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ZT 0333-2020 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规范_第1页
(高清版)DZT 0333-2020 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规范_第2页
(高清版)DZT 0333-2020 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规范_第3页
(高清版)DZT 0333-2020 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规范_第4页
(高清版)DZT 0333-2020 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I前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储量报告编制要求 14文字报告编写内容 14.1页岩气田概况 14.2页岩气田地质特征 44.3地质储量计算方法、计算单元及开发状态 74.4有效储层下限标准与参数解释方法 84.5地质储量计算参数 94.6地质储量与技术可采储量 4.7经济可采储量与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4.8储量劈分 4.9综合评价 4.10问题与建议 5插图及附图编制 5.1插图及附图编制要求 5.2图件格式 5.3典型图编图要求 5.4插图 5.5附图 6插表及附表编制 6.1插表及附表编制要求 206.2插表 2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储量报告封面格式 附录B(规范性附录)储量报告扉页格式 23附录C(规范性附录)储量报告目次格式 24附录D(规范性附录)典型图示例 25附录E(规范性附录)主要附表格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油气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及估算流程图 附录G(规范性附录)页岩气储量估算情形 48Ⅲ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制内容与格式。本标准适用于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页岩气控制、预测储量报告编写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492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0217石油天然气储量估算规范DZ/T0254页岩气资源量和储量估算规范SY/T5615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SY/T6098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6580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常用量和单位3储量报告编制要求以页岩气田为单位编写储量报告,储量报告包括文字报告(包括插图、插表)、附图、附表三个方面的内容,新增大型页岩气田、应用新技术等应增加专题研究报告作为附件。文字报告、插表及插图统一编排,按A4纸(297mm×210mm)装订。附图、附表编排为附图表册,按A3纸(297mm×420mm)装订,大型图件可折叠后装人附图表册。附图和附表较少时可折页与报告统一装订。储量报告的文字和图表要简明、清晰、美观。文字与图表信息应相符,每张图表均应在文字中提及,并应按在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按章排序。各种量(纲)、单位、符号及取值位数应符合DZ/T0254和SY/T6580等的要求。图例应符合SY/T5615的要求。本标准列出了必要的附图和附表。插图及插表可根据气藏地质特征、资料录取和储量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储量报告应统一封面、扉页和目次。目次排在正文之前。文字报告的封面、扉页和目次格式分别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附图表册、附件的封面、扉页和目次格式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附图与附页岩气储量分类采用GB/T19492中的规定。储量类型及估算流程见附录F。页岩气储量估算包括新增、复算、核算、标定和结算五种情形,详见附录G。4文字报告编写内容4.1页岩气田概况4.1.1估算范围位置估算范围所处的盆地、一级构造单元和二级构造单元的名称,含气区带或二级构造带名称。2估算范围的地理环境,包括地面条件、气候、交通条件和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等;估算范围所处的省份和县市名称。若跨省区要说明跨省区名称。估算范围在本气田的位置,邻近油气田的名称、方位和距离,与可依托的重要油气设施的距离等。估算范围东西边界的经度和南北边界的纬度。4.1.2估算范围矿业权本次估算范围是否位于申报单位矿业权范围内。矿业权与已知毗邻矿业权的关系是否清楚,有无矿业权属争议。4.1.3勘探开发简况估算范围发现简况应说明发现时间、发现井井号、发现层位、完钻井深与层位、钻井过程中水平段穿产量和压力情况。勘探开发简史应分阶段简述。重点是对估算范围发现后的总工作量进行简要论述。勘探阶段简述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认识与成果,气田已有探明储量情况。开发阶段简述评价历程,先导性开发4.1.4资料录取情况简述资料截止日期。殊测井数)、测试、压力监测等情况、目的层钻井取芯情况、分析化验项目、数量及流体资料录取等工作量完成情况。各目的层位的自然测试和压裂测试、达到储量起算标准的井数和层数。若有多个区块或多个气藏时,宜列表(见表E.1至表E.7)。简述历年申报评审备案。叙述与估算范围相关的页岩气储量情况(申报年度、含气面积、地质储量、简述申报评审备案基准日。叙述申报的页岩气田、含气面积、探明地质储量、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及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等(见表1;图D.6)。表1××页岩气田申报储量和已有储量表页岩气田已有申报3复算(核算、结算)储量报告应说明复算(核算、结算)的依据;并列出复算(核算、结算)前后开发状态、含气面积、探明地质储量、探明技术可采储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等(见表2);说明变化量及变化率。估算范围按省份、矿业权进行劈分,并分别估算相应的储量(见表3)。描述估算范围内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勘查开采区域。若涉及禁止勘查开采区域,储量估算范围及储量按禁止勘查开采区域和非禁止勘查开采区域面积进行劈分计算。表2××页岩气田复算(核算、结算)储量对照表页岩气田探明地质10⁶m³10⁸m³复算(核算、结算)后表3××页岩气田申报储量汇总表页岩气田区块井区类别探明地质10⁸m³吸附气1212按自然保护区121244.2页岩气田地质特征4.2.1区域地质简况简述估算范围内的区域构造特征,包括区域构造单元的名称、特征及其关系。简述区域地层特征,页岩气分布的层位,地层厚度、岩性、岩相、沉积相变化情况(见表4,表E.8)。简述区域页岩气富集条件和保存条件。表4××页岩气田××区块地层简表厚度m系统组段4.2.2构造特征4.2.2.1构造图编制情况说明估算范围所用地震资料的采集参数、处理技术及资料品质,构造解释编图情况(见图D.6,图4.2.2.2构造特征分析描述局部构造名称、构造类型、构造要素(见表5)。表5××页岩气田××区块构造要素表区块高点埋深mm目的层埋深m地层倾角5描述主要断层名称、断层性质、断开层位、目的层断距与断层产状等(见表6)。表6页岩气田××区块主要断层要素表区块断层断层断层性质断开目的层断距m断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m4.2.3页岩气层特征4.2.3.1沉积特征描述沉积相特征、纵向演化、平面展布及页岩气层发育的有利相带。4.2.3.2岩石学特征描述页岩层段不同岩石类型的矿物成分、含量及展布特征;描述页岩层段的主要岩性组成,是否含砂岩、碳酸盐岩等夹层,各类夹层厚度变化范围,夹层/页岩的比例。4.2.3.3地化特征描述页岩层段的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分布及特征。4.2.3.4储集特征描述页岩气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分布范围及平均值)、裂缝发育特征。4.2.3.5含气性特征描述页岩层段的总含气量、吸附气含量的计算或测定方法及评价。4.2.3.6压裂品质特征描述脆性矿物含量、地应力、岩石力学特征、岩石脆性矿物含量等及压裂品质评价。4.2.3.7保存条件特征描述页岩层段顶底板条件及后期构造运动对保存的影响。4.2.3.8页岩气层评价按照DZ/T0254中附录D的规定,对估算范围的页岩气层做出评价(见图D.8)。4.2.3.9页岩气层平面分布特征充分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开展地震预测,描述页岩气段有机碳含量、厚度、孔隙度、含气量、脆性矿物含量等空间展布(见图D.9)。64.2.4页岩气藏特征4.2.4.1气藏形成过程阐述页岩气成因及来源、气藏形成过程。4.2.4.2气藏类型与要素阐述气藏类型、驱动类型、埋藏深度、含气高度及中部海拔(见表7),说明气藏埋深分类。表7××页岩气田××区块气藏参数表驱动类型高点埋藏深度mmm中部海拔m4.2.4.3压力与温度阐述建立地层压力梯度和地温梯度所应用的资料情况,描述气藏中部的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地层温度与地温梯度等(见表8),说明气藏压力与温度的分类。表8××页岩气田××区块气藏压力、地层温度统计表中部深度m地层压力℃4.2.4.4流体性质阐述流体组分组成特征(见表9,表E.9,表E.10)。表9××页岩气田××区块页岩气分析数据表m%甲烷乙烷C氮氦氢4.2.4.5气藏产能分析简述页岩气藏测试的工艺方法;估算范围内测试井的测试情况,试采井的产量情况;达到DZ/T0254中规定的储量起算标准的井数情况;说明产量的稳定性及变化情况。7若申报储量区块为扩边新增,需说明相邻区块的生产状况、单井初期平均日产量及递减特征。若为复算(核算、结算)储量报告,应描述复算(核算、结算)前后产量变化规律、递减率及日产量。试采三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是进行储量估算应达到的最低经济条件(见表10)。允许结合储量申报区情况,另行计算起算标准。另行计算的起算标准不能低于表10的起算标准。表10试采三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下限标准m注:试采三个月的单井平均产气量指试采前三个月获得的单井平均日产气4.3地质储量计算方法、计算单元及开发状态4.3.1计算方法根据DZ/T0254中5.3的规定,描述储量估算采用的计算方法,并列出计算方法的计算公式、公式中符号的名称和单位。4.3.2计算单元划分根据DZ/T0254中5.2的规定,若涉及多个矿证、自然保护区等因素应细分计算单元。阐述平面和纵向计算单元划分的依据、单元名称和单元数。需要论证水平井压裂改造后纵向有效缝高,储量纵向计算单元的页岩气层的深度及厚度。计算单元较多时,应列表(见表11)表述。表11××页岩气田××区块储量计算单元划分表区块井区4.3.3开发状态确定4.3.3.1勘探开发程度阐述资料截止日期,估算范围的勘探、开发及分析化验的总工作量。8阐述申报储量范围内的井试采三个月单井平均产气量是否达到平均产气量下限标准。阐述含气范围内的井控程度是否达到DZ/T0254对勘探程度的要求。若为复算(核算、结算)储量报告,应阐述复算(核算、结算)前后的资料变化情况。4.3.3.2地质研究与认识程度本次重点开展的储量研究专题、提交的成果报告和主要的参考技术资料。阐述主要的研究结论和认识,是否达到了DZ/T0254规定的要求。4.3.3.3开发状态根据各计算单元的勘探开发程度、地质研究与认识程度以及储量可靠性分析,界定各计算单元的储量类别。单元较多时应列表表述。若为复算(核算、结算)储量报告,应阐述复算(核算、结算)前后开发状态变化情况及不同方式开采开发单元与计算单元对应关系。4.4有效储层下限标准与参数解释方法4.4.1测井曲线的选择与岩芯分析资料的评价阐述测井曲线井筒环境校正和标准化处理情况,阐述适用于解释孔隙度、含气饱和度、总有机碳含量、吸附气、总含气量及有效厚度划分等的测井曲线选择依据及测井曲线的质量。4.4.2总有机碳含量解释方法阐述测井解释总有机碳含量的分析方法,解释模型、图版的建立,测井解释结果与精度检验。4.4.3总含气量解释方法阐述现场解析的含气量及测井解释总含气量的计算方法,测井解释结果与精度检验。4.4.4吸附气含量解释方法阐述页岩气层吸附气含量的分析方法及测井解释吸附气含量的计算方法,测井解释结果与精度4.4.5孔隙度解释方法岩芯分析孔隙度研究。测井解释孔隙度图版建立方法;测井解释孔隙度结果与精度检验。若借用已建立的关系式计算,应说明其来源、适应性和类比依据。4.4.6原始含气饱和度解释方法采用测井解释确定含气饱和度时,应论述所选用的计算模型及有关参数的确定依据;若采用已建立的含气饱和度计算模型,应说明其来源、适用性和类比依据。4.4.7密度解释方法阐述页岩气层密度的岩芯分析方法及测井解释计算方法。4.4.8页岩气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阐述页岩气层的岩性、地化特性、物性、含气性(总含气量、游离气含量、吸附气含量)、电性及可压裂9性等特征及页岩气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的研究。阐述页岩气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包括本区实测的、测井解释的或类比法确定的结果。尽可能建立区域性下限标准,以弥补资料不足;也可采用统计性结果,或使用本区目前测试到的下限。标准较多时,应列表(见表12)。若类比借用相邻页岩气田(区块)已建立的有效厚度标准划分有效厚度,应论证类比依据,说明其来源和适应性,可列表叙述(见表13)。表12××页岩气田××区块有效厚度下限标准%%%注:参数项可根据气藏实际情况增减。表13××页岩气田××区块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类比依据表页岩气田区块m沉积相%页岩厚度m%%%类比区若为复算(核算、结算)储量报告,应描述复算(核算、结算)前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总有机碳含量、总含气量、吸附气含量、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气饱和度和质量密度的解释方法情况,说明复算(核算、结算)前后变化情况。4.5地质储量计算参数4.5.1含气面积充分利用地质、地震、钻井、测井、测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综合研究页岩气层分布规律,确定各类地质边界及页岩气有效储层边界(即埋藏深度、有机碳含量、总含气量、有效厚度、脆性矿物等在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内的“甜点”范围),并在构造背景下,编制有效厚度等值线图,作为圈定含气面积的基础。含气面积圈定时要充分考虑未来开发可行性,与自然环境保护区等禁止勘查开采区域或有重叠的,应分重叠区和非重叠区划计算单元。4.5.1.2气藏顶底面构造图评价说明计算单元含气面积内达到储量起算标准的井数及代表性井号;阐述圈定含气面积的图种名称(含层位)、比例尺。4.5.1.3边界的确定阐述含气面积圈定原则。若使用地震信息圈定含气面积,应阐明所用地震属性与含气关系及置信度。对每个计算单元逐一论述含气边界类型(断层线、岩性边界、已申报储量边界线、外推计算线、矿业权边界线、省份(海域)界、自然保护区等),单元及边界类型较多时可列表表述。4.5.1.4含气面积的圈定视气藏类型、页岩气边界种类,阐明圈定含气边界的方法、井点至含气边界的距离是否符合DZ/T0254中6.1.1的要求。计算单元及边界种类较多时,文字可只阐述含气面积的圈定原则,边界的具体确定可列表(见表14)表述。含气范围跨两个及以上的矿业权证或省份的,应以矿业权证或省份为界,分开圈定含气面积;含气范围与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勘查开采区域有重叠的,按重叠区和非重叠区,分开圈定含气面积。阐述各计算单元的计算面积、控制井数及估算范围块的最大叠合面积。若与老气田含气面积叠合时,应说明其净增面积。表14××页岩气田××区块含气面积圈定依据表区块口井区注1:边界种类是指流体界面边界、断层边界、地层边界、岩性边界、计算线、矿业权线、省界、自注2:边界位置是指含气面积的方位,如东若为复算(核算、结算)储量报告,应描述复算(核算、结算)前后的含气面积圈定原则、含气面积取值情况,说明复算(核算、结算)前后含气面积变化情况及依据。4.5.2有效厚度按照4.4中的方法解释单层有效厚度,并计算单井有效厚度(见表E.11)。阐述等值线勾绘及计算单元平均有效厚度确定方法与取值结果。若使用地震资料编制的有效厚度等值图计算平均有效厚度时,应阐明所采用的地震属性的置信度,若计算单元较多时,可列表(见表15)。表15××页岩气田××区块有效厚度取值表区块口层厚度区间值mm井区算术平均mm等值线面积m注1:解释层数是指含气面积内该计算单元所有井累计有效厚度解释层数。注2:区间值是指计算单元井点最大、最小值。4.5.3总有机碳含量按照4.4.2中的方法解释单层总有机碳含量,并计算单井的总有机碳含量;阐述计算单元总有机碳含量的确定方法及选值结果。4.5.4总含气量按照4.4.3中的方法解释单层总含气量,并计算单井平均总含气量;阐述计算单元总含气量的确定方法及选值结果。不同厚度页岩气层含气量下限标准,见表16。表16总含气量下限标准页岩有效厚度m1244.5.5吸附气含量按照4.4.4中的方法解释单层吸附气含量,并计算单井平均吸附气含量;阐述计算单元吸附气含量的确定方法及选值结果。4.5.6有效孔隙度按照4.4.5中的方法解释单层有效孔隙度,并计算单井平均有效孔隙度;阐述孔隙度校正方法、应用条件与校正结果;阐述计算单元有效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及选值结果。如计算单元较多时,可列表(见表17)。表17××页岩气田××区块有效孔隙度取值表区块%口块%口层%区间值井点等值线注1:解释层数是指含气面积内该计算单元所有井累计有效孔隙度解释层注2:区间值是指计算单元井点最大、最小值。4.5.7原始含气饱和度按照4.4.6中的方法解释单层原始含气饱和度,并计算单井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阐述计算单元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的确定方法及选值结果。采用类比法确定原始含气饱和度时,应列出类比条件。4.5.8页岩质量密度按照4.4.7中的方法解释单层页岩质量密度,并计算单井平均密度。阐述计算单元平均密度确定方法及选值结果。4.5.9原始页岩气体积系数分析所取高压物性资料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原始页岩气体积系数根据实际测试的高压物性结果,根据气藏中部的地层温度、地层压力确定气体偏差系数、体积系数(见表E.12)。气体偏差系数用组分分析资料计算求取时,应列出所使用的气体组分分析资料、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如计算单元较多时,可列表(见表18)。若类比借用相邻页岩气田(区块)的结果,应说明类比依据,可列表(见表19)叙述。若为复算(核算、结算)储量报告,应描述复算(核算、结算)前储量参数取值情况,说明复算(核算、结算)前后储量参数变化情况。表18××页岩气田××区块原始页岩气体积系数选值依据表区块K压力K压力K压力页岩气田区块层位m地层压力℃4.6地质储量与技术可采储量4.6.1地质储量储量计算结果可使用文字叙述其合计数,具体数据应分计算单元列表(见表20,表E.13)表述,包括游离气、吸附气等。若为复算(核算、结算)储量报告,应论述复算(核算、结算)前后储量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对储量变动的影响,列出复算(核算、结算)前后对比的汇总储量数据。表20××页岩气田××区块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数据表页岩气m吸附气%%地质区块吸附气4.6.2技术可采储量4.6.2.1采收率确定技术可采储量计算方法根据SY/T6098选择确定。以估算范围的试采或生产动态结果为主要依据,采用类比法、经验公式法、数值模拟法和动态法综合求取。采用类比法,应列出与其类比的气藏有关参数的对比;采用经验公式法,应说明选择的经验公式的来源、应用条件与可信度等;采用数值模拟法,应论证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如果采用动态法,应论述动态法的适用条件和取值原则等。4.6.2.2技术可采储量计算结果叙述技术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及结果时,若计算单元较多应列表(见表21)。表21××页岩气田××区块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数据表%区块若为复算(核算、结算)储量报告,应论述复算(核算、结算)前后技术可采储量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对储量变动的影响,报告要有复算(核算、结算)前后对比的汇总储量数据。4.7经济可采储量与剩余经济可采储量4.7.1储量综合评价与可靠性评价根据标准要求以气田为单位整体上对储量可靠性做出评价,并对储量规模、丰度、埋藏深度、储层物性、总有机碳、热演化程度、脆性矿物、总含气量等做出评价分类(见表22,表E.14)。表22××页岩气田××区块储量综合评价表页岩气田采储量分类分类分类m分类分类%分类分类%分类4.7.2经济可采储量论述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包括现金流量法、经济极限法及类比法等。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编写报告。4.7.2.2现金流量法根据开发方案或开发概念设计,预测有关开发指标。简述开发方案或开发概念设计,说明动用储量情况(层位、面积、厚度、规模等),预测有关开发指标。明整体开发方案部署和分年度实施计划、钻采及地面工程设计。应有钻井计划安排和开发井部署图及产量预测表(见表E.15)。根据开发方案或开发概念设计有关的开发指标并进行投资估算。包括勘探投资和开发投资等(见表根据上述投资参数和经济参数,采用现金流量法开展评价,评价出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4.7.2.3经济极限法采用经济极限法评价的指标是经济极限。经济极限点以上的累计产量为经济可采储量。阐述经济极限确定。常用的经济极限指标为经济极限产量、废弃压力等。4.7.2.4类比法采用同类页岩气藏类比确定经济采收率,列出与其类比的页岩气藏有关参数的对比表。确定经济采收率,计算经济可采储量。4.7.3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根据经济可采储量计算结果与累计产量,求得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等。储量区与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勘查开采区有重叠,无法进行商业开发时,重叠区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视为零,地质储量和技术可采储量正常计算。计算单元较多时,宜列表(见表23)表达,文字可只叙述合计数。若为复算(核算、结算)储量报告,应论述复算(核算、结算)前后经济可采储量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对储量变动的影响。表23××页岩气田××区块页岩气经济可采储量数据表%区块4.8储量劈分4.8.1劈分概况描述储量估算范围与矿业权、省份(海域)、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勘查开采区域重叠情况。4.8.2劈分方法阐述按矿业权、省份(海域)、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勘查开采区域劈分储量的方法及原则。4.8.3劈分结果阐述估算范围所涉及省份(海域)的储量,每个矿证内(矿业权证名称、许可证编号)的储量,自然保护区内的储量(见表24)。4.9综合评价叙述地面条件(山区、沙漠、丘陵等),叙述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取得的效果。依据DZ/T0254附录D中的储量规模、储量丰度、产能、埋藏深度、页岩气物性、总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等多项参数指标分类,对页岩气田(藏)储量进行综合评价。4.10问题与建议提出储量计算和勘探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5插图及附图编制5.1插图及附图编制要求插图及附图应满足以下要求:页岩气田区块类别质储量10⁸m³10⁸m³累计剩余探明(海域)自然保护区井区1吸附气212省份(海域)自然保护区12a)图件主要包括气藏地质研究和储量综合研究两大类。气藏地质研究图件主要包括构造图、典型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图、地层对比图、沉积与层序地层综合柱状图、矿物成分综合柱状图、现场含气量综合柱状图、吸附气量综合柱状图、脆性矿物含量综合评价图、顶底板条件综合评价图、沉积相对比图、地层等厚图、气层对比图、埋深图等。储量综合研究图主要包括储量综合图、气藏b)插图和附图可根据图件的复杂程度自行决定。经济可采储量计算的有关图件可作为插图。c)插图的图号与图名置于图下居中位置,图号在左,图名在右。d)附图图例符合SY/T5615的要求。必要时,应将图中的符号、标记、代码、层位及有关条件等,用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名下方,作为图注。5.2图件格式气藏地质研究图的格式见SY/T5615的有关要求。不同类型储量综合研究图件的格式详见附5.3典型图编图要求5.3.1气田地理位置图气田地理位置图应满足以下要求:a)图框应带坐标(经纬度),编图范围能反映气田的地理位置。b)申报含气面积与以往含气面积应采用不同图例,以示区别;并标明申报含气面积所在矿业权(探5.3.2储量综合图储量综合图应满足以下要求:a)图幅左上为含气面积图,左下为气藏剖面图,右上为气层综合柱状图,右下为储量数据汇总表。b)含气面积图应采用主力气层顶(底)面构造图作底图,并标出最大叠合含气面积和气藏剖面的平面位置线c)气藏剖面图可省略测井曲线、射孔井段和试气成果。d)气层综合柱状图应以系统取芯井为主,拼接目的层段的完整地层剖面,表示出地层层序、地层接5.3.3气藏剖面图气藏剖面图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选择页岩气层发育、能反映气藏类型和过井较多的方向作图。b)气藏剖面采用海拔深度。每口井左右带测井曲线,一般左边绘自然伽马和无铀伽马测井曲线;右边绘深浅电阻率测井曲线;井底标注完钻深度。c)标明射孔井段和试气成果。d)纵、横向比例尺选用合理,横向标明线段比例尺。编图见图D.7。5.3.4含气面积图含气面积图应满足以下要求:a)储量计算单元的气层顶(底)面构造图为底图。b)采用实测井位,水平井应使用地下井位。c)确定含气边界的依据井齐全。d)标出试气成果。e)申报储量区与已有储量区含气面积,应使用不同线条符号标注清楚。编图见图D.8。5.3.5六性关系图六性关系图应满足以下要求:a)主要是选择取芯多的储集层段,可用单井多层拼接,也可用多井多层拼接。关系图应明确表示出含气性与岩性、物性、地化特性、可压裂性及电性(测井曲线)的关系。b)“地层”栏应划分出亚段。c)作图应选择最能反映岩性、物性、地化特性、可压裂性与含气性的测井曲线,一般宜选择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曲线。d)含气性应标明岩芯总含气量、吸附气量、测试成果、解释结论及气层有效厚度划分情况。编图见5.3.6等值线图等值线图应满足以下要求:a)井圈旁应标注其物理量,图框未带坐标的应在图框内的右上方标注指北线。b)等值线间距选择适当,并保持一致,在明显处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等值线数值。c)储量参数等值线图的作图方向、比例尺应与含气面积图一致。d)仅用井点值勾绘的储量参数等值线,其最大值不应超过井点最大值。编图见图D.10。报告中应包含以下插图:a)××地区构造区划图。b)××页岩气田××区块综合柱状图。c)××页岩气田××区块连井地层对比图。d)××页岩气田××区块××层位沉积相对比图。e)××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厚度等值线图。f)××页岩气田××区块××层位地震资料品质评价图。g)××页岩气田××井合成地震记录标定。h)××页岩气田××井层序与沉积相分析综合柱状图。i)××页岩气田层序地层格架图。j)××页岩气田××区块连井层序与沉积相对比图。k)××页岩气田××区块××层位沉积相平面展布图。1)××页岩气田岩石学特征薄片照片图。m)××页岩气田岩石学特征岩芯照片图。n)××页岩气田××井矿物成分综合柱状图。o)××页岩气田××区块TOC含量对比图。p)××页岩气田××区块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直方图。q)××页岩气田××井现场含气量综合柱状图。r)××页岩气田××井吸附气量综合柱状图。s)××页岩气田××井页岩气层脆性矿物含量综合评价图。t)××页岩气田××井页岩气层精细标定。u)××页岩气田××井一××井连井波阻抗反演剖面。v)××页岩气田××井一××井连井叠前密度反演剖面图。w)××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压力系数预测平面图。x)××页岩气田××区块井身穿行轨迹图。y)××页岩气田××区块页岩气井试采曲线图。z)××页岩气田××区块××层位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图。aa)××页岩气田××区块××层位总含气量等值线图,bb)××页岩气田××区块××层位吸附气含量等值线图。cc)××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面积权衡图。5.5附图报告中应包含以下附图:a)××页岩气田××区块地理位置图。b)××页岩气田××区块矿证复印件。c)××页岩气田××区块含气面积与矿业权范围叠合图。d)××页岩气田××区块含气面积与省份范围叠合图。e)××页岩气田××区块含气面积与禁止勘查区域范围叠合图。f)××页岩气田××区块勘探程度图。g)××页岩气田××区块储量综合图。h)××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顶(底)面构造图。i)××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顶(底)面埋深图。j)××页岩气田××井页岩气层综合评价图。k)××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气层平均TOC含量预测平面图。1)××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气层厚度预测平面图。m)××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气层平均孔隙度预测平面图。n)××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气层平均总含气量预测平面图。o)××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预测平面图。p)××页岩气田××区块××层位气藏剖面图。q)××页岩气田××区块××层位六性关系图。r)××页岩气田××区块××层位含气面积图。s)××页岩气田××区块典型井测井解释成果图。t)××页岩气田××区块××层位有效厚度等值线图。u)××页岩气田××区块××层位有效孔隙度等值线图。v)××页岩气田××区块××层位含气饱和度等值线图。w)××页岩气田××区块××层位初步开发概念设计或正式开发方案井位部署图。6插表及附表编制6.1插表及附表编制要求插表及附表编制应满足以下要求:a)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表名。表号、表名置于表上居中位置,表号在左,表名在右。必要时应将b)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项目及标准规定的符号、单位。c)附表的右下方标明制表人、审核人与日期。d)附表格式详见附录E。e)附表需根据气田(藏)实际情况增减或排序,各表可根据情况增减栏目。6.2插表报告中应包含以下插表:a)××页岩气田申报储量和已有储量表。b)××页岩气田复算(核算、结算)储量对照表。c)××页岩气田申报储量汇总表。d)××页岩气田××区块地层简表。e)××页岩气田××区块构造要素表。f)××页岩气田××区块主要断层要素表。g)××页岩气田××区块气藏参数表。h)××页岩气田××区块气藏压力、地层温度统计表。i)××页岩气田××区块页岩气分析数据表。j)××页岩气田××区块储量计算单元划分表。k)××页岩气田××区块有效厚度下限标准。1)××页岩气田××区块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类比依据表。m)××页岩气田××区块含气面积圈定依据表。n)××页岩气田××区块有效厚度取值表。o)××页岩气田××区块有效孔隙度取值表。p)××页岩气田××区块原始页岩气体积系数选值依据表。q)××页岩气田××区块原始页岩气体积系数选值类比依据表。r)××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数据表。s)××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数据表。t)××页岩气田××区块××层位储量综合评价表。u)××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气经济可采储量数据表。v)××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气储量汇总表。报告中应包含以下附表:a)××页岩气田××区块勘探开发工作量统计表。b)××页岩气田××区块钻井基础数据表。c)××页岩气田××区块取芯及分析化验资料统计表。d)××页岩气田××区块分析化验工作量统计表。e)××页岩气田××区块测井工作量统计表。f)××页岩气田××区块测试成果统计表。g)××页岩气田××区块试采成果统计表。h)××页岩气田××区块层组划分数据表(纵向单元底部深度)。i)××页岩气田××区块页岩气分析数据表。j)××页岩气田××区块地层水分析数据表。k)××页岩气田××区块单井有效厚度测井解释成果表。1)××页岩气田××区块高压物性分析数据表。m)××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气储量数据表。n)××页岩气田××区块××井区××层位储量综合评价表。o)××页岩气田××区块××井区××层位产量预测表。p)××页岩气田××区块××井区××层位勘探开发投资表。q)××页岩气田××区块××井区经济参数表。r)××页岩气田××区块××井区生产成本和费用预测表。s)××页岩气田××区块××井区储量损益表。t)××页岩气田××区块××井区储量现金流量表。u)××页岩气田××区块探明储量数据表。(规范性附录)储量报告封面格式图A.1给出了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封面格式。××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气探明储量新增(复算、核算、结算)报告申报单位图A.1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封面格式(规范性附录)储量报告扉页格式图B.1给出了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扉页格式。××页岩气田××区块××(层位)页岩气探明储量新增(复算、核算、结算)报告申报单位:×××××××(公章)编写单位:×××××××(公章)编写人:××××××××××××参加人:××××××××××××审查人:×××(签名)编写单位负责人:×××(签名)技术负责人:×××(签名)总经理:×××(签名或盖章)图B.1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扉页格式DZ/T0333—2020(规范性附录)储量报告目次格式图C.1给出了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目次格式。1页岩气田概况……………………×1.1估算范围位置……………………×1.2估算范围矿业权…………………×1.3勘探开发简况……………………×1.4资料录取情况……………………×1.5申报储量情况……………………×2页岩气田地质特征………………×2.1区域地质简况……………………×2.2构造特征…………………………×2.3页岩气层特征……………………×2.4页岩气藏特征……………………×3地质储量计算方法、计算单元及开发状态……………………×3.1计算方法…………………………×3.2储量计算单元……………………×3.3开发状态确定……………………×4有效储层下限标准与参数解释方法……………×4.1测井曲线的选择与岩芯分析资料的评价……………………×4.2总有机碳含量解释方法…………………………×4.3总含气量解释方法………………×4.4吸附气含量解释方法……………………………×4.5孔隙度解释方法…………………×4.6原始含气饱和度解释方法………………………×4.7密度解释方法……………………×4.8页岩气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5地质储量计算参数………………×5.1含气面积…………………………×5.2有效厚度…………………………×5.3总有机碳含量……………………×5.4总含气量…………………………×5.5吸附气含量………………………×5.6有效孔隙度………………………×5.7原始含气饱和度…………………×5.8页岩质量密度……………………×5.9原始页岩气体积系数……………………………×6地质储量与技术可采储量………………………×6.1地质储量…………………………×6.2技术可采储量……………………×7经济可采储量与剩余经济可采储量……………×7.1储量综合评价与可靠性评价……………………×7.2经济可采储量……………………×10问题与建议………………………×附件注1:目次、附件均为三号黑体。注3:附件指专题研究报告或经济评价报告。图C.1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目次格式(规范性附录)典型图示例图D.1至图D.10给出了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附图格式。55图D.1××页岩气田××区块地理位置图…减减其x*xxx王…减减其x*xxx王必x28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经审查龙工等龙工等较较双翅井其X可证范围1×××年××月X图D.4××页岩气田××区块含气面积与省份范围叠合图编图人:×××绘图人:×××审核人:×××图D.5××页岩气田××区块含气面积与禁止勘查区域范围叠合图气NEJ变■断层地层底界测试井段气层Axxx-xxx-*11×××#××四11×××#××四名图D.7××页岩气田××区块××层位气藏剖面图图D.8××页岩气田××区块××层位含气面积图度i“收附引量整盟蟹h壁P…指…指97××井劳二类气层图例图D.9××页岩气田××区块××层位六性关系图XX'XXX×X'xxxXX’图D.10××页岩气田××区块××层位有效厚度等值线图表E.1至表E.21给出了页岩气探明储量报告附表格式。表E.1××页岩气田××区块勘探开发工作量统计表区块含气面积内口mm%口口口口监测口口口测网口口口表E.2××页岩气田××区块钻井基础数据表序号井号井别mmm钻井时间(年.月.日)内径/下深mm率%率%纵横m固井m油层表E,3××页岩气田××区块取芯及分析化验分析资料统计表制表人:表E,3××页岩气田××区块取芯及分析化验分析资料统计表制表人:审核人:日期:母梁区虽过下尔类率出率型≤孤换景米与出形恒承区民长能出帐属也患加回图餐州米田中紫本掐平日讵※划区我器表E.4××页岩气田××区块分析化验工作量统计表单位为块或个区块井号层位合计薄片鉴定普通扫描电镜全岩×衍射及黏土矿物分析稀土元素金属元素斑脱岩硅同位素电子探针阴极发光能谱总有机碳干酪根镜检干酪根碳同位素镜质体反射率氮仿沥青A干酪根元素包裹体岩石热解压汞比表面积及孔体积氟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纳米山突破压力盖层微孔隙物性密度覆压物性含水饱和度高压物性岩石电阻率脉冲渗透率岩石力学分析地应力分析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岩芯敏感性气水相渗碳氧同位素碳氢氧同位素气体碳同位素天然气组成水样分析碳氢同位素氢同位素合计-表E.5××页岩气田××区块测井工作量统计表常规测井项目特殊测井项目伽马地层倾角电阻率电成像阵列声波表E.6××页岩气田××区块测试成果统计表mmm压力压力日产量测点m℃压力气水化度表E.7××页岩气田××区块试采成果统计表井号mmm日期目前生产情况产气量日产气日产水表E.8××页岩气田××区块层组划分数据表(纵向单元底部深度)××井××井××井××井××井井口X井口X井口X井口X井口XYYYYY组段mmmmmmmmmmmmmmm表E.9××页岩气田××区块页岩气分析数据表m时间%℃压力备注甲烷乙烷己烷以上氦氮表E.10××页岩气田××区块地层水分析数据表井号层位气层组水型值电阻率层号m厚度阳离子阴离子日产油日产水累积名告表E.11××页岩气田××区块单井有效厚度测井解释成果表井号m层位层号井段m厚度m阻率时差度%度%%吸附含量总气含量%%%气水mmmm表E.12××页岩气田××区块高压物性分析数据表井号m取样深度m取样支压力气层温度℃地层压力密度系数体积系数系数油压取样点气田区块m吸附气%%地质%吸附气井区中部m%%%井日产量%亡点表E.15××页岩气田××区块××井区××层位产量预测表口%123456表E.16××页岩气田××区块××井区××层位勘探开发投资表区块井区开发工程投资总投资口万元/口万元/口开发井投资地面工程投资12表E.17××页岩气田××区块××井区经济参数表气价(含增值税)元/(10³m³)元/(10³m³)%%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增值税的%教育费附加为增值税的%资源税元/(10³m³)%%安宗表E.18××页岩气田××区块××井区生产成本和费用预测表12345工资作业费处理费费用管理费(包括产费)折旧期间费用费用费用费用固定和费用表E.19××页岩气田××区块××井区储量损益表(不含增值税)生产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23表E.20××页岩气田××区块××井区储量现金流量表安口流出方向调节税)和费用及附加累计净(折现率所得税后累计净现所得税后(折现率建设期生产期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a注:根据需要可在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栏里增减项目。安表E.21××页岩气田××区块探明储量数据表区块类别厚度m吸附气%%探明地质储量累计产量明经济矿业权(海域)自然保护区井区层位吸附气12省份(海域)自然保护区12(规范性附录)油气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及估算流程图油气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及估算流程图见图F.1。剩余探明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剩余控制经济可采储量油气矿产资源资源量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探明技术可采储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图F.1油气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及估算流程图(规范性附录)页岩气储量估算情形G.1总体要求G.1.1页岩气勘探开发可分为三个阶段: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