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总体及道路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总体及道路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总体及道路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总体及道路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总体及道路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总体及道路工程设计说明目录TOC\o"2-3"\u\t"标题1,1"第1章概述 31.1工程概况 31.2编制依据 31.3上阶段评审意见及意见执行情况 41.4设计规范及标准 41.4.1通用部分 41.4.2总体及道路工程部分 41.5文件组成 4第2章建设条件 62.1自然条件 62.1.1地形地貌 62.1.2气象 62.2工程地质条件 62.2.1地层岩性 62.2.2地下水 62.2.3岩土工程评价 72.3工程沿线概况 82.3.1沿线道路情况 82.3.2排水现状 82.3.3道路周边用地情况 82.4沿线筑路材料 92.4.1主要材料 92.4.2供应情况 92.4.3运输条件 9第3章工程总体设计 103.1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103.2线形设计 103.3纵断面设计 103.4道路横断面设计 113.5节点设计 11第4章道路工程 134.1路基工程 134.1.1路基填料要求 134.1.2一般路基设计 134.1.3一般路基处理 154.1.4特殊路基处理 154.1.5路基排水 164.2路面工程 164.2.1车行道路面结构 164.2.2人行道结构 194.2.3非机动车道 204.3侧平石 204.4道路无障碍设施 204.5路面路基排水设施 204.6交叉工程 21第5章安全生产、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 225.1安全生产、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通用部分: 225.2工程分类安全部分: 22第6章施工注意事项 23第7章市政道路工程安全生产专篇 247.1总体要求 247.2依据的法律法规 247.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说明 247.3.1基坑工程 247.3.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247.3.3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 247.3.4脚手架工程 257.3.5拆除工程 257.3.6暗挖工程 257.3.7其它 257.4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说明 257.4.1深基坑工程 257.4.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257.4.3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 267.4.4脚手架工程 267.4.5拆除工程 267.4.6暗挖工程 267.4.7其它 26概述工程概况规划大观街西起大观路,东止于科珠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30m。大观街道路扩建工程计划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已经建设完成,一期建设西起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东至玉树南路,长约1.38km。考虑与现状玉树南路接顺,一期道路宽度按15米,双向3车道建设,设计速度为40km/h。本项目为大观街扩建工程二期,主要包括两条路:1、大观街;2、天河区老人院前规划支路。大观街规划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40km/h,红线宽度30m,本次建设道路宽度30m,双向四车道,里程范围K0+750~K1+457.77。路线大致呈东北走向,在省食品药品职业学校前与大观街道路一期工程接顺,路线全长0.71km。天河区老人院前规划支路,规划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红线宽度为20m,实施道路宽度20m,双向两车道,里程范围BK0+000~BK0+312.865,路线全长0.31km。工程地理位置图根据穗天府会纪【2020】41号,大观街建设项目分成三段建设。(1)一期工程大观街道路扩建一期工程西起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东至玉树南路,长约1.38km,规划红线30m,实施道路宽度15m。目前,大观街道路扩建一期工程已竣工通车。(2)二期工程(本次设计范围)大观街道路二期工程建设单位为广州市天河区建设工程项目代建局,主要包括两条路:1、大观街;2、天河老人院西侧规划支路,总建设长度0.8km。二期实施大观街西起规划支路路口,路线大致呈东北走向,在省食品药品职业学校前与大观街道路一期工程接顺,路线全长0.71km(里程桩号:K0+750至K1+457.77),道路宽度30m,双向四车道,里程范围K0+750~K1+457.77。天河区老人院西侧规划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红线宽度为20米,实施道路宽度20m,双向两车道,路线全长0.31km(里程桩号:BK0+000至BK0+312.865)。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及其附属给排水、交通、绿化、照明、电力管沟等内容。(3)三期工程(保利范围内工程,方案设计阶段)三期工程位于保利地块范围,由其建设单位实施大观路~天河老人院西侧规划支路段。图1-2图1.2-1大观街扩建工程平面总图编制依据项目中标通知书《奥体中心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关于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的批复》(穂天发改函[2013]277号,天河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提供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条件的复函》(穗规函[2013]1023号,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天河区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勘察设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17年10月14日,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1:500现状地形》;《关于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专家组意见》2021年3月3日坐标系:广州城建坐标系;高程系统:广州城建高程系统。上阶段评审意见及意见执行情况(一) 道路专业1.建议完善地质勘查资料,并根据地质资料优化挖方边坡坡率、边坡支挡防护设计,以减少土石方挖方量。回复:采纳,根据意见调整K0+750~K1+020挡墙高度及边坡边率。2.建议全线增设公交车停靠站。回复:不采纳,根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公交站布置方案的复函》本次设计只在规划支路布置公交停靠站,大观街公交站布置结合一、三期工程统筹考虑。3.建议优化纵断面设计,以降低挖方高度。回复:采纳,按意见修改。4.建议优化支路的横断面布置。回复:采纳,根据专家意见调整规划支路路缘带为0.25米,机动车道总宽度为7.5米。5.完善地面排水系统设计。回复:采纳,按意见完善。6.建议人行道铺装慎用花岗岩材料。回复: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及建设单位意见采用花岗岩材料。设计规范及标准通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年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总体及道路工程部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文件组成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含道路、给排水、交通、绿化、照明、电力管沟等专业,施工图设计图纸专业分册情况如下::第一册总体及道路工程第二册 给排水工程第三册 交通工程第四册 绿化工程第五册 照明工程第六册 电力管沟工程本册为第一册总体及道路工程。建设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场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丘陵地带,道路沿线主要由山间洼地(西侧)及丘坡(东侧)组成,地势大致呈西低东高。沿线分布树林、民用和商用建筑,交通较为便利,孔口标高为18.64~36.15m。气象场区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秋风和日丽,夏炎冬暖,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在季风环流控制下,4~8月受海洋气流影响,气候炎热,降水量大,多偏南风;时年9月至翌年3月,受大陆冷高压影响,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多偏北风。每年5~10月,多热带气旋,中心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形成台风,侵袭广州。据广州市历年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21.9℃,极端高温可达38.7℃,极端最低气温0.0℃。年平均降雨量1696.5mm,最大降雨量2864.7mm,最小降水量1113.2mm,日最大降水量284.9mm;年平均风速1.9m/s,极大风速35.4m/s;年平均影响广州的热带气旋3.2个;年均气压1012.3kPa;年均相对湿度77%。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岩性目前K0+750~K1+020范围部分勘察钻孔未能提供进场条件,部分补充钻孔待施工进场后实施。据野外钻探资料,场区主要出露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4al)、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和残积层(Qel)。各土层的性质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1杂填土:见于场区局部地段。灰褐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砂土及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组成,硬质物含量约占30~80%,粒径3-8cm不等。该层直接出露于地表,层厚0.50~5.80m,平均3.18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次,锤击数N=11.0击;统计轻型动力触探试验11次,N10=5.0~15.0击,平均10.0击。①2素填土:见于场区大部分地段,呈似层状分布。灰褐色、黄褐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层顶埋深0.00~5.80m,层厚0.60~4.00m,平均1.88m。统计轻型动力触探试验15次,N10=10.0~16.0击,平均13.4击。2、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4al)②1淤泥质粉土、泥炭质粘土:分布局限,仅揭露于钻孔zk18和zk19。灰黑色、深灰色,饱和,流塑,土质不均匀,有机质含量约为0.46~1.73%,具嗅味,局部夹薄层粉细砂。层顶埋深5.00~5.30m,层厚1.20m。②2粗砂:分布局限,仅揭露于钻孔zk17~zk20。灰色,灰褐色、黄褐色,饱和,松散,粒径不均匀,含少量粘性土,局部相变为砾砂。层顶埋深4.80~6.50m,层厚1.10~4.90m,平均2.47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4次,锤击数N=7.0~8.0击,平均7.7击。3、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③1粉质粘土:见于场区大部分地段,呈似层状分布。红褐色、灰白色、黄褐色,可塑,土质不均匀,具砂感。层顶埋深1.20~15.10m,层厚1.10~10.00m,平均5.48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29次,锤击数N=5.0~15.0击,平均8.5击。③2粗砂:分布局限,仅揭露于钻孔zk18~zk19。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粒径不均匀,含少量粘性土。层顶埋深8.00~11.40m,厚度2.30~3.70m,平均3.00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3次,N=11.0~13.0击,平均12.0击。4、第四系残积层(Qel)④1砂质粘性土:见于场区大部分地段。红褐色、黄褐色,可塑,土质不均匀,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顶埋深2.00~11.10m,层厚1.55~13.00m,平均5.48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26次,锤击数N=5.0~15.0击,平均10.5击。④2砂质粘性土:揭露于钻孔zk6~zk11。红褐色、黄褐色,硬塑,土质不均匀,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顶埋深8.70~15.00m,层厚2.35~6.05m,平均3.82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8次,锤击数N=17.0~28.0击,平均19.8击。地下水1、地下水类型场区地势起伏,其中地势低洼处为地下水及地表水排泄通道,本次钻探深度揭露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潜水、承压水等。(1)上层滞水: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厚度较大,结构较疏松,含上层滞水,但含水量一般不大,其动态受季节降雨影响。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河涌水及生活用水的补给。(2)孔隙潜水、承压水:场区粗砂层②2和③2透水性良好,厚度较大,含水量丰富,主要为孔隙潜水,局部位于隔水覆盖层之下,为承压水。孔隙水主要接受降雨或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和上游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根据钻孔终孔24小时后观测,场区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一般为1.50~10.00m,标高16.64~31.15m。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为0.50~2.00m。2、水、土腐蚀性(1)地下水的腐蚀性场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在环境Ⅱ中具有微腐蚀性,在强透水层中具弱腐蚀性,而在弱透水层中具微腐蚀性;场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土的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在环境II中具微~弱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在强透水层中一般具弱~微透水性,在弱透水层中一般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岩土工程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1、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距区域深大断裂较远,本次勘察中未发现有断裂通过场地的迹象,故场地的地质构造基本稳定,较适宜修建本工程。2、从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来看,广州地区属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中部,具有“外带强,内带弱”的特征,有史以来记载的最大地震震级为4.75~5.00级,多属中小型有感地震,无大于6级的灾害性强震记载。3、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场区的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效应场地土层主要由软弱土~中硬土组成。经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钻孔试算,如表6,场地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150<Vse≤250m/s,覆盖层厚度大于3m,小于50m,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场地为II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1、不良地质场地不良地质主要表现为地震液化。场地②2粗砂呈饱和松散状,经液化判别属液化土层,轻微液化地基。在强震时,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易造成地基失稳,是场地和地基稳定性的不利因素。设计时液化土层的承载力(包括桩侧摩阻力)、土抗力(地基系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等,应根据液化折减系数予以折减。2、特殊性岩土场地特殊性岩土主要是人工填土、软土和残积土。(1)人工填土:场区人工填土层成分复杂,为新近堆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结构松散,压缩性大,土质不均匀,承载力低。(2)软土:场区软土主要为②1淤泥质粉土、泥炭质粘土,呈灰黑色、深灰色,饱和,流塑。流塑状软土具触变性和流变性,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低,灵敏度高,自然固结程度低,固结变形持续时间长,承载能力低的工程性质。软土是路基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如不对软基进行处理,道路工程会造成路基过大的工后沉降。(3)残积土场区残积土主要为可塑状④1和硬塑状④2砂质粘性土,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其特点是遇水易软化崩解。另外场地为花岗岩地区,通常在残积土或全强风化岩中分布“孤石”,虽然本次钻探未揭露,单不排除场地局部分布零星孤石的可能行。地基土评价1、地基土工程性质(1)①1杂填土、块石和①2素填土为人工填土层,堆填年限一般小于5年,结构松散,成分复杂,不均匀,承载力较低,工程性质一般较差。(2)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4al)之②1淤泥质粉土、泥炭质粘土,呈流塑状,属高压缩性土,承载力较低,工程性质差;②2粗砂,呈松散状,承载力低,工程性质较差。(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之③1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工程性质较好;③2粗砂,呈稍密状,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工程性质较好。(4)残积层(Qel)之④1砂质粘性土呈可塑状,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工程性质较好;④2砂质粘性土呈硬塑状,承载力高,工程性质好。2、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场区地层主要是:填土层(杂填土、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淤泥质粉土、泥炭质粘土、粗砂)、上更新统冲积层(粉质粘土、粗砂),以及残积层(可塑、硬塑砂质粘性土)。岩土种类较多,层厚及埋深变化较大。本工程属线状长距离工程,挖填方地段涉及以上岩土层,地基不均匀,设计及施工需注意其对工程的影响。路基干湿类型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路基平衡湿度状况可依据路基的湿度来源来确定。由于本工程场区地下水及地表长期积水的水位高,路基工作区均处于地下水毛细润湿影响范围内,路基平衡湿度由地下水或地表水长期积水的水位升降所控制,路基湿度状态可定为潮湿类路基。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评价1、场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在环境Ⅱ中具有微腐蚀性,在强透水层中具弱腐蚀性,而在弱透水层中具微腐蚀性;场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相关建筑材料腐蚀防护应按相关规范规定采取适当措施。2、场地地下水埋藏浅,而且场地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因此本工程中涉及的基础开挖工作,应做好防排水措施,避免水浸泡土体导致地基承载力降低。3、大观街线路里程K1+230~K1+380段道路临近河涌等地表水体,由于地表水体浸泡路基或水位上下变化易引起路堤失稳,故需对临近水体地段的道路进行防护。另外,场地地下水水位较高,埋藏浅,易软化路基土,导致路基土强度降低,间接引起路面不均匀下沉、开裂等现象,故设计时应注意路基回填材料,宜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砂或碎石。工程沿线概况沿线道路情况区域主要现状道路情况介绍如下:现状大观街一现状大观街二1、大观街现状大观街路宽约4米,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基本呈东西走向。道路沿线存在不同程度病害,主要以断角、断板、缩胀缝剂碎、裂缝损坏为主,同时伴有路面龟裂、唧泥等,局部路段病害较严重。2、国防教育基地前道路现状国防教育基地前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双向两车道,路面状况良好。道路起点位于现状大观街路口,向东延伸,终点位于省国防教育基地前。3、玉树南路现状玉树南路目前为断头路,起点位于敬业四街路口,现状终点位于科珠路路口。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标准段双向三车道,局部展宽为双向四车道,路面状况良好。排水现状设计起点大观路东侧路上有DN300~DN600雨水管道,路外有现状排水明沟,自北往南排入车陂涌;大观街上道路外侧有现状B*H=0.5*0.3~1.2*1.0排水明沟,收集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就近排入河涌;设计范围0+300~0+640段有现状B*H=2.5m*2.4m河涌,自北往南排入车陂涌;设计止点玉树南路道路两侧有现状B*H=0.5*0.5排水明沟,道路上有DN600雨水管道及DN300~DN600污水管道。现状大观街排水明沟一现状大观街排水明沟二道路周边用地情况规划大观街沿线大部分为军事用地、教育用地、鱼塘、农田等土地,主要单位机构为广州市天河区老人院等。沿线筑路材料主要材料本工程所需主要材料有:石料、砂料、路基填料、水、钢材、木料、水泥。供应情况1.砂料:本项目可购买品质较好的河砂作为工程用砂。2.路基填料:本项目为填少挖多,部分土方可利用,土质较差的路段挖方需外运,缺少填方的路段可在临近山体处就近取土,本项目材料运输条件较便利,外购材料也可通过路网运输。3.水源:沿线水系发达,可引用作为工程用水,生活用水则需要市政给水网中取水。4.钢材、木料、水泥:本项目所需主材如钢材、水泥、石油沥青等均需外购。运输条件本项目所在地东西两端都有现状路,交通运输条件较为方便。工程总体设计技术指标采用情况本项目路线平面线形以奥体中心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纵面线形设计时注重纵坡的均衡性,并尽量与现状道路标高一致。注重平纵组合,考虑平纵指标的搭配和对应关系以及与构造物的协调,竖曲线半径在工程规模增加不大情况下采用尽量满足视觉要求,以利行车的舒适性。路线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大观街道路扩建工程技术指标表路名单位规范要求值设计取值道路类别城市次干路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km/h4040平曲线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7085圆曲线最小长度m3537.526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45竖曲线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4506400.061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4003214.33最大纵坡%7%2.3%纵坡最小坡长m110218.754竖曲线最小长度m3590道路宽度m-30停车视距m>40>40路面设计年限年1515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城-A城-A地面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技术指标表(规划支路)路名单位规范要求值设计取值道路类别城市支路城市支路计算行车速度km/h3030平曲线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40190圆曲线最小长度m2550.689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竖曲线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2504827.569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250最大纵坡%7%1.15%纵坡最小坡长m85147.198竖曲线最小长度m2570道路宽度m-20停车视距m>30>30路面设计年限年1515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城-A城-A地面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线形设计规划大观街位于广州天河区,广深高速南侧,广园快速路以北,线路基本呈东西走向,西起大观路,东止于科珠路。线路途经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学校,广东省防空作战指挥训练保障中心(在建)、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等,全长3.3k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30m,双向两车道。根据项目建设安排,大观街道路扩建工程将分期建设,本项目为其二期工程。大观街扩建二期工程主要包括两条路:1、大观街;2、天河区老人院前规划支路。大观街及老人院前规划支路平面线位根据『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关于提供天河区大观街二期、天河区老人院西侧规划道路工程规划条件的函》(穗国土规划业务函[2017]1548号)』要求,对平面线位进行相应修改。大观街道路平面线形基本参照规划中线布设,对局部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对沿线其余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增设了缓和曲线。工程范围内设置交点2个。最小缓和曲线长度45m,最小圆曲线半径85m,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设计速度40km/h的城市道路指标要求。纵断面设计因本项目西段与保利集团实施的大观街道路扩建三期工程相接,为保证道路衔接平顺,道路横断面形式统一,经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广州市天河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广州市天河区水务局、广州市天河区建设工程项目代建局、保利地产集团现场调研对接,明确了将K0+750处的竖向标高控制为约19.00米,以便开展设计工作。本工程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沿线标高重要控制点有:①起点接顺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前道路;②与沿线相交道路标高接顺或保持合理的高差;③与省国防教育基地、省放空保障指挥中心(在建)主体建筑保持合理高差;④终点与玉树南路标高接顺;⑤防洪标高:7.8m。纵断面设计以满足技术标准,行车平顺、少填少挖,土方平衡、路基稳定、排水顺畅、地下管线埋设、防洪标高、填土最小高度、节省投资为设计原则。纵断面设计以满足技术标准,行车平顺、少填少挖,土方平衡、路基稳定、排水顺畅、地下管线埋设、防洪标高、填土最小高度、节省投资为设计原则。因本项目西段与保利集团实施的大观街道路扩建三期工程相接,为保证道路衔接平顺,道路横断面形式统一,经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广州市天河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广州市天河区水务局、广州市天河区建设工程项目代建局、保利地产集团现场调研对接,明确了将K0+750处的竖向标高控制为约19.00米,以便开展设计工作。按照《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意见的函》(穗规划资源业务函〔2020〕19342号)的意见,本项目在保证K0+750处的标高控制为约19.00米的前提下,优化了K0+750、K0+968.754和K1+221.906的竖向标高,同步调整了放坡坡率和支护形式。大观街纵断面设计结合一期纵断面起点及与规划支路交叉口标高进行设计。二期设计范围内共设置变坡点2个,最大纵坡2.5%,最小坡长139.955m,最小竖曲线半径3571.428m,最小竖曲线长度90m,满足设计速度40km/h的参数要求。规划支路纵断面设计结合大观街二期交叉口处高程和天河区老人院高程进行设计。二期设计范围内共设置变坡点1个,最大纵坡1.15%,最小坡长147.198m,最小竖曲线半径4827.586m,最小竖曲线长度70m,满足设计速度30km/h的参数要求。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段面设计以规划要求为指导原则,并综合考虑满足城市道路人、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交通功能、管线布置、周边现状、征地拆迁等因素,合理布置。根据规划,大观街道路红线宽度30m,天河区老人院西侧规划支路道路红线20m。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横断面根据项目建议书成果,横断面形式为:2m(绿化带)+5.5m(人行道)+7.5m(机动车道)+7.5m(机动车道)+5.5m(人行道)+2m(绿化带)=30m。其中机动车道为0.25+3.5×2+0.25=7.5m。大观街30m横断面规划支路规划支路实施道路宽度为20m,双向两车道。标准横断面形式为:2.25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1.5m(树池)+7.5m(机动车道)+1.5m(树池)+2.5m(非机动车道)+2.25m(人行道)=20m。规划支路20m横断面节点设计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方案沿线主要相交道路为规划支路。根据项目实施计划,路线与规划道路相交均为开口,进出口道不做展宽处理。道路工程路基工程路基填料要求路床和上路堤应优先采用砂类土、砾(角砾)类土等作为填料,零填及路堑路床压实度≥95%的深度加厚至80cm,当其路床土的塑性指数大于12、液限大于32%的粘土或最小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换填或土质改良措施;当土的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时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严禁采用强膨胀土、淤泥和有机土填筑路堤。当路堑路床受地下水位影响时,要采取设置排水垫层和盲沟等地下排水设置来拦截、引排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疏干路床,当低填方路床受毛细水的影响时,要采取填砂或设置排水垫层来阻断毛细水或降低毛细水的上升高度。在桥涵台后应优先采用采用碎石、砾(角砾)类土、砂类土等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填筑,压实度不小于96%。一般路基设计一般路基设计原则1、道路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应保持中湿状态,路基抗压回弹模量不少于40Mpa,不满足要求应翻挖压实,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路基抗压回弹模量不少于20Mpa。2、根据项目现状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自然及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断面形式、边坡坡度及路基填料,并设置必要的路基防护措施。3、路基设计要符合经济性耐久性的特点,同时也要注意当地的环境保护和景观协调。4、道路路基应分层碾压压密,每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路基压实度及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基压实度要求见下表。大观街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路基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料最小CBR值填料最大粒径(cm)路堤上路床0~30≥94610下路床30~80≥94410上路堤80~150≥92315下路堤>150≥912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461030~80-410规划支路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路基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料最小CBR值填料最大粒径(cm)路堤上路床0~30≥92510下路床30~80≥92310上路堤80~150≥91315下路堤>150≥902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251030~80-310注:1.表中数字为重型击实标准,应以相应的击实实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100%。2.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3.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填方基底处理在沟渠、积水洼地上填筑路堤,应排除明水、清淤后方可填筑。路堤基底为耕地、草地时,必须先清除地表种植土后方可填筑。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方路基,原地面必须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台面向内倾斜2%~4%。路基边坡1.放坡设计路堤边坡坡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所列数值进行设计。本工程中,大观街K0+750~K1+020段需开挖山体,两侧因挖方高度较大,为节省用地,北侧边坡采用挡墙支护,二级边坡采用1:1.5,三级边坡坡率为1:1.75;大观街K1+020~终点段两侧因挖方高度较小,为节省用地,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值,边坡采用1:1.5;规划支路两侧需挖山,主要开挖土体为可塑状粉质黏土,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并进行优化,采用1:1.5坡率。填方工程统一采用1:1.5放坡。大观街高边坡挖方示意图2.防护工程边坡分别采用喷播草籽护坡、三维网植草护坡、人字形骨架植草以浆砌片石护坡方案,植草应以当地常用及易于生长的草种为主。当边坡高度H≤4m时,采用喷播植草;当边坡高度4m<H≤8m时,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当边坡高度H>8m时,第一级边坡采用人字形框架梁植草进行坡面防护,第二级边坡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当边坡坡脚为河涌时,采用M7.5浆砌片石实体护坡防护,浸水路基下级边坡率采用1:1.75,采用浆砌片石护坡。边坡坡率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表3.3.4所列数值采用,具体各边坡详细信息如下:大观街K0+750~K0+930左侧:一级,坡高5m,仰斜式挡墙护脚;二级,坡高8m,坡率为1:1.5,人字形骨架护坡;三级,坡高3~6m,坡率为1:1.75,三维网植草护坡;规划支路BK0+120~BK0+210左侧:一级,坡高8m,坡率为1:1.5,人字形骨架护坡;二级,坡高8m,坡率为1:1.75,人字形骨架护坡;三级,坡高1~1.5m,坡率为1:1.75,三维网植草护坡。3.排水设计(1)各级边坡平台上均设置平台截水沟,采用M7.5浆砌片石,设拦水埂。(2)对于堑顶汇水面积较大地段,要求在坡口5米外适当位置设置截水沟。平台截水沟连通堑顶截水沟,堑顶截水沟通过急流槽与路基排水系统衔接,急流槽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3)路堤边坡坡脚设置边沟,路堑边坡坡脚设置盖板边沟,均采用MU7.5砖砌墙砌筑。4.挡墙设计仰斜式挡墙大观街K0+750~K0+930左侧为了收缩坡脚,节约用地,采用仰斜式重力挡墙。减少土方开挖和占地。仰斜式挡墙设计图竖向标高调整后设计范围内K0+750~K0+880挖方较大,边坡达到3级边坡。为收缩坡脚节约用地,第一级边坡为重力式挡墙(墙高5米),二、三级边坡根据勘察报告建议分别取1:1.5及1:1.75。挡墙为重力式挡墙,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填料内摩擦角Φ=35,墙背和土的外摩擦角δ=17.5°,垫层对挡土墙的基底摩擦系数=0.25,挡墙应分段砌筑、每段长10m、两段之间设置沉降缝、缝宽20mm,用沥青麻丝在撸墙外轮廓填塞、深度不小于20mm。挡土墙墙身设置100的PVC逃水管、间距为2.5mx3.0m,采用梅花形向隔布置,墙背设置300mm厚反层、泄水孔进口处设置反包,泄水孔出水口最低位置应高于地面线300mm.墙底部排水沟需根据现场实际在最低点处引流出。墙背填料应采用就近开挖的岩土填料、砂性土填料、禁止采用填土、含有机质土等不良土质。当墙身的强度达90%以上时方可回填、墙后1.5m范围内采用小型机具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挡墙基础应落于原状硬塑土、承载力要求不小于200kPa。一般路基处理1.清表在填方路基及浅挖方路基(指路床底标高高于耕植土或杂填土底面标高),须将耕植土全部清除,以满足路基压实度及强度的要求。2.清淤当路基占用鱼塘或河涌时,将鱼塘底或河涌底的淤泥浮土清除,并抛填片石及填筑渗水性材料。3.填挖交界处理为避免和减少差异沉降,对填挖交界处应开挖台阶并铺设高强土工格栅。(1)横向填挖交界的处理横向填挖交界的处理对挖方区的路床80cm进行超挖回填;填方区采用渗水性材料填筑;在路床底部设置高强土工格栅;填方区压实度比规范值提高2%。(2)纵向填挖交界的处理纵向填挖交界的处理对路堑10m范围的路床80cm进行超挖回填;填方区12m范围的三角区域采用渗水性材料填筑;在填挖交界处设置高强土工格栅。4.陡坡路堤处理陡坡路堤指在地面自然坡度陡于1:5的斜坡上(包括纵断面方向)修筑的路堤。陡坡路堤基底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并向内侧倾斜2%特殊路基处理根据本工程的自然条件,结合建设工期,收集周边道路路基处理的有关资料,吸取其成功的经验,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确定适宜的地基处理方式。设计原则(1)满足道路路基需要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要求的原则。(2)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分段采用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的原则。(3)软土地基的稳定验算与沉降计算考虑路堤在施工期及预压期,由于地基沉降而导致填料增量影响的原则。设计标准软基处理工后沉降按下表要求进行控制。软基处理工后沉降涵洞路基≤2≤3不良路基处理方式选用根据本项目地质勘探资料:拟建道路处于相对稳定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区域稳定性好,道路沿线未发现滑坡、崩塌、地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局部路段存在不良路基,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减小工后沉降并控制不均匀沉降,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必须进行相应地基处理。因此综合地质资料,考虑工期、造价等因素,本项目填方段采用换填处理,换填深度为2.5m。鱼塘段采用换填处理,先清除表面浮淤,再抛入未筛分碎石,然后填筑合格土压实。路基排水路基排水设计包括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和急流槽等设计。针对丘陵区排水的特殊性,路基排水设计对不同的路段、不同的工况作了多方案的综合考虑。坡体表面排水:坡脚设计排水边沟,每级边坡平台均设平台截水沟;坡顶外大于5m处,设截水沟;自然山坡凹槽处的相应坡面设置急流槽;坡面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急流槽兼检查梯,检查梯两侧设置安全扶手。边沟、截水沟和急流槽均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每级边坡平台设截水沟,其两端引入坡顶截水沟,中间引入急流槽。坡体深层排水:对于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断层破碎带赋水或岩溶水等)埋藏丰富的边坡采用斜孔排水的方法,疏导坡体内的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提高坡体自身的稳定性。坡顶截水沟与坡脚排水沟汇合后接入附近市政排水系统。路面工程车行道路面结构路面设计根据交通量预测和本路的交通组成以及本项目特点,结合气象、沿线筑路材料供应、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对路面结构进行多方案的论证和比较,特别针对区域内暴雨集中的特点,将行车安全放在首位,方案论证充分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长寿命性及行车舒适性。大观街路面结构方案本路段所处自然区划为Ⅳ7。根据预测交通量资料,考虑车型发展趋势、超载现象、经济发展对交通增长率的影响,将各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100kN,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年限内车道上的设计轴载累计次数为1x107次,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城市道路类型次干路(大城市)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下面层:8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基层:34cm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8cm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5cm未筛分碎石(潮湿路段使用)城市道路类型支路(大城市)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下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基层:32cm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18cm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5cm未筛分碎石(潮湿路段使用)面层施工技术要求沥青面层施工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要求(1)质量标准压实度:>98%(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平整度:<5mm宽度:±20mm(2)沥青材料(A)基质沥青本工程基质沥青必须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的70号A级沥青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7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Pa.s不小于180T062010℃延度cm不小于15T060515℃延度cm不小于100T0605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cm不小于6T0605(B)改性沥青改性沥青采用成品SBS改性沥青。改性沥青的质量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SBS类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d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min)cm不小于2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35℃)Pa.s不大于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T0662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C)粘层油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间,及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必须喷洒粘层油,粘层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的乳化沥青,规格为PC-3或PA-3,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量为0.3-0.6L/m2(参考用量0.5L/m2),具体量通过试洒确定。粘层油必须喷洒均匀,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紧跟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D)下封层下封层宜用沥青单层表面处治或改性沥青稀浆封层,下封层厚度为5mm。层铺法沥青表处铺筑下封层的石料(0.5cm~1cm)用量宜(6~8)m3/1000m2,沥青用量建议为(0.8~1.1)L/m2。封层材料的规格与要求均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规定。(E)透层油路面基层表面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透层油宜采用乳化沥青,规格为PC-2或PA-2,用量宜为0.7~1.5L/m2(参考用量0.9L/m2),具体用量通过试洒确定。透层油深入基层的深度不宜小于5mm。=1\*GB3①改性乳化沥青:采用慢裂或中裂的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BCR,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阳离子乳化沥青BCR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稀浆封层用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BCR试验方法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12~60JTJT0621-1993恩格拉粘度计E253~30JTJT0622-1993筛上剩余物含量(1.18mm),不大于(%)0.1JTJT0652-1993储存稳定度(5d)不大于(%)5JTJT0655-1993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25°C100g5s)(0.1mm)40~100JTJT0604-2000含量不小于(%)60JTJT0651-1993软化点不小于(℃)53JTJT0606-2000延度(5°C)不小于(cm)20JTJT0605-1993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JTJT0607-1993②稀浆封层的矿料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对集料中的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沥青用量由试验确定,其混合料的质量应满足下表的要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矿料及沥青用量范围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油石比(%)稀浆混合料用量(kg/m2)ES-29.54.752.361.180.60.30.150.07510095~10065~9045~7030~5018~3010~215~155.5~9.55.4~10.6(3)集料(A)粗集料结合当地原材料情况,拟选用辉绿岩碎石集料作为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下面层采用花岗岩,其应满足下表所示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中、下面层用集料上面层用集料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422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28T0317表现相对密度不小于g/cm32.52.6T0304吸水率不大于%3.02.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81520101218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0.8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53T0320磨光值PSV4242T03211个破碎面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90%80%100%90%T0346沥青粘附性4级5级T0616(B)细集料沥青混合料宜采用人工砂(机制砂)作为细集料,其质量要求及规格分别如下: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3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T0334亚甲蓝值,不小于g/kg25T0349凌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破碎人工砂规格方孔筛mm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4.752.361.180.60.30.150.075机制砂10090~10070~9050~7035~6020~500(C)矿粉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中不能含有泥土和有机物质。使用时要足够干燥以便自由流动并不得成团,塑性指数不应大于4.0。其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沥青料用矿粉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视密度不小于t/m32.50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D)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定量的425级水泥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代替量应通过试验确定。(4)沥青混合料本工程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如下表:(A)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应用于本工程路面铺装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混合料类型AC-13CAC-20CAC-25C筛孔(㎜)通过率(%)通过率(%)通过率(%)31.510026.510090~10019.090~10075~9016.010078~9265~8313.290~10062~8057~769.568~8550~7245~654.7538~6826~5624~522.3624~4016~4414~421.1815~3812~3312~330.610~288~248~240.37~205~175~170.155~154~134~130.0754~83~73~7(B)配合比设计: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应参考上述级配范围,选用实体工程的原材料,采用马歇尔实验法进行配合比设计。(C)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上、中面层≥3000(次/mm)下面层≥1200(次/mm)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0(%)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稳定度比≥80(%)(5)基层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碎石所选用的水泥品种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压实度≥97,4%水泥稳定碎石,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2.0MPa,压实度≥9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集料采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的级配。至少分为4个粒径档次:9.5~31.5mm(碎石),4.75~9.5mm(碎石),0~4.75mm(石屑),天然砂,拌合楼必须配备4条以上传输带。施工单位应根据材料的来源和品质做混合料组成设计的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用做基层时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方筛孔尺寸(mm)结构层37.531.526.5199.54.752.360.60.075液限(%)塑性指数通过质量百分率(%)基层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28<9用做底基层时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筛孔尺寸(mm)37.531.526.5199.54.752.360.6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90~10066~10054~10039~10028~8420~7014~578~470~30①基层施工要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②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③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④水稳基层应采用12t以上的压路机分层碾压,压实厚度满足规范要求。⑤基层中碎石要求压碎值不大于30%。(6)水泥材料路面宜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7)路面抗滑性能要求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0.7(mm)人行道结构人行道铺装60X30x8cm花岗岩人行道砖2cm水泥砂浆调平层15cm4%水泥稳定碎石人行道及自行车道采用60*30*10cm花岗岩人行道砖,盲道砖采用60*30*10cm花岗岩砖。花岗岩材料,石质应保持一致,且无风化和裂纹现象;侧石表面应进行处理,并保持色泽一致,外露面加工精细度、光亮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花岗岩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其中体积密度应不小于2.56g/cm3,吸水率应不大于0.6%,压缩强度应不小于100MPa,弯曲强度应不小于8MPa。人行道稳定层压实度要求大于93%。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4cmC25彩色透水混凝土6cmC25原色透水混凝土15cmC20透水水泥混凝土根据《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透水混凝土需具有以下性能要求:(1)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2)透水混凝土采用的集料,必须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密实的碎石料,碎石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中的二级要求。(3)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侧平石侧平石材料选用花岗岩,大样见路面结构图。小半径的路口、转弯位,侧平石应切成梯形进行安装,同样,无障碍通道下沉渐变段的侧石,也应该切出斜角,不得出现大块三角形、扇形的填缝料,较大半径的弯位,可允许不用梯形侧平石,但应使用25cm长度的侧平石进行安装,以令弯位圆顺。平石的横坡与路面横坡方向一致,坡度是路面横坡2倍,一般应为4%。道路无障碍设施1.行进盲道本道路工程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人行道上连续铺设,铺设位置一般距障碍物、侧石边、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各通道入口25~50c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行。2.交叉口缘石坡道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的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5%。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1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与隔离带处压低高度,以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同时还设置音响设施,以使视残者确认可以通过交叉口。3.直线段缘石坡道沿线出入口车辆进出少,出入口宽度小的,设置压低侧石的三面坡形式出入口,人行道上行进方向的坡度应≤5%,行进盲道连续通过。沿线出入车辆多,出入宽度大的,设置交叉口缘石式的出入口,人行道在缘石处设置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20,并在坡道上口设置提示盲道。4.公交车站处盲道公交车站处在人行道对应的位置设置提示盲道,与轮椅坡道,方便视残者与肢残者候车、上下车。人行道上提示盲道与行进盲道连接,提示盲道设置在行进盲道转折处,并在候车站牌一侧长度4米的提示盲道。路面路基排水设施本项目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排水系统的原则进行设计,通过路拱横坡将路面水排入路边所设的雨水井内。路面结构内渗水通过所设的碎石垫层以渗流的形式通过泄水孔排入路边所设的雨水井内。设计时充分结合了自然水系、农田水利灌溉、桥涵位置等进行综合设计,以确保排水畅通。同时,排水设计考虑到环境保护要求,避免路面污水流入鱼塘、水田、菜地。全线设置完善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时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并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交叉工程大观街道路扩建二期工程方案沿线主要相交道路为两条规划路。根据项目实施计划,路线与规划道路相交均为开口,其中,规划支路及其交叉口纳入本工程设计范围。大观街一期现状已建成,在交叉口处需对其进行衔接,对新旧沥青路面进行搭接处理。。安全生产、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17修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13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修订)》及其他相关规定等,对本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提出有关安全生产、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安全生产、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通用部分:(1)本工程下穿桥梁,施工单位进场后,应逐一查明工程场区周边状况,重视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人员、物体破坏的安全影响,对跨越重要设施施工方案需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2)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施工安全规范》(2008年版),结合工程场地的情况、施工作业内容、设计文件要求等,提出本工程的安全风险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及作业指导书,在组织架构、施工方案、工艺流程、监管机制、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及管理细则,交监理及有关安监部门审批备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并在实施中切实遵照执行。(3)本工程有地下电缆、光纤缆线、供水管、雨污水管(涵)等,施工前,应与有关管线单位,协调好施工安全事宜。(4)凡对地下土层进行开槽、钻孔、地基处理等工序前,需对地面以下3米深度范围进行人工探挖,确认无地下管线后方可施工。(5)高压线下桩机(含钻孔、冲孔、旋挖、搅拌、旋喷、静压、锤击、振冲等各种工艺)及架桥机施工,应复核桩机(或架桥机)设备与高压线的安全距离,并做好防电、防雷措施。(6)环境及职业健康执行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11及其他相关规定。(7)编制施工场所信息表,其内容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所有进入施工场所的人员(施工、业主、监理、设计、来访及其他人员)的活动,基本设施、设备、材料的危险源及其相关信息。(8)识别与本项目建设实施中每项工作活动(包括材料运输、物品存放、施工工序等)有关的、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9)评估具体危险源在某种具体控制措施状态条件下导致的风险的程度,界定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10)采取的风险评价的方法,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保持相对的安全状态,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11)除本说明提及的施工安全要求外,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场地环境、施工工艺特点及安全风险分析,制定相应安全措施,以策安全。工程分类安全部分:1.边坡工程(1)边坡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遵循分区、分段、分层顺序开挖。(2)做好边坡排水系统施工,包括永久的与临时的,施工过程中保持排水顺畅。(3)施工过程应按设计要求做好监测,实行动态信息化管理,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给业主及设计单位,如出现坡面滚砂(石)、坡脚隆土的现象,应立即报告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尽快处理。(4)避免在坡脚或挡墙前趾前超挖,如必须同时开挖的地下管线(本工程或其他工程)施工,应复核边坡稳定性,并采取相关措施后施工。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需探明管线位置后方可施工,对于不迁移的管道应根据予以保护,然后再进行软基处理。2.对于水田、菜地等一般路段,在软基处理和路基填筑之前,应先平整场地,清除树根、草皮、污泥、杂物、腐殖土等,并开挖出纵横向排水沟排除积水,晾干压实。3.对于鱼塘等常年浸水区,应先在用地范围内修好围堰,并将围堰内的水抽干,清除表层淤泥并晒干;后回填砂(回填至施工排水水位以上)进行软基处理及路堤填筑施工,抽水作业会在原地基内产生一定的渗透压力,从而影响地基的稳定,施工存在一定风险。故抽水速度应足够慢,防止水位急剧下降,并在抽水期间密切观察路堤稳定状况。4.围堰可用草袋或其它方法修筑,围堰顶宽一般1.0~2.0m,高度以超过常水位50cm为宜;5.路基施工前应先修好临时排水系统。对于河流改道及排灌渠改线路段,应先进行河流改道、排灌去改线等施工,确保水流上下游贯通后,再施工路基路面,严格杜绝水流冲刷、浸蚀路基等现象。6.软土地基路段应分层分期填筑,施工时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施工期间,应严格贯彻监测方案,严控路基填筑速率及卸载标准,避免发生路基塌方事故。7.对清淤回填路基,应将淤泥清除彻底,回填土按规范要求压实,以确保路基稳定。8.淤泥弃土时,注意平整复耕,以保护耕地。9.路基完成后,需对路基作全面的技术测试,待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按路面设计、施工要求修筑路面。10.路基分层填筑的各层面间不应出现积水,以免影响填筑及碾压质量。11.路基分段填筑时,先填地段在接头处预留1∶1的坡度,并且在各填筑层面上预留不小于2.0m宽的平台,便于接头段的衔接。12.排水设施施工前应复核流水路径各控制点的设计标高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以保证排水畅通。13.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接处,接缝应仔细操作,以保证紧密、平顺。14.路堤防护工程施工前先进行边坡清理,清除的土方可用于中央分隔带及绿化带回填土。15.工程完工后,注意清理施工场地,恢复原有地貌景观。16.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与各种市政管线施工的协调,防止后期附属专业施工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及浪费。17.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实际地质情况(如地层土质、软土的性质、范围、埋深等)和勘察设计文件有较大的变化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单位,以便进行动态跟踪设计。18.隐蔽工程如桩基础、软土换填、路基填筑、旧路病害处理、地下渠箱、各种管线等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及相关单位进行隐蔽验收,确认合格后,形成隐蔽验收文件,方能开展下阶段施工。29.其他未尽事宜请参照有关现行规范执行。30.施工前应取得规划、水务、交警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市政道路工程安全生产专篇总体要求依据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办质〔2018〕31号及其附件。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设计图纸,并参考设计单位的提示,结合施工单位常用的施工方式,提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全部情况,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文件,即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详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办质〔2018〕31号附件二所列工程范围的全部内容,相应编制的专项方案应报送专家进行论证。施工及验收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执行,设计及变更须建设单位、项目管理部门及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批准才能实施,未尽事宜详相关国家及地方规范、法规。本说明中仅对常见的施工安全问题加以强调,以引起重视,并非施工安全问题的全部。工程开工前,施工企业应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学习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法规、标准、规范、规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和勘察等资料,踏勘施工现场,调查研究,掌握工程情况、现况设施和环境状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含有施工方法、程序和安全防范、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应按审批程序批准后实施,需修订必须经原审批程序批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存在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汇编列出所涉及的全部工程部位、节点清单,作为监理单位编制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专家论证、安全措施备案、工程交底、质安监部门日常监督的重要依据。依据的法律法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办质〔2018〕31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说明基坑工程1、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界定(1)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危险性较大工程部位说明本册总体及道路工程图纸不含基坑设计。3、设计提示(若存在危险性较大工程部位)施工单位应依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场地标高,根据设计单位提示基坑深度,根据场地平整后的自然地面标高,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判定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上述危险性较大的基坑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1、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界定(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15kN/m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2、危险性较大工程部位说明本册总体及道路工程图纸不含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设计。3、设计提示(若存在危险性较大工程部位)(1)施工单位应编制上述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工程专项施工方案。(2)根据设计单位的提示,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设计图纸,根据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