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复习宝典、考试必备_第1页
高等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复习宝典、考试必备_第2页
高等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复习宝典、考试必备_第3页
高等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复习宝典、考试必备_第4页
高等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复习宝典、考试必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1一、个体心理系统

高等教育心理学

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咨询原则与方法等的讨论。5、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主要阐述具体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与规律,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教学设计的作用与基本观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

三、教学监控能力1、教学监控能力涵义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1、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3、心理状态4、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1—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一、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1、唯理论(笛卡儿天赋观念)2、经验论(洛克白板说)二、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独立学科1879德国,冯特,莱比锡大学1、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感觉、意象和激情2、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意识3、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否认意识,研究行为,反对内省,客观实验4、格式塔心理学(韦物海默、考夫卡、苛勒)心理作为整体组织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无意识现象三、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1967,美国,奈塞尔2、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2-1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与心理学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教学评价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2—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1、区别于普通教育(任务、对象、社会职能、地位作用、培养方式)2、学科特征a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b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c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d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问题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各方面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2.教育对象不同: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与中小学生有明显差别.大学生在生理上已发育成熟,心理上趋于成熟或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性特征比较稳定,世界观正在形成或已定型,独立思考和独立工3.4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使学校具有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机.5.培养方式不,在学习中学会教学中教的比重.2,学习法由再现式3.校内教,锻炼独立工作能力。2、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a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高等教育的联结学,对学习动机的结构、3、教学心理研究a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的编码,知识的保对学习策略、心智技能的实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实质、特点;c.4、德育心理研究a对;d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对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涵义与各类,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2进行教育教学改革2-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23。调查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也常对被试作智力和人格测验(心理测量法,从熟悉被试的亲友处了解情况(访谈法)或对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进行分析(档案法,有助于.,从而会影响到研究的结论的可靠性。下药、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和分寸第三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3—1一、角色及教师角色二、教师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1、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2、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树立学习榜样、积极参与教育实践3-2教师的能力素质一、教学效能感(班杜拉)1、教学效能感的涵义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2、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3、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社会大环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起很大.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善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校园内的师生关系4、教学效能感的发展与提高二、教学反思1、涵义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2、教学反思的过程验证阶段3、教学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4、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三个方面:a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b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c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根据教学监控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根据作用范围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2、影响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a计划性与准备性;b课堂教学的组织性;c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沟通性;d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e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f职业发展性3、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4、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决定因素有三方面:.5、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6、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及技术角色改变技术;教学反馈技术;现场指导技术四、教育机智1、涵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2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养和经验积累3、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机和分寸3—3教师威信与师爱一、教师威信1、涵义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1授的和指示的知识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行指示的主动性.2.教师的要求可以较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3.4,,学生效仿的可能性就越大。2、教师威信的形成a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b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c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d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与影响威信的树立;e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3、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威信;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二、师爱1、 涵义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2、师爱的特征职业的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3、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榜样功能4、师爱的表现形式和严格要求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技能的学习包括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联结学习:巴甫洛夫、斯金纳。认知学习: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认知学习论学习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认知学习动作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4—1学习的实质、类型和特点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1、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2、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学生学习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内驱力有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二、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八类) 2、学习期待与诱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基本要素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五类) 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反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3、我国分类 的外部条件和刺激物。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三、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3、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 1、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次性和争议性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结合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4—2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论基础 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四大类一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联结学习的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1。逃避条件作用: 二是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三是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指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 机四是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大学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有求逃避了厌恶或不愉快情景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 知探索的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就建树的动机自尊自主的概率便增加2.回避条件作用:指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 动机.大学生以求知、求学需要为主要的、基本的学习需要,同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 时珍视友谊、重视自尊和荣誉、追求成.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2、学习动机的间接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二者都是消极强化的条件作用类3、学习动机的社会型. 4、学习动机的职业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获得律与消退律、刺激泛化与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 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5-2学习动机的理论观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正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一、强化动机理论消退、惩罚 二、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4—3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论基础 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避免失败认知学习观 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并尽量避免在公2、学习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二、结构教学观 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1、教学的目的 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a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人与人之间和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睦共处的需要这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都具有自我奖励的作,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其效应不是短暂的而是持久的.);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三、成败归因理论(维纳)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分为三个维度:1、意义学习的实质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 和不可控制归因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活动成败的原因:2、意义学习的条件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客观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首先 境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 3、归因理论的实际作用: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 a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b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能产生的学习动机;接受学习的性质;先行组织者 c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四、自我实现理论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信息流、控制结构 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挥、发展和实现。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 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因,教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习的一切干扰因素。1、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自我实现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a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 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b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c强化(人们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1强化分为三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期待分两种(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知识观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 3、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四大功能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 a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学习观: b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仁慈,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 c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d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生观: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 刺激特征的贮存:短时记忆:知觉编码,长时记忆:语义编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仁慈,而是知识的自理和转换.教师不 5-3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 一、 人类原始学习需要的形成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 学习需要的形原始学习需要是一个健康的人类有机体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来就有的一种生物学本能.当环境中出现新异刺激时,动物或人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 类会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而把注意转向这个新异刺激这一调整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 现象称探究反这种探究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即获得更多的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有关这个新异刺激的信息和准备根据这些信息作出适当反应.这种对新异刺激进行反应的倾向性就是动物和人类原始的学习需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要.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在探究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5—1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的,人类新的学习需要就建立在这种原始的学习需要的基础之一、学习动机的涵义 上。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 人的学习需要在内容和水平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需要的指向性学习需要的意识水平和学习需要的意识倾向三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面。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二学习动 学习需要的培养机的基本结构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在实际教学中注意:

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课题的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以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5-4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定律)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6-1学习迁移及其分类1、涵义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分类根据学习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教育实际进行分类:按照迁移的性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先后,分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内容,.二、学习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6—2学习迁移的理论观点形式训练说:基础是官能心理说.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经验泛化理论(贾德.(格式塔定因素.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系的结果。认知结构说,原有认知结构的内容方面的特征和组织方面的特征:1、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2、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3、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六、经验整合说整合是一个过程,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三种基本途径来实现。6—3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也.学习迁移的作用:学习的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不仅涉及到已有知识经验的变化和应用,而且它本身又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学习迁移的实质与规律的揭示,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学习理论.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知识和技能的类化。在新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即存在着迁移,而知识技能的类化过程也只有在学习的迁移过程中才能实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通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3.认知技能与策略: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认4。定,定势能对后来课题的学习起促进作用6-4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某一单元或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从所要构建的心理结构的整体出发来科学精选教学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内容要随科学的发展.3:基本标.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素应能整合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既要防止相互割裂、支离破碎,又要防.,指教材各要素之,这样不仅利于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整合作用,而且便于教师与学生了解以往学习中的断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础上,再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不断分化”的原则组织下位结构知识的教学.同时,应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学习不只是要让学习掌握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的具体,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掌握必要的心智技能,如阅读技能、实验技能、观察技能、解析技能等。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7-1认知及大学生认知的发展一、感知及大学生的观察1、 感知与观察",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大学生的观察伴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所获得的.2、 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ad二、思维及大学生的思维1、思维与思维品质,.思维反映着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出思想产品的能2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思维产生于言语之前.当儿童与客观事物发生作用时,同一动作经常导致同一结果,,并做出相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思3岁前婴儿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表象,借助于表象的支持,展开联想和想像活动.这个阶段思维的突出特.74形式逻辑思..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辩证概念.个体借助于辩证概念的支持,按照3、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a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bc7-2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一、教材直观与适应感知的类型与特点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二、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1、灵活选用各种直观形式a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用b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的配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7—3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一、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涵义与类型1、涵义概括反映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2、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类型a感性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b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二、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分析是把部分作为整体的部分,从它们的相互关系上来进行分分析有两种形式:过滤式分析和综合性分析综合有两种形式:联想式综合和创造性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2.综合指把事物3.:是把各种对象和现.4.5.,.其目的在于区分,,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三、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进行比较(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第八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8—1记忆及大学生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实质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二、记忆的类型1、按按形式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和味觉记忆,多数以视觉记忆及听觉记忆为主。2、按时间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地发展起来,尤其是敏捷性、精确性品质得到突出的发展。不仅速度快、容量大、持久性好,而且精确、完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纲要法、解意法、序列法、联想法、谐音法、编组法等。8—2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编码一、实质二、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1、视觉编码;2、语音听觉编码;3、语义编码;4、语言中介编码三、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12、对材料意6、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8—3知识的保持与信息存贮一、涵义保持是识记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巩固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存贮过程.知识的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1、空间组织;2、系列组织;3、联想组织;4、网络组织;5、更替组织二、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1、遗忘及其进程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忆叫永久性遗忘。遗忘的进程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艾宾浩斯150150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2、知识遗忘的特点短时记忆遗忘的特征:7±2个组块长时记忆遗忘的特征:机械学习材料表现出迅速遗忘;真正理解了的概念或原理,则不易遗忘。三、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1、衰退说: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2、干扰说: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3、同化说: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的简化的过程。4、动机说:遗忘不是保持消失而记忆被压抑,故这种理论叫压抑理论。四、合理复习、防止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要提高巩固复习的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以前进行。应遵循“及时复习3.复习次数要适宜: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

一、涵义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安德森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种包含关系,区别在于一般方法和特殊技能。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的实质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四种一般性的认知策略:寻找深层意义的策略;承认局部目标的策略;灵活探索策略;将部分综合成整体的策略。2、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a识;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b它包括三个方面:计划;监视;调节。c3、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三、心智技能的实质与特点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三个特点:1、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区别于程序性知识;2、心智技能具的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区别于操作技能;3、心智技能是合法的活动,区别于习惯行为.认知策略及其教学简单知识学习的主要问题是保持,复杂知识学习的关键是理解。一、注意策略在阅读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二、编码与组织策略方法.具体表现为描述策略、表象策略、归类策略、网联策略。三、精细加工策略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的活动.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是记忆术,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是做笔记.四、复述策略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采用阅读和尝试背诵相结合的方法.五、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23教授认知策略、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9—3心智技能及其培养一、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逊认为“原型是关于范畴最典型样例的设想二、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1、原型定向及其要求a;b作执行程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习自学性;c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d2、原型操作及其要求a;b的表象;cd3、原型内化及其要求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过程。a动作的执行就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要颠倒;bd三、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第十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10—1问题解决及期早期模型一、问题与问题解决1、问题的实质与类型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接加以处理封闭式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目标、障碍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根据问题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排列问题2、问题解决的特点认知的操作性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2、苛勒的顿悟模型(尝试—-错误)3、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失调、诊断、假设、推断、验证4验证期一、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1、问题表征问题解决者将任务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成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有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2、选择操作操作就是问题解决者把一种问题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认知活动,也叫算子。问题解决的策略有两类:算法策略((指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式策略应用最广泛的是手段—目的分析法(。3、实施操作4、评价当前状态二、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1、发现问题三个影响因素是: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的求知欲望、主体的知识经验。2、明确问题就是通过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要求与条件及其他们之间的联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3、提出假设活性、个体已有的经验。4、检验假设通过一定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直接检验与间接检验。三、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是从一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3、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6、情绪和动机状态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四、问题解决的能力训练1、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af;g给予反馈2、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一、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二、创造性与智力和人格1、创造性与智力2、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吉尔福特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发散思维的三种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3、创造性与人格4、创造性的测量南加利福利来创造性测验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a直觉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结合;b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结合;c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d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P157a法;c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11—1一、涵义,.二、自我意识的结构(一)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我是谁)等层次。.自我调控:是意志成分,包括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层次。(二)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意识(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社会自我: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心理自我: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行为表现等的意识).(三)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我的看法,也即对实在的我认识。投射自我: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达到的完善的形象。10—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1、 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二、 大学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自我意识的分化2、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作为“客体我”的被观察者。a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b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c以个人未来和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d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自我探究;3、自我意识的统一ab的差距太大。c迟迟不能确立,积极的自我难以产生。d自我扩张型: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统一是虚假的统一.e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一年级盲目,二、三年级理想成分较多,三年级以后沉着稳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总趋势a我调控基本是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bc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特点a(3、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a丰富性和波动性;b敏感性和情境性;c自尊和自卑的相互交织的情感;的情感。自卑感严重的大学生,其心理缺陷有:缺乏稳定的自我形象,喜欢封闭、伪装自己;对一切事情特别敏感,易受挫折;倾向于超脱现实而陷入幻想世界,有严重的孤独感;缺乏竟争意识,回避那些须领导或被领导以及竟争性强的工作。4、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ab抗倾向.独立意识表现为:a,,自己动手解决问题。11—3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 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对自己的活动表现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二、 积极悦纳自我即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保护学生的自尊感。三、努力完善自我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1、确立正确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第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一、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1、态度的实质a不是天生的2:a;c行为成分二、 品德的实质与结1品德的实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a;b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2、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abc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三、 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相同点:a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不a;b品德更稳定。总之,二者属于同质问题,不作严格区分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一、 道德发展阶段论1、皮亚杰的研究6德阶段2、柯尔伯格的研究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约取向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年龄有关.二、 道德价值观辨析1、价值观辨析论的产生2、价值观辨析的理论与方法任何一种观念要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ab内选择国cdef;g加以重复。整个过程是一个“赋值”过程。3、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1、强化理论强化是联结理论的核心。2、社会学习理论习,也称观察学习。a观察学习的过程;b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榜样与示范;c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强化a观察学习的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动的内部特征;念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b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榜样与示范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而进行的,榜样的特.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主要有五种:行为示范、言语示范、象征性示范、抽象性示范、参与性示范外部强化: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替代强化:观察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会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其效果表现在:;看到12-2一、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1、遵从包含从众与服从,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境性等特点2、认同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爱他人影响。认同行为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3、内化把一种价值体系结合进自己的价值体系,并组织这个体系,形成一种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复合体.二、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1、 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上会产生一定的转变。3、巩固与稳定阶段使他们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第十三章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13-1群体中的相互作用一、群体与大学生群体1、群体的概念与特点,,以一定的方式结的三人以上的人群。群体特点:a群体成员间有一定共同目标,有自己特定的亚文化。b是组织化人群,有一定结构,有群体人际关系网络,每个人都扮演一定角色。c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成员间关系有明显情感色彩。如具有共同利益,志同道合、共同兴趣,相同境遇与经历等3、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相互依存P192二、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1、社会助长即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动因:唤起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内驱力2、社会助长的性质与机制3、社会惰化少的现象。社会惰化的原因: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及行为动力的降低。以下几种情况较少出现社会惰化:a;b以群体.三、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1、 群体极化及其原指群体成员中原有的某种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性影响。任分散;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价。2、 群体思维及其防止涵义:群体思维指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群体思维的防止:领导者应当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熟的倾向;领导者应该引导每一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批评性评价对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9)每个群体成员都应当向可信赖的有关人士就群体意向交换意见,并将他们的反应反馈给群体;(10)后决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以避免群体思维的不良影响。

四、群体中的从众与服从1、从众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2、影响从众的因素a群体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最重要因素之一);b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c个性特征。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不自信、缺乏自尊的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3、服从及其意义为。五、群体中的模仿与感1、 模仿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受到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影响因素年龄与阅榜样行为的社会称许;相似性2、 感染影响因素:被感染者与感染刺激发出者的相似性;被感染者的自我意识水平。13—2大学班集体心理一、 大学班集体的作用和类1、班集体的作用2、班集体的类型简单聚合型(彼此生疏,缺乏情感联系、一般型(有共同语言,有学生骨干、成熟型(组织行为规范)二、 集体目标的确1、集体目标们的联合体。集体目标是所有集体成员共同努力所要达到的目的。2、集体目标的确立a将目标具体化;b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三、 集体舆论与规范的形成1、集体舆论指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反映一旦形,就上升为群体的意志,对集体的行动产生重大的影.3、 集体规范指用以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使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最终将认识模式化、固定化的结果.四、 集体凝聚力的培1、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即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高凝聚力大学班集体的特征:a同学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b同学之间积极交往;c同学对集体满意度高,心情舒畅;d士气高涨,精神振奋;e同学之间有强烈影响。2、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a;b生干部的作用。五、 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1、班集体内的非正式群体a;b2、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积极作用:a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b及时解决问题;c增强信息的沟通。消极作用:a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b传播小道消息。3、协调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ab13—3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换;从静态角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a;b交往内容的丰富性cd1、人际关系的状态2、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a;b三、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四、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a()b主动交往;c移情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a;c的错误;d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

14—1一、健康与心理健康标准1、健康与心理健康两层涵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a;b;e二、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一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14-2当代大学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一、状况心理障碍30—40%,严重10%.主要为神经症性的情绪障碍及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倾向等问题。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a;b较低;c;d能力差;f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3、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acd;f14—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1、环境、角色的改变(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内容的改变)2、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a;b矛盾。3、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生活模式a;c;d二、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1、 大学生的学习障碍心理、生物三方面不良因素作用的结果。2、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a三、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追求平等、情感性强、富于想2、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不适应a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b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障碍;c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障碍。3、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a;c(社交恐惧、自卑的调节。四、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健康教1、 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特征a对与异性交往的渴望;b性心理的动荡性与压抑性;c男女生性心理的差异。2、 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的困扰a困扰;d;e3、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的调适a;b五、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1、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职业辅导2、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a;d第十五章教学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及其类1、 教学设计涵义2、 教学设计的类a宏观设计①制定教学计划;②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③编选教材;④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b微观设计①确定教学目标,即确定教学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状态;②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即了解学生原有水平;③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包括安排教学过程、内容,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法和媒体;④进行教学活动,即执行教学程序计划;⑤确定教堂成效考核的内容及方式,以确切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⑥对教学成果作出确切的评价,对教学是否需要继续作出判断。二、教学设计的系统观1、教学设计系统观的基本原则a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者已有的准备状态,使教学从最恰当、 1、教学测量与教学测验 较的规则在他们的头脑中可以比较可以在头脑中对运算进行运计,既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教学目的,又要考虑学习者不同的2、系统观教学设计的特点a以系统论观点作为制定和评价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b重视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教学中的课程决;d重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3、系统观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的比较传统教学认为智力是一座贮存知识的仓库,教学就是用知识材料装满仓库的过程。一、教学目标的分类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2、本书的教育目标分类智育目标:a知技能德育目标:a自我意识的培养,包括全面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我和积极控制自我;b态度与品德的培养c人际关系的调适二、教学目标的陈述1、行为目标一个陈述得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