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弗洛克的抒情》的反讽艺术_第1页
《普鲁弗洛克的抒情》的反讽艺术_第2页
《普鲁弗洛克的抒情》的反讽艺术_第3页
《普鲁弗洛克的抒情》的反讽艺术_第4页
《普鲁弗洛克的抒情》的反讽艺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鲁弗洛克的抒情》的反讽艺术

托尤埃里奥特(t.s.elisay,1888-1965)是英美现代诗的领袖和反讽大师。他的成名作《杰·阿尔弗莱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简称《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就是一首充斥着反讽的诗篇。这首诗最初于1915年发表在美国现代诗的主要阵地《诗刊》上,1917年收入艾略特的第一部诗集《普鲁弗洛克和其他观察到的事物》,由自我主义者出版社出版。当艾略特创作该诗的时候,他正在哈佛大学读书。那时,他深受于勒·拉福格的影响。拉福格是法国的反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中“常用的武器就是自嘲,让他的主人公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浪漫情感,然后立即又让他嘲笑这种情感。”(P79)毫无疑问,艾略特在创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时采用了类似拉福格的嘲讽技巧,借此开创了英美现代诗风。诚如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所言,“他通过普鲁弗洛克这一胆怯而优柔寡断的人物形象确立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嘲讽精神,这在英美诗歌传统中是前所未有的。”(P225)反讽在艾略特和英美现代派诗人笔下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赢得了英美新批评家的推崇。美国新批评大师克利安斯·布鲁克斯认为,反讽是诗歌的结构原则和现代诗人“特殊的、也许是典型的策略”(P390)。因此,反讽是理解英美现代诗歌的一把钥匙,更是理解艾略特的诗篇《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一个关键。一、普鲁弗菲尔德和传统的民歌一般说来,英美的爱情诗歌传统里常见的是爱的讴歌、召唤、失落或追忆,比如,本·琼森的《致西莉亚》,克里斯托弗·马洛的《多情的牧羊人致情人》,以及约翰·密尔顿的《悼亡妻》等等。根据标题,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应该是一首标准的爱情之歌。然而,读者发现它与传统的情歌大相径庭,在整首诗中,根本找不到传统情歌中所包含的爱情成分。作品里的男主角名叫普鲁弗洛克,身处现代社会,是一个丧失了爱的能力的懦夫。他的英文名叫Prufrock,让人联想到prude和frock两词;prude指“在性方面故作正经的人”,frock指“僧袍”和“连衣裙”。这样的联想便解释了诗篇人物的爱无门和性无能状态。的确,对于爱情,普鲁弗洛克并不讴歌,因为无法提起兴致;他也不召唤,因为深知爱情之缥缈;他也不感到失落和痛苦,因为从来就没拥有过爱情。这样的作品内容是对传统情歌的颠覆和对诗篇标题的背叛,与传统和标题相对照就成了一个无情的反讽。这首诗原名《女人中的普鲁弗洛克》(“PrufrockAmongtheWomen”),诗中却表明普鲁弗洛克身边空无一人,只有自己对着自己的内心沉思和低语。这无疑也是一个反讽。二、普鲁弗菲尔德的民歌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标题和开篇之间有一段著名的引言。那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地狱篇》第27章第61-66行。讲话者名叫归多,是意大利中部地区蒙番尔脱洛的伯爵,因为生前作假供而在第八层地狱里被火焰包围;听话者是正在游历地狱的但丁。归多以为但丁和自己一样,身在地狱,永离人间,就毫不避讳地对但丁坦白了自己生前的一切罪恶。艾略特把但丁的这段诗句用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序引是含有深意的。这是在暗示普鲁弗洛克如同归多一样,生活在一个与地狱无二的世界中,爱情与歌唱其实是不属于他的。这就与情歌的主题构成了一个强烈的反衬和讽刺。所以,《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通篇像是一个孤魂在黄昏中喃喃自语,读者听不到炽热的爱情倾诉或对唱。归多走不出地狱,普鲁弗洛克走不进爱情。三、讽刺文本中的讽刺通过全面分析《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文本和内容,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反讽。1.普鲁弗菲尔德的贡献《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一首有着许多叙事成分的、忧郁的抒情诗。作为其中的主角,普鲁弗洛克却不是一个英雄人物。他人到中年,头发稀疏,身体孱弱,梦想爱情而迟疑不决,最终甚至没有迈出自己的房门。这是一个反英雄的形象。为了塑造普鲁弗洛克这个反英雄形象,艾略特运用了对比性反讽,就是把一些古代典籍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与普鲁弗洛克并置在一起,从而突显后者的渺小和卑微。在原诗中的第四节,普鲁弗洛克一直在不停地安慰自己:将来总会有时间去做这做那。这个时间主题和表述方式化用了《旧约全书·传道书》第3章第1-8行。《传道书》里的这部分内容肯定了“万物均有定时”的规律和时间的无穷力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普鲁弗洛克心中的时间只是拖延的代名词,是思考的无休无止和机会的一再错失,是不会产生任何行动和结果的。普鲁弗洛克的这个时间观让人联想到了安德鲁·马维尔在《致娇羞的女友》里面表现出来的恰恰相反的时间观。马维尔诗中的男主角认为,时不我待,遂积极劝说女友抛却矜持,纵身爱河,莫负韶光,而普鲁弗洛克却在大好时光里虚度,自慰地投入怯懦的幻想,不能自拔。此外,这节诗中影射了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作家赫西奥德(Hesiod)的长篇农事诗《工作与时日》(“WorksandDays”)。这首农事诗介绍了古希腊的农事知识,是一曲对劳动的歌唱。在此,古人的勤奋的劳动和有活力的生活与普鲁弗洛克的无聊的茶点和无意义的社交暗中形成了对照。在原诗中的第82-83行,普鲁弗洛克想到了《圣经》中的著名先知和圣徒施洗约翰。根据《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14章第1-12行和《新约全书·马可福音》第6章第14-29行,施洗约翰为犹太国王希律所杀,其首级装在盘子里,献给公主莎乐美,作为她为希律王跳舞的赏赐。尽管普鲁弗洛克哭泣过,斋戒过,也祈祷过,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毕竟并非先知和圣徒,做不成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自己的千种努力只能落得万般无奈,让别人窃笑不已。普鲁弗洛克又想到了威廉·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英雄哈姆雷特,却发现自己还是根本就不够格。众所周知,哈姆雷特年轻俊秀,完全不像普鲁弗洛克那般老气横秋。他身负扭转乾坤的国家使命,有着超凡的智慧、决心和勇气,有着奥菲莉亚的爱情和普通民众的爱戴。他性格多虑,行事拖延,但最终把握住机会,手刃敌人和暴君,报了父仇,正了乾坤,也结束了自己在人世间的无涯的苦难。哈姆雷特不失为一个伟大的悲情英雄。相反的是,普鲁弗洛克始终在犹豫,在拖延,在近乎可笑地小心翼翼,根本不是什么英雄,有一点愚笨,差不多是一个丑角。此外,艾略特还把普鲁弗洛克描绘成了一个已被严重异化的人。诗的开篇写道:“那么让我们走吧,我和你,/当暮色蔓延在天际/像一个病人上了乙醚,躺在手术台上”(P4)。这个开篇巧妙得让人心跳,历来为人称道。这是普鲁弗洛克的内心独白。他像是麻醉了的病人,又像是患着性格分裂症,分裂成了“我和你”,即一个外在的、缺乏行为能力的躯壳和一个内在的、听任意识流淌的自我。麻醉和分裂成了普鲁弗洛克的两种状态,他不是一个正常人。在断断续续的思绪之中,他用一种自嘲的语气坦率地承认了冷落、肮脏、令他不知所措的生活现实。在这样的生活之中,他感到厌倦和害怕,被那些熟悉的眼睛用一句公式化的句子钉在墙上,自己在钉针下蠕动挣扎。这不就活像弗兰兹?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那个不堪重负而变成了甲壳虫的小职员格里高·萨姆沙吗?在绝望之中,普鲁弗洛克对自己说:“我本应成为一对粗糙的爪子/急急地掠过静静的海底。”(P8)显然,在无所事事的生活的重压之下,在被异化为弱小动物之后,不知所措的普鲁弗洛克进一步被异化了。他宁愿成为海底螃蟹,过着原始的生活,虽然看似初级,却至少知道怎样去追求和抓取。普鲁弗洛克的这番话可能与哈姆雷特的一句疯话有关。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2幕第2场,哈姆雷特对御前大臣普娄尼阿斯说:“至于你老先生若是能像螃蟹似的向后退着走,还能和我同样的年纪。”(P105)与哈姆雷特不同的是,普鲁弗洛克没有发疯,在清醒之中说出了真话。而普鲁弗洛克被异化的最终结局是死亡,淹死在水中。在普鲁弗洛克的内心深处,他还是想做些事情来改变现状的。他想到谋杀和创造,想把这个宇宙搅乱,想吐出日常生活的全部剩烟头,想聚集力量走向决定性的关头。他想成为先知,成为英雄,成为爱情和生活的引吭高歌者。但是,麻木地度过了大半辈子之后,普鲁弗洛克早已丧失了实现人的高贵理想的行为能力。尽管他不停地说“让我们走吧”,去向恋人倾诉衷肠,但他反复地推翻自己的决定,奋斗的欲望最终在犹豫中化为乌有。他没能勇敢地卷起裤脚,吃着桃子,漫步在海滩上。他始终未能踏出房门一步,而身穿短衫,倚窗而立,成了孤独的男人们当中的一个。这真像是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中的爱尔兰姑娘伊夫琳,梦想逃避而无力追求,以至最终放弃。普鲁弗洛克和伊夫琳都是西方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瘫痪者。艾略特通过幻灯般的技巧,把普鲁弗洛克的神经和意识变成文字,投射到读者眼前,展现了一个十足的反英雄形象。2.普鲁弗菲尔德的现实社会普鲁弗洛克是一名知识分子,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熟知米开朗基罗、哈姆雷特和圣经故事等等。他心中的艺术梦想停泊在遥远的古代,那是一个有着先知、英雄和伟人,又崇尚艺术的美好时代。然而,他的现实生活被低级和肮脏包围着。读者见到的是冷落的街道、不安息的夜晚、只住一宿的简陋客栈,还有满地锯末和牡蛎壳的饭馆。更不幸的是,普鲁弗洛克生活在反理想和反崇高的现代社会,这个社会的普遍特征是麻醉,弥漫着黄昏的情调和黄色的雾霭,而他和他的人际世界则在麻木中沉沉睡去。这种崇高与反崇高的对比在艺术上形成了巨大的反讽和张力。表面上看,普鲁弗洛克的现实世界是平静而舒适的,能够过着猫一样的闲散生活:开开舞会,用用茶点,读读小说,谈谈艺术,漫步庭院。他像是有闲阶级中的一员,品着咖啡,身着晨礼服,衣领笔挺,打着雅致而堂皇的领结。实际上,他所处的整个社会呈现出的是一种病态的闲荡景象。诗中多次出现茶、咖啡、蛋糕和冰激凌等食品意象,仿佛是在表明这些就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普遍丧失了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只关心一些庸俗的吃吃喝喝和寻欢作乐,让艺术和崇高成了附庸风雅的话题。这样的现实社会不是一个健康的、理想的社会。如果普鲁弗洛克跟其他人不一样,那么,他一定会做出改变。他也的确尝试过改变自己。然而,他太“熟悉了那些黄昏、早晨和下午”,太长久的浑浑噩噩已耗尽了他的信念和勇气,他根本就无力去追求那崇高的理想。于是,诗中出现了他那微弱的声音:“我已用咖啡匙把我的生活量出”(P7)。最终,在千百次的犹豫之后,他混过了大半生,依然是碌碌无为。崇高还是那么遥不可及,庸俗还是那么压倒一切。他幻灭了,淹死在水里。3.普鲁弗菲尔德的爱情之真既然艺术理想不能实现,普鲁弗洛克决定去寻找爱情,就像标题表明的那样,唱一曲爱情之歌,在爱情中获得安慰。他的爱情对象是谁呢?“在房间里女人们来了又走,/嘴里谈着米开朗基罗。”(P5,6)这两句诗在诗中出现两次,并且单列成节,获得了明显的强调。乍看上去,这些满口艺术的淑女们个个是长裙拖地,高雅动人,但是,读完诗篇之后,读者竟然获得了相反的印象。读者发现,这些女士们真正感兴趣的话题是普鲁弗洛克的个人问题。比如,关于他头顶中央的一块秃斑,她们会议论道:“他的头发多稀!”她们还会嘲笑地说:“可他的胳膊腿多么细!”(P6)她们目光锐利,像大头针一样刺人,又说着公式化的句子,并无新见。在她们面前,普鲁弗洛克感到如坐针毡,又像是一个小动物被死死地钉在墙上,无助地蠕动挣扎。从她们那里,他见不到真正的艺术,也找不到丝毫的爱情,因为这些蜚短流长的女士们是伪艺术的和反爱情的。也就是说,这些红尘俗女们是既不能理解艺术、也不能给予爱情的,让她们去谈论米开朗基罗和艺术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从她们身上去寻找爱情也无异于天方夜谭。事实上,普鲁弗洛克清楚地知道这些女人是无法满足他的爱情梦想的,因为他已熟悉了这个陈腐的世界,“熟悉了她们的一切———/带上手镯的胳膊,裸露、白净,/(但在灯光下,浅褐色的汗毛茸茸)”(P7-8)。无论这些女人引起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和欲望,这在聚光灯下被放大了的汗毛是一个醒目的存在,讽刺了他的浪漫幻想。普鲁弗洛克的真正恋人是诗篇最后的美人鱼。“我听到过美人鱼彼此唱着曲子。”“我看到过美人鱼骑波驰向大海,/梳着被风吹回白发般的波浪,/当狂风把海水吹得又黑又白。”(P12)这欢歌对唱、乘风破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美人鱼正是普鲁弗洛克理想恋人的化身。她们敞开心扉,彼此欢歌,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在此可以看出,“幻境中的美人鱼意象与现实生活中频繁出入上流社会社交场所的女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普鲁弗洛克对那些女人的厌恶情绪,同时也表达了他的爱情理想。”(P39)但是,对于普鲁弗洛克而言,美人鱼和真爱毕竟只是一个梦幻,不属于现实世界。普鲁弗洛克自己也承认:“我想她们不会为我歌唱。”(P12)因此,一旦响起人的声音,普鲁弗洛克的梦醒了,心死了,美人鱼也消逝了。4.拉撒路的故事艾略特是一个关注复活与拯救的现代诗人。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这首早期名作里,读者也能见到他有关复活的思考。诗篇的引言里就隐含着一个有关复活的主题。在地狱里遭罪的伯爵归多是复活无望的,而游历地狱的诗人但丁是能够还阳的,还能够得到理想恋人贝亚德丽采的垂爱。相较而言,普鲁弗洛克居住在人间社会,有肉无灵,有欲无爱,虽生犹死,是没有复活的指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