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_第1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_第2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_第3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_第4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全部集中在智育上,还要关注学生在道德品质、体育素养、审美素质和劳动精神上的发展,落实全面育人的教育要求,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于劳动教育,其与数学知识之间具有潜在的联系,可以通过结合数学知识来推进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提高课堂的育人价值。一、数学课堂与劳动教育的现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重点几乎都集中在教材的知识上,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上各个单元的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并教学生利用数学理论去解决数学问题,即主要集中在智育上。而对于劳动教育,其并未引起重视,潜意识地认为那是德育课的教学任务,没有认清数学知识与劳动教育之间的潜在联系,没有意识到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导致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达不到理想标准。此外,有的教师不能平衡好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融合劳动教育的方法比较刻板,导致劳动教育容易走向形式化[1]。二、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分析(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和实施劳动教育,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具体而言,在劳动教育的作用下,学生会对劳动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产生更充沛的学习动力,愿意在课堂上更加专心地听讲,在课下更加积极地自主学习。同时,劳动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变得更加健康,富有活力,学生的学习劲头也会自然而然地随之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会随着学习动力的增强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而得到深化。(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劳动教育的作用下,学生的劳动意识会渐渐增强,从而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付诸行动,积极参与劳动,而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继而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例如,当学生参与植树劳动时,其臂力会得到锻炼,体能会取得进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身体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参与劳动,在劳动中运动、锻炼身体,将能得到更加健康的成长。此外,在劳动中学生会消耗能量,从而有利于增强其食欲,吸收更多的营养,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进而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精神品格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将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精神品格。首先,随着劳动教育的融合和实施,学生的劳动意识会明显增强,并对劳动产生积极情感,能够感受到劳动带给人的满足和欢乐,并在日常生活中付出实际劳动,从劳动中获取沉甸甸的实在的幸福,这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其次,劳动精神将能够促使学生变得更愿意付出、奉献,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最后,学生会变得更加沉稳、冷静、有耐心,其精神品格将越来越完善。三、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探析(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教师应当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这些元素,然后好好利用这些元素在课堂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的实施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进步和劳动意识的增强,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付出劳动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劳动教育的角度来分析教材,将其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挖掘出来,并加以整合,构成系统的劳动教育材料,使劳动教育的实施更具条理,能够触发学生对劳动的思考,进而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3]。如,在给学生讲《扇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上的题目来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这一部分知识所对应的题目都涉及数据调查,而数据调查就是一项劳动,教师可以借此来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例如利用引导式提问来启发学生的劳动思想,先问学生题目上的这些数据是从哪来的,一般而言必定有学生回答通过调查而来的,教师可以此为跳板进一步提问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这些数据,其中都涵盖了哪些劳动等等。最后,要指明走访调查这一劳动对于制作扇形统计图、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必要性,从而将劳动与数学联系起来,深化学生的劳动思想,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劳动[4]。(二)结合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劳动教育并不是单纯引导学生参加劳动,而是给学生树立乐于劳动的意识。劳动教育包括要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劳动,劳动的意义,以及劳动精神的内涵等。在课堂教学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数学知识,将劳动知识、思想和精神渗透给学生,以达到劳动教育的标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述数学文化及数学史,将教材上的数学公式、理论、概念和定理活化为文化历史故事,将之以丰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动画制作软件来创设对应的故事情境等等,从而渐渐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5]。例如,在教学生学习《简易方程》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检索或制作视频,将关于解方程的发展史展示给学生,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理解视频中关于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而在于让学生看到数学领域的前辈在钻研定理、探索知识时的精神和态度,彰显出这些数学研究者的劳动思想与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解方程的标准方法的来之不易,以及深藏于这些方法背后的前人的辛勤付出,在激发出学生对这些前辈的敬佩之情的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进一步讲述劳动精神的内涵,使学生对劳动的意义和概念形成更确切的认识,继而深化学生的劳动理念,推动学生劳动素养的进步。(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某些知识时如果能去动手操作,其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将更加深入,理解速度也会明显提升。同时,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向其渗透劳动理念和劳动精神,将有利于深化数学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的效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提前准备好关于动手操作的教案,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数学工具,如橡皮泥、七巧板等等,教师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某些必要的数学工具。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控好节奏,找准时机进入动手操作环节,然后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深化学生的劳动思想。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及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七巧板和尺规用具,为动手操作环节奠定基础。等讲到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及面积计算公式的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学工具来对公式的正确性进行检测,例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可以先用尺子测量平行四边形状的七巧板的底边长度及其对应的高度,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来计算,接着进行验算,利用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状的七巧板和拼接法来测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对比前后结果,以检验公式的正确性。如此,学生将能收获真理与劳动所带来的喜悦,其劳动精神将得到增强[6]。(四)开展趣味实践活动,提升劳动能力要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确保劳动教育的成果,就必须在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劳动,将劳动精神通过实际行动内化于学生的内心之中,并使之得到强化,从而提升劳动教育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突破传统思想观念中关于课堂的认知,不要刻板地将课堂圈定在教室之内,而要创新数学课堂的概念,在适当的时候将课堂空间延展至室外,例如少年文化宫、学校操场等,将课堂建立在这些室外的场景中,充分利用环境元素及其所具备的优势,改善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育人功效。小学数学教师要能根据具体的劳动教育需求来开展趣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室外场地进行数学学习和实实在在的劳动,以提升其劳动能力。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关于空间与位置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把课堂建设在学校操场上,利用操场上的建筑物以及卷尺等测量工具来开展趣味实践活动,并将劳动教育渗透其中。具体而言,教师先要给学生划分小组,给学生说明活动内容,即利用方向和距离等数学语言来描述雕塑与旗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旗杆在雕塑的东偏北30°方向,相距30米”等,先对距离和方向进行估算,然后利用卷尺、粉笔等工具来进行实地测量,让学生付出实际的劳动。同时,描述最精准且出结果最快的小组,将获得精美的小奖品,学生的劳动能力就能在实践中得到增强。(五)创新课堂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劳动在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对劳动精神形成确切的认识,有较强的劳动意识,并能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劳动思想,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基于劳动教育来创新课堂评价标准,将劳动能力、劳动意识和劳动态度作为新的评价指标融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从而一方面对学生起到督促的作用,激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自己的方式付出劳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劳动素养方面尚且存在的不足,从而帮助学生以更明确的思路和更坚定的态度做出改变,取得进步,继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保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成果[7]。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评价中落实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评断与建议,将学生所具备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及其对劳动的认识作为评价方向和评价标准,在适当的时候以妥帖的方式去考查学生对应的素养,然后基于这些标准来对学生做出评价。其次,在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时,教师要做好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一方面要将评价行为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在教学生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适时说一说建筑工人在建造长方体状的大楼的情形,然后点学生谈谈感想,据此来判断其劳动精神;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总结性评价,在课堂结束时对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进行评述,指出其共性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综上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