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_第1页
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_第2页
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_第3页
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_第4页
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组成部分,其教育意义重大。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文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其提高对文字的运用能力。一、小学古文教学的意义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非教学生如何应对考试,取得好成绩。语文囊括的知识十分丰富,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这门学科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古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丰富的人文知识,建立文化自信,还能促使他们提高语言素养。跟现代文相比,古文的表达方式更偏向于言简意赅,读起来也是铿锵有力,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汉语的独特魅力。因此,古文教学必不可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1]。二、小学古文教学的现状(一)注重机械识记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都十分功利,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尤其是学生,其没有自主分辨力,只能在大环境的暗示下被动接受老师的安排。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教师必须通过理论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重点,体现在古文教学中就是教师让学生先弄清课文的生字和生词,接着跟学生一起通读课文、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最后总结中心思想、背诵课文。这样的古文授课流程能让小学生充分理解文意,而且能在逐句学习中深化对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讲,这样的学习能有效掌握课程知识重点,也能更好地应对相关试题。但这样的教学流程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之间很少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学习困惑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自信,对他们古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是极为不利[2]。(二)忽视学生思考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将新知识引入大脑的过程,需要其有基础的知识作指引,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即能将吸收的知识进行归类、整合,并让其跟自己现有的知识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3]。但小学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的多方引导。而当前阶段部分教师没有转换教学思想,仍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少会关注学生提出的困惑,也不注重引导自主思考,因此,整个课堂氛围显得十分沉闷。而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古文教学需要学生的思路一直跟老师保持同步,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古文的魅力,才能在学习中树立文化自信。但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守旧,学生很难产生良好的古文学习体验,也很难产生良好的学习效率。(三)脱离现实生活古文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学样式,但其内容丰富,蕴含的思想、内涵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教师不应以封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否则,学生在古文课堂只是学习古文知识,接触的所有学习要素都是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困难重重的古代文体,很难产生学习热情。在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古文,对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更是无法理解,也缺乏理解的耐心。因此,教师在进行古文教学时,要能突破浅显的层面,要摒弃解释、翻译的执念,要想办法将古文教学跟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融入一些趣味性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人格精神得到充分熏陶和滋养。三、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一)营造氛围,打消畏难情绪由于古文的文体形式跟现代文有很大不同,其内容呈现方式也更隐晦,而这给小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阻碍,他们很难依靠自主学习理解古文内容,因此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活泼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才能让他们身心放松,进入快乐学习状态,从而打消畏难情绪。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古文内容,展示合适的影像,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从而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司马光》这一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能认识“司”“跌”等生字,会写“庭”“司”等生字,能理解课文各句句意,能感悟司马光的冷静沉着等。如直接让学生接触课文,很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要注重氛围营造,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跟司马光的生平相关的纪录片和司马光砸缸的相关动画片,这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就能了解司马光。而在声像内容的刺激下,小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在接下来的课堂环节中,教师仍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留意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度,从而作出及时调整。小学生很容易被课堂以外的事物影响,对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答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样能让他们一直保持学习热情。例如,可以提问:“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会想到什么救人措施?”这个问题充满趣味性,能让小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因此会想象:在当时情况下,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而在情境代入时,学生就不由自主地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也消除了畏难情绪。可见,教师必须加强教学设计,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置身于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消极学习心理,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与课堂进度同步。(二)研读教材,降低学习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古文知识有很大的难度。古文课文中不仅有很多不容易理解的生字、生词,课文内容也不易理解。因此,大部分小学生都对古文学习兴趣淡薄,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对古文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降低古文的学习难度,具体可以跟学生一起研读教材,针对具体的古文进行仔细研读,注重启发学生,让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思考[4]。例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中《少年中国说》这一课时,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认识“泻”“鳞”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据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悉生字、生词,接着让大家通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对学生作如下要求:一边朗读一边尝试着理解文意,并画出阻碍理解文意的部分,看旁边的注释进行理解,在仍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将其标记下来,以便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明确这部分文意。这样的引导能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检验大家的理解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同时表达自己的疑惑。例如,文章第一自然段用到了很多“少年……则……”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气势,学生对这部分句子的独特表达十分感兴趣,但却不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修辞方法。在共同品读的环节,教师则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到这部分内容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各个句子的意思也是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解释完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这样的手法尝试着造句,以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这个引导过程十分具有趣味性,能让小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品读课文。可见,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能进一步降低学习的难度,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十分有利。(三)以读促写,体会古文之美学生掌握一个新知识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需要理解文字信息,在理解的过程中,新旧知识会产生一定的碰撞,从而组合成属于学生个人独特的知识体系。古文学习更是如此。教师先让学生理解课文含义,再带领其体会古文之美,才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其将古文学习的热情保持下去。例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中《守株待兔》时,可以在课堂的最初阶段跟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提问:“大家听过《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吗?”如果有的同学表示听过这个故事,则可以邀请其跟大家分享一下,用自己的话讲一下这个故事。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会想到什么呢?都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就会表达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让学生理解古文内容很重要,但古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翻译字句,而是要了解其包含的情感内核跟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解读丰富的内涵从而产生深刻的共鸣,让他们体会古文字句的精炼。小学生都喜欢仿写,因此,教师可以让他们了解课文大意之后进行仿写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用做过多的指导,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充分想象,根据课文给的启示写一篇类似的小短文,尝试着用古文体进行仿写,并要求不少于300字。学生可以进行探究,以丰富短文内容。写好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短文,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具体指导,针对学生的亮点予以表扬,以激励其他同学也都能积极分享自己的短文。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表示:学写旧体诗,有利于养成布局谋篇、炼字炼句、借景抒情的功夫。因此,可以让小学生仿写小古文或改编古文,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方式。但这对写作者的要求较高,在仿写之前对仿写的对象烂熟于心,才能在仿写的过程中合理加入自己的见解。而小学生在体验到仿写的成功之后,就会进一步提升对古文学习的兴趣。(四)联系生活,增强学习体验小学语文中的古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引入的,其篇幅较短、内容精炼,且极具故事性,对于小学生来讲,并没有较大的理解难度。而且很多小古文的内容都是极具生活性的,能更好地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小古文时,也要有意识地将古文内容跟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阶段跟学生进行问答互动,如提问:大家都吃过李子,那么,谁能告诉老师,是红色的李子好吃还是青色的李子好吃?这个问题跟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大家都能积极回答问题。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基本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家都会回答“红色的李子好吃”。接着,教师再问:为什么红色的李子好吃?青色的李子是什么味道呢?这时,大家会回答“因为青色的李子很酸、很涩,还会发苦”。经过这样的互动,课堂氛围会十分活跃。这时,教师则可以开启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即带领大家阅读课文。在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前,可以出示这个小古文的故事梗概:一个叫王戎的小朋友跟他的伙伴一起玩耍时,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他的同伴们都跑过去摘李子,但是王戎却没有过去。讲到这里,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悬念:同样都是7岁左右的小朋友,王戎却没有跟小伙伴一起去摘李子,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小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都能认真阅读课文。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同学们都能认真分析课文大意,只为搞清楚王戎不跟小伙伴们一起去摘李子的原因。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让他们说出上个问题的答案,以检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时,学生会表示:“王戎认为路旁的李子是苦的,所以他才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