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万吨双孢菇工厂化栽培项目立项建议书_第1页
年产5万吨双孢菇工厂化栽培项目立项建议书_第2页
年产5万吨双孢菇工厂化栽培项目立项建议书_第3页
年产5万吨双孢菇工厂化栽培项目立项建议书_第4页
年产5万吨双孢菇工厂化栽培项目立项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产5万吨双孢菇工厂化栽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8-扶持方式:财政补贴项目类别:农产品栽培项目编号: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TOC\o"1-3"\h\u18524第一章总论 -1-149001.1项目单位概要 -1-200801.1.1概况 -1-243571.2项目基本情况 -1-25791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1-33121.2.2产品方案及规模 -2-2250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2-65671.2.4土建工程 -3-298911.2.5建设期限 -3-10633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3-110951.2.7项目效益 -4-1183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5-47811.4综合评价 -5-195131.4.1必要性 -5-82501.4.2可行性 -6-168901.4.3风险评估 -6-256961.4.4高效农业的带动作用 -6-8761.4.5结论与建议 -7-31738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1-61232.1项目建设背景 -1-243782.1.1政策及规划背景分析 -1-297222.1.2产业发展背景分析 -2-1332.2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3-60962.2.1产前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3-8252.2.2产中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 -3-144192.2.3产后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 -4-20853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6749第三章项目区概况建设条件 -1-208343.1大邑县概况 -1-31003.1.1区位条件 -1-157613.1.2自然条件 -1-245673.1.3社会经济条件 -2-3553.1.4基础设施条件 -3-154813.2建设地点选择 -4-167913.2.1选址原则、依据 -4-45553.2.2土地类型、来源方式、占地面积 -4-14967第四章市场分析 -1-32754.1市场分析 -1-102974.1.1国际市场 -1-308161、蘑菇产量 -1-213862、蘑菇销量 -1-16284.1.2国内市场 -2-274931、蘑菇产量 -2-93382、蘑菇销量 -3-242224.1.3市场分析总结 -4-261694.2销售策略、销售方案及营利模式 -5-150494.3市场风险分析 -5-4769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6-877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6-7488第五章建设方案及工艺技术方案 -1-193515.1项目建设任务与规模 -1-194105.1.1产品方案 -1-279835.1.2建设内容及规模 -1-57535.2建设规划和布局 -2-218935.2.1总平面布置方案 -2-323725.2.2设备购置安装方案 -4-205755.3技术方案 -4-142505.3.1项目技术方案比较 -4-248575.3.2高新菌种生产技术方案 -5-91015.3.3堆料生产技术方案 -6-189055.3.4种植生产技术方案 -8-205175.4设备选型方案 -8-192355.4.1设备选型 -8-10785.4.2设备来源 -8-81355.4.3设备清单 -9-271095.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0-8587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减排措施 -1-131336.1环境影响 -1-9181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1-125056.2.1环境保护 -1-156926.2.2治理方案 -2-203296.3节能减排措施 -3-157776.4评价与审批 -3-25728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1-15809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1-84677.1.1机构设置 -1-245277.1.2机构职责 -2-19747.1.3运行模式 -2-187207.1.4劳动定员 -2-269317.2经营管理措施 -2-278997.3技术培训 -3-17102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13892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96408.1投资估算依据 -1-203448.2项目建设投资概算 -2-112328.2.1总投资 -2-9438.3资金来源与筹措 -2-17116第九章财务评价 -1-185539.1财务评价依据 -1-269809.2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 -2-163359.2.1销售收入 -2-260409.2.2销售税金及附加 -2-14966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2-253449.3.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2-180489.3.2项目总成本估算 -3-205649.3.3经营成本估算 -3-293939.4财务效益分析 -3-298559.4.1盈利能力分析 -3-306759.5不确定性分析 -3-181939.5.1盈亏平衡分析 -3-140109.5.2敏感性分析 -4-224679.6财务评价结论 -5-19469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1-12970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1-596810.2农业产业化经营 -1-1410810.2.1壮大主导产业和促结构调整情况 -1-2686710.2.2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话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2-2877610.3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2-2074410.3.1项目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2-828110.3.2辐射带动基地 -3-723710.3.3辐射带动农户 -4-2933410.4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4-1493110.4.1农民增收 -4-1849410.4.2农业增效 -5-2445710.5项目区与非项目区对比分析 -6-17717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1-140311.1结论 -1-2175111.2问题与建议 -1-附录一、附表附表1:可研报告编写人员基本情况表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附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附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附表2-3:科技投资明细表附表2-4:生产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费用估算表附表3: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4: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附表4-1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5-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附表6: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7-1:营业收入、营业税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9:银行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二、附图附图1:场(厂)址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现状图附图3:项目平面示意图三、附件附件1:项目单位以正式文件对项目所提供的附件资料真实性的承诺报告;附件2: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附件3:2008年度、2009年度经过中介机构审计的项目单位会计报表(包括:中介机构审计报告,审计印章齐全的项目单位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报表附注)复印件;附件4:种养基地项目合法用地手续证明材料,加工、流通设施项目土地使用证书复印件;附件5:符合审批权限的国家环保部门对项目环评审批文件复印件(种养基地项目、加工项目和流通设施项目均需提供);附件6:项目单位被最高一级政府评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证明材料复印件;附件7:区级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出具的项目单位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的证明材料;附件8:项目单位所具备的、与项目直接相关联的技术水平证明材料(包括专利、成果、专有技术和技术依托单位证明等)复印件;附件9:项目单位在管理和已有产品方面获得省以上国家权威单位认证、评奖证书复印件;附件10:有关权威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单位“三不欠”(不欠国税和地税、不欠发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的证明材料;附件11:项目单位以正式文件对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设施项目直接带动的农户是否在500户以上;加工项目面向直接带动农户所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比例是否达到70%以上及项目单位对申请连续扶持的(系指连续2个年度申请扶持不同项目的)情况的具体说明,同一项目申请连续扶持的(系指上期农发立项项目按期完成后,继续申请立项实施相同建设内容的扩能项目)具体情况说明。附件12:其他附件。第一章总论1.1项目单位概要1.1.1概况单位名称:福建裕兴果蔬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历程: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占地200亩,注册资金5000万元,投资资产总额5亿元,经多年发展,已成为一家集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国际贸易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控股公司,是一类出口企业和中国果蔬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主导产品及主营业务:主要生产蘑菇、雅菇、香菇、秀珍菇、草菇、凤尾菇等食用菌罐头,和混合蔬菜、芦笋、麻笋、荔枝等果蔬罐头,以及果蔬脱水加工、空罐制罐及出口食品塑料桶等配套产品,其中食用菌罐头生产能力达8万吨主要业绩及荣誉: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采用ERP系统进行全程管理,通过了ISO9001-2000和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SGS、FPA和IFS等第三方食品安全认证,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办理了工厂注册和低酸登记。人员结构:现有职工4000多人,其中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150多人。1.2项目基本情况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1、项目名称:四川省大邑县年产5万吨双孢菇工厂化栽培项目2、项目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地址:四川省大邑县韩场镇1.2.2产品方案及规模1、种类:自产优质双孢菇、回购新鲜双孢菇。2、数量和销售区域①自产优质双孢菇共20000吨销售区域预计全部为海外市场,在供应量过剩的情况下部分鲜销国内沿海大型市场。②回购新鲜双孢菇30000吨销售区域为海外市场、沿海市场,供应量过剩的情况下部分鲜销国内一级城市。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品种方案该项目菌种原种和菌种培植生产技术来源于美国。在对多种优良菇种进行严格的接种、培养、筛选、提纯后确定母种,保证菌种的优质从而为蘑菇生产的优质、高效提供保证。2、技术方案建设项目采用荷兰克里斯汀公司(ChristiaensGroup)提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蘑菇生产技术——三区制蘑菇生产方式。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利用不但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基料后发酵,而且还可以进行高效率的集中式大堆发菌,不占用出菇室发菌,因而栽培周期达到42天,年栽培达到8.6次。3、设备方案购置各种专用设备总计4128台套。其中:发酵设备30台套,主要包括大进料机、鸡粪进料粉碎机、高空填料机、电脑以及空处理系统等;发酵隧道设备17台套,主要包括制冷机组、搅拌进料机、中央折叠传送系统、清料机、带播种机、电脑以及空处理系统等;出菇房设备4065台套,包括运料车、制冷系统、采菇车、床架、覆土建材料搅拌机、覆土材料进料机、液压头端进料机等;以及其他配套设备16台,包括供电设备、水处理设备、地磅、运输设备等。具体设备详见:表5-7。1.2.4土建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500亩,土地利用面积400亩,总建筑面积185.2亩。主要建设包括:发酵槽976平方米,发酵隧道11200平方米,出菇防91200平方米,包装车间600平方米,冷藏库600平方米以及1200平方米的辅助工程和其他公用工程。1.2.5建设期限建设期为12个月,从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该项目总投资为25000.9万元,包括建设投资21123.9万元,流动资金3639.4万元,建设期利息237.6万元。其中:1、工程费用18272.7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86.50%。包括建设工程费9860.6万元,设备购置费7647.4万元,安装费用764.7万元。2、预备费913.6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4.33%。资金来源:银行贷款8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2%;申请财政资金4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6%;其余的130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资金。1.2.7项目效益经济效益项目达产后,年产双孢菇2万吨,新增年营业收入为41600.0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1.27%,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56%,投资回收期为5.3年。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每年将直接带动项目区农户生产双孢菇3.4万吨,使得种植户户均增收达2.3万元,人均增收达6729.5元,有力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此外由于基地的高新技术和示范作用,将极大的推动农产品品种的改良工作,提高蘑菇种植的数量和质量,推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收益的提高。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农办【2009】187号;国农办【2009】196号;川农综办函【2009】25号;财发【2009】34号;川农综办函【2010】5号;2、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意见》。3、《2010年四川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前期工作要点》。4、《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5、《关于做好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前期工作的补充通知》(川农综办函【2009】30号。)6、《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7、《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及格式要求》。8、《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摘要标准文本及格式要求》。9、《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1.4综合评价1.4.1必要性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西南最大的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规模,其采用国际先进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代表了全国该领域的先进技术。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及地区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是蘑菇产业工业化,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项目建设是提高农民种菇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项目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循环、绿色农业”的需要;项目建设是提升产品质量、产区质量、产业质量的需要;项目建设是拓展国内、外市场市,出口创汇的需要;项目建设是优化菌种,提升产业结构的需要。1.4.2可行性项目业主经济实力雄厚,能保证自筹资金的及时、全额到位。本项目依托荷兰克里斯汀公司(ChristiaensGroup)的技术支持,科技含量高、先进、成熟。项目在核算期(15年)内年投资效益较好。加之,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前景良好,市场销售可行。通过测算,项目的预期财务指标能够满足国家农发办的要求,投资回报率高于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低于基准年限,财务方案可行,项目建设业主具备了承建能力。项目投产后对“三废”的处理措施合理,对当地环境不产生新的污染,项目整体方案可行。1.4.3风险评估1、本项目存在国际贸易壁垒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风险。对策: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双孢菇需求量的加大,以及我国双孢菇生产加工技术的提高,公司国际销售的稳健策略,项目具有良好发展前景。2、原材料成本和质量的控制对策:项目选用优质菌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蘑菇产品收购有保证,并能有效地抑制经营成本上升。1.4.4高效农业的带动作用公司年均以5元/吨的保护价收购3.4万吨蘑菇,按农户常温菇房单产20kg/m2来计算,将直接带动2548.73亩产菇面积的菇房用于种植蘑菇。按照每户560平方米的菇房面积计算,将直接带动带动3000户农户进行生产,如果按3.5人/户来计算则直接带动10500名农民使用新型的菌种堆料生产高产蘑菇。1.4.5结论与建议实施该项目条件成熟,方案可行,建议尽快立项予以支持。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项目建设背景2.1.1政策及规划背景分析1、国家相关政策背景2010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为名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这是继2004年,连续7年以“1号文件”的形式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了“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对“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做了具体说明。项目以世界领先、全国独有的生产技术为依托,以国际双孢菇市场为导向,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带动方式为手段,提高双孢菇生产工艺、加快带领农民增收、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为实现以工促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供了条件。2、地方相关政策背景大邑是“中国食用菌之乡”,是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地和集散地之一。为了更好的发展成都大邑食用菌,成都市和大邑县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根据《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食用菌主要在金堂、大邑、都江堰、郫县、双流等地发展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集群。并明确了投资注意和扶持方式。在《大邑县食用菌产业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2009年对大邑食用菌重点建设的区域、内容、计划和实施步骤。地方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帮助和智力支持。在这种区域型的扶持和区域性的规模成片生产的影响下,对高科技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生产环境,丰富、低成本原料和人力资源以及一体化的产业链。3、行业发展规划《大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邑以全国优势双孢蘑菇生产基地为基础,以产业化的发展方式,从多个产业链环节全方位发展食用菌产业,将大邑食用菌从单一的种植增收,转变为生产、加工、物流、贸易、文化旅游、设备制造等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益增收;从单一的农户增收转变为农户、经营实体、政府等各方面的高效益增收。规划预计到2020年,把大邑建成全国一流的食用菌产业强县和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标准化生产基地。由此可以看出,大邑县从发展规划上保障了双孢菇的区域发展环境,为双孢菇的产业化、一体化、国际化提供了支持。因此项目的发展无论是在国家政策、区域政策、行业规划上都适应要求的。2.1.2产业发展背景分析四川大邑县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地和集散地。该县从2007年开始推广菇房架床种菇,年总产双孢蘑菇1.8万吨。蘑菇生产已成为大邑县“富民强县”的重要特色产业。然而,由于全县数万菇农进行单家独户的分散作业,堆料技术落后,蘑菇单产低、质量差,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减少,致使大邑县蘑菇产业发展受阻。项目建设能通过本身的技术引进和生产工艺的创新,提出“双孢菇工厂化”的一体化生产加工模式,带动区域食用菌的技术改革;通过食用菌产业化、集约化生产,能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新品种的引进以及种植技术的革新,能延长种植期,提高单产,最终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益。2.2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现状2.2.1产前关联产业发展现状菌种供应是本项目最重要的产前产业。项目单位凑过国外引进了8个优质新菌种,在技术依托单位专家指导下,培育出3个优质高产、适合盆地种植的新菌种,目前已进入规模化生产菌种阶段,使得项目所需的菌种供应能够保质保量。2.2.2产中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1、技术支持建设项目采用荷兰克里斯汀公司(ChristiaensGroup)提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蘑菇生产设备和技术。该公司是欧洲最大的蘑菇生产设备制造商,年营业额4亿欧元,其业务囊括所有蘑菇生产设施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钥匙”工程。该公司已在丹麦、匈牙利、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成功建设多个项目,具有丰富的经验,因此为本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2、原料供应韩场镇耕地面积20342亩,是四川省贸易厅推介创建的“三绿食品”无公害基地,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发达,为该项目的运行提供了丰富的肥料和下底原料。2.2.3产后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本项目的产后关联产业主要是蘑菇的加工和销售。项目单位预计每年的所有产品全部出口,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中东、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的客户的青睐,为了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公司预计在福建以及国外销售典型区设立贸易分公司,形成以加工工厂为基地以贸易公司为节点,以代理商为辐射的全新销售网络,充分保证了项目产品的顺利消化和售出。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西南最大规模的双孢蘑菇栽种项目,有助于区域优质农产品规模优质,推动龙头企业发展。改项目以世界先进种菇和加工技术为依托,改良生产菌种、改进生产工艺,使得空调菇房种菇,单产稳定在30㎏/㎡,周年种菇6~8轮,简易菇棚种菇,单产15~20㎏/㎡,周年可种2~3轮。形成西南最大的双孢菇栽种基地。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实现产成本最小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名品;另一方面,有利于地方加强与企业利益连接,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区域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企业、地方实现双赢。2、采用国际先进的双孢菇栽种技术,有利于项目实施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品质,加快国内产业的升级。项目以蘑菇生产、加工的工艺为核心,以实现高产、优质蘑菇为目的,将种菌培育筛选、食用菌生产、双胞菇加工、基料生产等技术以及相关生产设备与国际先进工艺接轨,取其精华、因地制宜,实现国内双孢菇生产加工工艺的创新飞跃。蘑菇的工业化生产把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进行系统组合和综合应用。其结果必将带来蘑菇生产技术的飞跃和蘑菇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使新的生产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促使大批劳力的解放、转移,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产品、产区、产区”质量的飞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统一制料,标准化栽种,有利于保证品质,提高品牌声誉度,利于,拓展海外场市场。传统的双孢菇栽种通常都分散堆料,技术标准不一,在简陋条件下发酵难以控制,堆料生熟不均,易孳生病虫害,产菇率低,农户菇房分散生产条件差,易滋生病虫害,不得不使用农药。例如菇农在生产中常使用“多菌灵”杀菌剂,蘑菇产品难免农残超标,项目统一制料,标准化栽种双孢菇,产品均达到国际市场标准,为于扩展海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项目有利于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孢菇产业基地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项目达产后,年产双孢菇2万吨,新增年营业收入为43700.0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1.27%,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2.56%,投资回收期为3.2年,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反馈。与之同时使得种植户户均增收达2.3万元,人均增收达6729.5元,有效带动当地农户迈向致富道路。5、本项目是打造“循环、绿色农业”的典范本项目采用的“隧道发酵技术”,将大量的秸杆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对净化城乡环境、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蘑菇生产的原材料是麦秆、稻草、玉米秸、畜禽粪等农业下脚料,不仅产出高营养、高价值的蘑菇,还可以解决“秸秆禁烧”的难题,出完菇后的残料占播种时基料干重的2/3。经测定(见表2-1),蘑菇残料中的有机质含量高达48%,含氮1.5%,是高质量的有机肥,用于肥田增产粮、果、菜。表2-1蘑菇残料的化验分析结果成分有机质腐植酸N%P2O5K2O其它含量%47.920.671.471.512.0826.37另一方面,出菇后的培养基是优质的有机复合肥,设计改良土壤,种植花卉、蔬菜的上等肥料,由此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而且解决了当地政府出来农林产品下脚料焚烧引起的相关问题。将科技技术为支撑改进生产工艺、改观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生产、生活、生态一体,达到了国家“三效一统”和“三生一体”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利于实现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并引导区域农业向生态、循环、绿色、无公害农业转变。第三章项目区概况建设条件3.1大邑县概况3.1.1区位条件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48公里,地跨东经102°59′至103°45′,北纬30°25′至30°49′。东北与崇州市为界,南接邛崃市东南与新津县毗邻西北与芦山县、宝兴县、汶川县接壤。项目区所在韩场镇地处四川大邑、新津、邛崃三县的交界处,东靠新津县,西邻邛崃市,距大邑县城23公里,距新津县城7.5公里,距成雅高速仅10公里,距火车站15公里,35分钟内可到成都,半小时内可到双流国际机场,交通便利,区域原料供应充足,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货物出口。3.1.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大邑县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6.0摄氏度,平均年降水量1098.2毫米。2、地形地貌境内地貌形态多样,平原、丘陵、低山、中高山、高山、极高山并存,自东向西依序分别形成阶梯状。其中·,平原占22.8%,丘陵占16.7%,山地占60.5%。3、地质条件大邑县在我国的大地构造上属扬子板块的西部地区。位于成都平原与龙门山的交接处,属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东缘的一部份,彭灌大断裂呈东北~西南走向沿天车坡—西岭镇—唐王坝一线贯穿县境中部。此线以西山区为前龙门山推覆体前缘部份,以东为白垩纪第及其以上地层沉积的前陆盆地。前者为后者沿彭灌大断裂向西俯冲所形成。4、河流水系大邑县境内沟渠纵横,7条自然河流加三合堰,年平均径流量为179290万立方米,可灌溉全县耕地面积一半以上。水能蕴藏量18.5万千瓦;还有尚待开发的黄水河、黑水河等自然河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地表水的分布,山区多于平原,平原多于丘陵。综上所述,项目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蘑菇的生长,特有的地质地貌确定了该区域特有的小气候和土壤条件,河流水系分布广、径流量大,都为蘑菇生长提供了光、热、水源、以及相关的自然因素。3.1.3社会经济条件2008年大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764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940万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7996万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828万元,增长11.6%。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24.7:38.4:36.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6%、46.1%、39.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15173元,增长19.2%。综上所述,项目区经济基础良好,适合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为项目建设和后期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生产力和相关产业、产品配套。3.1.4基础设施条件大邑基础设施已跨入中国西部地区先进行列,水、电、气、路和通信配套,适宜企业发展和居家生活的现代化山水旅游城市初具规模。全县水、电、气供应充足,富余量大,价格优惠。交通县城距成都市区48公里,已进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距双流国际机场35公里;川西旅游环线、大双旅游快速通道、出阝新旅游复线等高等级公路纵横全境;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水泥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供电大邑县是全国首批达标的100个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之一,电力装机容量为51000千瓦,有大型变电站一座、11万千伏高压电供电系统两组,年发电量21000万度,电力自给自足。通讯设施大邑县以微波、光纤、一栋通讯为特征的搞笑、立体、多功能现代化通讯网络已经形成,为国内外联系提供了快捷的通讯手段。已建成移动通信网、互联网,通讯条件较好,项目实施区的电信局交换机容量能够满足需求综上所述,项目实施区场址基础设施等条件较好,为项目发展提供相应的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条件,能满足项目实施的选址要求。3.2建设地点选择3.2.1选址原则、依据根据工厂化栽培的需要,栽培场所的选择应多方面详细思考,多方案比较。选址应符合一下原则:1、菇房应搭建在近水源处,同时要考虑水源不受污染。选址地势要高,以利于雨季排水;要避免产生污染物的化工厂,以防废水和废气的侵害。2、菇房搭建时应考虑交通运输成本;水源流量、水质;电力设施容量;栽培季节菇场的风向;台风、暴雨对菇棚影响程度的估计;地下水位、土层的厚薄对菇棚内湿度的影响;周围植被与栽培场所的方位与日照长短关系;晒场场所对栽培区污染度的影响;菇场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3.2.2土地类型、来源方式、占地面积项目建设位于大邑县韩场镇,地势平坦,交通十分方便。土地使用权类型为国有出让土地,来源合法,符合建设用地标准。第四章市场分析4.1市场分析4.1.1国际市场蘑菇产量全球有近百个国家生产蘑菇,主要产区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05年世界蘑菇主产国总量为294万吨(此外,印度5万吨;印尼4万吨),我国总产高达141万吨。表4-12005年世界蘑菇主产国的产量份额国家数据中国美国荷兰法国西班牙波兰意大利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日本德国合计产量(万吨)141382416.516.513.6987.276.66.6=SUM(LEFT)份额(%)485.64.62.22.2=SUM(LEFT)蘑菇销量从世界各国出口蘑菇的构成品种来看,蘑菇罐头的出口规模最大,然后是保鲜蘑菇和干制蘑菇。其中,蘑菇罐头出口量从1990年的43.0万吨增加到2O05年的61.8万吨,占世界蘑菇出口量的57.4%。而2005年蘑菇罐头的出口额为7.5亿美元,占世界蘑菇出口总额的99%;其次,虽然保鲜与干制蘑菇的出口量所占份额从1990年的24.1%提高到2005年的42.5%,但其出口额所占比重仍不足0.3%,这说明加工程度高的蘑菇罐头的出口单价也较高。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从数量和金额来看,蘑菇罐头在世界蘑菇贸易中均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鲜菇的出口增长显著,鲜菇出口量从1990年的10.8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40.5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剑9.2%;2005年鲜菇出口额为109万美元,是1990年的3倍。世界蘑菇出口变动趋势见下表:表4-2世界蘑菇出口变动趋势单位:万吨、百万美元年份19901995199920002002200320042005出口量总计56.776.778.885.188.9101.8109.1107.6鲜菇10.817.736.640.440.5干菇5.45.3蘑菇罐头4354.247.550.151.260.663.361.8出口量总计752.9900.3606.6609.1626.1780.2822.4750.8鲜菇0.360.610.690.660.740.911.091.09干菇0.30.510.260.20.270.390.41蘑菇罐头752.2899.2605.6608.1625.2779820.97国内市场蘑菇产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出口贸易,我国蘑菇总产量降为100万吨左右。各省市产出蘑菇的情况大致如下:表4-3我国各区出菇总量及时间情况出菇地点出菇总量出菇时间广西、广东、海南、云南10万吨12月底至次年的4月底四川省、重庆市20万吨11月上旬至次年4月底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10万吨11月初至4月底山东、河南、陕西、山西20万吨10月底至12月,3月底至5月初福建省30万吨12月初至次年4月底其他如青海、新疆、东北三省等10万吨为9-10月和4-5月由表4-3可以看出出菇总量最多的前两位分别是福建地区、四川及重庆地区,占总量的50%。上述的100万吨蘑菇,国内鲜销约50%,其余的加工成罐头、盐水菇、醋酸菇、冷冻菇、蘑菇干片等,产品主要出口到世界各个发达国家。蘑菇销量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人工栽培双孢蘑菇并加工罐头。1967年出口试销蘑菇罐头31吨,至今已走过了近40个春秋。从80年代初开始,蘑菇罐头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世界蘑菇罐头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蘑菇罐头产、销集中在福建漳州,2006~2007年产季,漳州49家罐头厂(再加上厦门1家)出口蘑菇罐头20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70%以上。据国家海关统计,2007—2008年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创汇情况如下表:表4-42007—2008年蘑菇出口创汇基本情况表名称单位年限2007年2008年双孢菇出口量万吨31.6433.63盐水蘑菇出口量万吨1.271.47其他蘑菇出口量万吨38.5633.18蘑菇出口总量万吨71.4768.28双孢菇创汇亿美元4.244.22盐水蘑菇创汇亿美元0.231.47其他蘑菇创汇亿美元9.778.84创汇总值亿美元14.2414.532007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71.46万吨,创汇14.24亿美元(均价1992美元/吨);其中双孢蘑菇罐头出口31.64万吨,换汇4.24亿美元(均价1340美元/吨);盐水蘑菇1.27万吨,换汇2338万美元(均价1840美元/吨)。2008年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68.28万吨,创汇14.53亿美元(均价2128美元/吨);其中双孢蘑菇罐头出口33.63万吨,换汇4.22亿美元(均价1254美元/吨);盐水蘑菇1.47万吨,换汇2202万美元(均价1498美元/吨)。根据07-08年海关统计数据,我国出口主要食用菌品种和出口值如下:①双孢蘑菇以双孢蘑菇罐头为主,盐水蘑菇为辅,出口值约5.5亿美元;②香菇以干香菇和鲜香菇为主,出口值2.0~3.1亿美元;③野生菌以松茸、美味牛肝菌、羊肚菌、块菌为主,出口值1.5亿美元左右;④木耳以木耳和白背木耳为主,出口值0.35~0.53亿美元。4.1.3市场分析总结根据以上对双孢蘑菇消费需求和供给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在:1、国外市场需求量大,随着时间推移蘑菇市场的总需求量将大幅上涨,这位双孢菇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与之同时国内需求潜力也渐渐上浮,无论国内、国际市场食用菌种植都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2、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我国是食用菌的出口大国的地位,国内供应量大,其中30%位于川渝地区。但是国内年产141万吨的产量和年出口68.28万吨的销量,依然不能满足世界的总需求量,国际市场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3、发展蘑菇加工业特别是现代化、工业化的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食用菌加工的一条必由之路,依托科技和先进工艺高效、高质、高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能够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科技指,从而获得市场认可。因此,双孢菇的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4.2销售策略、销售方案及营利模式针对公司主要销售渠道为国际出口贸易,因此在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指导下,具体采用集中化的营销方案。向高端消费的海外市场作为集中目标销售区域,以国内市场作为二级市场将未能按时销售的滞后产品或者生产良品销售。本项目采用“生产企业——>经销商或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因其适应国际营销的发展需要,所以具优势。根据本项目产品的特点,采用代理销售、订单销售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其中,鲜销有机蘑菇和蘑菇罐头代理销售商选择主要考虑其销售能力、诚信度、经济实力和年可销售数量。4.3市场风险分析市场风险指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与债权定价、利率、外汇、股权与商品风险、期货、远期合约、互换、期权的估值与风险分析、以固定受益证券、利率、外汇、股权与商品为标的的衍生品、新兴市场风险包括货币危机、风险暴露识别与衡量、VAR、资产管理风险、压力检验、流动风险、公司风险包括现金流量的度量与管理等。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造成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贸易壁垒以及价格异动。国际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对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如双孢菇进口的关税壁垒、技术壁垒、食用卫生壁垒、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口最低限价。2、销售价格的变动,是影响食用菌销售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非正常的价格波动常常会提高运营成本从而风险加大,而其成因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竞争对手或者潜在竞争对手的存在等因素,使蘑菇出现异常价格波动。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企业对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主要是对技术性壁垒,其对策如下: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战略

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商品出口的根本途径。2、实施企业及产品的认证战略

企业应积极开展并加强ISO9000和ISO14000的认证工作。企业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重视其衍生出来的行业或专业的质量保证,有利于促进我国质量管理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并获得良好的国际市场信誉。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和环境产品认证,被称为“双绿色战略”的认证,是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

3、全面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战略

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全面提高综合竞争能力。首先,企业必重视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结合本企业的自主开发,通过发挥技术外溢和后发效应的协同作用,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将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提高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并尽快地从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转变;其次,单纯的技术引进往往难以得到较为系统先进的复杂技术,这是因为这些技术往往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所以需要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在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中,国内企业应通过“边干边学”等溢出效应,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综上所述,本项目市场风险较大,但只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均能有效回避,实现稳定的收益。第五章建设方案及工艺技术方案5.1项目建设任务与规模5.1.1产品方案1、种类:自产优质双孢菇、回购新鲜双孢菇。2、数量和销售区域:①自产优质双孢菇共20000吨销售区域为中国各大中城市,初步销售计划侧重于邻近西南、西北地区省级首府(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兰州);少量计划空运销售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②回购新鲜双孢菇30000吨销售区域为中国各中小城市,初步销售计划侧重于邻近西南、西北地区。5.1.2建设内容及规模1、项目范围本项目单项工程包括:发酵槽、发酵隧道、出菇房、污水处理设施、配电设施、供气设施以及办公配套设施。2、建设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500亩,土地利用面积500亩,年产双孢菇2万吨。5.2建设规划和布局5.2.1总平面布置方案厂区主要的总平面设计指标为:项目总用地面积500亩,土地利用面积400亩,总建筑面积185.2亩,主要建设发酵槽976平方米,发酵隧道11460平方米,菇房91238平方米,办公楼1200平方米,包装车间600平方米,冷藏库600平方米,配电室500平方米。具体如下表:表5-1土建工程投资表序号工程名称建设性质

(新建/改建)单位工程量单位造价

(元)投资额

(万元)1生产车间m21055766290.11.1发酵槽新建m2976发酵槽地面30厘米厚混凝土新建m2640700发酵槽墙体、屋顶新建m26401200鼓风机房新建m2336300吊车结构新建m2001通风管道安装工程新建PVX管道安装工程新建12.01.2发酵隧道新建m2110009发酵隧道地基新建60.01.2.2大叫隧道地板20厘米厚混凝土新建m2110007077.01.2.3钢架结构房新建m211000500550.01.2.4发酵隧道保温板新建m32120600提升滑动门新建m21414200观察门、窗新建40.01.2.7滑动尼龙网新建片361500054.01.2.8导引板新建片682000菌种储蓄间新建m26014.01.2.10肥料储蓄间新建m220050010.01.3出菇房新建m29120050出菇房栽培菇房钢架结构新建m2912003473栽培菇房天花板新建m2802650墙体保温板新建m299946406菇房地板20厘米混凝土新建m291200100912.01.3.5菇房门和窗新建扇768100.01.3.6覆土材料门新建m24500400180.01.4包装车间新建m2600100060.01.5保鲜库新建m2600100060.02辅助生产工程m21200144.02.1综合办公楼新建m212001200144.03公用工程m21800.83.1配电室新建m250040020.03.2锅炉房新建m237560022.53.3蓄水池新建m260040024.03.4污水回收池新建m232540013.03.5厂大门新建30.03.6绿化新建m2800010080.03.7围墙新建m310020062.03.8地面硬化新建m23700070259.03.9麦秸堆场新建m2666671066.73.10堆料场新建m217342040693.73.11给排水管道系统新建140.03.12供气管道系统新建90.03.13供配电线路系统新建120.03.14发酵隧道排污系统新建40.03.15出菇房冷气管道系统新建140.0合计8235.05.2.2设备购置安装方案购置各种专用设备共计4128台套,设备总投资7601.7万元。其中发酵设备30台套;发酵隧道设备17台套;出菇房设备4065台套;以及其他配套设备16台。设备安装费用按照设备费用的10%来计算,其总设备安装费用为760.2万元。5.3技术方案5.3.1项目技术方案比较蘑菇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目前有单区制、双区制和三区制。各区制栽培周期与年栽培次数如下表所示。表5-2双孢菇生产技术方案对比表作业内容单区制双区制三区制二次发酵7天隧道隧道接种发菌14天隧道隧道覆土催菇19天19天催菇室出菇天数41天41天41天清床杀菌3天3天1天栽培周期84天63天42天年栽培次数4.3次5.7次8.6次单区制生产投资较少,适于小菇厂;而双区制及三区制生产投资较大,适于较大规模的菇厂。在蘑菇多区制生产设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发酵隧道,其不但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基料后发酵,而且还可以进行高效率的集中式大堆发菌,不占用出菇室发菌,因而栽培周期由1年4.3次增加到8次,大大提高了设施利用率。在蘑菇工厂化栽培中,基料的前发酵一般要进行14~18天,由于不占用出菇室,因此不计入栽培周期。本项目拟选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三区制蘑菇生产方式,栽培周期42天,年栽培8.6次。三区蘑菇生产方式总工艺流程如下:三区蘑菇生产方式三区蘑菇生产方式高新菌种生产技术堆料生产技术种植生产技术母种确定保藏与维护母种生产栽培种生产图5-3总路线及流程图5.3.2高新菌种生产技术方案蘑菇生产优质、高效在于高新的菌种为基础,该项目菌种原种和菌种培植生产技术来源于美国。其关键技术是培养基配置和通过高压灭菌、接种、培养、筛选提纯培养出原始种,经中试后确定母种,再通过保藏与维护,母种生产,栽培种生产三个阶段。1、菌株保藏与维护方法:菌株菌株法国美国培养基1培养基2培养基n培养基1培养基2培养基n图5-4菌株保藏与维护路线及流程图2、母种生产流程留样备查留样备查客户1客户2客户n一代实验室检测DNA表达DNA序列分析蛋白质分析基因活化分析不合格丢弃出菇实验不合格丢弃二代生产用种经同样方法检测合格后图5-5母种生产流程图3、菌种的生产流程......原料1原料2原料n水按一定配方混合彻底杀菌冷却接种搅拌装袋培养搅拌冷库发货图5-6菌种生产流程图5.3.3堆料生产技术方案根据蘑菇种植房所设计的空气以及空调冷气的流量,来设计蘑菇种植配料的配方。蘑菇种植的培养料是以所采用的原材料含氮量的多少作为技术指标的,综合所在地原料情况,决定采用当地的小麦麦草、鸡粪、油菜籽粕为主要原料,尿素,石膏,草炭土为辅助材料,一利用两个阶段的发酵进行工业化堆料生产。堆料发酵工艺流程如下:堆料第一次发酵堆料第一次发酵首次搅拌二次搅拌预湿第三次搅拌首次翻推二次翻推三次翻推堆料第二次发酵蒸汽杀菌图5-7堆料发酵工艺流程图一次发酵:根据配方的配比数据,在第一天使用搅拌机将麦草和水,尿素混合在一起搅拌,然后放置在水泥地上搁置一整夜。第二天从储存鸡粪的容器内抽出适量的鸡粪,和上述预湿后的原料再次搅拌,并放置在预湿房间淋湿,然后放置3天,第五天在将上述肥料和石膏,油菜籽粕搅拌混合,转送到翻推房棉纺织两天后再次搅拌,然后转送到另外的第二间翻推房,在做同样的工作,放置两天后在进行搅拌,转到第三间翻推房,放置一天后,就拉出堆肥肥料,进行冷却。二次发酵:采用进料机把第一发酵后的堆肥肥料搅拌,并转入烘焙房岁到里面,利用蒸汽进行杀菌,杀菌时间要6.5天。5.3.4种植生产技术方案通过上料机将菌种均匀添加入发酵后的蘑菇种植堆料里面,然后输送到种植房的菇床上面,经过14天的发菌期后,开始运送草炭土作为覆盖土,在经过19天时间就可以采摘第一潮蘑菇了,采摘后再让蘑菇继续生长,在进行第二潮蘑菇的采摘工作,接着同样程序在进行第三朝蘑菇的采摘工作。后期菇房生产技术流程如下图:送料送料覆盖采摘清理配料消毒图5-8后期菇房生产技术流程图5.4设备选型方案5.4.1设备选型在满足工艺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设备效率、价格、质量、节能等。5.4.2设备来源项目所使用的关键成套设备从国外进口,部分设备选自国内知名厂家的成熟设备。5.4.3设备清单表5-9设备投资明细表单位:万元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单价

(万元)投资额

(万元)1发酵设备301511.51.1A1空处理系统CAL,22KW267.6135.21.2A2电脑控制系统套240.781.41.3B1大进料机台2134.6269.21.4B2鸡粪进料粉碎机台239.579.01.5B3提升机传送带套283.8167.61.6B4提升机传送带+轨道套455.9223.61.7B5填料舱带框套103.029.51.8B6高空填料机台2104.9209.81.9B7填料机起吊机台270.8141.61.10B8控制板287.3174.62发酵隧道设备172058.42.1制冷机组套415.060.02.2C1隧道空气处理系统套1816.0816.02.3走道空气处理系统套157.657.62.4隧道电脑处理系统套走道电脑处理系统套113.713.72.6D1搅拌进料机台1135.6135.62.7D2提升传送带、带旋梯套164.964.92.8D3中央折叠传送系统套1153.7153.72.9D4隧道进料机台1233.5233.52.1D5清料机带播种机台1212.0212.02.11D6进料端控制板套159.459.42.12D7清料机带上肥带台1212.0212.02.13D8发酵网清洗机台119.919.92.14D10出料带套117.017.03出菇房设备40604572.13.1运料车辆330.090.03.2制冷系统套1215.0180.03.3床架台30000.51500.03.4采菇车辆10000.160.03.5覆土建材料搅拌机台250.0100.03.6E2电脑控制系统套2201.6403.23.7E1空气处理系统套2429.0858.03.8F1覆土材料进料机台424.899.23.9F2液压头端进料机台4129.7518.83.10F3头端进料传送带套427.2108.83.11F4进料用6轮拉网机台234.569.03.12F5出料用6轮拉网机台21.53.03.13F6出料传送带套212.424.83.14F7栽培网清洗机台5F8机器提升机+绕线鼓台210.020.03.16F9电动扒土平整机台28.817.63.17F10喷水机台1010.2102.03.18F11栽培网套581.9409.54供配电设备479.34.1栽培菇房3150KVA变压器台224.048.04.2冷冻保险3150KVA变压器台124.024.04.3250KVA变压器台17.37.35其他设备12442.05.1水处理设备台160.060.05.2100吨地磅台117.017.05.3塔式吊车台130.030.05.4小型铲车(3吨)辆310.030.05.5大型铲车(10吨)辆330.090.05.6商务车辆135.035.05.7办公用具个130.030.05.8消防设施套30.05.9避雷设施套20.05.1蒸汽锅炉10t台1100.0100.06合计41238663.35.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该项目建设期限为12个月,即2010年5月—2011年5月,具体建设内容进度如下2010年5月—2010年6月: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7月—2010年11月:菌种和堆料车间建设2010年10月—2011年1月:辅助工程土建2010年11月—2011年3月:设备购置、安装、调试2011年3月—2011年4月:农户及员工培训2011年4月—2011年5月:试生产2011年5月:项目验收工程建设进度安排见表5-10。表5-10项目进度安排表建设期建设内容2010年2011年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前期工作菌种和堆料车间建设辅助工程土建设备购置农户及员工培训试生产项目验收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减排措施6.1环境影响该项目主要涉及蘑菇堆肥、脚料的生产和菇类种植。由于本项目蘑菇种植所需的堆料制备原料,主要使用畜禽粪便和麦秸为原料,所以不仅不会对土壤和周围环境构成污染,而且有利于减少因麦秸焚烧带来的污染,就近消耗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园区众多畜禽生产企业产生的畜禽粪便,有利于净化空气和环境;同时本项目的堆料更换产生的副产物全部实行袋装分销,大大减少了堆料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另外,由于本项目采用永久性空调菇房进行蘑菇工业化种植,大大减少了用于蘑菇种植的土地数量,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更加长远的保护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本项目生态效益显著,只有在生产环节伴生有部分对环境不会构成实质影响的污染源。项目单位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够保证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6.2.1环境保护该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参照NY481-2002《有机-无机复混肥料》、NY525-2002《有机肥料》及NY21-1986《农药安全使用指南》等行业标准选择、施用农肥;同时严格参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12523-90《建筑施工工厂界噪声限值》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及标准执行治理措施。6.2.2治理方案1、固废治理措施该项目的生产废料主要指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所剩的少量培养料,在每个生产周期结束时,在清除废料前,利用锅炉供应蒸汽,使蘑菇培养车间升温至70摄氏度,并保持12小时,从而杀死肥料中残余的菌丝和微生物,并蒸发部分水分,防止对后续生产和周边环境造成影响。2、废气治理措施此项目生产原料以麦草和鸡粪为主,鸡粪有一定的臭味,通过加快鸡粪周转速率,减少鸡粪在厂内的时间,并进行加盖处理和种植绿化隔离带,可将鸡粪臭味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对周围生活环境基本无影响。3、废水治理措施生产废水源于原料预湿用水、车间设备和地面清洗用水等。本项目设计注重环保和节能,预铺设回水管道系统,可回收所有生产废水并进行再利用,仅雨水和生活废水外排。生活废水主要来源于办公和生活区,有化粪池进行过滤和发酵处理,然后再向外排放,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4、噪声治理措施该项目仅有使用的铲车、叉车、生产设备的风机、水泵有轻微的噪声,但所有设备都在独立的房屋中使用,对外界工作和生活无影响。6.3节能减排措施项目单位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力争不仅做好带动农民增收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而且要成为节能减排事业宣传、维护的龙头企业。主要措施如下:1、该项目生产的菌种和蘑菇用于农户的常温菇房,产量提高了2倍;用于项目单位的工业化恒温菇房,产量提高了10倍,大大节约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项能源;是实现节能的良好体现。2、该项目生产的堆料在完成蘑菇生产后,形成大量副产物。该项目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该副产品是富含有机物的优质果蔬肥料,比传统种植蘑菇减少了90%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有效的实现了节能减排。3、该项目所用设备经过充分的比选,全部采用目前国内最为节能的生产以及节能设备;在高、低配电房加装综合节点装置,可以节点8%左右;生产车间采用节能灯照明,可以节约照明用电50%以上。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7.1.1机构设置1、项目建设阶段: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拟请大邑县分管农业的县长任组长,由公司总经理和项目示范基地所在地及带动的种植基地的乡镇长任副组长,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和各方利益的协调。2、项目生产运营阶段:由项目单位负责该项目的全部债权债务,承担该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管理工作。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财务部、质检部、生产部、技术开发部等部门。如下图股东大会董事会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行政部财务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质检部技术部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7.1.2机构职责具体职责分担见下表:表7-1项目单位各机构职责组织机构机构职能总经理项目单位管理执行机构,负责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