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误区及有效对策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误区及有效对策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误区及有效对策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误区及有效对策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误区及有效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参与讨论交流的过程、情感态度方面的体验进行恰当理答,以追问、探问、转问等手段,营造活跃的互动氛围,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结构梳理、学习资源整合、学习过程调控,触动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一、课堂理答的内涵理答,是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予以积极的反应与处理,以引发学生的反思及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调整。理答的方式多样,有诊断性理答,教师对学生应答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再思考;有激励性理答,对学生的应答予以积极的回应,让学生从中受到鼓励,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发展性理答,以刨根究底、由浅入深的追问引发学生的深思,使学生的思维获得修复与完善。当学生知识欠缺时,教师要将问题转化为多个小问题,以促进学生对原问题的正确认知。二、课堂理答存在的误区(一)形式单一,以纠错理答为主。对于回答正确的情况,教师多以简单的“对”“正确”予以评价;对于回答错误的情况,教师直接换人回答,或自己代答,不追问错误原因。这样的理答方式较为单一,只对错误的回答进行理答,而对于正确的情况或不能回答的情况,则一带而过。教师如果无视正确的资源,就不能利用生成资源开展教学。(二)策略较少,以追问理答为主。教师提出琐碎的问题,学生缺乏探索的空间,他们只需简单地判断即可,这不利于学生的讨论,也不利于其思维的发展。部分教师没有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学生浅尝辄止,会逐步失去探索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理答方式单一,狭隘地将理答与追问等同起来,其实,不是所有的追问都有一定的价值,教师采用追问也要保持适度。(三)时间难控,理答时间不合理。部分教师候答时间较短,学生思考不成熟,没有十足的把握回答问题,因而出现“畏答”的情况。部分教师延长了候答的时间,课堂显得拖沓,没有节奏感,数学课堂变得无趣。部分教师过于照顾学困生的学习,在降低问题难度的同时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讲解,这样会使学优生的学习受到制约。教师难以把握理答时机,针对学生的差异而陷入两难的境地。(四)简单直接,采用消极反馈。教师的理答方式较为消极,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予反应,有时学生在回答时,教师直接打断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没有为他们搭建支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启发,而采用直接换人的方式,或由自己代答。三、课堂智慧理答的有效策略(一)把握恰当时机,锻炼理答语言。理答不同于普遍的师生对话,教师要立足生本,不断修正自己的理答行为,不断提升自我理答能力。教师要做好理答前的预设,要精研教材、分析学情,思考以何种方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做出怎样的回答,通过怎样的引导才能让学生清晰地表述出答案。教师要把握理答时机、控制理答节奏,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在他们遇到障碍时要留时于生,对他们进行恰当的指引,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图形的平移》一课内容时,教师呈现小船和金鱼图,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是向哪边平移的?一些学生对平移难以产生直观的感受,教师让学生拿出练习纸,在小船图上任意找一个点,再到右边的小船图上指出它平移的位置,并数数这个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思考、尝试、交流,能促进并加深对平移问题的理解。理答语言要幽默、睿智,有吸引人的魅力,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发现学生课堂回答的合理内容,捕捉其中的弦外之音,通过针对性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学习苏教版四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节内容时,教师给学生提供长度分别为9厘米、5厘米、6厘米、3厘米的小棒,让他们从中任选3根,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说说能否围成三角形?学生边操作,边记录三根小棒的长度,教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1认为:“我觉得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学生2认为,只有两根长度都比第三根长,才能围成三角形。当然也有学生存在疑惑。教师适时追问学生:“同样是三根小棒,为何有的能围成三角形,而有的却不能?”并通过问题引导他们:“比较它们的长度,看看有何发现?”教师通过恰当的理答,引导他们计算、比较与分析,从而使之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结论。(二)围绕数学问题,运用多种理答。教师要围绕数学问题展开深度探索,综合运用探问、追问、转问、反问等多种形式理答,为学生搭建“阶梯”,引导他们探索求思,实现由此及彼的转换,让他们抓住问题的本质,实现思维的进阶[1]。教师提出富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能驱使他们潜心于思考之中。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追问,引导学生步入纵深,促进他们对有难度问题的探索。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下《用画图策略解决和差问题》一课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宁宁和秋天共62枚邮票,宁宁比秋天少8枚,请问她们各有多少枚邮票?教师引导学生在读题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并将她们的邮票进行对比,从而求出宁宁的邮票数是(62-8)÷2=27(枚),秋天的邮票是27+8=35(枚)。教师追问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式解答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教师以追问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再思考,能促进他们对数学规律的探寻。在遇到难题时,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卡壳,针对他们的学习障碍,教师通常会对提问对象进行转换,由其他同学代答,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教师要转变方式,用疑问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在他们的困惑点指引,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思考。教师要灵活运用理答方式,发挥理答的评价、激励、促进效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下《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往往受“2、5的倍数的特征”的负迁移影响,会认为个位数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此时,教师并未立即纠正他们,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列举、判断13、16、19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质疑。教师呈现百数表,让他们从中圈出3的倍数,再让他们观察十位与个位,并借助于小棒去表示这十位数与个位数,同时写出所用小棒的根数。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学生去圈画,有的学生去摆棒、数棒,有的学生去记录,有的学生去概括、汇报,通过协作,他们发现,如果一个两位数是3的倍数,那么十位与个位的和也是3的倍数。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合理理答,为他们的思考提供明确的指向,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发他们深入思考,让他们对自己的回答进行再思考、再探索,在对比、辨析中引发思维的攀升。(三)善于倾听诊断,提升理答能力。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要借助于诱引、启发,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在学生产生困惑时,教师要通过反问、设问等方式获得积极的回应。教师要依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理答方式,可以将有难度的问题拆分成几个小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教师畏惧学生出错,将学生的错误、问题、困难视为他们成长的绊脚石,采用的理答方式也较为消极,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将错误视作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探寻错误背后的价值,分析出错原因,寻找解决的策略。教师要融入对话教学的理念,要学会倾听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并采用应对的理答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在错误中学到知识,通过问题的探索、求知,能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上《梯形的面积》一节内容时,教师呈现梯形图,与学生探讨如何才能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学生表达了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它可以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结合三角形面积推导的经验引导他们,让他们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合作,想出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合作探索,以剪、拼、算等方式尝试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师将学生处理好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并根据相关的数据列出算式。学生用完全相同梯形拼平行四边形的,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除以2的方法;有学生沿顶点与相对腰中点剪开拼成三角形的面积;有学生沿两腰中点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有学生通过折叠方式转化为长方形的,通过转化,学生可以顺利地求出梯形的面积。教师要对学生的多样化表达予以激励,启发他们多角度进行探索。在学生不能顺利地运用“转化”思想的时候,教师要倾听他们的想法,在他们疑惑处予以点拨。(四)优化理答方式,提升理答效果。教师要依托学情,为学生提供多样的理答方式,以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兴趣。教师以诊断式的方式理答,对回答完整的学生予以肯定,对多样解法的予以激励,对亮点的解法要点赞,并指出他们的闪光之处。当学生回答不全面、不深入时,教师要指出他们回答中的不足之处[2]。教师要在学生回答正确处重复,在重点处强化,在不当处修正,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填补他们的思维断层。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处加以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要改变“你真棒”等泛化评价的现状,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正确的回答予以针对性的表扬。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转问全班学生:“他的回答正确吗?”学生通过语言、掌声等回应,以此来肯定该生的回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呈现一个创造分数的过程吗?有学生通过圆对折再对折的方式展示:“我折出了四分之一,每份都是它的四分之一。”教师转问其他学生:“他说得对吗?”全班学生以热烈的掌声回应。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想法一致时,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进行肯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得好的方面,让他们受到精神的鼓舞。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回答的不正确、不清晰、不全面之处重新组织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教师对学生予以刨根究底的提问,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思考中,思维逐步走向深入。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下《分米和毫米》一节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你测量的是什么?是如何测量一分硬币厚度的?你在测量中发现了什么?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清晰、更完善,使他们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新知。当学生回答不完整、不全面时,我们老师可以转问其他学生,在获得不同学生的回答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或问题较为模糊导致回答不正确时,教师可以将问题加以分解、转化,让学生对原有问题形成清晰的认知。教师提问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当学生的回答出现理解不清晰时,教师通过提问,让他们获得理性的思考;在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可以采用代答式,告知学生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讲授知识后,提出问题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