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应用_第1页
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应用_第2页
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应用_第3页
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应用_第4页
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指导老师:王献彪姓名:何勇学号:班级:14高分子二班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材料介绍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应用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展望1234吸附树脂的介绍

概述结构性能

分类理化性质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

概述:附别离功能高分子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指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具有一般聚合物所没有的新功能-离子交换功能,本质上属于反响性聚合物。吸附树脂是指具有特殊吸附功能的一类树脂。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1.离子交换树脂的开展:1935年英国的Adams和Holmes发表了关于酚醛树脂和苯胺甲醛树脂的离子交换性能的报告,开创了离子交换树脂领域。1944年D’Alelio合成了具有优良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离子交换树脂及交联聚丙烯酸树脂,奠定了现代离子交换树脂的根底。此后,Dow化学公司Bauman等人开发了苯乙烯系磺酸型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并实现工业化;Rohm&Hass公司进一步研制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和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20世纪50年代末合成出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与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相比,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具有机械强度高、交换速度快和抗有机污染的优点,因此很快得到广泛的应用。60年代后期,离交换树脂除了在品种和性能等方面得到开展,更突出的是应用得到迅速的开展。除了传统的水的脱盐、软化外,在别离、纯化、脱色、催化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1.吸附树脂的开展:吸附树脂出现于上一世纪60年代,是在离子交换树脂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树脂。在吸附树脂出现之前,用于吸附目的的吸附剂已广泛使用,例如活性氧化铝、硅藻土、白土和硅胶等。我国于1980年以后才开始有工业规模的生产和应用。目前吸附树脂的应用已普及许多领域,形成独特的吸附别离技术。吸附树脂的开展速度很快,新品种,新用途不断出现。吸附树脂及其吸附别离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分类:1、按功能基团性质分类将能解离出阳离子、并能与外来阳离子进行交换的树脂称作阳离子交换树脂。相当与高分子多元酸。将能解离出阴离子、并能与外来阴离子进行交换的树脂称作阴离子交换树脂。相当与高分子多元碱。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型R-SO3H中酸型R-PO(OH)2弱酸型R-COOH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型R3-NCl弱碱型R-NH2、R-NR’H、R-NR2’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NewContentdesign,10yearsexperience(2)按树脂的物理结构分类a.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外观透明、外表光滑,具有均相高分子凝胶结构的离子交换树脂。球粒内部没有大的毛细孔。在水中会溶胀形成凝胶状。在无水状态下,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分子链紧缩。枯燥条件下或油类中将丧失离子交换功能。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NewContentdesign,10yearsexperience(2)按树脂的物理结构分类b.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外观不透明,外表粗糙,非均相凝胶结构。毛细孔直径几nm到几千nm。即使在枯燥状态,也存在不同尺寸的毛细孔,可在非水体系中起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有很大的比外表积,20nm孔径的比外表积达几千m2/g吸附功能显著。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NewContentdesign,10yearsexperience(2)按树脂的物理结构分类c.载体型离子交换树脂一般是将离子交换树脂包覆在硅胶或玻璃珠等外表上制成。主要用作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可经受液相色谱中流动介质的高压,又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二、树脂的制备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与大孔型离子交换树指的母体相似。离子交换树脂合成母体引入相应离子交换基团加人致孔剂不加致孔剂大孔型凝胶型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1)凝胶型树脂母体的制备BPO,AIBNa.聚苯乙烯型树脂母体制备:一般采用二乙烯苯作交联剂,苯乙烯单体通过悬浮共聚反响得到。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b.聚丙烯酸型树脂母体的制备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2)大孔型树脂母体的制备单体+致孔剂共聚珠体大孔树脂悬浮聚合提出致孔剂聚合过程中致孔剂分布在单体及已聚合的共聚物中。聚合反响完成后,用水蒸气蒸馏或溶剂提取方法除去致孔剂,留下孔穴,形成有大孔结构的球状树脂母体。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3)吸附树脂母体的制备:

类似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a.参加致孔剂的方法。b.后交联的方法。线型聚苯乙烯或低交联的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溶剂有氯苯、邻二氯苯、硝基苯等交联剂有氯甲醚、4,4’-双氯甲基联苯等得到交联桥均匀分布的大网均孔结构树脂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2.离子交换功能基团的导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影响吸附性能的因素:孔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分布形成氢键或电子转移络合物极性相近原则影响因素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

2食品分析中的应用1.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医学分析中的应用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1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利用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800吸附法处理水杨酸生产废水,研究说明,NDA-800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水杨酸生产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CODCr值约2万mg/L,苯酚和水杨酸含量分别为6000mg/L和1300mg/L时,经过NDA-800树脂一级吸附处理,出水的CODCr和苯酚等污染指标均可到达排放标准,同时实现了水杨酸生产废水中苯酚和水杨酸等化工资源的生产回用。工业产生的有机酸废水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在食品防腐剂分析中的应用2,4-己二烯酸(山梨酸)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之一。利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来测定食品中痕量山梨酸方法已有许多报道。光度法的测定原理是基于氧化剂K2Cr2O7将山梨酸氧化成丙二醛,再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响,形成一种红色物质。用K2Cr2O7-硫代巴比妥酸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2,4-己二烯酸时,可用吸附树脂GDX-502微型柱消除醇、醛、酮、酯和糖对测定的干扰。离子型吸附树脂的制备与应用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将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别离技术应用于降压胶囊的制备工艺,用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法从复方中提取有效成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最正确吸附和解吸条件并进行了试验生产,结果说明,大孔树脂法简化了工艺过程,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物的纯度,更适于工业化生产,可替代原溶剂提取沉淀工艺。

四、应用缺乏及展望

首先,对于药品生产而言大孔吸附树脂缺乏药用标准,该技术在树脂材料方面缺乏统一、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所用的国产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剂质量较差,刚性不强,易破碎及致孔剂等合成原料或溶剂去除不净而残留,易流入药液造成二次污染。其次,大孔吸附树脂在生产应用中缺乏标准化的技术要求,对其预处理、再生纯化工艺条件缺乏标准化评价指标。因此,使大孔树脂的研究和生产应用到达标准化和标准化,将有利于提高中药产品质量,促进中药行业的高技术产业化、现代化。参考文献:[1].何炳林,黄文强.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390.400[2].MethodologyofdeterminingthedynamicviscosityofpolyacrylicresinⅡLUMingWANGLinBoHANPengCHENZhuKang202312(4):O657.91[3].刘晓超,马丽丽.大孔吸附树脂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J】.交通环保,2004,25(4):35.38[4].张根成.超高交联树脂对苯胺的吸附机理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18(6):536—542.[5].HUANGQingrong,YUHailong,RUQiaomei.Bioavailabilityanddeliveryofnutraceuticalsusingnanotechnology[J].JournalofFoodScience,2023,75(1):51-57.[6]何金岚,罗理勇。曾亮.茶多酚纳米级微粒的制备技术其应用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