平均功率:瞬时功率:P=Fvc0sa(a为力F和速度900<a<1800w<0*标量平均功率:瞬时功率:P=Fvc0sa(a为力F和速度v的夹角)当夹角a=0时,P=Fv说明:P=Fv①当v为瞬时速度时,P为F在某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为平均速度时,P为F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案.功率单位:瓦(w),千瓦(kw)。.应用:汽车上坡过程中,通常采用换挡减速来增大牵引力就是这个原理。P=Fv功率牵引力七、功能关系: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八、机械能=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E=1mv2k2.重力势能:E=mghp能量单位:焦耳(J)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mgh-mgh=mg•AhG12说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Ah有关。九、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表述是: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W=E—E=AE合 k2k1 k十、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和重力势能(弹簧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表达式:mgh+—mv2=mgh+—mv2即E+E=E+E;121 222 k1p1k2p2条件:“只有重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作用”。在该过程中,物体可以受其它力的作用,只要这些力不做功,或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就可以认为是“只有重力做功”。例如: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机械能守恒的选修1-必1考知识点一、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公式:F=kqq k=9.0义109N•m2..C2r2 '3.适用条件:(1)真空中 (2)点电荷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在实际中,当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带电体视为质点。二、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1.电场强度(场强)①定义: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_F公式:E=,场强的单位:NC或Vm(为检验电荷)q方向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应电场的强弱: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即:电场方向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特点:距离相等的平行直线电的原理避雷。现象的有:避雷针、静电除尘、复面加一条铁链几种常见的电场线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避雷针利用尖端放2.生活中利用到静电印机、静电喷漆、汽车后四、电容器、电容电的原理避雷。现象的有:避雷针、静电除尘、复面加一条铁链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储存电荷的能力的大小),决定时C=-^s-,两个平行板的正对面积越大,4kkd距离越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越大。五、恒定电流(会考34题考点):1.电流

①定义:通过导线某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②公式:I=—t单位:安培,符号A,常用单位mA和MA。④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U欧姆定律:I=—R电功(电热):w=UIt=Pt,单位:焦耳(),常用单位:1度=1kW•h=3.6x106JW U2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公式:P= =UI=--=I2R单位:瓦()tR热功率:电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热功率。公式:P=Q=I2R

t六、电流的热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