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重大灾害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_第1页
世界重大灾害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_第2页
世界重大灾害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_第3页
世界重大灾害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_第4页
世界重大灾害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重大灾害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对自然灾害的防治是科学的认识和应对近年来,世界上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如2004年底印度洋的强烈地震和海防,以及2008年缅甸的强风暴和中国四川四川川的大地震,造成数十万人死亡,数千人无家可归,造成巨大损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给人类的威胁和伤害不容忽略。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国,几乎每年都要发生洪涝、风沙、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地震等等灾害。近些年来,我国更是屡屡遭受大的自然灾害袭击,如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2005年、2006年南方罕见的台风、雨涝、干旱等等,给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07年也是多灾多难,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光2007年一年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325人,紧急转移安置14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7.3亿亩,其中绝收面积8620万亩;倒塌房屋146万间。而2008年一开始,一场特大雪灾就给我们迎头一击,注定了这又是一个不寻常的一年。紧接着,2008年5月12号的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一场大灾难降临中国四川大地,数十万人的伤亡,道路被毁、房屋倒塌,企业停产,数千亿的经济损失。随后,南方地区又遭受凶猛洪涝的袭击,台风已经司空见惯。地震、洪涝等重大灾害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国民经济建设遭成极其严重的危害。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我们要强化防范意识,以提高到战争的高度对付自然灾害,以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手段抵御自然灾害,以减小和降低其对我国的危害。自然灾害犹如战争一样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在对付自然灾害方面,我们必须进行防御自然灾害理论方面的研究,制定出对付自然灾害的科学方法,更好地防范自然灾害的危害。首先,自然灾害是可以预报的。对自然灾害的及时准确预报,是人们防范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只有提前知道自然灾害的来临,人们才能做好准备,抵御消除自然灾害的侵袭。对自然灾害的预报,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大难题,在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下,人们对某些自然灾害的预报越来越较准确。比如人们对天气的预报,象台风、雨雪、风沙等,由于预报较准确,使人类遭受这方面的自然灾害的危害在减小。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几乎每年都要遭受强台风和热带风暴的袭击,由于进行了及时地预报,使有关方面做好了对付台风和风暴袭击的措施,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有些自然灾害,由于发生的机理比较复杂和科学技术手段的限制,人们还很难及时准确地预报,象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等。特别是地震,由于产生的机理非常复杂,震兆不是很明显,给人们进行预报带了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科学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地震震理进行研究和分析,逐步做到能对地震进行预报和预防。而利用航天卫星、遥感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可如对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沙尘暴等灾害进行监控和预报。其次,自然灾害的产生具有一定自然机理。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也是引发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解决好污水、废气的排放、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阻止自然灾害的衍生,减少各种自然灾害产生的概率。不同自然灾害在发生时,其破坏的形式和机理不一样,研究不同自然灾害破坏的形式和机理,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才能更好地遏制住自然灾害的发展,减少其造成的更大危害。我国应加强抗灾减灾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对于象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特别是象大地震破坏力极大,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桥梁损坏、水电设施受损等,救护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必须根据以往的地震灾害进行研究,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开发研制专门的施救设备和器材,制定出抗震救灾的有效方法。在施救理论的基础上,我们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救灾队伍,使用专业的设备器材,以在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时,实施有效的救护,来减少灾害造成的更大危害。二国外自然灾害救济体系的借鉴与启示国际上一些国家在防灾救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美国、日本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和欧洲等国在防灾救灾体系构建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效。1.灾害概况和应急措施的执行日本是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其地震、台风发生比较多。最近这几年,日本也遭受了一些诸如台风、地震等大的自然灾害,但造成的危害并不是很大,人员伤亡不多,房屋设施毁损也不是很严重,这跟日本建立和完善了防灾救灾体系,增强了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有关。日本是世界上减灾立法较早且相对完善的国家之一。从1947年制定《灾害救助法》开始,每一次重大灾害的发生几乎都催生一部相关新法律的出台,现有防灾减灾相关法律53部。1961年制定的《灾害对策基本法》是确立综合防灾体制的根本性法律,内容包括:明确防灾责任、健全防灾相关组织、制定防灾计划、灾害预防、灾害紧急对策、灾后复兴和财政金融措施等。防灾减灾法律体系的贯彻落实,为实施灾害对策和应急措施提供了有力保证。日本重视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民众防灾意识强,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建立全国性防灾组织体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级防灾计划,建立预警机制等等措施,使得它在遇到自然灾害,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时,能够有组织、有效地进行抗险救灾,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应对自然灾害提供科学规范美国的抗险救灾机制建立比较早,也较完善。在上世纪中叶,美国联邦政府就制定了全国性的第一部灾害救助法律,启动永久性的灾害救助项目。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就成立了应对防范自然灾害的各种机构,收集了大量有关洪水、火灾、风暴、地震和相关灾害的数据,制定了相关法律,从法律上控制对易灾土地的利用;制定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灾标准和法规;为有关地区的灾害管理防范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多灾地区居民的防灾意识。美国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进行测控和评估,依据风险评估资料,建造大规模的防灾工程,突发事件“避难”场所;采取多种手段,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美国还采用科学实验方法,消除或减弱自然灾害的危害。如进行人工增雨、消雾实验,以减弱风暴的危害,进行降低地层缝隙的压力等实验来避免地震。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全国性的灾害救助法律,启动永久性的灾害救助项目,把它的军队、国民警卫队等纳入抗险救灾体系中,发挥国防力量抗险救灾的重要作用。3.自然灾害防治对策。在需要预防的基础上,(1)德国。德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冬季常常冰雪不断,长期以来德国城市在应对冰雪灾害,以及灾后重建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借鉴。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就已建立起完善的雪灾预警和应对体系。联邦和各州都组建了雪灾防治中心,由气象、电力、交通等部门共同组成,对雪灾及其他紧急情况进行预测和监控。德国还在政府部门设立了抗灾减灾的专门机构,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组织协调抗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德国在抗灾中,还充分发挥军队和公安力量的作用,一旦灾害发生,它的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等迅速开赴救灾现场,发挥抗灾救灾主导力量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2)法国。法国也常受多种自然灾害危害,其中洪涝最为严重,并造成危害很大的滑坡。1982年,法国就提出有关灾害的预防政策,即灾害暴露规划,对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并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条例。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法国再次提出了旨在减轻滑坡灾害的预防规划,即灾害防治规划,国家投入巨资,从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并将其纳入城市开发和规划中,具有法律约束功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然灾害管理从工程性措施向预防性非工程性措施的转变。(3)英国。英国非常重视对自然灾害的预防,特别是灾害预报方面,加大投入,应用高技术手段,力求预报准确。英国在1990年就将新的超大型计算机应用于气象服务,使英国气象局的大陆和海洋气象服务实现了数字化运作和管理。以英国气象局为主体的英国气象服务逐步确立了应对危机的预警机制和能力,为维护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有象加拿大在预防、抵御自然灾害方面,颁布了自然灾害《应急法令》,依据法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完善可行的应急机制,形成的一套较为高效和系统的自然灾害防范机制。国际发达国家在自然灾害方面的法规措施,大大增强了他们抵御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减小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他们的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抗险灾灾的应急机制尽管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特别是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组织了多种力量进行了抗险救灾,由于我们防范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防范应急机制和有效的手段,使抗险救灾的效果受到了影响。象2008年初的南方遭到百年未遇大雪灾,造成高速公路堵塞,交通瘫痪,电力中断等,虽然有关方面采取种种手段,但由于我们没有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和应对措施,不能有效的遏制灾害的持续和曼延,给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对于战争,我们已建立了国防较完整的体系,形成了强大的抵御战争的力量;同样对于自然灾害,我们也要建立完善的防灾救灾体系,增强我国防灾救灾的能力,以抗击自然灾害的侵袭。1.建立灾害救援综合体系面对日益猖獗的自然灾害,我们的国家应该制定自然相关的灾害防御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国家防范自然灾害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国家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依法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有效的抗灾救灾。当前我国防治灾害方面虽然颁布了相关法律,如《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等等,但都属于单灾种法,其法律多数覆盖面单一,而且没有综合减灾思路和依据,使得这些法律暂时还无法满足政府的救灾管理需求。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建立法律保障和法律监督的前提下,建立灾害救援综合体系、实施有效的综合减灾管理模式已十分必要。特别是象汶川大地震这样的重大灾害,救灾已是一种全社会立体化的活动,国家必须整合运用社会各部门资源力量,来抗灾减灾,这就需要有一个关于应对自然灾害的大法,以更高法律位阶来统一规范这样大的救灾行动,使救灾行动真正做到有效、有序、有力。2.建立抗险灾灾应急机制,进行有效地提出重大疫情应急预案在国防上,我们有战争动员机制,一旦发生外敌入侵战争,通过我们的战争动员令及其它措施,我国能很快进入战争的状态,有效地组织我们的国防力量抗击侵略者。同样对于重大的自然灾害,我们也应建立完善的抗险救灾机制,一旦灾害发生,我们能启动抗险救灾应急机制,确保能够有效、有序、有力地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来袭。我国应在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专门的抗灾救灾机构,该机构平时进行抗灾救灾知识的宣传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培训,当自然灾害发生时,组织指导抗灾救灾,保证抗灾救灾工作能在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时,能有效、有序的展开。在建立抗险救灾应急机制中,要充分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航天遥感技术、测控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等以及防灾减灾高技术科研成果,参照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建立国家抗灾减灾风险信息平台和抗灾减灾指挥系统,完善国家和地方灾情监测、预警、应急救助体系,使国家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能够信息畅通,统一指挥、步调一致。通过应急机制,能及时形成政府、军队、社会团体、企业和志愿者等多种主体共同行动的防灾救灾应急系统,发挥抗险救灾的效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应急机制中,要设置应对自然灾害发生的紧急预案,即根据灾情状况的变化、发展,备有应对的措施和手段。如在灾害发生后,一旦通讯中断、交通瘫痪,应采取何种措施,保证通讯联络,运输畅通。道路损坏,桥梁倒塌,怎样组织力量抢修;水电断供,食品缺乏,如何调运食品、物资,保证群众生活。象大地震这样的灾害发生后,如何实施疏导避难,修建应急用临时住所;如何组织对处在危险中的人进行救助;设备器材缺乏怎么办;如何对危重伤员进行救治等,预案中都要有全面的考虑和有效的措施,并且都要做最坏的打算,这样才能保证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国有些地区和部门虽然已建立了灾情的应急预案,但只停留在纸面上,可操作性不强,在应急实施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我们要对以往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不断地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归纳出带有理性的东西,完善我们的应急预案。设置紧急预案,不只是光对灾情发布黄色警报、橙色警报、红色警报等,更重要的是,能使我们在灾情面前不再被动,能赢得宝贵的时间,在复杂变化的险情面前,能采用有效的手段,把人民群众拯救出灾难之中。3.军队和军队在抗险灾灾灾后重建军队及装备在国防上,我们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保卫我们国家安全的主体力量。同样,对于自然灾害,我们也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抗险救灾专业力量,以及时应对自然灾害的侵袭。从几次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来看,无论是1998年的特大洪涝、2008年初的特大雪灾,还是四川汶川的大地震等等,训练有素、有组织、有指挥,有先进装备器材的队伍在抗险救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们的人民军队,他们有着光荣的优良传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过硬的军事素质,配备先进的装备器材,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1998年我国发生的特大洪涝面前,我们的军队在中央军委的指挥下,冲在洪涝险情的最前沿,成为抗洪救险的中流砥柱。2008年初的特大雪灾中,也是我们的军队战斗在抗击雪灾的第一线,破冰除雪,疏通道路。特别是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是我们的军队及时地开赴现场,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挥下,他们发挥了军人高昂的斗志、顽强的作风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精神,连续奋战在抗险救灾战场。军队的技术装备,如冲锋舟、通信设备、爆破器材、工程机械等装备,为运输物资、抢救伤员、架桥铺路、疏通险情等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军陆军航空兵的武装直升飞机在道路、通信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在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勇敢起飞,紧急空降,及时地将人员和物质器材空降到灾区,把灾区的伤病员及时地转运出来,为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军队及其技术装备在抗击特大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利用军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战斗作风、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其先进的技术装备进行抗险救灾,是国家进行抗险救灾最得力最有效的力量。实践证明,我人民军队在多次重大自然灾害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上,我们应该建设一支以军队为主体的抗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