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网络借贷行业的风险控制研究以“人人贷”为例_第1页
金融-网络借贷行业的风险控制研究以“人人贷”为例_第2页
金融-网络借贷行业的风险控制研究以“人人贷”为例_第3页
金融-网络借贷行业的风险控制研究以“人人贷”为例_第4页
金融-网络借贷行业的风险控制研究以“人人贷”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2P借贷平台在正规金融机构之外开展,必须定位准确,不能称其为金融机构,而应该称之为金融信息服务机构。P2P网贷平台在开展金融相关创新业务时,应当小心翼翼地排查和防控法律风险。平台首先必须坚持“三不”原则:一不吸存,二不放贷,三不担保。P2P微金融还应注意对金融消费者信息隐私的保护,防止合同诈骗。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要引导其理性看待投资,以更平和、更稳健的心态去投资理财。4.3操作风险防范对策目前,我国并没有存在相关的监管机构去管理P2P网贷,监管体系还没有完成,但监管是必然的一步,特别是P2P网贷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金融。中国银监会作为我国中央级别的监管机构,应当要对网贷平台形成一种预警机制,起指导性作用,防止P2P网贷平台跑路事件持续发生,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地方的金融监管机构则负责具体的监管工作,金融办作为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要履行监管职能。同时还可以借助民间的机构,去维持日常的工作。监管机构的存在是为了维持网贷平台更好地发展、更加规范化。P2P网贷是属于金融创新的一部分,监管机构过度的监管或是缺失,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在总体包容的前提下,面对网贷平台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去劣存优。对于风险较高的平台,监管机构可以给予规劝、不听劝告的平台进行取缔:而风险可控的平台,监管机构应当积极推动其发展。同时,监管机构要充分为投资者考虑,防止没有经验的投资者被高收益吸引,胡乱投资。4.4违约风险防范对策征信体系对于网贷平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完善的征信体系能减少坏账率以及逾期率。与国外的网贷平台相比,我国的网贷平台是各自为营,其他的网贷平台根本无法查到借贷者的相关信息。同时网贷平台也无法从央行、政府和银行中查到借款人的信息。证善体系的不完善已经制约网贷平台的发展。网贷平台审核借贷者的贷款需求,只能形式上查核他的社交圈、好友评价等,无法全面的判断。目前,征信数据主要存在央行还有民间的借贷机构为了健全各大网贷平台的征信系统,我们必须打破这个局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征信信息,促进各种机构接入现有的征信体系,降低平台成本,使得投资者获益,使得整个网贷行业更好得发展。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数据库建设以及应用层面的安全体系建设,在进行网上资金转账的业务过程中,利用技术手段确保用户的身份、资金等信息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并确保用户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不被泄漏,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应该注重加强和商业银行间的合作,通过银行监管系统来共同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4.5技术风险防范对策P2P平台集聚了大量的借款人和投资人的详细个人信息,因此,一旦平台上的信息泄露,将会给借贷双方带来很大的风险。鉴于美国LendingClub得到包括Google、TRowePrice、wellington和黑石等在内的大牌投资机构的投资,美国的网络技术水平较高,而且美国P2P平台的创始人对网络技术有相当的了解。我国应该在提高P2P行业技术准入门槛的同时,加强网贷平台自身的技术投入,确保客户的资金安全及信息不被盗取或泄露。此外,在客户注册时,P2P网络借贷平台应提醒客户设置高度保密程序,提防黑客盗取密码;平台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醒客户设置高难度密码,加强客户对密码安全性的重视;P2P公司还要对自身的交易网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客户的资金及信息安全。5结语P2P行业在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进入规模扩展与问题层出不穷的矛盾局面,本论文梳理了P2P发展的历程,介绍了P2P演进的模式,发现总结了快速发展中的PZP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针对人人贷进行了风险管理控制分析。P2P网络借贷平台近几年在中国发展迅速,现在处于快速成长时期,不同程度的面临着各种内外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1、网络借贷平台作为新兴事物,目前缺少相关法律规定,从而也缺乏有效监管。2、由于运营模式会带来一部分资金沉淀,这部分资金缺乏监管,容易引发社会问题。3、贷款者面临平台自身运营风险及坏账风险的双重风险。4、由于缺乏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行业门槛过低,该行业充斥大量欺诈行为,平台的信用风险较高;同时,由于国内信用环境较差,平台和贷款者不得不面对借款者的个人信用风险。这些风险需要被正确理解并进行有效避免,才能确保网络借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衷凤英.P2P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5(02)[2]邓小峰,黄凤.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4(23)[3]白雪.中国P2P网络借贷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4]徐策.我国P2P的风险及财务规范机制[J].金融会计.2014(03)[5]陈建中,宁欣.P2P网络借贷中个人信息对借贷成功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人人贷为例[J].财务与金融.2013(06)[6]张国文.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防范与监管[J].武汉金融.2014(04)[7]邓婵.互联网金融之P2P[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8]杜平.两极分化的P2P行业[J].金融博览(财富).2014(06)[9]刘洪善,吴蒙.P2P反作弊在线游戏系统[J].电信快报.2013(07)[10]王超.P2P技术对电信行业的挑战及监管对策浅析[J].江西通信科技.2005(04)[11]国家检察官学院课题组,朱丽欣.P2P网络借贷平台异化的刑事规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26(01):76-95+173-174.[12]下亚,印梦婷.P2P网络借贷行业自律:理论模型与跨国经验[J].金融监管研究,2018(08):93-110.[13]彭红枫,徐瑞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利率定价合理吗?——基于“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金融论坛,2018,23(09):61-80.[14]程翔,王曼怡,华郡珂.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P2P网贷行业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11):118-130.[15]MingfengLin,NagpurnanandR.Prabhala,SivaViswanathan.JudgingBorrowersbytheCompanyTheyKeep:FriendshipNetworksandInformationAsymmetryinOnlinePeer-to-PeerLending.ManagementScience.2013[16]BergerSC,GleisnerF.EmergenceofFinancialIntermediariesinElectronicMarkets:TheCaseofOnlineP2PLending.BusinessResearch.2009

致谢本论文是在导师的谆谆教诲和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构思到定稿无不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导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学风使我受益终身,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这次写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认真学习和钻研,自己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收获和突破。希望这个经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激励我前进。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时刻关心我,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时时刻刻为我鼓劲、为我加油,进而促使我不断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