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方桩引孔作业规范征求意见_第1页
预应力方桩引孔作业规范征求意见_第2页
预应力方桩引孔作业规范征求意见_第3页
预应力方桩引孔作业规范征求意见_第4页
预应力方桩引孔作业规范征求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CASMEXXXX—2023预应力方桩引孔作业规范本文件规定了预应力方桩引孔作业的基本要求、施工前准备、测量放线、引孔施工、沉桩、接桩、送桩、质量验收。本文件适用于预应力方桩引孔作业的施工、质量验收活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附条文说明)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预应力方桩prestressedsquarepile采用先张法工艺成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方形截面实心桩。3.2试沉桩drivingpiletest在工程大面积施工前,为检验桩机性能、场地地基承载力、校核场地地质情况和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而进行的实验性沉桩。3.3送桩pilefollowing打桩过程中,借助送桩器将桩顶沉至施工地面以下的工序。3.4贯入度degreeofpenetration锤击方桩一定击数后,方桩进入土(岩)层中的深度。3.5收锤标准conditionforstopinghammering将桩端打至预定深度附近时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4基本要求4.1采用预应力方桩基础的场地,应进行以下评价工作:a)场地的交通运输条件;2T/CASMEXXXX—2023b)建筑场地中孤石、坚硬夹层、岩溶、土洞、液化土层和构造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岩面坡度对桩基稳定性的影响;4.2c明显的预应力方桩基础工程,应定时监测打桩对附近建(构)筑物以及地下工程的影响,为减少施工引起的振动和挤土对附近建(构)筑物及地下工程的影响,宜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技术措施:a)合理安排沉桩顺序;b)在饱和软土地区设置袋装沙井或塑料排水板,以消除部分孔隙水压力;c)开挖地面防挤(振)沟;d)控制每天沉桩数量,控制沉桩速率。4.3方桩吊装、运输应符合以下规定:e)设计强度达到100%后方可运输。f)起吊、运输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平衡,轻起轻放,避免碰撞,严禁抛掷、滚落;g)吊装时宜采用两支点法或吊钩法,按设计要求的吊点进行吊运,吊绳与桩身夹角应大于45°;h)使用汽车运输时堆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并采用钩绳、钢缆对支点附近进行封固,防止滚动;4.4方桩现场堆放应符合以下规定:a)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有排水措施;b)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并做好标识;c)当场地及供桩条件许可时,宜单层放置;d)叠层堆放时,应在垂直于方桩长度方向的地面上设置两道垫木,垫木支点应分别位于距桩端0.21倍桩长处,垫木不允许应使用软垫木楔、腐朽木;e)现场堆放层数应根据方桩强度、地面承载力、垫木及堆垛稳定性等综合分析确定,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方桩堆放层数4.5施工现场移桩应符合以下规定:a)方桩叠层堆放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移桩;b)单层摆放的方桩可拖拉移桩,桩的拖地端应使用废轮胎等弹性材料进行保护。5施工前准备5.1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得到监理等有关单位的批准。5.2技术人员应熟悉图纸、地勘报告、施工方案等资料性文件,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能,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5.3施工前,应用相同施工工艺,在相近地质条件下进行不少于2根桩的试沉,以核对地质资料的正确性、检验沉桩机械选用的合理性,并确定打桩控制参数及停止沉桩的标准。试沉应选在地质勘探孔附近,其类型规格、长度、地质条件及施工方法应与工程桩一致。不宜利用工程桩位进行试沉。清理施工场地内影响打桩的高空及地下障碍物,遇架空高压线应做好安全防护。施工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工作,排水应畅通,保证场地条件满足施工要求。清理施工场地内影响打桩的高空及地下障碍物,遇架空高压线应做好安全防护。5.6应搭建施工用临时设施,保证水、电、路畅通,并满足安全文明施工要求。5.7选择适合本工程的沉桩设备,机械设备运进施工现场后应进行维护检查、试运转,试运转应正常。3T/CASMEXXXX—20235.8应合理布置材料堆放区域,进场材料应及时报验,将检测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区堆放。5.9应对进场方桩进行验收核查,包括方桩型式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方桩的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外观质量检查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方桩外观质量检查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方桩总外表面积的1.0%;每处粘皮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桩不允许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6测量放线6.1应将提供的水准点高程、坐标进行复测,复测无误后,及时办理签证移交手续。6.2应根据工程总平面图提供的坐标,计算出测量时所需的距离、角度,并通过坐标反算,换算成极坐标后进行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测设时应先校核施工现场已测设的坐标点,根据已测设的坐标点,测设出平面图上的坐标点,并使各个坐标点分布在施工场地内。6.4主要坐标控制点测设后,应建立整个施工现场的平面控制网。6.5平面控制网测设时应保证测设精度,测设后应进行闭合平差。6.6根据主要控制点设定建筑物轴线及角桩,根据桩位布置图,利用GPS测放桩位,应在桩位中心(精度±2cm)使用钢筋或竹签等进行定位,并撒上白灰等作醒目标记。6.7桩位测放完成后经监理人员确认后方能施工。7引孔施工7.1桩机就位后,应将潜孔锤钻头对准桩位并调节垂直度。下放潜孔锤,启动空气压缩机,进行潜孔锤跟管钻进。7.2启动空压空气压缩机驱动潜孔锤初钻时,应低速钻进,经常复核钻具垂直度并及时调整。引孔过程中,应派专人从相交垂直方向同时吊两根垂线,校核钻具垂直度。7.3应控制潜孔锤下沉速度,派专人观察下沉速度是否异常,钻具是否有挤偏现象。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7.4应注意观察钻进速度和孔口排出物情况,达到淤泥层完成施工即停止引孔,拔出钻具。拔出钻具时,应控制提升速度,边锤击、边旋转、边上拔,使孔内岩屑顺利排出,同时防止钻具上拔时卡钻。引孔过程中应不间断进行孔口岩渣清理,岩渣应集中堆放,人工外运。7.6引孔施工完成的孔口,应采用孔口覆盖、回填泥土等方式进行防护,防止人员落入空洞受伤。7.7引孔施工应做好现场施工记录,记录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引孔桩号;4T/CASMEXXXX—2023b)孔径、孔长;c)孔底地层情况;d)施工时间。8沉桩8.1锤击法施工适用于带端板的预应力方桩,无端板预应力方桩不宜采用锤击法施工,若采用锤击法施工,应做好桩头保护措施。8.2打桩顺序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周边原有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环境保护要求确定,宜符合以下要求:a)布桩较密集且距周边建(构)筑物较远、施工场地较开阔时,宜从中间开始向四周进行;b)布桩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构)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开始向两端进行;c)布桩密集且一侧靠近建(构)筑物时,宜从毗邻建(构)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及远地进行;d)宜先长桩,后短桩;e)宜先大边长桩,后小边长桩;f)宜先主楼(高层)桩,后裙房(低层)桩;g)宜先密距桩,后疏距桩;h)宜采用跳打。8.3方桩打入应符合以下要求:a)每根方桩宜一次性连续施打到位,减少中间停歇时间,一根方桩不宜分两天施工;b)开始沉桩时应采取“低提锤、轻打下”的施打方法,随着沉桩加深,沉桩速度减慢,起锤高度可逐渐增加,适当控制锤击数;c)沉桩时桩身应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垂直度偏差超标时,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必要时应拔起方桩并在孔洞内填砂后重插;当桩尖进人硬土层后,严禁采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d)沉桩时应保持方桩处于轴心受压状态,如有偏移应及时调整,以免发生断桩质量事故;e)第一节方桩遇上较松软的浅层地基土时,应利用锤自重将方桩压入,并控制方桩入土速度,以防桩身倾斜;f)遇到贯入度突变、桩身倾斜、移位、桩身或桩帽破损、地面隆起、邻桩上浮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沉桩,待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g)因为方桩的贯入阻力太大不能达到设计标高,或因为施工使桩身破坏或者桩位偏差超标时,应及时向总包、监理单位汇报处理;h)桩顶标高低于自然地面时,施工至最后一根方桩露出自然地面约1m时应复核桩顶位偏差并记录;i)沉桩过程中应按施工方案要求填写沉桩记录。8.4停锤控制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标高控制为辅。当贯入度达到要求而设计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应不大于30mm。宜连续测量三次,当每一阵贯入度逐次递减并达到终锤标准时即可终锤。8.5锤击法沉桩施工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JGJ94的有关规定。9接桩5T/CASMEXXXX—20239.1接桩可采用钢端板焊接等方式,采用焊接接桩时宜避免桩端停留在厚粘性土层以及厚而密实的粉砂层中。9.2接桩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顶宜高出地面0.5m~1.0m。对接前,应保持上下两节桩的直角对正,桩头处宜设定位板或其他导向措施,上下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纠偏不应采用大锤横向敲打。9.3焊接接桩钢板宜采用低碳钢,除应符合JGJ94和GB5066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a)焊接时宜先在坡口上对称点焊4~8个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定位板,再分层施焊;b)预应力方桩应保持上下桩端头板结合紧密,不应在上下桩端头板间塞垫件或在接缝不闭合的情况下强行焊接。9.4焊接质量应符合GB50205二级焊缝的要求,焊缝应连续、饱满、美观。雨天焊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还应采取防风措施。9.5接桩完毕后应采取防腐措施。桩接头外露部分应涂刷防腐蚀耐磨涂层,如环氧沥青(总厚度应不小于500um),待涂抹的防腐材料自然风干后,方可继续施工。10.1接桩完成并正常施打后,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以及试沉时确定的控制参数来决定是否送桩。10.2送桩前,方桩露出地面高度宜控制在0.3m~0.5m。10.3当桩顶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检测方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符合要求后应立即送桩,沉桩、送桩作业应连续进行。10.4送桩器应满足下列要求:a)应采用钢质送桩器,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打性;送桩器上下两端面应平整,且与送桩器中心轴线相垂直;b)送桩器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弯曲度不应大于1/1000;c)严禁将工程方桩作为送桩器使用。d)送桩器应与方桩匹配,套筒式送桩器下端套筒深度应为250mm~350mm,边长应大于方桩边长20mm~30mm。10.5当施工场地上部有较厚的淤泥土层时,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0m;当施工场地上部无淤泥土层或确有沉桩经验,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桩身的垂直度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加大送桩深度。10.6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参考相同条件下不送桩时的最后贯入度予以修正。11质量验收11.1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a)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相同时,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b)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现场标高,需要送桩时,在每一根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后再送桩,待全部桩施工结束,达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预应力方桩防腐及耐久性检验应满足GB/T50046、预应力方桩防腐及耐久性检验应满足GB/T50046、GB/T50476的要求。11.3工程施工应符合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按GB50202的规定进行。6T/CASMEXXXX—202311.4施工完毕后,应对桩位平面位置、桩顶标高进行复测,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方案要求,是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如存在问题应及时报告并研究处理。桩位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桩位允许偏差11.5单桩竖向承载力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a)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方桩基础,单桩承载力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法检测,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于2根;桩基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方桩基础,单桩承载力检测方法和数量可参考本条执行;b)当静载荷试验法检测受到场地条件限制时,可采用高应变动测法对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并应有邻近相同条件且可靠的动静载试验的对比资料。高应变动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于5根,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3根。因挤土效应产生的上浮桩、倾斜超过0.5%的承压桩,不应采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其竖向承载力。11.6桩身完整性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a)桩身质量检验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对于工程桩较长需要接桩时,可结合高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质量;b)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方桩基础,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