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荧光增白剂135》规范_第1页
《C.I.荧光增白剂135》规范_第2页
《C.I.荧光增白剂135》规范_第3页
《C.I.荧光增白剂135》规范_第4页
《C.I.荧光增白剂135》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G/T2556—202XC.I.荧光增白剂135本文件规定了C.I.荧光增白剂135(荧光增白剂DT)产品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C.I.荧光增白剂135的产品质量控制。结构式:分子式:C18H14N2O2相对分子质量:290.32(按2022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CASRN:1041-00-5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74-2017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GB/T6678-2003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7染料名词术语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9338-2008荧光增白剂相对白度的测定仪器法GB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9601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GB20814染料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GB/T24101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GB/T25811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3术语和定义GB/T668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要求C.I.荧光增白剂135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C.I.荧光增白剂135的质量要求1234562HG/T2556—202X5采样以批为单位采样,一次拼混均匀的产品为一批。每批采样件数应符合GB/T6678-2003中7.6的规定。所采样产品的包装应完好,采样时不应使外界杂质落入产品中,用采样管从上、中、下三部分采样,所采样品总量不应少于200g。将采得的样品充分混匀后,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密封良好的避光容器中。其上粘贴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批号、生产厂名称、采样日期、地点。一个供检验,一个保存备查。6试验方法6.1一般规定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8170-2008中4.3.3修约值比较法进行。在进行的6.3的测定时,房间应适当避光,避免阳光照射测试样品。在测定过程中,从称样、溶解、稀释到测定必须连续操作,不应放置时间过长,以避免试样受光照而影响测定结果。6.2外观的评定在自然北昼光下目视评定。6.3紫外吸收的测定6.3.1仪器及试剂6.3.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6.3.1.2分析天平:精度为0.0001g。6.3.1.3棕色容量瓶:500mL、50mL。6.3.1.4单标线吸管:2mL。6.3.1.5石英比色皿:光路长10mm。6.3.1.6无水乙醇。6.3.2测定步骤称取C.I.荧光增白剂135试样0.5g~0.8g(精确至0.0001g),称样量应随着荧光增白剂样品有效成分的变化而增减,以保证吸光度值在0.3~0.8的范围内,置于50mL烧杯中,加适量水搅拌均匀,再转移至500mL棕色容量瓶中,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再用移液管吸取该溶液2mL置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以无水乙醇为空白溶液,在(25±5)℃温度下用10mm石英比色池立即在最大吸收波长(约363nm)处测定吸光度值A。6.3.3实验结果的表述紫外吸收用E表示,E为换算成浓度为10g/L,10mm比色皿测得的吸光度值。紫外吸收按式(1)计算。E=×10=1A………(1)式(1)中:A——测试溶液浓度为C时的吸光度值;C——测试溶液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Lm——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E的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5。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6.4增白强度和色光的测定6.4.1荧光增白剂标准品3HG/T2556—202X荧光增白剂标准品为测定色光和增白强度用的对照品,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共同封存。6.4.2仪器设备、材料和试剂6.4.2.1分析天平:精度为0.0001g。6.4.2.2实验室用高温高压染样机。6.4.2.3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符合GB/T25811的要求。6.4.2.4净洗剂JU:工业品。6.4.3一般要求染色深度为0.5%(owf),织物质量2g,染色浴比为1∶100;或用4g涤纶织物,染色浴比为1∶20或1∶50(在染色均匀的前提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织物质量或浴比)。织物在下列条件下进行处理:2g/L的净洗剂JU溶液,按浴比:1∶100,于70℃~80℃处理10min,取出,用水洗净,挤出过多水分,备用。6.4.4染浴的配制准确称取400分的C.I.荧光增白剂135粉状标准品0.25g(精确至0.0005g)和液状试样1g(精确至0.0005g)置于小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后,移入1000mL的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以2g织物,浴比1∶100为例,于5个染缸中按表2规定配制染浴。表2染浴的配制12345— ———水6.4.5染色操作染浴配好后,用乙酸和乙酸钠缓冲溶液调节pH值至5~6,将其移入高温高压染样机中,然后将织物编号,顺序浸入染浴中,开动搅拌,加热升温至130℃,保温染色40min,降温,按入染顺序取出染样,用水洗净,晾干、整理。6.4.6色光的评定按GB/T2374-2017中7.1的有关规定进行。6.4.7增白强度的评定按GB/T9338-2008的规定,分别测定折百后相同染色深度下标准品和样品的白度值W1和W2。增白强度以F计,数值用(分)表示,按式(2)计算:F=×100…………(2)式(2)中:W2——样品的白度数值;W1——标准样品的白度数值。增白强度的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2分,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6.5有害芳香胺的测定按GB19601和GB/T24101的规定进行。6.6重金属元素的测定4HG/T2556—202X按GB20814的规定进行。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本第4章所列的检验项目均为型式检验项目。其中表1中1~4项为出厂检验项目,应逐批进行检验。7.2型式检验在正常连续生产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但如有下述情况需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最初定型时;b)产品异地生产时;c)生产配方、工艺及原材料有较大改变时;d)停产三个月后又恢复生产时;e)客户提出要求时。7.3出厂检验C.I.荧光增白剂135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附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厂。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的C.I.荧光增白剂135产品均符合本文件的要求。7.4复检如果检验结果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文件的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中取样进行检验,重新检验的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文件要求,则整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8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8.1标志C.I.荧光增白剂135的每个包装容器上都应涂印或粘贴耐久、清晰的标志,标志内容至少应有:a)产品名称;b)生产厂名称、地址;c)生产日期;d)净含量;8.2标签产品应有标签,标签上应注明产品生产日期、合格证明、执行标准编号、批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