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第五章_第1页
建筑防火第五章_第2页
建筑防火第五章_第3页
建筑防火第五章_第4页
建筑防火第五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安全疏散设计本章概要5.1概述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5.3平安疏散时间与间隔5.4平安出口5.5疏散楼梯5.6*避难层〔间〕5.7辅助疏散设备5.8消防电梯235.1概述1、疏散设计与交通设计的区别:〔1〕研讨的对象不同;〔2〕人员流动的方向不同:〔3〕流动时运用的交通工具不同〔4〕人的心思形状不同2、建筑物平安疏散设计的必要性:防止人员因火烧、烟气中毒、房屋倒塌受损伤,需尽快撤离;室内的财物需尽快抢救;消防人员要迅速接近火场,尽快扑灭火灾,将损失降至最低。45.1概述3、平安疏散设计的根据:建筑物的规模、重要性、运用性质、耐火等级、容纳人数、消费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等4、平安疏散设计的内容:〔1〕主要平安疏散设备,如平安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消防电梯等〔2〕辅助的平安疏散设备,疏散阳台、救生袋、缓降器等〔3〕超高层建筑还应思索的平安疏散设备,避难层(间)、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等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

平安疏散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运用性质、人们在火灾事故时的心思形状与行动特点、火灾危险性大小、包容人数、面积大小合理布置交通疏散设备,为人员的平安疏散设计一条安全道路。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5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平安疏散道路设计的原那么:(1)疏散道路要短捷通畅,有明确的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便于寻觅识别(2)疏散道路要做到步步走向平安,尽量防止与扑救道路交叉和“逆流〞道路人们从失火房间→疏散走道→经平安出口直达室外平安区域,。(3)疏散道路要适宜人们的生活习惯要求。(4)在建筑物的同一地点,至少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疏散方向,尽量防止把疏散走道布置为袋形,不可防止时袋形走道的间隔是有一个限制的。(5)疏散走道宜直,不宜为U形和S形,不要有宽度变化的平面,走道上方不能有妨碍疏散的突出物,下面不能有忽然改动地面标高的踏步以妨碍疏散。(6)疏散道路上的疏散指示标志简明易懂,醒目易见。(7)合理设置各种平安疏散设备,做好其构造等设计。6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1、火灾事故时人的心思与行为疏散人员的心思与行为表5-1(1)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楼梯口疏散在旅馆、剧场等发生火灾时,一般旅客和观众习惯于从原出入口或走过的楼梯疏散,而很少使用不熟悉的出入口或楼梯。就连自己的住处也要从常用的楼梯去疏散,只有当这一退路被火焰、烟气等封闭了,才不得已另求其它退路(2)习惯于向明亮的方向疏散人具有朝向光明的习性,故以明亮的方向为行动的目标。例如,在旅馆、饭店等建筑物内,假设从房间内走出来后走廊里充满烟雾,这时如果一个方向黑暗,相反明亮方向的话,就会向明亮方向疏散(3)奔向开阔空间理这一点,与上述趋向光明处的心理是相同,在大量火灾实例中,确有这些现象(4)对烟火怀有恐惧心对于红色火焰怀有恐惧心理是动物的一般习性,一旦被烟火包围,则不知所措。因此,即使身处安全之地,亦要逃向相反的方向(5)危险迫近,陷入极度慌乱之中,就会逃向狭小角落在出现死亡事故的火灾中,往往发现缩在房间、厕所或把头插进橱柜的尸体(6)越是慌乱,越容易跟随他人人在极度的慌乱之中,就会变得失去正常行动的能力,于是无形中产生跟随他人的行为(7)紧急情况下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遇到紧急情况时,失去了正常的理智行动,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应付紧急情况上,会发挥出平时意想不到的力量。如遇火灾时,甚至敢从高楼跳下去7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2、疏散平安分区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疏散行动道路,也根本上和烟气的流动道路相同,即,房间走廊前室楼梯间。为了保证人员疏散平安,理想情况是疏散道路上各个空间的防烟、防火性能逐渐提高,楼梯间的安全性到达最高。为此,需求把疏散道路上的各个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间,称为疏散平安分区。分开火灾房间后先要进入走廊,走廊的平安性高于火灾房间,故称走廊为第一平安区;依此类推,前室为第二平安分区,楼梯间为第三平安分区。高层建筑中,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超越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层厂房等要设防烟楼梯间。这样,建筑物的走廊为第一平安分区,防烟前室为第二平安分区,楼梯间为第三平安分区。所以,人员疏散进入防烟楼梯间,便以为到达平安之地。8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3、合理组织疏散流线〔1〕根据火灾事故中疏散人员的心思与行为特征,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尤其是布置疏散楼梯间时,原那么上应使疏散的路线简捷,并能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道路相结合,使人们经过生活了解疏散道路,并尽能够使建筑物内的每一房间都能向两个方向疏散,防止出现袋形走道。图5-1平安分区表示9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图5-2综合性高层建筑的人流道路10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2〕在规范层(或防火分区)的端部设置图5-3某高层L型宿舍楼的疏散道路11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3〕接近电梯间设置图5-4接近电梯设置疏散楼梯12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4)接近外墙设置图5-5疏散楼梯靠外墙设置13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5〕出口坚持间距图5-6出入口坚持间距不小于5m145.2平安分区与疏散道路〔6〕设置室外疏散楼梯图5-7出入口坚持间距不小于5m15165.3平安疏散时间与间隔1、允许疏散时间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可以疏散到平安场所的时间叫允许疏散时间。由于建筑物的疏散设备不同,对普通建筑物而言,允许疏散时间是人员分开建筑物,到达室外平安场所的时间,而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是指到达封锁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的时间。

据国内外火灾统计,火灾时人员的伤亡,大多数是因烟气中毒、高温暖缺氧所致。而建筑物中烟气大量分散与流动以及出现高温暖缺氧,是在轰然后加剧的。火灾实验阐明,建筑物从着火到出现轰然的时间大多在5-8min。思索到建筑构件(特别是吊顶的耐火极限)和平安系数,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与高层民用建筑的允许疏散时间为5-7min,三、四级耐火等级的为2-4min。鉴于影剧院、礼堂的观众厅,包容人员密度大,平安疏散比较重要,所以允许疏散时间要严厉控制。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允许疏散时间为2min,三级耐火等级的为1.5min。由于体育馆的规模普通比较大,包容的观众人数是影剧院的几倍或几十倍,那么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的疏散时间那么为3-4min。5.3平安疏散时间与间隔2、疏散速度是平安疏散的一个重要目的。它与建筑物的运用功能,运用者的人员构成、照明条件有关,其差别较大,如下表5-2是群体情况下疏散人员的行动才干的分类。

疏散人员行动才干的分类表5-2人员特点群体行动能力平均步行速度(m/s)流动系数(人/m)水平(V)楼梯(V)水平(V)楼梯(N′)仅靠自力难以行动的人:重病人、老人、婴幼儿、弱智者、身体残疾者等0.80.41.31.1不熟悉建筑内的通道、出入口等位置的人员:旅馆的客人、商店顾客、通行人员等1.00.51.51.3熟悉建筑物内的通道、出入口等位置的健康人:建筑物内的工作人员、职员、保卫人员等1.20.61.61.417185.3平安疏散时间与间隔3、平安疏散间隔平安疏散间隔有两个含义:(1)

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间隔;(2)

房门至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平安出口的间隔。a平安出口:保证人员平安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b单、多层民用建筑疏散间隔〔如下表5-3〕民用建筑平安疏散间隔表5-3建筑名称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外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托儿所、幼儿园2520----2015----医院、疗养院3530----2015----学校3530----2220----其它民用建筑4035252220155.3平安疏散时间与间隔〔c〕高层民用建筑平安疏散间隔〔如下表5-4〕高层建筑的疏散更难,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火灾的惊慌与恐惧更为严重,因此,疏散间隔较普通民用建筑要求更加严厉。高层民用建筑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内恣意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越30m,其它房间最远点不宜超越15m。

高层民用建筑平安疏散间隔表5-4建筑名称房间门或住宅户口门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医院病房部分2412其它部分3015教学楼、旅馆、展览楼3015其它建筑4020195.3平安疏散时间与间隔〔d〕厂房平安疏散间隔〔如下表5-5〕工业厂房的平安疏散间隔是根据火灾危险性与允许疏散时间及厂房的耐火等级确定的。从表5-5可以看出火灾危险性越大,厂房耐火等级越低,平安疏散间隔要求越严。而对于丁戊类消费,当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时,其疏散间隔可以不受限制。厂房平安疏散间隔(m)表5-5生产类型耐火等级单层厂房多层厂房高层厂房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甲一二级3025--------乙一二级755030----丙一二级80604030三级6040--------丁一二级不限不限5045三级6050--------四级50--------戊一二级不限757560三级100------------四级60--------20215.4平安出口一、平安出口平安出口是指保证人员平安疏散的楼梯〔间〕或直通室外的出口。二、平安出口的宽度和数量为了满足平安疏散的要求,除了对平安疏散的时间、间隔提出要求外,还对安全出口的宽度提出要求。假设平安出口宽度不够足,就会延伸疏散时间,呵斥滞留和拥堵,甚至出现因平安出口宽度缺乏呵斥不测伤亡事故。1.平安出口的宽度工程中运用的计算平安出口宽度的方法----百人宽度目的百人宽度目的可按下式计算:式中:B—百人宽度目的,即每100人平安疏散需求的最小宽度(m);N—疏散总人数(人);A—单股人流通行才干,平坡时A=43人/min;阶梯地时,A=37人/min;t—允许疏散时间(min);b—单股人流的宽度,人流不携带行李时,b=0.55m。5.4平安出口2、平安出口的宽度目的决议平安出口宽度的要素很多,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与层数、运用人数、允许疏散时间、疏散道路是平地还是阶梯等。为了使设计既平安又经济,符合实践情况,对相关计算结果作适当调整,可知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的走道的宽度百人目的(如下表5-6),影剧院、礼堂、体育馆的疏散宽度目的如表5-7所示楼梯、门和走道宽度目的表5-6

耐火

等级宽度指标

(m/百人)层数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层0.650.751.00三层0.751.00----≥四层1.001.25----225.4平安出口大型公共建筑疏散宽度目的表5-73、平安出口的数量(1)单多层建筑平安出口的数量①每个防火分区的平安出口至少有两个。②以下情况可以设1个平安出口。a.二三层的建筑符合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的可设一个疏散楼梯。〔见下表5-8〕剧院、礼堂体育馆

观众厅座位数(个)耐火

等级宽度指标(m/百人)疏散部位≤2500≤1200≤3000-50005001-1000010000-20000一、二级三级一、二级一、二级

一二级门和走道平坡地面0.650.850.430.370.32阶梯地面0.751.000.500.430.37楼梯0.751.000.500.430.3723245.4平安出口b.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越60平米,且人数不超越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头的房间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间隔不超越14m,且人数不超越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小于1.4mc.单层公共建筑如面积不超越200平米,且人数不超越5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平安出口d.设有不少于两个疏散楼梯的一二层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如顶层部分升高时,其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越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越200平米,人数之和不超越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设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平安口。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表5-8耐火等级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一、二级二、三层500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三级二、三层200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四级二层200第二层人数不超过30人5.4平安出口③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越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④超越6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⑤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平安出口的数目均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平安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越250人。包容人数超越2000人时,其超越2000人的部分,每个平安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越400人。⑥体育馆观众厅平安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平安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越400-700人。⑦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平安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但面积不超越50平米,且人数不超越10人时可设一个。255.4平安出口(2)高层建筑平安出口的数量①每个防火分区的平安出口至少有两个,但符合以下情况的可以设一个平安出口。a.18层及以下,每层不超越8户,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越650平米,且设有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b.每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的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c.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越规定的一个防护分区面积的1.4倍的公共建筑。②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符合以下规定:剪刀楼梯间为防烟楼梯间;剪刀楼梯的梯段间,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实体墙分隔;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265.4平安出口③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④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平安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完全出口。⑤高层建筑的平安出口应分分布置,两个平安出口之间的间隔不小于5m。⑥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2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屋顶方向开启。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⑦位于两个平安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60m2时,可设置一个净宽小于0.9m的门。位于走道尽端且面积≤75m2时,可设一个净宽不小于1.4m的门。⑧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250人27285.4平安出口三、疏散门设计要求:1、开启方向向疏散方向开启;2、疏散门不允许采用转门,推拉门;3、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不设门槛,在门两侧1.4米范围内不设台阶,尽量设自动门栓;4、在疏散外门的上方设防火挑檐,宽度不小于1m;5、疏散门的上方设疏散指示标志。295.5疏散楼梯一、定义供人们在火灾紧急情况下平安疏散用的楼梯。具有一的防火、防烟功能。当火灾发生时,普通电梯如未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因供电中断,一般都会停顿运转。此时,楼梯便成为最主要的垂直疏散设备。所以楼梯间的防火性能的优劣,疏散才干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人员的生命平安和消防队的扑救任务,故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二、分类按防烟火作用划分为:〔普通楼梯间〕开敞式楼梯,封锁式楼梯,防烟楼梯,室外疏散楼梯,剪刀楼梯间。其中防烟楼梯的防烟火作用和平安疏散程度最好,开敞楼梯最差。5.5疏散楼梯三、疏散楼梯的设计原那么①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高度、包容人数等,合理确定疏散楼梯的方式、数量和构造方式。②接近防火分区的两端设置,便于双向疏散,保证疏散平安;接近电梯间设置,以人们习惯的道路与疏散道路相结合;接近外墙设置,以便于天然采光和通风,亦利于扑救火灾。③疏散楼梯应坚持上下畅通(高层建筑应通向顶层),且防止不与人流的方向相互交叉。④疏散楼梯应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并布置在易于寻觅的位置。305.5疏散楼梯1.疏散楼梯在单、多层民用建筑平安疏散设置中应符合以下规定:①公共建筑内的室内疏散楼梯宜设置楼梯间。公共建筑门厅的主楼梯如不计入总疏散宽度,可不设楼梯间。②五层及五层以下的公共建筑(病房楼除外)、六层及六层以下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可设敞开楼梯。③六层以上的组合单元式住宅和宿舍也可采用敞开楼梯,但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假设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2.疏散楼梯在高层民用建筑平安疏散设置中应符合的规定:①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及洞口。②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③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需部分程度穿过时,应穿钢套管维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31325.5疏散楼梯④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动,首层有直通室外的出口。⑤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口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和转门⑥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需符合双向疏散走道的规定。3.疏散楼梯在工业建筑平安疏散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①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高层库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锁楼梯间,高度超越32m且每层人数超越10人的高层厂房宜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②丁、戊类的单、多层厂房(高度在24m以下)可用敞开楼梯做疏散楼梯。③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构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越10°。④楼梯间内宜有天然采光,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5.5疏散楼梯四、几种疏散楼梯间的运用1、普通楼梯间(开敞式楼梯间)普通楼梯间是多层建筑常用的根本方式。但其在防火上是不平安的,它是烟、火向其他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因多层建筑层数不是很多,疏散较方便,且经济方便,所以其在多层建筑中运用较多。这种楼梯的典型特征是,不论它是一跑、两跑、三跑,还是其他方式,其楼梯与走廊或大厅都敞开在建筑物内。但要留意:疏散楼梯最小宽度1.1m,且楼梯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越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在间隔楼梯间不超越15m处。适用场所:五层及以下的公共建筑〔医院、疗养院除外〕、六层及以下的单元式住宅〔7~9层单元式住宅,楼梯应直通屋顶、7~9层单元住宅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楼梯可不直通屋顶〕、高度在24米以下的丁、戊类多层厂房。335.5疏散楼梯图5-8(a)普通楼梯间的运用345.5疏散楼梯图5-8(b)普通楼梯间的运用355.5疏散楼梯疏散楼梯间的普通规定如下:(1)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有利于楼梯间的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资料贮藏室、渣滓道。(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或其他妨碍物。(4)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5)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6)疏散楼梯最小宽度为1.1m。不超越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宽度可不小于1m。(7)楼梯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越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在间隔楼梯间不超越15m处。365.5疏散楼梯2、封锁楼梯间(1)定义:设有能阻挠烟气的双向弹簧门(单、多层),或乙级防火门(高层,单多层)的楼梯间,为封锁楼梯。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技术条件和建筑设计的实践情况,当建筑的规范不高,而且层数不多时,也可采用不设前室的封锁楼梯间,即器具有一定耐火才干的墙体和门将楼梯与走廊分隔开,使之具有一定的防烟、防火才干。

37图5-9封锁楼梯间表示图5.5疏散楼梯(2)设置要求:①应靠外墙设置,应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②楼梯间的首层衔接主要出口时,可设扩展的封锁楼梯间;③设乙级防火门时,应向疏散方向。开敞式楼梯方式和适用范围(要求至少有一面墙开窗)。④高层建筑封锁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复位,超越5层的多层民用建筑的封锁楼梯间可运用能阻挠烟气的双向弹簧门。⑤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形成扩展的封锁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适用场所:高层建筑中,高度小于32m的二类建筑;10层及11层通廊式住宅,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与高层建筑主体部分直接相连通的附属裙房;超越5层的公共建筑和超越6层的塔式住宅。385.5疏散楼梯〔3〕封锁楼梯间的设计留意问题①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构成扩展的封锁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②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③高层厂房(仓库)、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锁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④其他建筑封锁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395.5疏散楼梯图5-10扩展楼梯间分割措施图5-11封锁楼梯间不应开设其它洞口405.5疏散楼梯图5-12楼梯间设置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图5-13扩展封锁前室41425.5疏散楼梯3、防烟楼梯间(1)定义:在楼梯间入口之前,设置能阻止火灾时烟气进入的前室,或阳台、凹廊的楼梯间,称为防烟楼梯间.且通往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2)设置要求:①入口处应设前室: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前室面积≥6m2,居住建筑≥4.5m2,合用前室对公共建筑≥10m2,对居住建筑≥6m2。②设防火门,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向疏散方向开启。③前室应有防排烟设备。〔前室可以是房间、阳台、凹廊、走廊〕(3)适用场所: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越32m的二类建筑;高度超越24m的高级高层住宅(凡设集中空调系统的为高级住宅,否那么为普通住宅,仅设窗式空调的高层住宅属于后者);层数≥12层的通廊式住宅;层数≥19层的单元式住宅;高层塔式住宅。435.5疏散楼梯①带开敞前室的防烟楼梯间I.利用阳台做开敞前室。II.利用凹廊做开敞前室。图5-14利用阳台做开敞前室图5-15利用凹廊做开敞前室5.5疏散楼梯②带封锁前室的防烟楼梯间I.利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设于走廊的两种防烟楼梯间,一是设在高层建筑的走廊端部的防烟楼梯间;二是设在走廊中间的防烟楼梯间,如图5-16。后者,在平面布置时,宜设靠外墙的防烟前室,并在外墙上设有开启面积不小于2m2的窗户。44图5-16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平面表示5.5疏散楼梯II.采用机械防烟的楼梯间筒体构造的建筑采用中心核式布置。由于其楼梯位于建筑物的内核,因此只能采用机械加压防烟楼梯间。加压方式有仅给楼梯间加压(图5-17a)和分别对楼梯间和前室加压(图5-17b)以及仅对前室加压(图5-17c)等不同的方式,应根据设计的实践情况选用。楼梯间加压应坚持正压50Pa,并利用气压的渗漏对前室间接加压,使之高于走道的压力;当采用楼梯间与前室分别加压并共用同一竖井时,应采用自动调理设施,使得楼梯间与前室分别坚持50Pa和25Pa的压力。45图5-17采用机械防烟的楼梯间465.5疏散楼梯4、剪刀楼梯间(1)定义又称为叠合楼梯或套梯,两座单跑楼梯交叉在一同,梯段中间用实体墙隔开(1h耐火极限)构成两个平安出口,有两个封锁空间的楼梯。其特点是,在同一楼梯间里设置了两座楼梯,构成两条垂直方向的疏散通道。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可利用较狭窄的空间,节约运用面积。(2)设计要求①剪刀楼梯是垂直方向的两条疏散通道,在两个楼梯段之间设分隔墙,使两条疏散通道成为相互隔绝的独立空间,即使有一个楼梯进烟,还能保证另一个楼梯无烟,以提高剪刀楼梯的疏散可靠性。②剪刀楼梯是高层住宅〔尤其是塔式高层住宅〕设计中,常采用的较为经济、合理的处置手法。采用了剪刀楼梯的高层住宅户门、主楼梯间的门普通开向共同运用的短过道内,使过道具有扩展前室的功能。详细的防火措施是:开向前室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分隔前室的墙体为≥2.0h的不熄灭墙体,楼板为≥1.5h的不熄灭体楼板。③剪刀楼梯必需是防烟楼梯间5.5疏散楼梯图5-18剪刀楼梯表示47485.5疏散楼梯(3)适用场所当需求设置两部或四部或更多的楼梯时,且梯间面积紧张时需设置。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建筑中,普通都是设置在电梯旁边。在用不了电梯的情况下就只需走楼梯,比如来了特大地震,电梯出现缺陷或者火灾等,那么只需设置剪刀楼梯才可以满足人流大,消防扑救等要求。(如以下图5-19所示,用剪刀楼梯作防烟楼梯)前室前室前室α250≮220平面角α≮100,向内250mm处,踏步宽≮220mm中心区上下下上合用前室规范层12上上一层平面图5-19用剪刀楼梯作防烟楼梯495.5疏散楼梯5、室外疏散楼梯(1)定义是指用耐火构造与建筑物分隔,设在墙外的楼梯。室外疏散楼梯不占室内有效的建筑面积,不易遭到烟气的要挟,主要用于应急疏散,可作为辅助防烟楼梯运用。其不受风向的影响,防烟效果和经济性好,缺陷是室外楼梯易呵斥心思上的高空恐惧感。(2)设置要求:①梯段净宽≥0.9m,扶手高度≥1.1m;②倾斜角度≦45°;③疏散门为乙级防火门;④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⑤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楼梯段和平台应为耐火极限≧1h的不熄灭体,且不得漏空。图5-20室外疏散楼梯505.6*避难层(间)1、定义及设置避难层的意义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供发生火灾时人员暂时避难运用的楼层。假设作为避难运用的只需几个房间,那么这几个房间称为避难间。它还是超高层建筑特别设置的两项平安疏散设备之一,是保证超高层建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平安脱险的一项有效措施。不同楼层、不同人数的高层建筑运用楼梯疏散需求的时间(min)表5-9建筑层数每层240人每层120人每层60人建筑层数每层240人每层120人每层60人50131663320512513401055226103819930783920因此建筑高度超越100m的公共建筑,设置暂时避难层(间)是非常必要的。5.6*避难层(间)2、类型〔3种类型〕:(1)敞开式避难层:不设维护构造,为全敞开式,普通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屋顶之上。(2)半敞开式避难层:周围设有防护墙,上半部设有窗口,窗口多用铁百叶窗封锁。(3)封锁式避难层:周围设有耐火的维护构造,室内有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3、避难层设置要求:①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越15层。51图5-21避难层〔间〕疏散楼梯分隔表示设备层≤15层≤15层5.6*避难层(间)②不延续的楼梯竖井能有效地阻止烟气竖向分散,但会使设计、施工及疏散更加复杂,所以,应根据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层数等,宜沿垂直每隔2个或3个避难层错位一次。③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人/m2计算。④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⑤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⑥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⑦封锁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备。⑧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h,照度不应低于1.1。525.6*避难层(间)4、防火要求:a.周围墙体〔外墙〕的耐火极限≥2h,避难间与设备间之间的隔墙的耐火极限≥2h,隔墙上的门为甲级防火门;b.楼板的耐火极限≥2h;c.外墙上的所设防火窗为甲级防火窗。5、避难层疏散设计:a.平安出口的数量:至少2个;b.普通的客货梯因不能阻挠烟气进入,那么不能在避难层上设门停靠;消防电梯该当在避难层上设门停靠;c.避难层内设置灭火系统,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应急广播系统,公用;d.避难层的楼梯应使人们不要失去进入避难层的时机;e.避难层应设防排烟系统。53545.7辅助疏散设备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内的人员在火灾时能平安可靠地疏散,高层建筑除了需设有完善的平安疏散设备外,结合建筑平面布置、立面布置等情况,增设一些辅助平安疏散设备也是很有必要的。辅助疏散设备的类型:疏散阳台(或凹廊)、屋顶直升机停机坪、自动缓降安装、救生袋、避难桥、避难梯等。1.疏散阳台(或凹廊)在高层公共建筑与走廊尽端的外墙上常设有阳台或凹廊。这些阳台和凹廊在火灾发生时,常是人们以为平安的地方而到这里躲避。假设能在此再设有疏散设备是非常有利的。5.7辅助疏散设备55设置要求:①在阳台上开孔,孔尺寸≥600mm×600mm;②在孔内设折叠梯,厚度与阳台板厚度相等,上有盖板下有托底;③空洞阳台与走廊连通的门用乙级防火门④阳台栏板高≥1.1m,巩固耐火。≥2m走廊绳梯≥1.1m5.7辅助疏散设备2.屋顶直升机停机坪(1)定义屋顶直升机停机坪和避难层一样,也是超高层建筑中特别设置的平安疏散设备,是保证超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平安脱险的一项有效措施。从避难角度而言,可以将其作为垂直疏散的辅助设备之一。利用直升机营救被困于屋顶的避难者,消防人员可从天而降,灭火救人。故从消防角度而言它是非常有效的疏散及灭火救援的辅助设备。(2)设计要求①设置条件建筑高度超越100m,规范层建筑面积超越100m2的公共建筑。

565.7辅助疏散设备②位置a.设在屋顶平台上,但留意避开凸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间、避雷针、天线等b.设在屋顶设备机房的顶面上,较易避开屋顶凸出物。c.停机坪边缘与周围突出物间隔≥5m,出入口宽度≥0.9m,出入口不少于2个,机坪周围设置高度≥1.1m的平安护栏。③大小和方式a.大小其大小取决于直升机的大小。为思索火场需求关系,不添加过多投资及建筑构造处置的能够性,选用中型机(12人)为宜。b.方式可为圆形和矩形两种。其中圆形直径D是应为飞机直径的1.5倍。矩形短边要不小于机身全长。575.7辅助疏散设备④灯光a.为保证视航需求,机坪应设各种照明灯具,灯光的详细要求按民航管理局的规定执行。b.圆形机坪周边着陆灯不少于8个,间距≤3m;矩形机坪任一边着陆灯不少于5个,间距≤3m。c.机坪周围设航空妨碍灯和应急照明灯,导航灯设在机坪的两个相反的方向上⑤机坪符号机坪应有明显的标志,为白色的“H〞。⑥机坪的消防设备机坪的适当位置要设消火栓、泡沫灭火设备等。585.7辅助疏散设备图5-22直升飞机停机坪的普通规定595.7辅助疏散设备3.救生袋也叫避难袋,由三层资料制成。最外层由玻璃纤维制成,可耐800℃高温;次层为弹性制动吃呢个,能束抱住下滑的人体,控制下滑速度;最内层能承重,有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