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比较与思考_第1页
国内外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比较与思考_第2页
国内外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比较与思考_第3页
国内外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比较与思考_第4页
国内外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比较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我国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逐渐实现无人值守以,经验实现了大规模推。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起步较晚,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理念也有很大差异,使我们的变电站无人值守运行水平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由于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运行水平,不仅仅是一个运行管理的问题,还涉及到变电站的设计模式、运行中需要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变电站设备的可靠性、运行人员的业务水平等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而国外同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国内外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差异在我国,许多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已经开始由监控中心进行监控,基本上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但作为国内电网中最高电压等级的500kV和330kV变电站,即使采用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也都是实行有人值守的管理方式。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各个电压等级变电站都能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由此发现,在国内外无人值守变电站之间、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之间都还有很大的差异。(1)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核心—“三遥”信号的采集上,国内外自动化系统有差异国内外自动化系统在遥测、遥信的对象基本上是相同的,变电站的数据分为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事故分析数据。一般在满足供电可靠性、母线电量平衡、线损、电压合格率等生产管理需要的前提下,考虑到信号太多会增加值班人员和系统的负担,各量采集的原则是少而精,有些信号甚至要合并发送,但重要的信号还是单独发送的。在遥控方式上,国内的自动化变电站和220kV监控中心主要实现了开关、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头调节等一次设备的远方操作。此外,也有一些变电站实现了继电器保护信号的远方复归。但对于保护的投运退出、定值整定等还是通过现场手动操作保护硬压板、插把等方式来实现的。而国外的变电站,不但有开关的控制,还有保护方式的本地及远程设置、保护设备运行状态的远方设置,最简单的是保护远方投运及退出。(2)在变电站自动化设计方案、设备选型上,国内不逊于国外,甚至优于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模式有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和分布分散式结构三种。相比较而言,分布分散结构是技术优越性最明显的一种设计,也是当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在北美,许多变电站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集中式RTU来实现对变电站的监视和控制;在欧洲,新建变电站和经过改造后的老变电站采用的是分布分散式布置的自动化系统。不过,他们都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值班监控。国内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因为开展的时间比较晚,采用的大多是分布分散式结构。而且无论站控层还是间隔层,在设备配置、系统通信、设计功能等方面都是国际一流的,但在一些真正开放的有用的功能上却比不上国外。(3)从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上,国外能做到无人值守,而国内却难以实现无人值守(3)现有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与无人值守运行方式相冲突,运行人员的观念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由于电网内部每年各种故障比较多,特别是人为事故屡禁不止,使管理部门的安全意识特别强,有很多新的技术都不敢去尝试,并制定了各种规定,导致变电站现场每天的工作非常多,使变电站离不开人。其实,无人值守就是要把更多的工作交给监控系统来完成,但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人工操作的准确性而怀疑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即使自动化系统出现问题,也是因为人为造成的。现在我们对开关等的远方操作已经能实现了,并能够通过电视屏幕监控系统来确认位置。保护远方投运退出、定值修改等操作是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