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课程综述_第1页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_第2页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_第3页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_第4页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word/word某某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翻译概论课程综述课程名称:翻译概论学号:研究方向:英语笔译成绩:任课教师:2015年12月30日目录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1〔一〕、佛经翻译 1〔二〕、西学翻译 2〔三〕、五四时期的翻译 2〔四〕、抗战建国以来的翻译 3二、西方翻译理论概述 3〔一〕、翻译学科的创立 3〔二〕、翻译三原如此 4〔三〕、归化异化翻译理论 4〔四〕、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4〔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5〔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 5〔七〕、功能翻译理论 6〔八〕、多元系统理论 6〔九〕、翻译规X理论 7〔十〕、改写理论 7三、重要翻译理论比照 7〔一〕、鲁迅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比拟 7〔二〕、严复与泰特勒翻译理论比拟 7〔三〕、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的比拟 8〔四〕、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比拟 8四、总结 8翻译概论课程综述摘要:本文以课程内容、翻译理论原作以与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综述了课程中涉与到的国内外重要的翻译理论,并对其中几个翻译家与其翻译理论进展了比拟。关键字:翻译理论综述比拟Abstract:Basedonthecoursecontent,someoriginalworksabouttranslationtheoriesandrelevantliteratures,thisthesissumsupthemajortranslationtheoriesbothathomeandabroadinvolvedinthecontendofthecourse“GeneralIntroductiontoTranslation〞,andmakesparisonsbetweenseveraltranslatorsaswellastheirtranslationtheories.Keywords:translationtheories,summarization,parisons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中华文化好比一条长河,正是得益于翻译,才保证了河水没有枯竭。“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我国的翻译历史按时间顺序和译著类别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到清的科技翻译,清朝到民国的西学翻译,五四时期的翻译与建国以来的翻译。其中佛经翻译就是从“印度来的水〞,西学翻译就是从“西方来的水〞,对我国的文化开展起到了补充和促进的作用。〔一〕、佛经翻译佛经翻译又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安士高和支谦。安士高于翻译的经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也是将禅观带入我国的第一人。支谦在《法句经序》指出“名物不同,传实不易〞。支谦“翻译不易〞的观点在翻译历史上具有史论价值。第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道安和鸠摩罗什。道安提出“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主X直译。同时,他的“五失本,三不译〞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史上具有译论价值。所谓“五失本〞是指1、经文乃外语,其词序由汉人看来是颠倒的,汉译时被改从汉语语法。2、经文质朴,汉人喜欢文采,译文有一定修饰。3、经内论述,往往反复再三,翻译时被删减。4、经文长行之后另有复述,内容重复,译时被删。5、经文讲完一事转说他事时,前话重提,译时也被删。所谓“三不易〞,1、世俗不同,改古以适今,不易。2、佛智悬隔,契合实难,不易。3、去古久远,无从询证,不易。其中“五失本〞是从客体的文本层面分析的翻译方法,“三不译〞是从翻译主体的问题分析的翻译方法。鸠摩罗什提出“依实出华〞的理论,一概之前一贯直译的翻译方法,主X对佛经翻译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第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玄奘。玄奘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标准与“五不翻〞原如此。所谓“求真〞就是指翻译必须忠实原文内容并保持原文风貌。所谓“须喻俗〞就是指所用语言必须通俗易懂并符合语言规X。而所谓的“五不翻〞原如此,不是指不翻译,而是指音译。在以下五种情况下要采用音译:1、秘密故〔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2、含多义故〔有多种含义的词语〕。3、此无故〔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4、顺古故〔以前存在的约定俗成的词语〕。5、生善故〔音译能使人生尊重之念的词语〕。〔二〕、西学翻译西学翻译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主要代表人物为徐光启。他提出了“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这一思想。他在一个腐朽的历史时期,努力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把这些介绍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了洋为中用、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二时期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主要代表人物为马建中和严复。马建中提出了“善译说〞。所谓“善译说〞为:“……夫如是,如此一书到手,经营反覆,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如此为善译也已。〞严复提出了有名的“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本。所谓“达〞,就是通畅顺达。所谓“雅〞,就是要用纯正的汉语。另,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翻译理论,许渊冲主要针对诗歌提出“音美、意美、形美〞,X重德提出“信、达、切〔契合原文风格〕〞的翻译理论。〔三〕、五四时期的翻译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主X“拿来主意〞。外国文学促生了中国的新文学。主要的代表人物为鲁迅、赵景深等。鲁迅提出“宁信而不顺〞,主X直译,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语言〔白话文〕。通过与主X曲译的梁实秋的翻译论战,解决了翻译外国作品是要保持“归化〞还是要保存“洋气〞的问题,提出“只能该换衣裳〞,“不能削鼻剜眼〞。鲁迅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中指出:“硬译是给一局部人看的〞,“不失原文精悍语言,逐渐添加新句法,同化成为己有。〞鲁迅还提出翻译帮助读者博览外国作品,不单要“移情〞,还要“益智〞,还要力求“易解,保存原作的风姿。〞综上所述,鲁迅开辟了我国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第二源流。赵景深提出“达、信、雅〞的翻译标准,主X“达〞应该放在“信〞的前面作为翻译的首要准如此,主X意译。〔四〕、抗战建国以来的翻译抗战建国以来,对我国翻译理论的开展有主要贡献的代表人物为傅雷、钱钟书、茅盾、朱光潜、朱生豪、梁实秋与许国璋等。傅雷提出“重神似不重形似〞的观点,认为“以效果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神似而在形似。以实际工作论,翻译比临画更难。〞钱钟书提出“化境〞说,指的是“翻译的最高境界〞,把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漏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保存原有的风味,那才能算达到“化境〞。茅盾提出“艺术创造性〞翻译理论,认为文学翻译的要旨在于“传神〞。朱光潜从“思想与语言〞的统一出发,提出直译与意译合一的翻译方法,并主X“研究什么,翻译什么〞。二、西方翻译理论概述〔一〕、翻译学科的创立霍姆斯,是二十世界七八十年代翻译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TheNameandNatureofTranslationStudies《翻译的名与实》是其最重要的翻译理论文章。是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被西方翻译学界认为是“翻译学学科的创建宣言〞。他在此文中的翻译理论为:1、建立翻译学学科的条件: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目标。2、将这一学科命名为:translationstudies。3、将翻译学分为纯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两大类。其中纯翻译学又分为描写性翻译学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DTS)〔又叫翻译描写〕和理论翻译学theoreticaltranslationstudies(TTS)〔又叫翻译理论〕。描写性翻译学又包括三个方面:产品导研究〔product-oriented〕、过程导向研究〔process-oriented〕和功能导向研究〔function-oriented〕。理论翻译学又分为翻译总论generaltranslationtheories和局部翻译理论partialtheories。其中局部翻译理论又分为六类:翻译手段medium-restrictedtranslationtheories、翻译X围area-restrictedtheories、翻译等级rank-restrictedtheories、文本类型text-typerestricted、不同时期的翻译time-restricted、特殊问题的翻译problem-restricted。〔二〕、翻译三原如此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如此:1、译文应该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该与原作保持一致。3、译文应与原作一样流畅。〔三〕、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施莱尔﹒马赫最先提出将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主要是指从事科学艺术领域的翻译,属于真正的翻译,口译主要是指从事商业方面的翻译,属于机械的翻译。他于1813年的《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翻译有两种途径:要么作者不动,让读者靠近作者;要么读者不动,让作者靠近读者。1995年劳伦斯﹒韦奴蒂在《译者的隐身》〔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书中在施莱尔﹒马赫的翻译理论根底上,提出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两种倾向: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1]。归化是指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化所反响的世界接近读者的文化世界。异化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存原文的语言、文化、等级、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原语言文化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的常规。韦努蒂认为归化翻译策略具有侵略性,不承受外来语,提倡单一性语言,让读者有民族优越感,让译者隐身,具有消极内涵,因此韦努蒂呼吁美国应该更多采用异化翻译,称其为抵抗式翻译,认为它冲击主流文化,偏离民族主义,显示语言与文化的不同,可以用来抵抗本国英美帝国主义在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借以丰富本国的文化和语言。不同于以往译作中译者的隐身,主X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来达到译者显身的目的。〔四〕、翻译的语言学问题罗曼﹒雅各布森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LinguisticAspectofTranslation〕一书中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将翻译分为三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translation〕,即用同一种语言的其他符号来解释语言符号;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即通过另一种语言来解释一种语言符号;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translation〕:通过非语言符号系统来解释语言符号[2]。他认为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的对等。雅各布森从符号学的观点,探讨了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方面他认为,各种语言都有同等的表达能力,因此具有可译性。另一方面,如果语言形式也用于表达,例如诗歌,可译性就受到了限制,即无论是语内翻译还是语际翻译,诗歌都是不可译的,只能创造性的移植。〔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尤金奈达在其著作《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中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提出对功能对等进展讨论和思考的有效途径是同形结构[3]。同形结构的概念为:当两种复杂的结构能够相互映射时,它们是同构的,通过这种方式,一个结构中的每一局部在另一结构中有与之对应的局部,这里的“与之对应〞指的是在各自的结构中,两个局部所起的作用相似。同形机构可分为三类:一是非语言同形结构,如汉语一二三,与数字123;二是语言同形结构,如拟声词中英语与汉语中表示狗叫声的词语;三是作为解释工具的同形结构,又分为功能相似的同形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同形结构。要获得与原文最贴近的自然对等:首先是必须对译文文字做一些变通,这一点是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都应该遵守的,不同的情况下调整的方法也不同。其次是,可以保存直译,但必须加上脚注来解释可能产生的误解。其中奈达认为,对语言的调整不存在标准的翻译理论公式,而是需要对语言丰富的蕴涵、对文化的重要性以与对翻译艺术具有高度敏锐感觉的翻译者[4]。〔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皮特﹒纽马克在《翻译问题讨论》〔Approachesto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了交际翻译〔municativetranslation〕和语义翻译(sematictranslation)的翻译理论。交际翻译的目的是要产生一种与原作对读者的影响力尽可能相近的译作对读者的影响力,语义翻译的目的是要在译入语语义和语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二者有很大不同,总的来说,交际翻译可能更通顺、更简洁、更直接和常见,对于较难的文本翻译时经常大而化之,更倾向于欠额翻译;而语义翻译更加复杂,更详细和集中,追求思想的表达而不是传播,它往往比原作更详细,包含更多细微意义的解释,因此更倾向于超额翻译[5]。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是由一位译者创作的艺术品,而交际翻译是一群译者的工艺品。而且认为,像期刊、通知性文本、教科书、报告、科技文等非文学翻译适应于交际翻译,而像哲学、某某、人类学、政治、尤其诗歌等语言形式与文本同样重要的翻译适应于语义翻译,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这两种翻译可以在一个文本中同时共存,两者划分没有绝对界限,只是一种多用,另一种少用而已。纽马克对两种翻译方法都持肯定态度,采用哪种翻译方法,主要看翻译的目的:强调原文时,用语义翻译;要为读者着想时,采用交际翻译。〔七〕、功能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赖斯、赫尔兹曼塔利、费米尔和诺德。赖斯强调文本层面的对等,将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和翻译策略联系起来。她将文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类:信息型文本,翻译时应直白朴实、显化内容;表情型文本,翻译时应效仿原文,保持一致;感染型文本,翻译时应编译,适应读者。曼塔利提翻译行理论,认为翻译〔至少是职业非文学翻译〕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包括译者和翻译行为发起机构等的影响。费米尔提出翻译目的论,翻译有以下根本的6条准如此:1、译文由其目的决定;2、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传递的信息与原文在源文化信息中传递的信息有关;3、译文传递信息不能清晰回译原文。4、译文内在必须连贯;5、译文必须与原文连贯;6、以上五条按序排列,目的准如此最重要。诺德提出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她根据文本的功能首先将文本分为两个根本的翻译文本类型:一是文本型翻译,多采用直译和异化的翻译方法;二是工具型翻译。针对译员培训,她提出了功能主义的三个方面:1、翻译委托书的重要性;2、原文分析的作用;3、翻译问题在功能重要性上的排序:确定翻译的功能意图,确定需要适应译文读者的情况等功能因素,翻译类型决定翻译风格,翻译中的问题可以在较低的语言层次解决。〔八〕、多元系统理论在“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翻译理论根底上伊塔玛﹒埃文-左哈尔〔ItamarEven-Zohar〕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6]。课程主要介绍了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1、翻译文学在以下三种客观情况下可能会处于中心地位:源语言文学中一个多元系统还处于“稚嫩〞期,尚未定型;此类翻译文学在源语言文学中处于“边缘〞或“弱势〞的阶段,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源语言文学出现了危机、转折点或者文学真空。2、翻译文学在以下两种特定条件下处于边缘地位:源语言多元系统比拟稳定,没有大的变动;该多元系统的变动和向前开展不是译入文学介而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翻译文学处于边缘地位是常态。当翻译文学处于中心地位时,往往参与创造一级模式,甚至不惜打破本国的传统规X,因此翻译文学着重“充分性〞;当翻译文学处于边缘地位时,往往套用本国文学中现成的二级模式,这时翻译文学着重“可承受性〞。〔九〕、翻译规X理论左哈尔的学生吉迪恩﹒图里〔GideonToury〕将社会规X理论应用于翻译[7],认为翻译既然是一种社会行为,必然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X。图里将规X分为了三类:1、初始规X,即译者忠实原作还是译作。2、预备规X,即特定的翻译策略、特定时期对特定文本和语言的选择;3、操作规X,涉与文本处理等。规X具有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和规X的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征,由于规X的不可直接观察性,规X的研究和重构基于翻译文本本身〔解释或重构翻译规X最重要的材料〕和元文本〔译者、编者、出版商以与翻译评论家等所发表的有饭翻译的观点、批评和意见或形成的理论〕两个方面。翻译者可以通过了解翻译规X来了解翻译的形成机制,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十〕、改写理论1990年,在勒菲弗尔〔Lefevere〕与巴斯奈特〔Basneet〕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HistoryandCulture〕一书中,勒菲弗尔明确提出了翻译就是改写,改写就是“操纵〞,而且改写的推动力可以是意识形态或者诗学的需要。他的这一理论在他1992年的《翻译、改写以与对文学名声的控制》〔Translation,RewritingandtheManipulationofLiteraryFame〕一书中更加成熟。在此书[8]中勒菲弗尔指出了翻译运行的文学系统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制约:一是文学系统内的职业者——包括评论员、评审员、学术界和教师等,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导诗学;二是文学系统外的赞助者——权利个人或机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意识形态。勒菲弗尔对诗学、意识形态和翻译的相互作用进展了关键总结:“在翻译过程的每一个级别中,可以看出,如果语言因素与意识形态和/或者诗学本性相冲突,往往后者胜出。〞因此,勒菲弗尔认为,最重要的考量应该是意识形态因素。三、重要翻译理论比照〔一〕、鲁迅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比拟鲁迅和韦努蒂都主X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9]。二者的一样点在于:都将目标读者群设为社会精英;都将采用古语视为异化表现;都把选材作为异化翻译的重要环节;都将翻译看作一种政治和文化行为。二者的不同点在于:鲁迅的政治目的是保种救过,主X利用异化翻译来丰富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即自强。韦努蒂的政治目的是抵抗英美的政治、文化和语言霸权,即自抑,也并不关心改良英语语言。〔二〕、严复与泰特勒翻译理论比拟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如此,前两条主X要与原作的思想、笔调和风格要与原文保持一致,相似于严复的翻译思想“信〞,即要忠于原文。泰特勒三原如此的第三条,译作要与原文一样流畅,相似于严复翻译思想中的“达〞,即要通畅顺达。不同点在于,严复翻译思想中的“雅〞,即要用纯正的译入语语言来保持译文的文采优雅,在泰特勒三原如此中并未表现。〔三〕、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的比拟总的来说归化异化是翻译策略,而是直译意译是具体的翻译方法,直译意译是归化异化的延伸[10]。具体来说:直译意译是文本层面的翻译方法,仅局限于语言层面,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以忠实原文为准如此。而归化异化不仅关注语言层面,还受制于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等级、话语权等各方面,常伴有改写的痕迹。另外,直译意译作为具体的翻译方法,没有特定的选材限制和目标人群;而归化异化作为总的指导原如此的翻译策略,起始于选材,尤其异化有特定的目标读者人群。〔四〕、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比拟一样点:1、奈达和纽马克都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翻译中的问题,突破了传统的点评式、印象式的传统研究方法。2、二者都承认语言具有共性,因此具有可译性。3、二者都认为源文本和译入语文本在意义上不可能完全真正对等。4、二者都给读者足够的重视,并将读者进展分类。不同点:1、奈达崇尚以读者为中心,把翻译重点放在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响上。而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忠实于原文作者,其次忠实于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