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春诗文集版本考辨_第1页
谭元春诗文集版本考辨_第2页
谭元春诗文集版本考辨_第3页
谭元春诗文集版本考辨_第4页
谭元春诗文集版本考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魁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嘔U中国学木期期^85!^Fwww.qikanw3ng,nel谭元春诗文集版本考辨【内容摘要】谭元春的诗文集在晚明有众多刻本,然而由于刊刻时间大多不明,对掌握各版本间的传承授受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通过考察谭元春诗文集的各个版本,从相关文献入手,将目前可见的谭元春诗文集按时代分为明代单刻本和清代选本两个部分论述,对诸版本的授受源流、刊刻时代、具体面目进行说明,并比较其优劣异同。【关键词】谭元春;诗文集;版本;刊刻源流。【作者简介】雷莎,文学博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化方面的研究。谭元春,明代文学家,字友夏,号鹄湾,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生于明万历丙戌(1586)年,明天启七年(1627)始中解元,崇祯十年(1637)死于赴京会试的旅途中,附于《明史•袁宏道传》后。其与同里钟惺共选《诗归》,一时名声甚赫,世称“钟谭”。二人在诗歌创作中都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审美情趣,力图将诗歌作品引入“幽情单绪,孤行静寂”的境界,是为竟陵派。竟陵派承公安之余绪,修正了前后七子与公安派之弊,并折中拟古与性灵的主张,成为晚明最有影响力的诗派之一。然其主张的奇僻幽寒之路,却缩小了文学的表现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竟陵派盛于晚明有如下评价:“相率而趋纤仄,有明一代之诗,遂至是而极弊。论者比之诗妖,非过刻也。”[1]此种论调可与谭元春诗文集之版本源流互证。谭元春诗文集晚明时期版本众多。然鼎革异代之后,其诗文只见于选本或合集,未见重刻之单行本流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谭元春道:“日久论定,(谭)徒为嗤点之资,观其遗集,亦足为好行小慧之戒矣。”[2]虽较苛刻,但也反映出谭元春诗文在有清一代没落的原因。谭诗生前风光,殁后萧索,在某种程度上也合其幽寂孤情的创作追求。今不揣浅陋,拟就不同时期谭元春诗文集刊刻之经过和存世版本之面目,做一简略考述,辨其源流。一、谭元春诗文集的明代单刻本谭元春集的明刻本众多,然不少刻本不能明确刊刻时间,对辨其传刻源流造成一定的困难。以下试从确定刻印年代入手来考其源流。谭元春的诗文最早曾有家刻本流传。其友人朱之臣在《陊蓭订定谭子诗归十卷》序中有言:“谭友夏已行诗有《简远堂》《虎井》《秋寻》《西陵》《退寻》《客心》《游首》诸集,大半皆游览之作,而家刻止《简远》一种耳。”可见以上诸集都曾刊行。朱序提及的这些已刊行诸集,都是按照刊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因此可知《简远堂诗》当为谭诗已行诸集中最早的一种,且是目前可知的唯一家刻本,时间当在1611年之前,谭元春时年二十六岁左右。然《简崖崎一论文发表专家一I廻幽中国学木期刊夙远堂诗》或许还不是谭元春最早刊刻的诗集,据钟惺《简远堂近诗序》,此前他还曾经为谭“刻诗南都”[3],谭则“戒予勿乞名人一字为序”[4]。可知在《简远堂诗》之前,谭元春还有另一种家刻本,奈何其名已不详。朱之臣在《陊蓭》序中还提到:“余过寒河,问友夏读书处,尽发其藏,得诸集前后诗刻之,题以寒河。”可知在《游首集》之后,即1616年后,《寒河集》为收录谭元春诗较为完整的集子。只是这些诗集现在均已不传,不得窥见其真面目,实为遗憾。那么,目前可见的最早的谭元春诗文集之单刻本,当为《岳归堂合集十卷》。该集亦是《明史•艺文志》中唯一著录的谭氏诗文集。是刻每半页8行,行18字,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上镌“岳归堂”,左镌卷数。卷端题“景陵谭元春友夏著”[5]。《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与《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都只著录该集为明末刻本,未知其具体刊刻年代。然根据集中序跋以及所收录诗歌,可以考订出具体的刊刻时间。该集卷首有《谭友夏自序》,同安蔡复一撰《谭友夏诗序》,京山李维桢撰《谭友夏旧刻序》,成都朱之臣撰《寒河集序》,同里钟惺撰《简远堂近诗序》。此外还有归安茅元仪撰《楚二岳集序》。自序末署“万历己未秋八月一日谭元春书”,即1619年。而自序是否为该本刊行所作之序,则不能下定论。在张泽崇祯六年(1633)的《新刻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中,此序题为《题简远堂诗》而收入诸稿自序。《简远堂诗》上文已提到,刻于1611年之前。因而,此序或为元春整理旧作时所拟,在《岳归堂合集十卷》付梓时即以之为序。但该刻本不会晚于万历己未(1619)年则是事实。其余五篇则为元春师友为其旧集所做序文。考其时代先后顺序,似以钟惺之《简远堂近诗序》为最早,钟序在序文中提到“友夏年少才高识广,勇于自信”,则该序大致作与谭元春青年时期。李维桢《谭友夏旧刻序》,没有说明作序时间,但推测此序似为比上述已行诸集更早的诗集所撰。蔡复一序中明确提到与元春共游南岳,并有《客心》《游首》二集。在元春诸稿诗序之《自题仙宝草》中,提到“丙辰岁既上衡山,闽蔡公嘉其游”的经历,可知此序当作与万历丙辰(1616)年。朱之臣《寒河集序》,乃其“得诸集前后诗刻之,题以寒河”。该序中提到的简远堂、虎井、秋寻、西陵、退寻、客心、游首诸集都已刊行,因而此序文作与1616年前后概无可疑。茅序之作者茅元仪,则是明代著名的目录学家、散文家茅坤之孙。《岳归堂集》中有元春《赠茅止生》诗,可见二人曾有过交游。谭元春于万历己未(1619)年九月至西湖及苕上(今浙江境内),并游历三月,并有《与茅止生书》,追忆在苕上与茅元仪的交游。茅元仪颇尽地主之谊,让元春大为感动。谭归后乃寄书与元仪,并在信中感谢其所作的《楚二岳集序》。按情理元春此书当作于其归竟陵不久,极有可能是泰昌庚申(1620)年间。那么茅序则可能是元春在浙期间,出其旧诗示元仪,并请之作序,则此序当成于万历己未(1619)岁末。考查《岳归堂集十卷》诸序,均未超过万历己未(1619)年。况且此集中未收录元春己未年岁末游历西湖之诗,而元春在是年春天与友人游山中的诗则有收录。因此此集最早可能刊行于己未(1619)岁末,而在泰昌庚申(1620)年间刊行的可能行则更大一些。之所以题为《岳归堂集》,可能取其“由岳而归”之意。蔡复一序中提到:“而友夏欲以其游首诸集,并以其集首诸集。”可见他很重视游历南岳的诗作。他以游岳经历冠集名,亦不足怪矣。此外,《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亦载有《岳归堂集十卷》。该集为明刻本,存八册,半页8行18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书口上刻“岳归堂”,框高19.7厘米,宽12.5厘米。卷端题“景陵谭友夏著”。前有崇祯庚午三年(1630)《谭元春新刻总序》,万历四十七年(1619)《谭元春合集序》。此本仅存七卷,当为不足之本。细观序文,多有对陈年旧作的检讨与反省。如云:“比年寡作,然斯事洞然,以为诗者探始助化之物……今观予诗,有几题无人姓字者,愧矣!愧矣!非但诗为朽器,谅予亦为古人罪人也。”又如:“诗至四百页,而所作诗,尚未有端。请断自是刻,将上下四旁而索之,山高渊沈而究之。”从这些字句可推断,此集为谭元春在崇祯年间对前集的修订并重刻之,可算是晚年对己所做的一次总结。又台湾中央图书馆有《岳归堂集四卷》,作崇祯三年刻本,序文与哈佛藏本同,疑该馆藏本亦为不全之本。两馆所藏的《岳归堂集》,当皆由万历末或泰昌初的《岳归堂集十卷》而来。继万历末或泰昌初的《岳归堂集十卷》而出的,当是《陊蓭订定谭子诗归十卷》[6],为明末岳归堂刻本。是刻半页8行,行18字。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版心上镌“谭子诗归”,下右镌“岳归堂”。左镌字数。卷端题:“竟陵谭元春友夏著东海黄家鼎尔调阅。”有蔡复一、李维桢、钟惺、朱之臣《谭子诗序》,以及谭元春作与万历己未秋的自序。是刻开篇为谭元春“诸稿自题辑录”,包括《虎井诗自题》《自题西陵草》《客心草自序》《自序游首集》《自题仙室草》《自题试桐草》等。卷数的安排则与《岳归堂集十卷》相同。此为选本,其选者陊蓭尚不能考订为何许人。是刻的编排与《岳》集基本相同。只是作品略有增益。如增加了诸稿辑录,谭元春在西湖游历之诗也编入集中。又《自题试桐草》开篇即云:“万历庚申迄天启癸亥,余四岁多在家,意不欲为诗。”又云:“辑其四年之诗以质而题曰拭桐草,当其焦尾而识其足以琴琴矣。”则《拭桐草》集的编成时间则在天启癸亥(1623)年。因此《陊》集(以下简称此集为天启本)的编订刊刻则当在此年或稍后,紧承《岳归堂集》而来。又据《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记载,日本内阁文库藏有《陊蓭订定谭子诗归十卷首一卷附醉苏草一集一卷》。附录《醉苏草》标张鄂祥撰。此为明刊本,共四册。此刊本在日原为枫山官库旧藏,根据卷次及序文,则本亦为天启本之重刻本。此集或为张鄂祥所刻,理魁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嘔U中国学木期期其人概习谭诗,在刻谭诗之余并刻自己仿谭之作一卷。谭元春较为完整的诗文集刻本出现在崇祯癸酉六年(1633),由徐汧、张泽等评的《新刻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六册,附张泽撰《旨斋诗草一卷》。此本为张泽编刻。是刻半页9行,行20字,白口,四周单边。卷一至五、十五至二十三版心上镌“岳归堂”,卷六至十四镌“鹄湾史”。卷一卷端题“竟陵谭元春友夏著,长洲徐汧九一古吴张泽草臣评”。各卷评人除张泽外各不相同。卷首有《谭元春自序》及张泽所撰《谭元春合集序》。自序末云“癸酉首夏朔元春书”,与崇祯庚午间重刻之《岳归堂集》新刻序相同,唯序作时间有所更易,不知是否为此番重刻所改。张泽序末署有“癸酉初秋,古吴张泽题于旨斋”。其在序中言:“坊客见有携谭子岳归堂新诗及鹄湾文草至者,急赚一本相授,取而读之……乃合向所去取谭子诗以刻焉。”可见此本为张泽编刻无疑。该刻本除收录谭元春各体诗归之外,大凡书启、序文、志铭、文传、杂著等皆收录其中,可谓全矣。此书封面有两种,其一“徐九一先生评定谭友夏全集素堂绣梓”;其二“钟伯敬先生评谭友夏先生文集吴门池白水梓”。按钟惺在天启年间就已过世,后者封面或为伪托,因此当以前者为正。张泽刻本的流传范围相对较广,民国二十五年上海杂志公司编印,由阿英点校的《谭友夏合集》,即是由原刻本排印而来。在张泽刻本序中提到坊间曾有谭元春文集《鹄湾文草》刻本流传,然现已不可见。目前,可见的谭元春文集单刻本是明末刻本《鹄湾集九卷遇庄一卷》三册。该集与《鹄湾文草》多少应有承接关系。据笔者在湖北省图书馆所见,是刻半页9行,行20字。下黑口,无鱼尾,白口左右双边。框高19.4厘米,宽13厘米。版心镌有“鹄湾集”。卷首有古临陈际泰撰写的《旧序》,谭元春自撰《遇庄序》。钤有“安乐堂藏书记”“明善堂览书画记”“广雅图书馆藏书”等印。是刻八卷,卷后有《遇庄论》三十三篇,为谭元春评庄子文。陈际泰旧序未知作与何年,《遇庄序》末则署有:“崇祯乙亥夏五闭户人谭元春序于岳归堂。”则知该刻本刻于崇祯乙亥(1635)或之后。《遇庄论》三十三篇在其他诗文集里鲜有见到,而此本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与《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记载,仅在湖北省图书馆可见,足见其珍贵。谭元春与崇祯十年(1637)辞世。在其殁后,有《岳归堂未刻诗不分卷》行于世。此刻本为崇祯河抱堂刻本。半页8行,行18字,四周单边,版心上镌“岳归堂”。封面镌“河抱堂藏板”。卷端题“岳归堂未刻诗,竟陵谭元春著”。有明李明睿序。末署:“时崇祯戊寅孟冬朔日,友人李明睿撰。”则是刻大致行于戊寅(1638)至乙卯(1639)之间。此外,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有《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附未刻诗文一卷十六册》,为旧钞本。除有李明睿《未刻诗文序》外,还有明曾文饶《未刻诗文序》以及元春弟谭元声《未刻诗文小引》。谭原声小引署为:“戊寅九月,元声弟泣书于豫章客舍。”而曾序末署理魁一论文发表专家一嘔U中国学木期期云:“己卯仲夏望后五日,西昌盟弟曾文饶稽首拜题。则此钞本当行于己卯(1639)年间。谭元声小引曰:“今从其笈籍得其手辑诗文若干……历夏徂秋,始克付梓。后又曰:“季亦有诗文一帙俟即续出,以当伯氏之配享可也。”由此可知谭元声是在1638年夏天就开始收集整理其兄之诗文,是最早收集元春未刻或散佚诗并且集之刻印的。而李明睿在是年冬所题之序,许是其为谭元声所谓的一季之后续出的一卷诗文而作。而曾文饶序,或为第二年即乙卯(1639)三刻之序。通过以上对谭元春现存诗文集的整理,则可大致将其集的刊刻流传归纳为三个系列:岳归堂系列、谭子诗归系列、新刻谭诗系列。这三个系列是刊刻比较多且流传也较广的。谭氏诗文在晚明的风行,在其诸集的刊刻过程中就可以想见。二、谭元春诗文集的清代选本前文已有论述,谭元春诗在易代以后迅速衰落,因此有清一代,谭氏诗文多在选本、合集中见到。明代谭诗亦入选本,然明刻本皆不存,只能从清代重刻本中窥其面目。《诗慰》为明代陈允衡所辑。现存清顺治澄怀阁刻本。在其《初集》中存《岳归堂集》一卷,《岳归堂遗集选》一卷,《鹄湾集选》一卷。是刻半页11行,行23字,白口四周单边。《中国丛书综录》上标注陈允衡为清人,但《诗慰》前有李明睿序、朱之臣序以及古燕周礼观的《诗慰续集序》。序文中显示,陈允衡与李明睿、朱之臣、谭元春都有交游,可知陈亦为当时人,或是由明入清。在《岳归堂集》前,有钟惺和朱之臣的《原序》,以及谭元春作于万历年间的《自序》。卷首题“景陵谭元春友夏著同里李昌祥过庐定豫章陈允衡伯玑评”。以下两卷选定之人有异,但都有陈允衡的评点。该集每卷前都标明了选诗的数目。《鹄湾集》今已不传,但从选目中可想见其当年面貌。《岳归堂遗集选》前有李明睿《原序》,谭元声《先兄未刻诗文小引》以及李明睿的《钟谭合传》。《鹄湾集选》前有谭元春癸酉首夏朔的《自序》以及古襄翁人龙念吾所作之序。此集明代当已刻,清代顺治年间又重刻。《钟谭诗选》不分卷。现存清顺治三年(1646)刻本。明夏官、郑星选。是刻半页8行,行20字,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单边。框高16.3厘米,宽12.9厘米。卷首题“栎里周元亮先生鉴定”。下题“古杨夏官圻父郑星掌和仝选”。该集不分卷,有钟诗选和谭诗选各一卷。明代版本已轶,顺治刻本为重刻本。《明八家诗选》,明夏云鼎编。集中有《谭子诗归》八卷。本有明崇祯间刻本,惜已不传。《清代禁毁书目》外编收录是书。《人琴集》为明代钱继章辑。现存清初刻本。存《鹄湾遗稿》一卷。是刻半页8行,行18字,白口左右双边。《名家尺牍选》,明马睿卿编。目前存为清刻本。存《谭友夏尺牍》一卷。是刻半页7行,行20字,白口,四周单边,无格。渊著堂选十八家诗》,清初钞本。存《谭友夏诗》十卷。是钞半页9行,行20字。纵观清代的谭诗选本,可以发现这些选集基本集中在清初顺治前后。不少编者都是由明入清,还带着上一个朝代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烙印。清中叶以后,谭诗甚至不入可见的任何选本,其冷寂若此。综上所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