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笔录的五大询问技巧_第1页
询问笔录的五大询问技巧_第2页
询问笔录的五大询问技巧_第3页
询问笔录的五大询问技巧_第4页
询问笔录的五大询问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询问笔录的五大询问技巧制作工商行政管理询问笔录技巧?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证据调查作为办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证据调查中的人证调查,询问当事人及制作询问笔录,是开展人证调查的基本方法。一、当前制作询问笔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逻辑混乱,含糊不清。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无计划、无目的的开展询问,前言不搭后语,所制作的询问笔录不能反映当事人违法事实的全貌。(二)相互矛盾,繁琐不清。制作询问笔录时,所提到的人证、物证、书证不能自圆其说,有些甚至虎头蛇尾,自我否定,给案件定性带来负面影响。(三)概念模糊,粗枝大意。对一些涉案的基本问题,比如违法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过程等环节没有作必要询问;有些在询问时对重点违法事实一带而过,致使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违法事实不清,给证据收集带来一定难度。(四)提问不精,方法简单。不善于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发问,导致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违法情节及事实,无法用精练的语言将其准确记录在案,造成日后在行政诉讼、复议时授人以柄。(五)主观臆断,疑案从有。一些办案人员在接触当事人时,不善于通过人证调查,从中发现疑点和问题,而仅凭滥用执法权力和主观判断的结果定案,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当事人的正当权利,显失执法公正。比如:有些在询问笔录开始时,就直接问“你知道工商部门找你是什么事”?只要当事人稍一停顿,就说:“你这个人不老实,想通了再来”;有些在询问笔录结束时习惯记一笔:问“你违反了工商法规,我们要对你作出处罚,你是否接受?”等等语句。在询问调查阶段,就将案件终结的结果提前告知当事人,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程序违法。针对以上制作询问笔录的一些常识性错误,分析其原因,除了与办案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关联之外,关键一点,是目前工商部门强调办案程序的重要性之后,办案机构在如何规范办案程序方面做文章,而忽视对证据调查中的人证收集的研讨和学习,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理论方法,从而导致整体办案水平不高。笔者认为,制作询问笔录,应围绕以下几点通盘考虑。即:一是什么人;二是什么时间;三是在什么地点;四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和目的;五是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六是对怎样的对象;七是实施了怎样的行为;八是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九是有何从重、从轻、减轻、免除情节;十是全面分析看有何矛盾及疏漏之处,并加以分析论证。二、制作询问笔录的技巧(一)询问笔录的准备阶段。制作询问笔录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关系到整个询问工作的成败。办案人员在接触个案之前,只有经过缜密的分析、梳理,有步骤、按计划地展开询问工作,才是制作询问笔录的第一步。笔者认为,制作询问笔录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1、了解基本案情。办案人员应了解和熟悉本案已有的材料。如案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参与人员、案件的性质和经过、已有证据材料等。了解这些基本案情,可以在大脑内搜索当事人大概的违法事实。这对个案的定性,笔录的定势将起到关键作用。不仅可以提高询问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询问的盲目性。2、确定询问对象的先后次序。在个案中,询问之前了解涉案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再确定询问对象的先后次序,对个案进展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一个当事人,同样是一个办案人员对其进行询问,只是询问的先后次序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不一样。因为,有些涉案当事人,他在整个违法事实中,有的是知情者、主谋者,有的是协从者、参与者,如若不加以分析,把主次顺序搞错了,可能导致询问工作无功而返。在通常不加以注意的情况下,个案中先询问涉案的知情者,他就有可能把其所知情的违法事实推向参与者;如若执法人员再来询问参与者,事实上他本身是不知情者,这样就会使已知变为不知,不知的还是不知,影响询问的进度和效果。3、确定询问的必需物品和地点。除了在外执行临时紧急任务之外,制作询问笔录时,应对必需的物品和地点有所选择。准备必需的物品除了办案文书以外,另外还应备有用于计算的工具,用于查阅的法规资料,以及与当事人违法事实相关的已知证据材料;除此之外,还应对当事人涉案的通讯工具及其他物品有必要进行控制、抽样、鉴定、分析。在确定询问地点方面,原则上因陋就简,以静制动,但要对涉案的第三人及其他与案情无关的人员进行回避。4、制定周密的询问计划或询问提纲。实践表明,周密的询问计划及询问提纲,犹如作战的行军图,夜行中的指南针,不仅是已方主动出击的有力武器,而且是牵着彼方团团转的牛鼻绳。制定周密的询问计划是一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群体工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一起案情简单的个案,办案人员可草拟几条应付了事;但对一起案情复杂,涉及多个违法当事主体,且涉案金额较大的案子,则需要静下心来分析、论证,步步设防,步步为营,既要考虑“剥竹笋”,又要提前“设防区”。防止当事人打惊之后,造成难以弥补及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就一个案情较为复杂的个案而言,在制定询问计划或询问提纲时,应把握以下五点关键。一是应明确本次询问的主要目的和所要查清的问题。即执法人员找当事人做询问笔录,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假如不解决这个问题,是否对本案的处罚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二是确定准备向被询问者提出的问题及提问方式。在制作询问笔录时,是直截了当讲明已方观点,还是迂回突破,故意卖关;是暗中框定违法事实,还是真枪实弹,正面交锋;是采取釜底抽薪,暗渡陈仓的方式,还是声东击西、欲擒故纵。三是预测询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准备好相应的防漏、防堵措施和对策。对一些敏感问题和关键细节,要预测当事人是否会翻供,全盘否定;是否会突然沉默,避重就轻。如若当事人对前面已讲的违法事实翻供,或者突然明白办案人员的意图之后沉默不语或全盘否认,办案人员下一步应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采取的应急措施不足以对当事人构成威慑或无效之后,则需要另辟奚径,采取第二套或第三套方案以打破僵局。四是在询问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证据,如何使用及何时使用。五是办案人员应当注意的其他事项,比如主审与记录人员应处在什么角色位置上,区分被询问对象如何配合发问等。(二)制作询问笔录的制作阶段。在询问过程中,办案人员可根据个案的具体特点、已方掌握证据的情况、以及被询问人回答问题的态度,采取不同的询问问话策略。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法:一是由远及近,迂回问话法。有些个案,办案人员仅在现场即时掌握了违法经营活动的一些证据,但数量较少,不足以对当事人的违法经营活动作直接证明。这种情况则宜采取以虚掩实,迂回包抄的问话策略。办案人员有意识地先不涉及主要问题,而是隐蔽主攻方向,询问一些似乎与案情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以分散其防御的注意力,使其无意中说出某些与主要问题有关的细节,或者暴露出矛盾和破绽,使其陷入不得不讲实话的处境。比如:在办案过程中,通常对当事人的非法所得感到头痛。因为这是一个敏感问题。若在制作询问笔录时,先避开非法所得这个敏感话题,而是询问他的成本,主要是房租、水电、人员工资、招待等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成本支出;再询问当事人的收入,从已知证据入手,主要是日生产、月积累、年收入的情况。待其认可之后,再来一次“回头问”,确定他的经营收入、支出固定值,再除去税费及其他合理支出,就可以得出当事人非法经营的所得情况。这样算出来的结果,当事人一般无话可讲。打开缺口之后,对当事人的抵触心理可以起到瓦解作用。二是声东击西,欲擒故纵法。在办案过程中,执法人员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案例,对一些相当关键的已知物证、书证,在询问时不注意方法,当事人不仅不承认与已有关,反而被其摸到底之后,往往容易被对方反戈一击,实施“反控制”,而使已方陷入被动困窘的局面。这类事例,往往在商标侵权、仿冒、假冒等个案中容易碰到。明知道是当事人自己干的,他就是不承认。但若改变问话策略,很可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当事人束手无策。具体来讲,对案情作出分析之后,制造假象,引导当事人作出错误判断,使其丧失警惕,思想松懈,然后抓住要害做文章,引申出其违法事实。三是开门见山、直接问话法。在办案实践中,对一些违法行为明显、证据充分齐全、定案把握大的简单个案,所采取的通用作法。一般对当事人违反市场主体准入行为,包括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擅自发布虚假广告,以及制假售假案件的偶犯、从犯时,惯用的手法之一。其特点是抓住个案的关键性违法节点及问题,开门见山,直接向当事人提出,问清是否,并且穷追不舍,直至当事人完全交待。如何制作工商询问笔录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8号令关于"询问(调查)笔录"的格式要求,以及《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制作一份完整的具有证明效力的询问笔录,应注意7个要点:认真"填空",仔细核对。这个"空"就是笔录格式文书上已经设定的"时间、地点、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这一部分除"至__时__分"留待询问结束时填写外,其他部分都必须及时、准确填写。应特别注意的是被询问人的姓名和年龄。如果被询问的是本案当事人--公民,那么《行政处罚法》第39条关于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的事项第一部分即当事人姓名。而年龄在《行政处罚》第25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即使被询问人不是本案当事人的公民,而是本案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以及能够证明本案真相的其他人,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其姓名是受法律保护的,年龄是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重要标志,亦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介绍身份,出示证件?实际上这一部分的语言表述应在"填空"前完成。一般地讲,被询问人在不明办案人员身份和来意前,不会轻易如实告诉情况。但在笔录的制作上,必须放在"填空"后紧接着记录下来。《行政处罚法》第37条:"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4条第(四)项规定,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身份的合法性有异议的,原告可以要求相关行政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办案人员的介绍、出示证件等过程记录在询问笔录上,经被询问人签字认可后,就不会再有什么异议了。符合法定人数(不少于两人)、出示证件是这一部分的实质之所在。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要尽快使对方了解办案人员的来意,不要转弯抹角,让人家多半天不知我们想干什么。根据案源的不同,询问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事先有准备的,如根据群众举报等获得案源的;二是事先没有准备的,如市场巡查中发现或者我们在调查某一涉嫌违法事实又突然发现新的违法线索等。对第二种情况,办案人员应有深厚的工商法规功底,亦即发现后,能够及时判定该行为涉嫌违反了哪部法律法规,尔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去调查。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告诉被询问人:调查什么,被询问人应当怎么做。同时,让被子询问人明白,不如实介绍情况的法律后果。《商标法》第55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7条、《产品质量法》第18条、第56条、《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第4条、第5条、第8条第二款、《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第(十一)项、《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第23条、《工商行政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局63号令)第43条第1款第(一)项、第44条等都对被询问人明确设定了提供真实情况的义务和不如实提供情况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有条不紊,顺藤摸瓜进入涉嫌违法事实调查时,最主要的是办案人员的取证技巧。首先是办案人员之间要密切配合。从哪问,怎么问,怎样记录才客观、公正等要有默契。比如说,有些经验丰富的办案人员为防止出现僵局,在询问过程中时有短暂的"玩笑"、"聊天"、"拉家常"等,这些就没有必要载入笔录。但在重要的、关键的时候,每个字,每个标点都不能有错,方言土语出应尽可能地记得原汁原味。办案人员说的每句话,都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授人以柄。在被询问人"话匣子"打开时,要温而不火,乘胜追击。当被询问人不予配合,甚至个别耍泼时,要以静制动,切不可先乱了自家方寸,火上浇油。气氛十分重要,而且气氛最终要为笔录的字里行间所体现。《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7条第(三)项规定: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如果因被询问人暴躁我们就跟着发脾气、说大话,扬言要将人家怎样怎样,那不仅影响调查的顺利进行,而且作为证据的询问笔录是否具有证明效力将成为问号。当然,加重语气,突出重点,说出的话掷地有声,具有震摄力,那是另一码事。还要紧紧抓住实质问题,追根究底宣传法规,晓之利害为使证据扎实,在涉嫌的违法事实基本搞清后,被询问人是本案当事人的还要做两件事:一是要求其提供不违法的证据。《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9条规定:"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当事人能够提供不违法的证据那当然更好,因为我们主观上并不希望当事人违法。而我们要求了,当事人提供不出或不提供,那后果就由其自负了,这里要紧的是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后,我们要有证据来证明我们是"要求"了。那么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将上方宝剑个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善始善终,履行程序《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条第1款第(四)项对书证的具体要求是:"被告提供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国家局58号令)第19条:"询问应当制作笔录,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逐页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办案人没亦应在笔录上签名。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在笔录上注明。"根据以上要求和规定做好了,有补充和修改的部分也让被询问人摁手印认可,再将首页格式文书中"至__时__分"空填实,才算履行了询问笔录制作的全部法定程序。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制作询问笔录的最终目的是查清违法事实,为行政处罚的实施提供证据。《行政处罚法》第30条规定:"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第38条第1款第(三)项规定:"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这就要求我们将笔录制作得有条有理,将违法行为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作为行政处罚依据的询问笔录,其实质是能足以证明违法事实的客观存在。笔者发现,由于无照经营案件事实相对简单,定性比较容易,因此在查处时有一定的模式,也就是规律性可循。现将我所在查处无照经营案件时询问调查方面的询问模式给以总结,供同行参酌。??1、告知:我们是XX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的证件。现在依法进行调查。请你配合调查、如实陈述事实和提供证据,不得有任何隐瞒。如果故意说假话或者隐瞒案情,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不要说成承担法律责任)。——本项问话的目的:一是在笔录中反映询问人员履行了法定"询问调查要先表明身份、告知被询问人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的规定;二是通过这样的告知,使当事人明白说假话和隐瞒案情的后果,给被询问人造成说假话就要承担法律后果的心理压力,促使其实话实说。在告知事由时,之所以只说"依法进行调查"而不具体告知调查事项,是因为考虑到以下三方面的因素①若直接说"依法对你涉嫌无照经营XXX进行调查",很大可能会引起当事人的警惕、紧张和抵触情绪,增加随后问话的难度。②案件正处于调查取证的环节,还没有定性,虽说是"涉嫌",总难免会给被询问人一种执法人员还没开始询问调查就已有"无照经营"这个先入为主的观点之虞。③如此表述可以通用各类型的案件,可以预先印在询问调查文书上,减少记录人员的工作量。??2、你需不需要我们回避,如果需要,请说明理由。——本项问话的目的在于贯彻《行政处罚法》的第三十七条第三款的回避规定,以书面的形式确定执法人员与当事人不存在直接利害关系,以确保询问笔录的证明效力和执法的公正性。??3、问:你与XX店(厂、公司等)是什么关系?——这项是为了确定询问人是否当事人,是否无照经营责任的承担者。如该人是当事人委托来接受问话的,要请其出示委托书,且要确定该人是无照经营的参与者或是了解当事人无照经营情况的知情人。??受委托人理想的回答是:"我是XXX(当事人)雇用的从业人员,我受其全权委托,来这里接受调查和处理。"如果是当事人(负责人或者是投资人)亲自来的话,那就可以直接接受询问调查,否则就要当事人出示委托证明。实践表明对行政违法责任人的确认一项是行政处罚的一个难题,也是处罚能得到执行的关键之一。在笔者的问话实践中,不止一次发现提出这个问题后,往往会意外的发现之前的调查工作中初步认定的当事人并不是真正的当事人。例如经常遇到产权转让等情况,以及发错询问通知书,或者合伙经营等特殊情况。??4、问:请介绍你本人的基本情况。——如果此人是当事人,要特别注意三点:①要通过查明当事人的年龄来判断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可承受的行政法律责任的程度。判断标准根据以下两方面的法律规定:一是《民法总则》中规定:1、10周岁以上到不满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是《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时,不给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时,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②问明当事人的文化程度。这关系到当事人是否有能力通过阅读核对询问笔录,关系到需不需要办案人员宣读笔录的问题。如果当事人是文化程度低,还要了解其具备什么程度的阅读能力,询问完成时还要确认其能不能看懂笔录,需不需要宣读。③问明当事人的住所、现住址、联系电话,这关系到法律文书的送达、行政处罚的执行等方面的后续工作。④对当事人的智能给予必要的注意。这是鉴于《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六条有此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5、问:请介绍一下你经营的XX店(厂、公司)的基本情况。——这项问话,目的在于了解无照经营的规模、营利能力和对罚款数额的承受能力,以作为量罚参照。引导被询问人回答的事项有:1、经营地点2、经营面积3、经营范围4、从业人员5、经营成本,以及从业人员工资、店铺租金和其他从事经营活动的必要成本,如水电费等。这虽不影响"非法所得"的确认,也不必详细问明,但了解一下可籍此对当事人的处罚承受能力有个底,保障行政处罚的可执行性。??6、问:你(可因应当事人是否到场采取合适的称呼)是何时开始对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本项在于问明无照经营继续和持续的时间,以作为处罚从轻或从重的考虑情节。须注意,《行政处罚法》有这方面的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7、问:请你出示房屋租赁合同和说明合同签订日期。——本项问话目的在于通过租赁合同来确定被询问人回答的开业时间的真实性,如果合同的签订时间与上面回答的开业时间相差很大,则要在下一项问话中要求其解释。在询问经营场所租凭事项时,还应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询问当事人在租赁关系期间,经营场所出租方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无照经营。8、问:房屋租赁合同签订时间是X年X月X日,而你之前说开业时间是X年X月X日,存在着很大的时间差,对此你有什么解释?——此项是为了进一步确认被询问人所说的开业时间的真实性。建议在两个时间存在明显不合情理时使用。9、问:(本项适用于没有查获经营收支的票据记录时;要根据经营方式、特点,选择适当的询问方式)开业至今,经营额为多少?——本项在于查请无照经营违法所得。"违法所得"的确认是一个难点,建议在此处要紧扣总局对无照经营违法所得计算方法的解释来仔细设计问话细项。??10、问:以上所说的经营收支情况有没有正式单据或其他证明?——本项问话的目的在于寻找询问笔录中问明的非法所得的证据,判定是否可以适用国家工商总局的下列解释:对没有任何正式票据的无照经营案件,应以其全部收入作为非法所得,难以确认或计算非法所得的个人无照经营案件,可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认的违法行为人的口述或提供的书面清单,作为确定其经营额及非法所得的依据。??11、问:(需前置审批的要问)开业到现在,你有没有办理什么前置审批?——本项问话的目的,是确定无照经营中的"有证无照",及考虑"一事不再罚款"。如果没有办理前置审批的话,还要问:有没有受过前置审批部门的处罚;处罚时间和处罚事项等。12、问:你经营的XX店(厂、公司)有没有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本项问话的目的在于确认当事人是否存在无照经营的客观事实,以作定性之用。通常被询问人回答时往往把下一项问话也一并答了。??13、问:开业至今,你有没有到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这项问话目的在于作为量罚时依法从轻减轻的情节。若被询问人反映有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要问明是"何时"、"有无受理"。14、问:你认为从事XX经营需不需要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并谈谈你对这方面法律的认识。——本项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事人对自己的经营行为的合法性的认识程度,并对当事人进行有关法律知识教育,体现《行政处罚法》教育与承接相结合的原则。??15、问:XXX工商所(依查处职权确定是否要以局的名义)曾于X年X月X日责令你"立即停止违法经营行为,办理营业执照",你为什么不执行?——本项问话适用于有责令整改事实时,目的在于查明当事人合作态度和主观故意程度,作为量罚的参考。??16、(其他需要问明的事项,主要目的在于固定现场检查违法事实)如:当事人或其从业人员是否存在着不配合调查取证的情节时;对拒签法律文书的情节,要通过笔录中确认这一事实,并要求其说明对一情节的认识态度和理由。尤其在当事人拒绝签名确认扣留财物清单时,更要通过笔录,让当事人复述确认扣留了什么经营工具(要尽可能的详细载明扣留物的特征、规格、型号等),承认拒签的情节。事前要详阅现场查笔录,如发现存疑的地方或是不确定其经营用途的工具,要通过询问笔录来查明。其它需要问明的可能会产生法律后果的情节。??17、问:根据到目前为止的调查发现,我们初步认定你的行为属于无照经营行为,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如果你对我们的定性有不同意见,现在就请你提供能证明你经营行为合法的证据。——本项问话在被询问人是本案当事人时使用,而且要在确保涉嫌的违法事实基本搞清后提出。目的在于通过在笔录中载明询问人员曾经明确要求当事人提供其不违法的证据,使到目前为止的调查工作取得的证据扎实充分。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考虑到《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9条有这样的规定:"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当事人能够提供不违法的证据那当然更好,因为行政机关主观上并不希望当事人违法。??18、问:以上问话笔录请你阅读核对,若你不具备阅读能力或有其他因素导致无法自行阅读,请你申明,我们可以为你宣读。核对时,若发现我们有差错、遗漏的地方,你有权要求我们补充更正。——本项问话的目的在于证明笔录的客观性,证明办案人员履行法定"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的义务。虽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中只规定了"阅读"和"宣告"两种核对方式,但笔者在实践中,却发现执行中存在着两个困难:一是当事人完全没有阅读能力,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若其不信任执法人员会如实宣读,怎么办?二是当事人虽有阅读能力,但由于有老花眼等生理因素而无法看清笔录,又不信任执法人员会如实宣读,又怎么解决?毫无疑问,出现这两种情况,最符合法律规定精神的解决途径就是叫他授权某人为其核对或是找证人证明。制作工商行政管理询问笔录技巧(转帖)?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证据调查作为办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证据调查中的人证调查,询问当事人及制作询问笔录,是开展人证调查的基本方法。一、当前制作询问笔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逻辑混乱,含糊不清。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无计划、无目的的开展询问,前言不搭后语,所制作的询问笔录不能反映当事人违法事实的全貌。(二)相互矛盾,繁琐不清。制作询问笔录时,所提到的人证、物证、书证不能自圆其说,有些甚至虎头蛇尾,自我否定,给案件定性带来负面影响。(三)概念模糊,粗枝大意。对一些涉案的基本问题,比如违法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过程等环节没有作必要询问;有些在询问时对重点违法事实一带而过,致使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违法事实不清,给证据收集带来一定难度。(四)提问不精,方法简单。不善于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发问,导致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违法情节及事实,无法用精练的语言将其准确记录在案,造成日后在行政诉讼、复议时授人以柄。(五)主观臆断,疑案从有。一些办案人员在接触当事人时,不善于通过人证调查,从中发现疑点和问题,而仅凭滥用执法权力和主观判断的结果定案,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当事人的正当权利,显失执法公正。比如:有些在询问笔录开始时,就直接问“你知道工商部门找你是什么事”?只要当事人稍一停顿,就说:“你这个人不老实,想通了再来”;有些在询问笔录结束时习惯记一笔:问“你违反了工商法规,我们要对你作出处罚,你是否接受?”等等语句。在询问调查阶段,就将案件终结的结果提前告知当事人,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程序违法。针对以上制作询问笔录的一些常识性错误,分析其原因,除了与办案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关联之外,关键一点,是目前工商部门强调办案程序的重要性之后,办案机构在如何规范办案程序方面做文章,而忽视对证据调查中的人证收集的研讨和学习,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理论方法,从而导致整体办案水平不高。笔者认为,制作询问笔录,应围绕以下几点通盘考虑。即:一是什么人;二是什么时间;三是在什么地点;四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和目的;五是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六是对怎样的对象;七是实施了怎样的行为;八是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九是有何从重、从轻、减轻、免除情节;十是全面分析看有何矛盾及疏漏之处,并加以分析论证。二、制作询问笔录的技巧(一)询问笔录的准备阶段。制作询问笔录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关系到整个询问工作的成败。办案人员在接触个案之前,只有经过缜密的分析、梳理,有步骤、按计划地展开询问工作,才是制作询问笔录的第一步。笔者认为,制作询问笔录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1、了解基本案情。办案人员应了解和熟悉本案已有的材料。如案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参与人员、案件的性质和经过、已有证据材料等。了解这些基本案情,可以在大脑内搜索当事人大概的违法事实。这对个案的定性,笔录的定势将起到关键作用。不仅可以提高询问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询问的盲目性。2、确定询问对象的先后次序。在个案中,询问之前了解涉案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再确定询问对象的先后次序,对个案进展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一个当事人,同样是一个办案人员对其进行询问,只是询问的先后次序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不一样。因为,有些涉案当事人,他在整个违法事实中,有的是知情者、主谋者,有的是协从者、参与者,如若不加以分析,把主次顺序搞错了,可能导致询问工作无功而返。在通常不加以注意的情况下,个案中先询问涉案的知情者,他就有可能把其所知情的违法事实推向参与者;如若执法人员再来询问参与者,事实上他本身是不知情者,这样就会使已知变为不知,不知的还是不知,影响询问的进度和效果。3、确定询问的必需物品和地点。除了在外执行临时紧急任务之外,制作询问笔录时,应对必需的物品和地点有所选择。准备必需的物品除了办案文书以外,另外还应备有用于计算的工具,用于查阅的法规资料,以及与当事人违法事实相关的已知证据材料;除此之外,还应对当事人涉案的通讯工具及其他物品有必要进行控制、抽样、鉴定、分析。在确定询问地点方面,原则上因陋就简,以静制动,但要对涉案的第三人及其他与案情无关的人员进行回避。4、制定周密的询问计划或询问提纲。实践表明,周密的询问计划及询问提纲,犹如作战的行军图,夜行中的指南针,不仅是已方主动出击的有力武器,而且是牵着彼方团团转的牛鼻绳。制定周密的询问计划是一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群体工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一起案情简单的个案,办案人员可草拟几条应付了事;但对一起案情复杂,涉及多个违法当事主体,且涉案金额较大的案子,则需要静下心来分析、论证,步步设防,步步为营,既要考虑“剥竹笋”,又要提前“设防区”。防止当事人打惊之后,造成难以弥补及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就一个案情较为复杂的个案而言,在制定询问计划或询问提纲时,应把握以下五点关键。一是应明确本次询问的主要目的和所要查清的问题。即执法人员找当事人做询问笔录,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假如不解决这个问题,是否对本案的处罚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二是确定准备向被询问者提出的问题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