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19-2001褶牡蛎挂养技术规范_第1页
DB35T 119-2001褶牡蛎挂养技术规范_第2页
DB35T 119-2001褶牡蛎挂养技术规范_第3页
DB35T 119-2001褶牡蛎挂养技术规范_第4页
DB35T 119-2001褶牡蛎挂养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褶牡蛎挂养技术规范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cucuuataBom)是我省传统“四大贝类”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上牛奶”之称,深受人们传统养殖褶牡蛎以竹、石为附着基质,养殖区局限在潮间带,干露时间长、摄食时间短、生长慢、产量低;且操作艰辛,劳动强度大,制约了牡蛎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国内外对牡蛎养殖方法不断革新,惠安县水产科技人员针对沿海长期以来沿袭的滩涂插竹、投石这一养蛎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实验,成功地创新了褶牡蛎延绳式、棚架式挂养技术,使褶牡蛎养殖发生了根本变化。把褶牡蛎养殖区从潮间带向内湾和浅海扩展,提高了褶牡蛎的产量和产品质量。该项技术已在我省沿海普遍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牡蛎养殖迅速得到发展,成为我省海水养殖的主要产业为适应牡蛎养殖生产发展需要,完善和规范褶牡蛎挂养技术,1本标准规定了褶牡蛎的苗种采集和培育及挂养技术和产品质量本标准适用于我省褶牡蛎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培育和养成技术,其他种类的牡蛎养殖也可参照。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742—1994牡蛎卫生标准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3苗种采集和培育褶牡蛎繁殖期为4~11月,一般是一年四季都有苗种。但生产性采苗主要在夏、秋两次繁殖盛期。分别采“夏苗”和“秋苗”。夏苗繁殖盛期4~6月(谷雨~芒种),秋苗繁殖盛期8~9月(立秋~秋分)见表1。采苗期节气地区十一月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夏苗)(秋苗)(夏苗)(秋苗)2a)地点:有大量褶牡蛎自然分布或养殖的海区,尤以内湾和弯曲的港道两侧,常年采苗效果好,并且附苗稳定的地点,并应选择在无污染、避“三废”,即远离工厂、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出口。3.2.2采苗器制作采用牡蛎底壳(左壳)作为采苗器材料,经钻孔,以聚乙烯绳a)选取壳长5cm以上的牡蛎底壳并在顶部钻孔。b)用72~90单丝聚乙烯捻合成绳子长4m,末端烧捏,然后穿结对壳成壳串(串长1.8m~2.0m),两端各留20cm作绑结用。对壳与对壳之间距离8cm~10cm,每条壳串有18~22片对壳。穿结对壳应打单套c)将穿结好的壳串,每10~20串用两端留绳结成一捆,整齐有序330cm~50cm,架柱距1.5m,采苗架长度视壳串数量和海区地形而定。也可用聚乙烯绳子拉设成床架。采苗架设置安全牢固,顺风向图1褶牡蛎采苗架示意图(单位:m)繁殖盛期前每天或隔天固定取一定数量的亲贝进行性腺成熟度检查。性腺成熟度一般采用测定生殖腺指数的办法,即生殖腺与整当生殖腺指数达45%以上时,说明牡蛎性腺已成熟。若生殖腺由饱满突然变得消瘦,说明亲贝已经排放精卵,在产卵高峰即精卵每1~3天于满潮,定点在各水层(1m~4m),用抽水筒抽取100kg~200kg海水,经网目200目(孔径0.064mm)的浮游生物网过4滤后放在容量为250ml~300ml的采集瓶中,用吸管滴入3~5滴浓度为5%甲醛溶液或碘酒固定幼虫沉淀浓缩至5ml~10ml取样镜检,计算所用200目筛绢制成的浮游生物网水平拖曳,以相对固定时间和船速拖一定距离,从生物网采集瓶取出,固定、沉淀、浓缩至5ml-10ml,镜检计数,计算所抽取海水的幼虫数量,换算成每立方米海镜检幼虫量÷拖曳入网水体量=每立方米海水幼c)根据褶牡蛎幼虫发育情况,褶牡蛎浮游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海水中克顶后期幼虫数量达25个/m³~60个/m³,说明附苗将达到生产要求,100个/m~300个/m²的壳顶后期幼虫,即可形成附苗高峰,将海水温度(℃)水温在20℃以下,采苗往往达不到生产要求,22℃~25℃以上附5在采苗季节到来,把克串集中,根据附苗预报及时投放附苗器。每10~20串为一捆,平放在采苗架上,两端垂下20cm~30cm,用聚乙烯小绳子绑牢,严格控制好附苗水层,距滩面不超过50cm。附苗器投放后,应定期下海检查蛎苗附着情况,并清洗附苗器上的淤泥,防止附苗器掉落,每星期将附苗器上下翻动一次,以提高幼苗成活率和使蛎苗附着均匀。每个牡蛎壳附着10个~20个蛎苗,长途运输(车运、船运)应加蓬加盖遮阴,防日晒雨淋;注意通风,保持湿度;高温天气应在傍晚起运,放置冰块降温,以提高4挂养技术4.1.1地势: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浅海、地养殖方式64.1.5水深:不同养殖方式应有不同的表4不同养殖方式的水深养殖方式大潮干潮时,露空时间1.5h~3h的低潮区内湾、浅海大潮时干潮,保持水深5m以上4.2养殖方式棚架式台架主要由桩(概)、架柱、主绠、横缆等组成。a)架柱及桩采用条石作架柱,条石长度1.4m~1.6m,埋泥40cm~50cm,架柱间距2m,整齐排列,用于顶住主绠离开滩面。行距依附苗器长度而定,一般1.8m~2m。桩(竹、木)用于固定主绠及横缆。b)主绠及横缆主绠用900~1200单丝的聚乙烯三股捻合,长度可根据海区地形于桩上;抬高主绠平放于架柱上并固定,作为挂附苗器用。主绠两端及中间取一定距离用横缆固定连成一体。台区边缘受潮流作用的架柱用200~300丝聚乙烯捻合的绳子绑牢,避免台架因负载和风浪潮7把采好苗的壳串两端顺流绑结平挂于所设置台架的两条浮绠上,串距18cm~20cm,成棚架养殖。台区大小视养殖面积而定,一图2棚架式养殖示意图(单位:m)8延绳式挂养适用于大潮时干潮水深5m以上,风浪较小,潮流畅延绳式台架由桩(橛)、橛(锚)缆、浮绠、中绳、横缆、浮a)桩:起“锚”的作用,取直径15cm,长度2m~2.5m的木麻黄或竹作桩,上端(直径较粗的一端)与橛(锚)缆绑结,在养殖区b)橛(锚)缆:连接桩和浮绠的联接绳,用2800~3200单丝聚乙c)浮绠:由2400~2800单丝聚乙烯捻合,长度视海区养殖面积大小而定,一般长60m~80m,两端连结橛(锚)缆,用于挂养附苗d)中绳:是两条浮绠中间的一条绳索,将两条浮绠上的附苗器连结在一起,成平挂养殖,避免牡蛎生长负重下沉。一般用900~e)横缆:它是横贯连接台区浮绠两端及中间的绳子,使养殖台f)浮子:台架载重的负荷物。(浮球、塑料边角、毛竹等材料),一般采用泡沫塑料浮球,浮力大不易损坏。浮球间距2m~94.2.2.3挂附苗器:把附苗器两端顺流直接平挂于所设置台架的两条浮绠上,串距25cm~30cm成浮台养殖,也可把附苗器两端平挂于浮绠和中绳上,串距30cm~35cm(图3、4).合理的养殖布局,才能确保营养供给,减小病害。养殖一亩牡棚架式养殖牡蛎,养殖区设计一般5至10亩为一个养殖单元,区间距离10m~15m;延绳式养殖,养殖区设计一般为10~15亩为一个养殖单元,区间距离20m以上,并留足航道。养殖区成“品”字形排在养殖全过程要经常巡视海区,检查养殖台架安全,及时采取b)固(附)着物:海鞘类、藤壶、苔藓虫、涡虫、石炭虫等,与牡蛎争饵料,争生长基地,主要采取捕捉消除。藤壶防治主要采蛎苗。根据藤壶和牡蛎的幼虫活动水层不同,藤壶幼虫活动水层较高,牡蛎幼虫活动附着水层较低。采苗架高度距滩面不超过50cm,c)浮游生物中夜光虫、涡鞭藻等大量繁殖,造成赤潮,主要是养殖前期,苗小体轻,正值藤壶繁殖盛期,应少挂浮球,使蛎串水层深些,减少晃荡,缠绕和藤壶附着。中期牡蛎生长负荷增加,适时增挂浮球,提高水层,防止台架下沉以增强光照强度,减选择风浪较小,有避风的海区和内湾进行养殖。在台风到来之前应及时下海放松橛(锚)缆,加固安全桩和锚,收起适量的浮球,使养殖台架沉入水面2m以下,避开风浪袭击。台风过后,增挂褶牡蛎养成需要6~10个月可达商品规格。一般掌握在软体部肥满度好的冬、春两季,即“冬至”——翌年“谷雨”,以“春4.5.2.1棚架式养殖牡蛎,主要在低潮区,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