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_第1页
电子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_第2页
电子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_第3页
电子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_第4页
电子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子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本型式评价大纲适用于准确度等级为I、Ⅱ、Ⅲ、IV级的电子经纬仪的型式评价。JJG100全站型电子速测仪JJG414光学经纬仪JJG949—2000经纬仪检定装置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3161—2003光学经纬仪JB/T9329—199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上述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大纲的引用而成为本大纲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大纲,然而鼓励根据本大纲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大纲。3概述电子经纬仪(以下简称经纬仪)是具备自动补偿、电子测角,带有数字显示的测角该类仪器主要用于国家三等、四等导线测量及三角控制测量、矿山、铁路、公路、桥梁、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工程测量工作,也可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其准确度等级以仪器标称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mg来划分,见表1。仪器等级IⅡⅢ标准偏差范围(")经纬仪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4.2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经纬仪应标明制造厂(或厂标)、型号及出厂编号,国产经纬仪必须有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编号(新产品可留有相应位置)及MC标志。带有激光器的经纬仪应在显著位置注有警告性标志。24.3提供审查的技术文件样机照片;产品标准(含检验方法);总装图、电路图和主要零部件图;使用说明书;按照产品标准全项所做的试验报告。4.4试验样机申请单位应提供自己生产的样机。申请单位可以按单一产品提出申请,也可以按系列产品提出申请。凡按单一产品申请的,一般情况下应提供三台样机;按系列产品申请的,每个系列产品中抽取三分之一有代表性的规格产品,每种规格提供试验样机的数量,按申请单一产品的原则执行。按以上原则,数量太多的,可适当减少样机数量。具有代表性的规格,由受理申请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与承担试验的技术机构根据申请单位提供的技术文件确定。5计量要求5.1望远镜的分辨力望远镜十字丝中心附近分辨力不得大于按公式(1)计算的值:k——系数,倒像采用k=1.2,正像采用k=1.4。5.2望远镜放大率望远镜实际放大率与其标称值之偏差的下限值应不超过所规定名义值的5%。5.3望远镜物镜有效孔径望远镜物镜实际有效孔径与其标称值之偏差的下限值应不超过所规定名义值5.4水准器轴与竖轴的垂直度经纬仪整平后,圆水准器气泡应居中,水准器轴与竖轴垂直度偏差不大于长水准器分度值的1/2。5.5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照准部旋转正确性应符合表2的要求。5.6视准轴与横轴的垂直度视准轴与横轴的垂直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5.7横轴与竖轴的垂直度·横轴与竖轴的垂直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5.8竖直度盘指标差竖直度盘指标差应符合表2的要求。35.9补偿器性能补偿器性能包括补偿器补偿范围和补偿器补偿误差,均应符合表2的规定。5.10望远镜调焦运行误差望远镜调焦运行误差应符合表2的要求。5.11对中器的对中误差对中误差在0.6m~1.5m高度内误差不大于1mm。5.12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应符合表2的要求。5.13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应符合表2的要求。6通用技术要求6.1外观及一般功能经纬仪表面不应有碰伤、划痕、脱漆和锈蚀;盖板及部件应接合整齐,密封良好。光学部件表面应无擦痕、霉斑、麻点及脱膜等现象,望远镜应视场明亮、亮度均匀、十字丝成像清晰;目镜调焦及物镜调焦旋钮应转动平稳,不应有分划影像晃动或自行滑动的现象;轴系运转应灵活,无晃动。水准管及圆水准器的校正螺钉不应有松动现象;脚螺旋转动应松紧适度,无晃动;水平及竖直制动及微动机构应运转平稳可靠,无跳动现象;经纬仪和基座的联接锁紧机操作键盘上各按键反应应灵敏、功能正常。液晶显示屏显示的各种字符应清晰、内容应完整。数据输出接口及外接电源接口应完好,数据显示及存贮或传送功能正常。记录存贮卡应完好无损,在经纬仪上应能正常使用。表2电子经纬仪计量性能要求序号电子经纬仪等级及允差I级(")Ⅱ级(”)Ⅲ级(“)IV级(")1望远镜的分辨力2望远镜放大率下限值应不超过所规定名义值的5%3望远镜物镜有效孔径下限值应不超过所规定名义值的5%4水准器轴与竖轴的垂直度(格)5照准部旋转正确性长气泡(格)电子气泡(")6视准轴与横轴的垂直度(")7横轴与竖轴的垂直度(")4表2(续)序号电子经纬仪等级及允差I级(")Ⅱ级(")Ⅲ级(")IV级(“)8竖直度盘指标差(“)9补偿器性能范围(')偏差(")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标准偏差(")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望远镜调焦运行误差(")对中器对中误差光学对中器在高0.6m~1.5m范围内,应不大于1mm激光对中器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6.2望远镜竖丝的铅垂度经纬仪整平后,望远镜十字丝的竖丝应在铅垂面内,不应有目力可见的偏差。6.3工作温度试验6.3.1低温试验温度-25℃士2℃,保温2h。试验后经纬仪能正常开机、关机、过零,键盘、显示器等功能正常,经纬仪各部分的润滑油脂无凝固、各转动部分无咬紧、阻滞和转动不灵活现象,光学零件无脱胶、视场内无影响读数等现象。6.3.2高温试验温度45℃±2℃,保温2h。试验后经纬仪能正常开机、关机、过零,键盘、显示器等功能正常。经纬仪各部分的润滑脂应无流失现象,各转动部分无不灵活现象,电镀及油漆表面无脱皮或起泡,视场内无影响读数及光学零件无脱胶等现象。6.4运输、环境试验6.4.1振动试验安放在经纬仪箱内的经纬仪放在振动台上,以脉冲重复频率(60~100)次/min,加速度100m/s²±10m/s²,连续振动1000次。试验后目视及手动检查外观及一般功能。6.4.2运输环境温度试验6.4.2.1低温环境试验5试验温度-40℃±3℃;保温8h;降温速度不大于1℃/min。试验后使包装件温度升至室温取出,目视及手动检查外观及一般功能,并在常温下放置24h以上。6.4.2.2高温环境试验试验温度+55℃±3℃,保温8h,升温速度不大于1℃/min。试验后使包装件温度降至室温取出,目视及手动检查外观及一般功能,并在常温下放置24h以上。6.4.3跌落试验经纬仪包装件从250mm高度,以自由落体方式跌落至平整坚硬的水泥地面或钢板台面上四次。试验后目视及手动检查外观及一般功能。6.4.3.2倾斜跌落经纬仪包装件底面每一棱边沿倾角30°、高度250mm的试验台滑落各1次。试验后目视及手动检查外观及一般功能。6.4.4湿热环境试验温度为55℃,相对湿度为93%,每周期为24h,试验2周期。取出后在常温下放置24h以上。试验后目视及手动检查外观及一般功能。6.5电磁兼容试验6.5.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抗静电干扰能力应不低于GB/T17626.2—2006试验期间及试验后,仪器应能正常工作。中3级的规定。6.5.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不低于GB/T17626.3—2006试验期间及试验后,仪器应能正常工作。中3级的规定。6.6外壳防护能力试验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2008中I所有试验样品按6.3~6.6要求进行试验后,按表2的项目进行计量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表2的要求。7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经纬仪的型式评价项目见表3。序号型式评价项目重要性分类备注1主要单项2主要单项6表3(续)序号型式评价项目重要性分类备注二、法制管理要求3主要单项4标志和标识主要单项三、计量要求5望远镜的分辨力主要单项6望远镜放大率主要单项7望远镜物镜有效孔径主要单项8水准器轴与竖轴的垂直度主要单项9照准部旋转正确性主要单项视准轴与横轴的垂直度主要单项横轴与竖轴的垂直度主要单项竖直度盘指标差主要单项补偿器性能主要单项望远镜调焦运行误差主要单项对中器的对中误差主要单项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主要单项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主要单项四、通用技术要求外观及一般功能非主要单项望远镜竖丝的铅垂度非主要单项工作温度试验主要单项运输、环境试验主要单项电磁兼容试验主要单项外壳防护能力试验主要单项8.1法制管理要求8.1.1试验目的检验样机及受检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是否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第4章的要求。8.1.2试验程序按照本型式评价大纲4.1,4.2,4.3,4.4的要求,对样机及技术资料逐条审查。78.1.3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第4章的要求为合格。8.2计量要求试验评价试验前,按使用手册应对经纬仪进行必要的检查、调整或校验,将经纬仪轴系补偿功能设置为“开”状态。8.2.1望远镜的分辨力8.2.1.1试验目的检验仪器望远镜的分辨力在试验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5.1的要求。8.2.1.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检定室应保持干燥、清洁;检定装置稳定可靠,不受振动影响。8.2.1.3试验设备焦距为500mm以上的平行光管一台,内装与被检望远镜分辨力相适应的条纹分辨力板,其每一线条单元图案及线条宽度应符合JB/T9328的规定。8.2.1.4试验程序将经纬仪安置在试验台上,瞄准平行光管,将望远镜调焦至能清晰地观察到平行光管中分辨力板(允许加屈光度计),观察分辨力板在望远镜分划板十字丝中心附近的像,找出四组都能清晰分辨的最大组号,分辨力以物面上刚能被分辨的两点对入瞳中心的张角来度量。8.2.1.5数据处理望远镜的分辨力按公式(2)计算:式中:α——分辨力,(");d——能清晰分辨的最小条纹宽度,mm;f——平行光管焦距,mm;p——弧度化为角度的系数,p=206265。8.2.1.6合格判据其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2.2望远镜放大率8.2.2.1试验目的检验仪器望远镜的放大率在试验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第5.2条的要求。8.2.2.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检定室应保持干燥、清洁;检定装置稳定可靠,不受振动影响。8.2.2.3试验设备圆形孔板,直径小于物镜通光孔径;倍率计(或读数显微镜)。8在望远镜物镜前,垂直于物镜光轴设置一圆形孔板,其圆形孔的直径小于物镜通光孔径。将望远镜调焦至无穷远,目镜的屈光度圈调至零位,用漫射光照明孔板,在望远镜出射光瞳平面处可得孔板圆孔的像,它的直径可用倍率计或读数显微镜测得。望远镜放大率按公式(3)计算:式中:T——望远镜放大率,倍;D'——孔板圆形孔像的直径,mm。8.2.2.6合格判据其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2.3望远镜物镜有效孔径8.2.3.1试验目的检验仪器望远镜的物镜有效孔径在试验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5.3的要求。8.2.3.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检定室应保持干燥、清洁;检定装置稳定可靠,不受振动影响。倍率计(或读数显微镜)。8.2.3.4试验程序望远镜物镜前不装孔板,用倍率计或读数显微镜按本大纲8.2.2.4方法量得望远镜出射光瞳直径。8.2.3.5数据处理望远镜物镜的有效孔径按公式(4)计算:式中:D₀——望远镜物镜的有效孔径,mm;D₀——望远镜出射光瞳直径,mm;T——望远镜放大率,倍。8.2.3.6合格数据其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2.4水准器轴与竖轴的垂直度检验经纬仪的水准器轴与竖轴的垂直度是否符合本大纲5.4的要求。8.2.4.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试验;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98.2.4.3试验设备8.2.4.4试验程序将被检经纬仪安装在检定台上并精确整平,旋转照准部使其管状水准器与任意两脚螺旋连线平行,调整脚螺旋使水准气泡精确居中,旋转照准部180°,观测气泡位置,取气泡位置偏移量的一半为垂直度偏差。其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2.5照准部旋转正确性检验经纬仪的照准部旋转正确性是否符合本大纲5.5的要求。8.2.5.2试验条件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8.2.5.3试验设备经纬仪检定装置。8.2.5.4试验程序a)长水准器法对具有长水准器的经纬仪,应调整经纬仪使竖轴垂直。照准部顺、逆旋转各2周,b)电子补偿器法对于无长水准器的经纬仪,采用对径180°天顶距读数之和的变化对其进行试验。1)将经纬仪置于稳定的经纬仪墩上,整平经纬仪,并将水平方向值置零;2)固定望远镜垂直制动螺旋;3)按顺时针方向每次旋转照准部30°直至1周,每个位置上待天顶距读数稳定时,4)按逆时针方向每次旋转照准部30°直至1周,每个位置上待天顶距读数稳定时,记录该位置天顶距读数;5)取照准部对径180°位置的天顶距读数之和,其最大互差作为试验结果。8.2.5.5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2.6视准轴与横轴的垂直度8.2.6.1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的视准轴与横轴的垂直度是否符合本大纲5.6的要求。8.2.6.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试验;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的影响。8.2.6.3试验设备经纬仪检定装置:平行光管分划板分度允许误差:3”;水平目标位置正确性:15”;立轴多齿分度台最大分度间隔误差:0.3”。8.2.6.4试验程序a)多目标式经纬仪试验装置试验程序如图1所示,将经纬仪安置在升降工作台上,选用相差180°的两个平行光管I和Ⅱ,其视准轴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精确整平经纬仪,以盘左位置瞄准I光管的十字线中心,固定照准部,纵转望远镜照准Ⅱ光管的水平线,光管读数b₁。再旋转望远镜以盘右位置照准I光管,重复上述操作,读数b₂。b)多齿分度台式经纬仪试验装置试验程序将经纬仪安置在多齿分度台式经纬仪试验装置的工作台上,升降工作台至经纬仪视准轴与平行光管的中心等高。精确整平工作台和经纬仪,调整经纬仪以盘左位置瞄准平行光管的十字线中心,固定照准部,旋转立轴式多齿分度台180°,纵转经纬仪望远镜再次照准光管的水平线,从光管读数b₁。再旋转分度台至初始位置,并调整经纬仪望远镜以盘右位置照准光管,重复上述操作,读数b₂。8.2.6.5数据处理视准轴与横轴的垂直度误差C'按公式(5)计算:式中:t——分划板横线格值。8.2.6.6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2.7横轴与竖轴的垂直度8.2.7.1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的横轴与竖轴的垂直度是否符合本大纲5.7的要求。8.2.7.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检定室应保持干燥、清洁;检定装置稳定可靠,不受振动影响。8.2.7.3试验设备8.2.7.4试验程序将带有十字丝分划板的平行光管I和平行光管Ⅱ大致处于同一铅垂面内。高、低两光管相对水平方向的夹角约为30°,两夹角对称度小于30'。精确整平经纬仪,以正镜位置瞄准平行光管I的十字丝分划板中心,向下旋转望远镜,在平行光管Ⅱ的横丝上读取望远镜十字线竖丝所在位置的格值A;以倒镜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并读取格值B。此为一测回。这一检定应不少于3个测回。取平均值为最后8.2.7.5数据处理横轴与竖轴的垂直度按公式(6)计算:横轴与竖轴的垂直度可用高低点、平高点或平低点法采用经纬仪读数的方法进行检定。按图2布置平行光管。图2高低点法试验装置示意图精确整平经纬仪,以正镜位置照准高点平行光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为L高,旋转望远镜照准低点平行光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为L。旋转照准部180°,以倒镜位置重复上述检定并读数为R,R。横轴与竖轴的垂直度按公式(7)计算:这一检定应不少于3个测回,测回间应变换度盘。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其结果应符合表2要求。b)平低点或平高点法平行光管的布置,高、低两光管相对水平方向的夹角应大于25°。精确整平经纬仪,以正镜位置照准平点平行光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为Lγ,旋转望远镜至低点(或高点)照准平行光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为Lw(或L高)。旋转照准部180°,以倒镜位置重复上述检定并读数为Rγ,R(或R高)。平低点利用公式(9)进行计算:式中:α碰——低点平行光管竖直角。平高点利用公式(10)进行计算:式中:α高——高点平行光管竖直角。这一检定应不少于3个测回,测回间应变换度盘。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8.2.7.6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2.8竖直度盘指标差8.2.8.1试验目的检验仪器的竖直度盘指标差是否符合本大纲5.8的要求。8.2.8.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检定室应保持干燥、清洁;检定装置稳定可靠,不受振动影响。8.2.8.3试验设备经纬仪检定装置:水平目标位置正确性:15”。8.2.8.4试验程序精确整平经纬仪,以正镜位置用望远镜分划板十字丝横丝瞄准水平位置平行光管十字丝分划中心,符合水泡,然后读取竖直读盘读数,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L;望远镜翻转180°,旋转照准部,以盘右位置重复上述过程,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R。8.2.8.5数据处理竖盘指标差I按公式(11)或公式(12)计算(公式的选择见仪器说明书):其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检验经纬仪的补偿器性能是否符合本大纲5.9的要求。按图3所示安置并整平经纬仪,使望远镜大致处于水平位置,读取竖盘读数M₀,转动脚螺旋A,使经纬仪后倾,直到竖盘读数停止变化为止,读取竖盘最后一个读数M₁。再转动脚螺旋A,使经纬仪前倾,直到竖盘读数停止变化为止,读取竖盘最后一1)竖直方向补偿误差盘左位置整置经纬仪,用望远镜横丝精确照准平点平行光管水平丝,读取天顶转动脚螺旋A,使经纬仪上仰(仰角略小于以上测定的经纬仪补偿范围)后,再用反向旋转脚螺旋,使经纬仪回复水平后再下倾(倾角略小于经纬仪补偿范围),再转动脚螺旋A,使经纬仪回复水平,再微动望远镜精确照准平点平行光管水平丝,读取竖盘读数M₄。2)水平方向补偿误差(适用于具有双轴补偿器的经纬仪)盘左位置,望远镜竖丝照准平点平行光管的垂直丝,水平度盘置零。用望远镜竖丝照准高点或低点(高点与平点之间的夹角约为30°)平行光管的垂直丝,读取水平方向读数N₁。转动脚螺旋B或C,使经纬仪左倾1'30”后,用望远镜竖丝照准平点平行光管垂直丝,度盘置零,然后再用望远镜竖丝照准高点或低点平行光管垂直丝,读取水平方向读反向转动脚螺旋B或C,使经纬仪水平后向右倾1'30”,重复上述的步骤,读水平方向值N₃。转动脚螺旋,使经纬仪回复水平,读水平方向读数N₄。△₁=|N₂-N₁|,△₂=|N₃-N₁|,△₃=|N₄-N₁|,取其中最大值作为试验结果。8.2.9.5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2.10望远镜调焦运行误差8.2.10.1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的望远镜调焦运行误差是否符合本大纲第5.10的要求。8.2.10.2试验条件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8.2.10.3试验设备准线仪(或准线光管):8.2.10.4试验程序如图4所示。将被检经纬仪安置在经纬仪升降台上,在其前面设置一台检定调焦误差的准线仪(或准线光管),该光管内应安装有不少于5个目标以连成一条基准线,构成最短视距和无穷远范围。调整经纬仪高度及准线仪方向,使准线仪内的基准线与经纬仪视准轴在无首先用经纬仪照准无穷远处的目标,用盘左及盘右位置重复照准目标2次,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取盘左及盘右读数的平均值分别记为L,R,计算出2C。;再依次照准准线仪内的其他目标,并采用与观测无穷远目标一致的方法进行观测,得其余各目标处的2C;。当准线仪(或准线光管)中各目标分划板的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时,可通过直接比对检验调焦运行误差。8.2.10.5数据处理依据公式(13)计算出第i个目标的调焦运行误差:取△C;的最大值作为检定结果△C。8.2.10.6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2.11对中器对中误差8.2.11.1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的对中器对中误差是否符合本大纲第5.11的要求。8.2.11.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试验;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的影响。8.2.11.3试验设备经纬仪检定装置。8.2.11.4试验程序对设置在基座上的光学对中器,可利用光学对中器检验台进行试验。将光学对中器安置在该检验台上,沿对中器视准轴分别在0.8m至1.5m处设置标志板,并使标志中心与对中器视准轴重合;然后旋转检验台180°,观测对中器视准轴的偏离量,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以其偏离量的1/2作为试验结果。对于能够绕竖轴旋转的光学对中器或激光对点器,沿对中器视准轴分别在0.8m至1.5m处设置标志板,并使标志中心与对中器视准轴重合;固定经纬仪基座,然后旋转对中器180°,观测对中器视准轴的偏离量,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以其偏离量的1/2作为试验结果。8.2.11.5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2.12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8.2.12.1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是否符合本大纲5.12的要求。8.2.12.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试验;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的影响。8.2.12.3试验设备8.2.12.4试验程序a)多目标法如图5所示,沿经纬仪水平方向的圆周上,安置4~6个平行光管作为照准目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进行检验,平行光管的布局应呈随机状态,夹角的角值为度、分、秒多目标平行光管法水平方向观测限差按表4规定。表4多目标平行光管法水平方向观测限差经纬仪等级IⅡⅢ测回数8644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互差(”)将经纬仪安置在试验台上,精确调平,整置水平度盘于受检位置。照准部顺时针方向旋转1周后,以盘左位置位置照准目标1,两次读数,并取平均值为Ln。依次照准目标2,3,…,n,分别读数,并取平均值L,。最后照准起始目标1,回零读数,取起始零位与回零读数的平均值为盘左位置起始方向值。图5多目标平行光管法示意图将经纬仪望远镜翻转180°,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分别照准目标1,n,…,3,2,1,分别读数取平均值R;。上述操作为一测回,变换水平度盘起始位置,重复上述测回的观测,依次求出各测b)多齿分度台法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也可用多齿分度台(391或552齿)与平行光管组成的装多齿分度台法测回数及各测回受检点数见表5。经纬仪等级IⅡ测回数221受检点数试验时,将被检经纬仪安置在多齿分度台上,精细调平并使经纬仪回转轴与多齿分度台回转中心同轴,往测时多齿分度台逆时针旋转,返测时多齿分度台顺时针旋转。往多齿分度台置于零位,转动照准部对准平行光管目标,转动度盘变换按钮置水平度盘位于0°,顺时针旋转照准部一周,望远镜照准平行光管目标,盘左位置读数两次。多齿分度台按预先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第二位置,经纬仪照准部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并照准平行光管目标,盘左位置读数两次。然后以同样方法试验3,4,…,n位置,最终回到零位。回零读数不参与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的计算,回零差超过表4规定时需望远镜翻转180°,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目标,盘右位置两次读数,多齿分度台顺时针旋转到第二位置,经纬仪照准部逆时针旋转照准目标,依次试验各位置,最8.2.12.5数据处理在第i测回观测中,目标j相对于目标1的角度值a:计算ay的残差vg: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按公式(16)计算:n——照准目标数。b)多齿分度台法各受检点的分度误差φ,按公式(17)计算:Pi=a₁—αo—标(17)各受检点方向误差: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按公式(19)计算:n——受检点数。8.2.12.6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2.13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8.2.13.1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的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是否符合本大纲5.13的要求。8.2.13.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试验;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的影响。8.2.13.3试验设备经纬仪检定装置:水平目标位置正确性:15”;竖直目标定位重复性:0.5”;竖直方向分度误差:1.0”。该装置在±30°范围内不少于5个目标,每个目标的方向值为非整度数。8.2.13.4试验程序a)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试验(多目标法)在一测回观测过程中,竖盘指标差的变化不得超过表6的规定。经纬仪等级IⅡⅢ要求(")8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用竖直角试验装置试验,该装置在±30°范围内不少于5个目标,每个目标的方向值为非整度数,它们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构成标准竖直角α。多目标平行光管法竖直角观测限差执行表7的要求。表7多目标平行光管法竖直角观测限差经纬仪等级IⅡⅢ一测回指标差互差(”)各测回竖直角互差(")试验时,将经纬仪安置在试验台上并精确整平,依次对各目标进行盘左位置和盘右位置观测,得观测值L,和R;。在每一位置观测时,读数两次取平均值。竖盘指标差I₂按公式(20)或公式(21)计算(公式的选择见经纬仪说明书):在一测回观测过程中,竖盘指标差的变化不得超过12”。则可求出各目标观测值ay:上述操作为一测回,共进行4~6测回。竖直度盘各点的分度误差φ按公式(23)求得:标标式中:ag——各测回各目标观测值;αφ——各测回水平方向观测值;α标——各目标与水平方向夹角标准值。竖直度盘各点的方向误差:一测回竖直角标准偏差按公式(25)计算:n——受检目标数。b)竖直角标准偏差试验(标准竖直角法)标准竖直角法适用于Ⅱ等及以下等级的经纬仪。试验装置如图6所示,但平行光管之间的夹角为已知。这里假定与水平平行光管之间的夹角为φ,(j=1,2,3,4,5)。观测方法与多目标方法一致,即将经纬仪安置在升降工作台上,以盘左位置自上而下依次照准5个目标,并读取竖盘读数。用同样方法以盘右位置自下而上依次照准目标,并读取竖盘读数,此为一测回,共测4测回。观测限差仍然执行表7的要求。对于每一测回,可以计算出每个目标的竖直角ag:Ly——第i测回第j个目标盘左位置的竖盘测量值。设在第i测回平行光管3的竖直角为x;,则其他平行光管的竖直角x;为:φ;——第j个平行光管与水平平行光管在竖直面内的夹角,为x₁——第i测回时水平平行光管的竖直角;ay——第i测回第j个目标的竖直角观测值。按最小二乘原理得水平目标竖直角的平均值:将x;代入公式(28)得第i测回第j个目标的残差vy,则第i测回获得的一测回最后用m个测回的标准偏差求得一测回竖直角标准偏差:试验采用卧轴多齿分度台和单个平行光管组成的竖直角试验装置:在-30°~+30°的竖直角范围内,最少选择多齿分度台的11个位置进行2测回竖直角测量。计算方法采用公式(28)、(30)和(31)。8.2.13.5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表2的要求为合格。8.3通用技术要求试验8.3.1外观及一般功能8.3.1.1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的外观及一般功能是否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6.1的要求。8.3.1.2试验条件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8.3.1.3试验程序8.3.1.4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6.1的要求为合格。8.3.2望远镜竖丝的铅垂度8.3.2.1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望远镜分划板竖丝的铅垂度是否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6.2的要求。8.3.2.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试验;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8.3.2.3试验设备8.3.2.4试验程序在离被检经纬仪4m左右悬挂一垂球,其悬丝必须细直,垂球浸在油或水内,以防精确整平经纬仪,观察分划板竖丝是否与垂球悬丝平行,使竖丝上端与垂线影像重合。观察竖丝下端,不应有目力可见的不重合现象。8.3.2.5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6.2的要求为合格。8.3.3工作温度试验8.3.3.1低温试验a)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在低温环境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6.3.1的要求。b)试验条件温度:-25℃±2℃;持续时间:2h。c)试验设备温度恒定在一25℃时,其允许误差不超过±1.5℃。d)试验程序将经纬仪置于低温箱中,开启低温箱开关,以不大于1℃/min的降温速度降至-25℃士2℃,保温2h,检查能否正常开机、关机、过零、键盘、显示器等功能。取出经纬仪立即目视及手动检查经纬仪各部分的润滑油脂有无凝固、各转动部分有无咬紧、阻滞和转动不灵活现象,光学零件有无脱胶、视场内有无影响读数等现象。e)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6.3.1的要求为合格。8.3.3.2高温试验a)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在高温环境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6.3.2的要求。b)试验条件温度:45℃±2℃;持续时间:2h。c)试验设备温度恒定在45℃时,其允许误差不超过±1.5℃。将以经纬仪置于高温箱中,开启高温箱开关,以不大于1℃/min的升温速度升至45℃±2℃,保温2h。检查能否正常开机、关机、过零、键盘、显示器等功能。取出经纬仪立即目视及手动检查经纬仪各部分的润滑脂有无流失现象,各转动部分有无不灵活现象,电镀及油漆表面有无脱皮或起泡,视场内有无影响读数及光学零件有无脱胶等e)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6.3.2的要求为合格。8.3.4运输、环境试验8.3.4.1振动试验a)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在振动试验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6.4.1的要求。b)试验条件经纬仪应在室内常温下进行试验;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c)试验设备d)试验程序安放在经纬仪箱内的经纬仪放在振动台上,以脉冲重复频率(60~100)次/min,加速度100m/s²(10g),脉冲持续时间11ms,连续振动1000次。取出后目视及手动e)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6.4.1的要求为合格。8.3.4.2低温试验a)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在低温运输贮存试验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6.4.2的要求。b)试验条件保温时间:8h。c)试验设备温度试验箱:温度恒定在一40℃时,其允许误差不超过±1.5℃。d)试验程序将包装件经纬仪置于试验箱中,开启试验箱开关,以不大于1℃/min的降温速度降至-40℃±3℃,保温8h。试验后使包装件温度升至室温取出,目视及手动检查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放置24h以上。e)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6.4.2的要求为合格。8.3.4.3高温试验a)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在高温运输贮存试验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6.4.2的要求。b)试验条件保温时间:8h。c)试验设备温度恒定在55℃时,其允许误差不超过±1.5℃。d)试验程序高温运输贮存试验按JB/T93294.1进行。将包装件经纬仪置于试验箱中,开启试验箱开关,以不大于1℃/min的升温速度升至55℃±3℃,保温8h。试验后使包装件温度降至室温取出,目视及手动检查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放置24h以上。e)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6.4.2的要求为合格。8.3.4.4跌落试验1)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在自由跌落试验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6.4.3的要求。2)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试验;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3)试验设备4)试验程序试验台面为平整坚硬的水泥地面或钢板台面,跌落高度选用250mm,包装件底面呈水平状以自由落体方式跌落4次。5)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6.4.3的要求为合格。b)倾斜跌落1)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在倾斜跌落试验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6.4.3的要求。2)试验条件试验场地应保持干燥、清洁;试验用标准装置稳定可靠,不受强电场、磁场和振动3)试验设备跌落试验台。4)试验程序倾斜跌落试验按JB/T93294.5进行。经纬仪包装件底面每一棱边沿倾角30°、高度250mm的试验台滑落各1次。试验后目视及手动检查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5)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型式评价大纲6.4.3的要求为合格。a)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在高温湿热环境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6.4.4的要求。b)试验条件温度:55℃±2℃;相对湿度:93%;持续时间:24h。c)试验设备温度恒定在55℃时,允许误差不超过士1.5℃;湿度恒定在93%RH时,允许误差不超过±2%RH。d)试验程序按照JB/T93294.3、GB/T2423.4的要求进行试验。以24h为1个周期,共做2周期试验。试验后将包装件取出,目视及手动检查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在常温下放置24h以上。e)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大纲6.4.4的要求为合格。8.3.5电磁兼容试验8.3.5.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a)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在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6.5.1的要求。b)试验条件在室内常温下进行试验;放电电压:6000V,放电次数:10次。c)试验设备静电放电模拟器。试验结果符合本大纲6.5.1的要求为合格。8.3.5.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a)试验目的检验经纬仪在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条件下是否符合本大纲6.5.2的要求。b)试验条件场强:10V/m,频率范围:(80~1000)MHz。c)试验设备场强仪,横电磁波传输室。d)试验程序e)合格判据试验结果符合本大纲6.5.2的要求为合格。8.3.6外壳防护能力试验试验程序:按GB4208—2008相应的防护等级要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本大纲6.6的要求。完成8.3所有项目的试验后,按照本型式评价大纲表2的项目进行计量性能试验。试验结果符合本大纲表2的要求为合格。9型式评价结果的处理9.1审查技术资料出现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通知申请单位进行修改。9.2试验中出现不合格项时,如样机条件许可,技术机构应继续进行下面的试验,直9.3对每一型号的试验结果判定,分为单项判定和综合判定。9.4单项判定要写出每个项目的技术要求、实测数据和是否合格的结论。三台样机某一单项试验结果都合格的,则判定该单项试验结果为合格;出现一台样机某一主要单项不合格,则判定该单项试验结果为不合格。9.5综合判定依据单项判定的结果判定。全部单项都合格的,综合判定合格。出现一项及一项以上主要单项不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有二项及二项以上非主要单项不合格,综合判定为不合格。9.6对于系列产品,有一种规格不合格,则该系列产品判定为不合格。10型式评价原始记录格式型式评价试验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A。电子经纬仪型式评价试验记录格式A.1观察项目记录大纲中要求的章节号要求十备注计量单位应符合本大纲4.1的要求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应符合本大纲4.2的要求提供审查的技术文件应符合本大纲4.3的要求提供的试验样机应符合本大纲4.4的要求外观及一般功能应符合本大纲6.1的要求望远镜竖丝的铅垂度应符合本大纲6.2的要求照准部位置气泡读数(格)照准部位置气泡读数(格)左右和左右和顺转第一周00顺转第二周00逆转第一周00逆转第二周00表A.2照准部旋转正确性试验记录(电子补偿器法)照准部位置竖盘读数照准部位置竖盘读数对径180°读数之和顺转一周0逆转一周0照准部旋转正确性误差:试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记录:所用计量器具的名称:环境温度:评价人员:编号:表A.3视准轴误差C、横轴与竖轴垂直度i和竖盘指标差I试验记录和计算表(高低点法)测回目标指标差水平方向值竖直角水平方向竖直盘水平方向竖直盘1高低2高低3高低4高低5高低6高低横轴与竖轴垂直度:竖直度盘指标差视准轴误差:横轴与竖轴垂直度:竖直度盘指标差:试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记录:编号:环境温度: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