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_第1页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_第2页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_第3页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_第4页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ManufacturingandacceptancespecificationofRFPgas-particulatefilter施行日期:2021年5月1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国人防〔202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人民防空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已通过审查,现批准为人民防空工程行业标准(暂行),编号为RFJ006—2021,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管理,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2021年1月14日第1部分:滤器成品制造与验收 1第2部分:过滤纸制造与验收 第3部分:浸渍活性炭制造与验收 第4部分:自由基激发器制造与验收 7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第1部分:滤器成品制造与验收ManufacturingandacceptancespecificationofRFPgas-particulatefilterPart1:Manufacturingandacceptanceoffilter主编单位: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批准部门: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施行日期:2021年5月1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南京3本规范是根据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下达的《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任务书编制的。本规范依据《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人民防空工程防化战术技术要求》RFJ015—2010、《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RFJ013—2010的相关要求,以定型的RFP-1000型和RFP-500型人防专用过滤吸收器的文件资料为基础,结合2011年以来人防过滤吸收器质量检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从过滤吸收器生产制造的源头梳理,从产品生产要素、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生产过程控制、产品鉴定检验、产品质量一致性检验、产品检验试验方法等方面对产品制造与验收的内容进行规范,同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审查定稿。《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分为4第1部分:滤器成品制造与验收;第2部分:过滤纸制造与验收;第3部分:浸渍活性炭制造与验收;第4部分:自由基激发器制造与验收。本部分为第1部分。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若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西楼325;邮政编码:10019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部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参编单位: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要起草人:韩浩游俊琴王德生周术元康健王春来吕丽蒲大泉吴双九徐昭炜4 72规范性引用文件 83术语 4标记 5要求 5.1一般要求 5.2性能要求 5.3环境适应性要求 5.4材料 6检验规则 6.1检验责任 6.2产品的提交 6.3检验分类 6.4鉴定(或定型)检验 6.5质量一致性检验 8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 8.1标识 8.2包装 8.3运输 288.4贮存 附录A过滤吸收器对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蒸气防护剂量试验方法 本规范用词说明 3351.0.1本部分规定了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技术要求、试验1.0.2本部分适用于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以下简称“过滤吸收器”)的质量控制和产品验收。78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GB/T223钢铁及合金GB/T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531.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GB/T2794—2013胶黏剂黏度的测定单圆筒旋转黏度计法GB/T3280—2015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3512—201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4237-2015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4240—2019不锈钢丝GB/T6165—2008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GB/T7762—201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GB/T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B/T13477.8—2008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8部分;拉伸粘结性的测定9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T20123—2006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3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4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GJB179A—1996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GJB564.1过滤吸收器性能试验方法气密性GJB564.3过滤吸收器性能试验方法碰撞GJB2062军用过滤吸收器通用规范SN/T2718—2010不锈钢化学成分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3.0.1生物杀灭单元biologicalinactivationunit过滤吸收器的组成部分,关键部件为自由基激发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自由基激发器发生一定浓度的臭氧,对截留在精滤器单元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进行杀灭。3.0.2精滤器单元particulatefilterunit过滤吸收器的组成部分,关键材料为高效空气过滤纸。其主要功能是滤除染毒空气中的气溶胶。3.0.3滤毒器单元gasfilterunit过滤吸收器的组成部分,关键材料为浸渍活性炭。其主要功能是吸附、清除气流中的有毒有害气体。3.0.4初阻力initialairflowresistance过滤吸收器在出厂时,额定风量下过滤吸收器进出口之间的静压差。3.0.5漏气系数airleakagefactor在一定正(负)压下,经过滤吸收器壳体缝隙漏出(人)空气量与额定风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3.0.6气溶胶透过率aerosolpenetration对过滤元件进行试验时,过滤元件过滤后的气溶胶浓度与过滤前的气溶胶浓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代表北京××企业2021年2月生产,年度第11批次,第5台。5.1一般要求5.1.1过滤吸收器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并按照产品图样和相关技术文件制造。5.1.2所有部件均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经检验合格并具有检验合格证。5.1.3过滤吸收器由壳体、进风扩散器、出风扩散器、生物杀灭单元、精滤器单元、滤毒器单元、附件等组成。型过滤吸收器(长×宽×高)为(870±5)mm×(623±5)mm×(623±5)mm,RFP-500型过滤吸收器(长×宽×高)为(730±5)mm×(623±5)mm×(623±5)mm。5.1.5RFP-1000型过滤吸收器质量为(145±8)kg,RFP-500型过滤吸收器质量为(105±3)kg。5.1.6过滤吸收器为海灰色,色号为GSB05-1426-2001漆膜颜色标准样卡规定的75B05海灰。5.1.7过滤吸收器不应有裂纹、夹层、锐边和毛刺等缺陷;外观应色泽均匀,无龟裂、起皱和流痕等瑕疵;波纹管外观壁厚应均匀,无喷霜、气孔、刺穿、海绵体疵病、缺胶等瑕疵。5.2性能要求5.2.1过滤吸收器性能指标见表5.2.1。序号性能指标RFP-1000型RFP-500型1额定通风量(m3/h)2初阻力(Pa)3漏气系数(%)4气溶胶透过率(%)5沙林模拟剂(DMMP)蒸气防护剂量(mg·min/L)6杭冲击波余压(kPa)7生物杀灭单元功能可设置病毒、细菌、芽孢、应急和加强5种工作模式5.3环境适应性要求5.3.1湿热:过滤吸收器应能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5%的环境使用。按GJB150.9A—2009的规定进行湿热试验后,外观应符合本部分第5.1.7条的规定,气溶胶透过率、漏气系数和对沙林模拟剂蒸气防护剂量应符合本部分第5.2节的规定。5.3.2低温贮存:过滤吸收器在一43℃条件下贮存,恢复至室温后外观应符合本部分第5.1.7条的规定,气溶胶透过率、漏气系数和对沙林模拟剂蒸气防护剂量应符合本部分第5.2节的5.3.3高温贮存:过滤吸收器在70℃条件下贮存,恢复至室温后外观应符合本部分第5.1.7条的规定,气溶胶透过率、漏气系数和对沙林模拟剂蒸气防护剂量应符合本部分第5.2节的规定。5.3.4碰撞:过滤吸收器按GJB564.3的要求进行碰撞试验后,气溶胶透过率、漏气系数和对沙林模拟剂蒸气防护剂量应符合本部分第5.2节的规定,气流阻力值增加不应大于50Pa。5.3.5振动:过滤吸收器按GJB2062的要求进行振动试验后,气溶胶透过率、漏气系数和对沙林模拟剂蒸气防护剂量应符合本部分第5.2节的规定,气流阻力值增加不应大于50Pa。5.4.1一般要求:过滤吸收器所用材料及元器件应保证产品质量,其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经检验并具有合格证书。5.4.2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胶主要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见表5.4.2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胶主要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序号技术指标试验方法1硬度(邵尔A)70士10按GB16776—2005养护,按GB/T531.1—2008试验2混合后初黏度2000±1000GB/T2794—20133拉伸粘结强度(MPa)按GB16776—2005养护,按GB/T13477.8—2017试验4浸水后拉伸粘结强度(MPa)按GB16776—2005养护,2%氨水,24h后试验5热老化热失重不大于5%,无龟裂,无粉化GB16776—20055.4.3波纹管及法兰密封圈胶料主要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见表5.4.3。表5.4.3波纹管及法兰密封圈胶料主要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序号技术指标试验方法1扯断强度(MPa)GB/T528—2009,Ⅱ型哑铃状试样2扯断伸长率(%)3扯断永久变形(%)4硬度(邵尔A)GB/T531.1—20085热空气老化(90℃,168h,拉伸强度保持率)GB/T3512—20146耐臭氧龟裂48h,40℃)(%)无龟裂GB/T7762—20145.4.4不锈钢板、不锈钢丝网、不锈钢孔板:依据不锈钢材质标号选择标准中的指标进行判定,主要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见表5.4.4不锈钢板、不锈钢丝网、不锈钢孔板主要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序号原材料(元器件)技术指标试验方法1不锈钢板国标牌号GB/T11170—2008、GB/T223系列、2不锈钢丝网国标牌号GB/T20123—2006、GB/T223系列3不锈钢孔板国标牌号GB/T11170—2008、GB/T223系列、6检验规则6.1检验责任6.1.1承制方责任如下:1按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保证文件和质量内控标准,并有效贯彻2完成本部分规定的所有项目的检验,并接受检验方和上级有关部门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及对产品任一检验项目的检验。3按合同或有关规定向检验方提供检验所需的场地、设备、仪器、仪表及技术资料等技术保障,并保证检测、试验设备具有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4保证产品的检验、试验记录完整齐全,具有可追溯性。5采取防伪措施,保证产品的可鉴别性。6对出厂产品的质量最终负责。6.1.2检验方责任如下:1按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对承制方的质量保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2对承制方提交的产品按本部分的规定进行检验。3办理产品接收或拒收手续,并对合格产品签署合格证明文件。6.1.3其他责任如下:1产品必须符合本部分所有要求和合同特定要求.不允许向检验方提交明知有缺陷的产品。2在质量保证期内,产品属于承制方的质量问题,更换失效零部件和元器件能修复的,承制方应负责修复;不能修复或不能按照检验方要求期限修复的,承制方应负责更换合格品。不能修复或不能按检验方要求期限修复,又无法更换合格品的,承制方应负责回收产品并退还货款。3因产品制造质量责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承制方应按6.2产品的提交6.2.1提交的产品必须是按本部分的要求生产,经承制方检验6.2.2为检验方进行检验而提供的技术保障应符合要求,并给检验方留出必要的准备、检验和试验时间。6.2.3提交产品的同时应提交检验部门负责人签署的交验单、产品检验、试验记录、技术状态更改和重要故障的有关文件记录、配套分系统的合格证明文件及入厂复验记录。6.3检验分类6.3.1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1鉴定(或定型)检验。2质量一致性检验。6.4鉴定(或定型)检验1新研制的产品。2产品转厂生产或生产场地发生较大变化时。3停产半年(含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4原材料、设备、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5国家或指定的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6.4.2检验项目:鉴定(或定型)检验项目见表6.4.2。表6.4.2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鉴定检验质量一致性检验要求检验方法A组检验B组检验C组检验1外形尺寸2质量3颜色4外观及加工质量5产品标识、包装标识6包装——7初阻力8漏气系数9气溶胶透过率对沙林模拟剂(DMMP)防护剂量生物杀灭单元功能抗冲击波余压※————湿热 低温贮存——高温贮存 碰撞振动————6.4.3检验数量:由承制方提供5台过滤吸收器。6.4.4检验顺序如下:15台过滤吸收器分别进行本部分表6.4.2中序号1~9、11项目的检验。2从完成本条第1款检验后的样品随机抽取1台进行振动试验和碰撞试验,1台进行抗冲击波余压试验,1台进行湿热试验、低温贮存试验和高温贮存试验。3完成本条第2款各项试验后的过滤吸收器分别进行本部分表6.4.2中序号7~11项目的检验。6.4.5合格判据:全部检验项目均符合要求时,判为鉴定(或定型)检验合格。6.5质量一致性检验6.5.1检验分组:质量一致性检验分为过滤吸收器成品检验和原材料(元器件)检验,其中成品检验分为A组、B组、C组检验,破拆取出的原材料(元器件)抽样检测不再进行分组。6.5.2组批:在同一承制生产厂、用同一原材料、在同一生产条件下加工出来的过滤吸收器,可组批提交检验,一般50台组为一批(根据检验要求,可多备2台~4台产品用来替补破坏性试验的样品)。6.5.3检验项目和顺序如下:1承制方检验:承制方生产部门对提交批的所有产品100%进行产品包装、外观及加工质量、颜色、标识、初阻力、漏气系数、气溶胶透过率、生物杀灭单元功能等项目的检验,检验合格后随附生产和检验记录提交给承制方质量检验部门检验,经质量检验部门复验合格的产品方能提交检验方检验。(1)对抽取的每套产品进行A组检验项目的检验;(2)从经A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按本部分第6.5.4条第2款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进行B组检验项目的检验,其中B组碰撞试验项目只做1台;(3)对进行碰撞试验的产品,在碰撞试验合格后重新进行B组其他项目的检验,B组检验均合格,进行C组项目的检验;2)在成品检验合格后,按标准抽取成品进行破拆,按表6.5.3进行原材料(元器件)取样检验,检验项目见表6.5.3。表6.5.3取样规则序号原材料(元器件)取样方案检测参数取样位置取样数量(次)l浸渍活性炭从破拆后的过滤吸收器(未做C组检验)上提取,(100台)抽一组,不足100台的按100台计水分、强度、装填密度、粒度、苯蒸气防护时间、氯乙烷蒸气防护时间、氯化氰防护时问、铬含量、TEDA含量8个床层中随机抽取1个床层破拆,随机位置抽取2自由基激发器电源适应性、额定功率、光谱诊断、工作模式、发生效果、安全性全套1套3高效过滤纸每10批次抽一组,不满10批次时抽一组定量、抗张强度从工厂原材料库随机抽样或抽正在使用的高效过滤纸及密封胶—4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胶混合后初黏度、硬度、粘结强度、热老化5橡胶波纹管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扯断永久变形、邵尔硬度、热空气老化、臭氧老化从包装箱里随机抽取2个序号原材料(元器件)取样方案检测参数取样位置取样数量(次)6密封圈每10批次抽一组,不满10批次时抽一组,从破拆后的过滤吸收器(未做C组检验)上提取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扯断永久变形、邵尔硬度、热空气老化、臭氧老化从包装箱里随机抽取2个7不锈钢板(国标牌号06Cr每10批次抽一组,不满10批次时抽一组,从破拆后的过滤吸收器(未做C组检验)上提取C、Si、Mn、P、S、Cr、Ni元素含量壳体正面(印产品编号的位置)及其他三面随机取样在壳体正面及其他三面、进出风扩散器、法兰盘随机取样不小于50cm²进出风扩散器(标入口、出口处)法兰盘随机位置8不锈钢丝网(国标牌号022Cr17Nil2Mo2)C、Si、Mn、P、S、Cr、Ni、Mo元素含量随机抽取1个床层,破拆不小于9不锈钢孔板(国标牌号06CrC、Si、Mn、P、S、Cr、Ni元素含量1缺陷分类:过滤吸收器根据其质量特性不符合本部分要求的程度,以及对产品使用性能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将缺陷分为严重缺陷和轻度缺陷两大类,缺陷分类及编码见表6.5.4-1。表6.5.4-1缺陷分类及编码分类编码缺陷情况严重缺陷对沙林模拟剂(DMMP)防护剂量不符合第5.2节的要求气溶胶透过率不符合第5.2节的要求碰撞后气溶胶透过率不符合第5.2节的要求漏气系数不符合第5.2节的要求碰撞后漏气系数不符合第5.2节的要求自由基激发器功能不符合第5.2节的要求轻度缺陷标识不符合第4章、第8.1节的要求外观和加工质量不符合第5.1.7条的要求初阻力不符合第5.2节的要求包装不符合第8.2节的要求碰撞后初阻力不符合第5.2节的要求2抽样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1)A组检验采用GJB179A—1996规定的二次抽样检验方案,其中检查水平、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和抽样方案见表6.5.4-2;表6.5.4-2A组抽样检验方案缺陷类别轻缺陷检查水平ⅡAQL10(百分不合格品率)二次抽样正常检查5,5/0,3;3,42)B组检验采用GJB179A—1996规定的二次抽样检验方案,其中检查水平、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和抽样方案见表6.5.4-3;表6.5.4-3B组抽样检验方案缺陷类别严重缺陷轻缺陷检查水平AQL10(百分不合格品率)15(每百单位产品缺陷数)二次抽样正常检查3,3/0,2;1,22,2/0,2;1,23)C组检验抽样方案见表6.5.4-4。表6.5.4-4C组抽样检验方案缺陷类别严重缺陷正常检查注:当承制方报验产品的批次大于1批时,每两批第一批样品进行C组检测;第二批样品中经过碰撞的产品不需做C组检测,直接破拆后取出关键原材料样品和元器件进行后续验证检验。剩余批次产品C组检验方式依此类推。6.5.5批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经检验判定为合格的提交批,应整批接收。2检验过程中,当出现二次抽样检验时,检验只对一次检验不合格的项目所在的组进行检验,其余组不进行二次抽样3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提交批,应整批拒收。若是A组、B组缺陷导致的拒收,生产部门可对不合格品进行修复,查明缺陷原因,并进行全部复验后再组批提交,质量检验部门对再提交批按本部分表6.5.4-2、表6.5.4-3的规定检查A组、B组的缺陷,若仍不合格,则整批拒收。若是C组缺陷导致的拒收,则不允许再提交,应整批销毁。拒收的产品对应的产品批号作废,不允许再次使用。4原材料(元器件)不合格的,采取二次抽样,数量加倍,复验及判定原则同C组。若二次抽样不合格,则整批拒收,该批次使用的原材料(元器件)不允许再次使用。7检验方法7.0.1初阻力:按GB/T6165—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7.0.2漏气系数:按GJB564.1规定的方法进行。7.0.3气溶胶透过率:按GB/T6165—2008规定的质量透过率试验方法(宜采用油雾法)进行。因试验方法不同导致测试结果不一致并发生争议时,仲裁试验采用油雾法。7.0.4对沙林模拟剂(DMMP)防护性能:按GJB2062规定的方法进行(见本部分附录A)。试验过程中DMMP蒸气浓度的测7.0.5生物杀灭单元功能:按本规范第4部分进行工作模式检验。7.0.6抗冲击波余压:按GJB2062规定的方法进行。7.0.7环境适应性检验应按下列方法进行:1湿热:参照GJB150.9A—2009进行测试。将试验样品置于湿热箱内,当温度达到30℃士2℃、湿度达到(95±3)%时,恒温恒湿,持续4h恢复到正常试验条件。2低温贮存:参照GJB150.4A—2009进行测试。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直至达到温度稳定。然后将试验样品按要求放置在试验箱(室)内,试验箱(室)内的绝对湿度不超过20g/m³(相当于35℃时50%的相对湿度),温度变化速率不应超过10℃/min,降到一43℃,并保持不变,直至温度稳定。恒温24h后恢复到正常试验条件。3高温贮存:参照GJB150.3A—2009进行测试。将试验样品放置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直至达到温度稳定。然后将试验样品按要求放置在试验箱(室)内,试验箱(室)内的绝对湿度不超过20g/m³(相当于35℃时50%的相对湿度),温度变化速率不应超过10℃/min,升到70℃,并保持不变,直至温度稳定。恒温24h后恢复到正常试验条件。4碰撞:按照GJB564.3的规定进行试验,碰撞台频率设定为75Hz。5振动:按照GJB2062的规定进行试验。7.0.8外形尺寸:使用精度为1mm的钢尺测量过滤吸收器长、7.0.9质量:用感量不大于0.5kg的磅秤称量过滤吸收器质量。7.0.10颜色:自然光下目视检查过滤吸收器颜色。7.0.11标识:目视法检查过滤吸收器标识。7.0.12外观及加工质量:目视法检查过滤吸收器外观及加工7.0.13包装:目视法检查过滤吸收器包装。8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8.1.1过滤吸收器应有产品标识,标识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1壳体上表面应印有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单位(或厂徽)、初阻力,刻产品编号。2进出口应印有“入口、出口”标识。3端盖上应印有“开、关”旋转标识。4壳体底部应刻有使用的关键原材料元器件信息。8.1.2印刷标识的颜色均为黑色,标识应正确、清晰。具体要求见图8.1.2-1、图8.1.2-2。图8.1.2-1过滤吸收器上表面产品标识示意注:1产品编号必须刻印在产品壳体上,初阻力值可喷字。2标识的走向应与“人口”至“出口”的指向一致。过滤纸箱号(刻印)浸渍炭过滤纸箱号(刻印)自由基激发器100分组号(刻印)自由基激发器编号(刻印)图8.1.2-2过滤吸收器底部产品标识示意1包装箱为木质材质,包装箱内应清洁、干燥,不允许有虫蚀、孔洞,产品在箱内应用泡沫板牢固固定,产品不晃动。2包装箱应符合过滤吸收器包装箱图纸的要求,包装箱上应有产品名称、产品编号、产品阻力、生产厂家、制造日期,同时印刷“怕湿”“小心轻放”的标识。包装箱的标识为白色,印8.2.2装箱件名称和数量应符合表8.2.2的要求。表8.2.2装箱清单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1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1台2出(人)口管接头2个续表8.2.2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3橡胶波纹管2个4三节异型喉箍2个5钩头扳手2个6扳把2个7电源线(带插头)1根8圆法兰2个9合格证1份使用维护说明书(含光盘)1份装箱单1张8.2.3装箱应符合下列要求:1将包装产品的塑料袋放入包装箱内,装入泡沫板,然后将产品及附件装入泡沫型腔中。2将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随附资料分别装入资料袋中,再放到产品上,合上大塑料袋并用胶带封好。3将附件分别用牛皮纸或塑料袋包好并用胶带纸粘牢,放入箱内空隙处固定好。4盖上箱盖,用圆钉将箱四周用包角铁钉牢。8.3.1运输应严格按包装箱上运输标识进行作业,不允许与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同车装运。8.3.2运输工具应能够防止产品被淋湿。8.3.3装卸时不允许撞击、跌落,严禁抛掷包装箱。8.3.4装车发运时应在承制方质量检验部门和销售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当发现包装箱散开时,应打开包装箱进行检查,根据检查情况予以处理并做好记录。8.4.1产品应贮存在无易燃易爆物品、无化学品侵蚀、通风干燥的库房内。8.4.2贮存条件为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8.4.3产品的堆放应稳固整齐,利于通风,便于收发检查。四面距墙不小于0.6m。附录A过滤吸收器对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蒸气防护剂量试验方法量连续通过受试过滤吸收器。用炭管法或仪器法测定混合气体中DMMP蒸气的浓度,用FGB05型毒剂监测仪监测受试过滤吸收器出口DMMP蒸气的浓度。从通入规定浓度混合气流的瞬间到受试过滤吸收器出口DMMP蒸气的浓度达到透过终点浓度的时间,即为过滤吸收器对DMMP蒸气的防护时间。防护时间与通入受试过滤吸收器的DMMP蒸气浓度的乘积(或DMMP蒸气浓度对防护时间的积分)即为受试过滤吸收器对DMMP蒸气的防护剂量。A.2试验材料A.2.1主要试验材料如下:1DMMP(甲基膦酸二甲脂),纯度不小于99%。2氢气,纯度不小于99.999%。A.3仪器及设备1DMMP防护性能测试装置1套。2FGB05型毒剂监测仪1台。检测范围为1mg/L~6mg/L,精度不低于0.01mg/L。A.4试验条件3混合气体的相对湿度:≤40%。4混合气体中DMMP蒸气浓度:(4±1)mg/L。5DMMP蒸气的透过终点浓度:0.04mg/m³。A.5.1混合气体中DMMP蒸气浓度(炭管法)应按下式计算:体中DMMP蒸气的初始浓度。两支炭管平行测量结果应满足下式中:△W₁;——第i次测量中炭管1取样前后的增重(mg);△Wz:——同i次测量中炭管2取样前后的增重(mg)。不超过0.2mg时,判定为达到增湿平衡要求。A.5.2受试过滤吸收器对DMMP蒸气的防护剂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D——防护剂量(mg·min/L);t;——第i次测定浓度下的试验时长(min)。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第2部分:过滤纸制造与验收ManufacturingandacceptancespecificationofRFPgas-particulatefilterPart2:Manufacturingandacceptanceofparticulatefilterpaper主编单位: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批准部门: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施行日期:2021年5月1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本规范是根据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下达的《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任务书编制的。本规范依据《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人民防空工程防化战术技术要求》RFJ015—2010、《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RFJ013—2010的相关要求,以定型的RFP-1000型和RFP-500型人防专用过滤吸收器的文件资料为基础,结合2011年以来人防过滤吸收器质量检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从过滤吸收器生产制造的源头梳理,从产品生产要素、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生产过程控制、产品鉴定检验、产品质量一致性检验、产品检验试验方法等方面对产品制造与验收的内容进行规范,同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审查定稿。《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分为4第1部分:滤器成品制造与验收;第2部分:过滤纸制造与验收;第3部分:浸渍活性炭制造与验收;第4部分:白由基激发器制造与验收。本部分为第2部分。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若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西楼325;邮政编码:10019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部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1总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2 434要求 444.1一般要求 444.2性能要求 445检验规则 455.1检验分类 455.2检验条件 455.3鉴定(或定型)检验 455.4质量一致性检验 466检验方法 7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 7.1标识 497.2包装 497.3运输 497.4贮存 附录A外观检测 附录B抗渗水性检测 附录C挺度检测 附录D过滤纸机摺方法 本规范用词说明 1.0.1本部分规定了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用高效空气过滤纸(以下简称“过滤纸”)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1.0.2本部分适用于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以下简称“过滤吸收器”)用高效空气过滤纸的质量控制和检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451.2—2002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GB/T451.3—2002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GB/T462—2008纸、纸板和纸浆分析试样水分的测定GB/T742—2008造纸原料、纸浆、纸和纸板灰分的测定GB/T6165—2008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GB/T10739—2002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GB/T12914—2008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GJB150.10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0部分:霉菌试验3.0.1产品必须进行编号,编号规则如下:生产企业代号01”代表2021年1月第10批生产的第01箱××××企业生产的产品。4.1一般要求4.1.1过滤纸一般由专用玻璃纤维制造。4.2性能要求4.2.1过滤纸性能指标见表4.2.1。表4.2.1过滤纸性能指标序号性能指标1外观表面洁净,其中不允许含有异物,如浆团、杂质、玻渣等23阻力(Pa)4抗张强度纵向横向50.33士0.026定量(g/m²)7抗渗水性(Pa89挺度(mg)防霉(级)耐机摺性能机摺后,透过率不大于0.001%5检验规则5.1检验分类5.1.1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1鉴定(或定型)检验。5.2检验条件1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本部分第6章的规定。2过滤纸试样处理和测试时的试验标准大气条件应是温度(23±1)℃,相对湿度(50±2)%,并应符合GB/T10739—20025.3鉴定(或定型)检验5.3.1检验时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或定型)1产品设计定型或生产定型时。2产品转厂生产或生产场地发生较大变化时。3停产半年(含)以上,恢复生产时。4原材料、设备、生产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5国家或指定的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5.3.2检验项目:鉴定(或定型)检验项目见表5.3.2。表5.3.2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鉴定检验质量一致性检验要求试验方法1外观A.12透过率3阻力4抗张强度5厚度6定量】7抗渗水性8水分〇9挺度○灰分〇防霉O耐机摺性能注:“●”为必检项目;“O”为订购方和承制方协商检验项目,或指定的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检验项目。5.3.3合格判据:检验时,每个项目至少测试3个数据,每个测试数据均必须达到指标要求。若有透过率和阻力以外项目相关数据达不到指标要求,必须进行复验,检验结果以复验结果为准。检验结果若有1个(含)以上项目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该卷产品不合格。5.4质量一致性检验5.4.1检验项目:除另有规定外,检验项目见本部分表5.3.2,检验结果填写在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上。5.4.2组批:在同一生产厂、同一生产订单、同一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过滤纸,可组批检验。一般情况下每20箱组一批,每箱25kg过滤纸。其他情况下,由检验单位和生产单位协商5.4.3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每一批均应进行质量一致性检验,抽样方案见表5.4.3。按照抽样方案抽出的样品按本部分表5.3.2的顺序依次进行项目的检验,每个检验项目不合格品数满足表5.4.3对应的合格要求,则判定为该项目合格。所有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视该批产品为合格批,否则,则该批视为不合格批。每个检验项目的样本量与抽样数相同,检验项目合格判定见表5.4.3。产品数(批)抽样数(批)检验项目不合格品数(批)检验项目合格判定全检0合格不合格5合格不合格7合格不合格9合格不合格合格不合格合格不合格6检验方法6.0.1外观:试验方法见本部分附录A。6.0.2阻力、透过率:按照GB/T6165—2008第6.3节或第6.2节的规定执行,宜采用第6.3节的试验方法。试验比速为6.0.3抗张强度:按照GB/T12914—2008方法A恒速加荷法6.0.4厚度:按GB/T451.3—2002的规定执行,接触压强为100kPa。6.0.5定量:按GB/T451.2—2002的规定执行。6.0.6抗渗水性:试验方法见本部分附录B。6.0.8挺度:试验方法见本部分附录C。6.0.9灰分:按GB/T742—2008的规定执行,灼烧温度为6.0.10防霉:按GJB150.10A—2009的规定执行。6.0.11耐机摺性能:按照本部分附录D对过滤纸进行摺叠后,裁取自由状态下摺长不低于50cm的整幅宽折叠过滤纸3张,展开后每张至少裁取1个样,按本部分第6.0.2条进行透过率7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7.1.1每件过滤纸卷都应有产品合格证,标识字迹、符号应清晰。标识内容应至少包括名称、规格型号、批次号、生产厂名称7.2.1包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包装应有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厂、生产日期、重量。2包装箱上应标以清晰、鲜明的标识。3标志内容应按GB/T191的规定,用文字或图标明“怕7.3.1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1搬运时应注意小心轻放,不得损伤和损坏产品包装。2运输时应用洁净、干燥、有篷的车辆。3产品应防雨淋和暴晒。7.4.1应贮存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包装箱应放在离地面不低于0.2m的垫板上,离墙壁和取暖设备至少1m远。附录A外观检测A.1.1过滤纸外表面应洁白,颜色一致,无浆团、杂质、亮A.1.3如果厂商没有特殊要求,过滤纸宽幅偏差应控制在A.2测定方法A.3.1在光线明亮的室内,目测过滤纸外表面颜色是否符合A.3.2将过滤纸试样对着亮光源,用目视距产品300mm~400mm处,以任意角度观察有无亮点和玻渣。附录B抗渗水性检测B.1.1抗渗水性用试样在被水渗透前所承受的静水压来表示。试验条件下,试样的一面承受一个持续且匀速上升的水压。根据目测渗水情况或指示纸颜色变化情况,出现渗水时的水压值就是试验条件下试样的抗渗水性测量值,以Pa表示。B.2.1试验仪器应具有下列性2水压控制系统利用气压推动水柱上升,并控制水压上升速率。3压力表或压力计量程为20000Pa,压力读数应精确2试样承受持续上升水压的面积为20cm²。3试验时,夹紧装置不应漏水或渗水。4试样用水必须为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温度保持在5水压上升的速率应为(3.0±0.15)kPa/min[(30±100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使之溶解,即得浸渍溶液。B.3.2指示纸的制备:将普通定性过滤纸切成试样大小,放入浸渍溶液中浸泡20min~30min后取出展开,并置于烘箱中烘干,直至过滤纸呈蓝色;干燥的指示纸储存于干燥器中(以防受潮变色)备用;每次测试后(或受潮)变为橙色的指示纸,经烘干恢复至蓝色可继续使用。B.4试验方法护网,以防试样被水压破坏。B.4.2用夹具将试样夹紧。要将指示纸与试样一起压紧。B.4.4向试样施加递增的水压,水压的上升速率为(3.0±0.15)kPa/min((30±1.5)cmH₂O/min)]。B.4.5水压上升时,应密切观察过滤纸表面或示纸的变化。当出现水珠渗出或指示纸颜色变化时,读出压力计上的水压值。重复上述步骤。每种试样的正反面应至少各测5次。附录C挺度检测C.1.1试验所需仪器为挺度仪。C.2试验步骤C.2.1试样表面应无皱折、裂纹或其他异常。C.2.2从试样的纵向切取5个试样,试样长度为(63.5±0.4)mm(其试验长度为50.8mm,再加上12.7mm的附加长度,其中6.4mm为夹钳夹持的长度,另一端的6.4mm与叶片交叠),试样宽度为(50.8±0.4)mm。C.2.3选择合适的砝码,使摆针在2~6之间,调整仪器,使摆针指向零点。C.2.4记录摆针向正反两个方向指向刻度尺的读数,精确到0.1,计算2个读数的平均值。C.2.5按上述步骤重复测试其他试样,并做记录。C.3测试结果C.3.1挺度应按下式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10mg:(C.3.1)R——刻度尺读数V叶片顶部到中心轴的距离(mm),取127.0mm;附录D过滤纸机摺方法D.1.1自动往复式折纸机,核心部件包括打痕系统(图D.1.1-1)和摺叠系统(图D.1.1-2)。D.2.2打痕:启动自动往复式折纸机,牵引过滤纸卷料头进入打痕系统,打痕刀在过滤纸上打出间距相同的横向印痕。D.2.3摺叠:牵引打痕过滤纸进入折叠系统(不施胶),在多组平行上、下摺叠刀限位作用下重复完成摺叠作业。过滤纸采用M摺型时,摺高即为打痕间距。摺高应依据合同,通常情况下,过滤纸摺高为18mm~35mm。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执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第3部分:浸渍活性炭制造与验收ManufacturingandacceptancespecificationofRFPgas-particulatefilterPart3:Manufacturingandacceptanceofimpregnatedactivatedcarbon批准部门: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施行日期:2021年5月1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本规范是根据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下达的《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任务书编制的。本规范依据《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人民防空工程防化战术技术要求》RFJ015—2010、《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RFJ013—2010的相关要求,以定型的RFP-1000型和RFP-500型人防专用过滤吸收器的文件资料为基础,结合2011年以来人防过滤吸收器质量检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从过滤吸收器生产制造的源头梳理,从产品生产要素、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生产过程控制、产品鉴定检验、产品质量一致性检验、产品检验试验方法等方面对产品制造与验收的内容进行规范,同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审查定稿。《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分为4第1部分:滤器成品制造与验收;第2部分:过滤纸制造与验收;第3部分:浸渍活性炭制造与验收;第4部分:自由基激发器制造与验收。本部分为第3部分。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若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西楼325;邮政编码:10019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部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参编单位:国营第九零八厂国营第八○九厂主要起草人:张家毅周术元韩浩白书培史洪涛周超薛燕张斌刘兰同1总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标记 4基本规定 4.1一般要求 4.2性能要求 5检验规则 5.1检验分类 5.2检验项目 5.3鉴定(或定型)检验 5.4质量一致性检验 6检验方法 7标识、包装 本规范用词说明 1.0.1本部分规定了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用浸渍活性炭(以下简称“浸渍活性炭”)的指标要求和检验方法。1.0.2本部分适用于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以下简称“过滤吸收器”)用浸渍活性炭的质量控制和产品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GB/T7702.1—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水分的测定GB/T7702.2—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粒度的测定GB/T7702.3—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强度的测定GB/T7702.4—1997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装填密度的测定GB/T7702.10—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苯蒸气氯乙烷蒸气防护时间的测定GJB179A—1996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GJB1468A—2007军用活性炭和浸渍活性炭通用规范GJB4723—1996浸渍活性炭陈化试验方法SN/T2718—2010不锈钢化学成分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3.0.1产品必须进行编号,编号规则如下:企业代号举例:ℼ××××20210201115”代表××××企业2021年2月生产,年度第11批次,第15组产品。4基本规定4.1一般要求4.1.1浸渍活性炭必须使用未经使用过的基炭,浸渍活性炭性能指标必须满足本部分的要求。4.2性能要求4.2.1浸渍活性炭主要性能指标见表4.2.1。表4.2.1浸渍活性炭主要性能指标序号性能指标123装填密度(g/L)测定,不规定41.25mm~1.00mm测定,不规定1.00mm~0.70mm测定,不规定5苯蒸气防护时间(min)6氯乙烷蒸气防护时间(min)7光气防护时间(min)8氯化氰防护时间(min)陈化后95检验规则5.1检验分类5.1.1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1鉴定(或定型)检验。5.2检验项目5.2.1浸渍活性炭的鉴定(或定型)检验和质量一致性检验应按照表5.2.1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表5.2.1浸渍活性炭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鉴定检验质量一致性检验要求检验方法A组检验B组检验C组检验1包装772标志773水分4强度5装填密度6粒度7苯蒸气防护时间8氯乙烷蒸气防护时间续表5.2.1序号检验项目鉴定检验质量一致性检验要求检验方法检验B组检验C组检验9光气防护时间氮化氰防护时间 铬含量—5.3鉴定(或定型)检验5.3.1检验时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或定型)2产品转厂生产或生产场地发生较大变化时。3停产半年(含)以上,恢复生产时。4原材料、设备、生产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5国家或指定的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5.3.2组批:批量为连续生产的500kg产品。表5.3.3鉴定(或定型)检验抽样方案缺陷类别所有缺陷检查水平ⅡAQL1.5(百分不合格品率缺陷类别所有缺陷一次抽样正常检查5.3.4取样方法如下:1从待检的产品批中随机抽取5件产品(按包装计件,每件25kg)。2抽取样品后,首先进行包装检查,然后打开包装件取样,每件产品取样1kg用于性能试验。3取出的样品应立即密封存放,并标明所代表的包装件号。5.3.5判定:鉴定(或定型)检验的样品,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指标要求时,判定为鉴定(或定型)检验合格;若有1项(含1项)以上检验项目不符合指标要求,则判定为鉴定(或定型)检5.4质量一致性检验5.4.1检验分组:质量一致性检验分组见本部分表5.2.1。5.4.2组批应符合下列规定:1组批检验的产品应为受检生产厂生产,所采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应与产品鉴定(或定型)时技术状态一致。2以10000kg产品组为一批(按包装计件,每件25kg,20件为一组,共20组)。不满10000kg的按一批组批(按包装计件,每件25kg,20件为一组,组数根据实际提交量确定)。5.4.3取样方法:将清洁无锈的取样针,顺着包装件的对角插入包装件内抽取试样,每个包装件至少取两个点,取出的试样仔细混匀,装入干燥、密封的包装袋内。5.4.4抽样方案及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A组检验:每批浸渍活性炭中的每个分组中抽取1个包装件,共抽取20个包装件,进行A组检验。每个包装件取约300mL的浸渍活性炭样品进行A组检验。所抽取的包装件及其浸渍活性炭全部满足A组要求,则判定为合格,继续进行B组检验,否则不能进行B组检验。2B组检验:从A组检验的包装件中抽取5个包装件,每个包装件取0.8kg~1.0kg的浸渍活性炭样品进行B组检验。5个包装件的浸渍活性炭样品所有B组项目满足要求,则判定合格,继续进行C组检验;任一项不满足要求,则判定不合格。3C组检验:将本条第2款中取出的样品用于C组检验。所有C组项目满足要求,则判定合格;任一项不满足要求,则判定不合格。4批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组检验判定为合格的提交批,应整批接收;2)若A组包装、标志检验不合格,生产方修正了缺陷或剔除了所有不合格品后,可再次提交检验,检验合格即判定该批产品包装、标志检验合格;若再次提交验BC组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提交批,应4)对拒收的批,生产方应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原因分析和试验验证,经检验方同意可返工,重新组批后提交验收。6.0.1水分测定:按GB/T7702.1—1997的规定执行,浸渍活性炭的烘干温度改为105℃~110℃。6.0.2强度测定:按GB/T7702.3—2008的规定执行。钢桶内不加纵筋,钢桶旋转15min。6.0.3装填密度测定:按GB/T7702.4—1997的规定执行。6.0.4粒度测定:按GB/T7702.2—1997的规定执行。6.0.5苯蒸气防护时间测定:按GB/T7702.10—2008的规定6.0.6氯乙烷蒸气防护时间测定:按GB/T7702.10—2008的6.0.7光气防护时间测定:按GJB1468A—2007附录H执行。6.0.8氯化氰防护时间测定:浸渍活性炭陈化方法按GJB4723—1996执行,防护时间测定按GJB1468A—2007附录H6.0.9铬含量测定:可按照下列两种方法测定,计算结果取小1按GJB1468A—2007附录B执行。2用四分法取约10g样品磨细,取75μm~150μm之间的试样,置于105℃~110℃的恒温干燥箱中干燥3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备用。称取0.1g已制备好的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25mL体积比为1:1的硝酸溶液,加热至微沸,并保持20min(同时做空白试验)。将溶液趁热过滤到100mL容量瓶中,将滤料及使用的器皿用热水洗涤,洗涤次数不少于3次,将洗涤液并入滤液,冷却定容,混匀待测。测式中:w——铬元素的含量(%);C——从校准曲线查得的试样溶液中铬元素的浓度(mg/C₀——从校准曲线查得的空白试验中铬元素的浓度(mg/L);V——试样溶液的定容体积(mL);m——称取的试样质量(g)。6.0.10TEDA含量测定:按GJB1468A—2007附录G执行。7.0.1浸渍活性炭的包装内层应用密封的防水、防腐增强塑料袋包装,外包装应标明浸渍活性炭名称、产品编号、重量及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第4部分:自由基激发器制造与验收主编单位: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批准部门: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施行日期:2021年5月1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本规范是根据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下达的《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任务书编制的。本规范依据《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人民防空工程防化战术技术要求》RFJ015—2010、《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RFJ013—2010的相关要求,以定型的RFP-1000型和RFP-500型人防专用过滤吸收器的文件资料为基础,结合2011年以来人防过滤吸收器质量检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从过滤吸收器生产制造的源头梳理,从产品生产要素、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生产过程控制、产品鉴定检验、产品质量一致性检验、产品检验试验方法等方面对产品制造与验收的内容进行规范,同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审查定稿。《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分为4第1部分:滤器成品制造与验收;第2部分:过滤纸制造与验收;第3部分:浸渍活性炭制造与验收;第4部分:自由基激发器制造与验收。本部分为第4部分。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若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35号西楼325;邮政编码:10019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部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参编单位:北京农学院北京同方洁净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白书培马挺军许勇宋华康凯王鹏董家忠石少轩1总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标记 4要求 4.1一般要求 4.2性能要求 4.3环境适应性要求 4.4元器件 5检验规则 5.1检验分类 5.2鉴定(或定型)检验 5.3质量一致性检验 6检验方法 7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 7.1标识 7.2包装 7.3运输 7.4贮存 附录A自由基激发器低温等离子体发生效果测量方法 附录B生物活体杀灭性能试验方法 附录C自由基激发器运输振动测试要求 本规范用词说明 1.0.1本部分规定了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用自由基激发器(以下简称“激发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1.0.2本部分适用于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以下简称“过滤吸收器”)用激发器的质量控制和产品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4706.1—2005通用要求GJB150.3A—2009部分:高温试验GJB150.4A—2009部分:低温试验GJB150.16A—2009部分:振动试验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3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4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6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GJB564.1过滤吸收器性能试验方法气密性3.0.1产品必须进行编号,编号规则如下:—月份号:01~12分别代表1月~12月— —年份号:2021代表2021年 举例:“××××202101100001”代表2021年1月第10批生产的第0001套××××企业生产的产品。4.1一般要求4.1.1激发器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并按照产品图样和相关技4.1.2所有部件均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经检验合格并具有检验合格证。4.1.3组成:激发器主要由3个自由基激发单元与1个控制器组成。其中,自由基激发单元由自由基激发源、外壳、风扇组件与光谱诊断电路板等部件构成。控制器由控制电路板、外壳、密封件、安装固定件与导线等组成。4.1.4尺寸:各零部件的外形尺寸应符合产品图纸要求,并满4.1.5重量:1套激发器重量(3个自由基激发单元及1个控制器)不应大于1.60kg。1自由基激发单元:塑料外壳黑色,外表应平整,色泽均匀,无缺角、龟裂、划伤等缺陷;等离子体发生片表面应无明显裂纹、弯曲变形、缺角等缺陷,整体组装螺钉无松动。2控制器:控制器外壳为铝壳,表面应光滑,无明显磕碰、划痕等缺陷,标识清晰可见。控制器面板外观如图4.1.6所示。2.25mm;“控制器”,楷体,字高3mm;其他文字,微软雅黑,字高1.75mm;数字,微软雅黑,字高0.75mm。所有文字及数字均为黑色。图4.1.6控制器面板4.2性能要求4.2.1电制:额定工作电压AC220V/50Hz。4.2.2电源适应性:在额定工况下,电压AC187V~AC242V范围内,激发器能正常工作。4.2.3额定功率:不大于65W。4.2.4发生效果:在额定工况下,工作10min,O₃发生浓度不应小于275mg/m³。4.2.5光谱诊断:在额定工况下,激发器具有光谱诊断功能。4.2.6工作模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病毒模式:按下控制器的“病毒”按键,病毒指示灯闪亮,激发器工作15×(1±5%)min,定时时间到,病毒指示灯常亮,激发器停止工作。2细菌模式:按下控制器的“细菌”按键,细菌指示灯闪亮,激发器工作30×(1±5%)min,定时时间到,细菌指示灯常亮,激发器停止工作。3芽孢模式:按下控制器的“芽孢”按键,芽孢指示灯闪亮,激发器工作180×(1±5%)min,定时时间到,芽孢指示灯常亮,激发器停止工作。4应急模式:在任何工作模式下,按下“应急”按键,应急指示灯亮,激发器工作,再次按下“应急”按键,应急指示灯灭,激发器停止工作。5加强模式:某个工作模式进行中(应急模式除外),按下其他的按键后(“应急”按键除外),按下的按键对应的工作模式指示灯闪亮,重新开始定时工作,新的定时长度取决于按下按键中对应的最长定时,定时时间到,所有按下的指示灯由闪亮转为常亮,激发器停止工作。4.2.7安全性:电源线对外壳加试验电压AC1250V,时间1min,或AC1500V,时间1s,泄漏电流不大于3.5mA。4.2.8气密性:维持3kPa压力下,漏气量小于200mL/min。4.2.9生物活体杀灭性能:大肠杆菌杀灭效率,15min内不低于95%;枯草芽孢杀灭效率,90min内不低于80%。4.2.10贮存期: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贮存期不低于30年。4.3.1低温工作:激发器在一10℃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4.3.2高温工作:激发器在40℃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4.3.3低温贮存:激发器在一20℃条件下贮存,恢复常温后能4.3.4高温贮存:激发器在50℃条件下贮存,恢复室温后能正4.3.5运输振动:激发器按GJB150.16A—2009的规定进行运4.4.1主要构成:激发器主要元器件为自由基激发源及光谱诊4.4.2自由基激发源主要包括高压电源和等离子体发生片两部分,其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2自由基激发源在规定的工况下,连续正常工作22h后,臭氧浓度衰减率小于30%。5检验规则5.1检验分类1鉴定(或定型)检验。2质量一致性检验。5.2鉴定(或定型)检验5.2.1检验时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或定型)检验。1产品设计定型或生产定型时。2产品转厂生产或生产场地发生较大变化时。3停产半年(含)以上,恢复生产时。4原材料、设备、生产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5国家或指定的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5.2.2检验项目:鉴定(或定型)检验项目见表5.2.2。表5.2.2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鉴定检验质量一致性检验要求检验方法A组检验B组检验C组检验D组检验1尺寸 2重量——续表5.2.2序号检验项目鉴定检验质量一致性检验要求检验方法A组检验B组检验C组检验D组检验3外观——— 4标识、包装成套性一5电源适应性 6额定功率7光谱诊断——8工作模式9发生效果安全性 气密性 生物杀灭性能△——低温工作 ———高温工作—低温贮存————高温贮存—— 运输振动—————自由基激发源性能—光谱诊断板性能——5.2.3检验数量:激发器5台,等离子体发生片5片,光谱诊断板5件,自由基激发源15件(每件3组激发单元,共45组)。1)分别对5片等离子体发生片及15件自由基激发源开展本部分表5.2.2中序号18项目的检验;2)分别对5件光谱诊断板开展本部分表5.2.2中序号191)5台激发器分别进行本部分表5.2.2中序号1~11项目2)完成本款第1项检验后的样品随机抽取1台进行运输振动试验,1台进行低温工作试验,1台进行高温工作试验,1台进行低温贮存试验,1台进行高温贮存3)完成本款第2项各项试验后的激发器分别进行本部分表5.2.2中序号1~11项目的检验;4)完成本款第3项检验后的激发器中随机抽取1台进行5.2.5合格判据:鉴定(或定型)检验样品按本部分表5.2.2的规定进行检验,全部检验项目均符合要求时,判为鉴定(或定型)检验合格;有1项经检验不符合规定的,应判定为不合格;当承制方对不合格品不能迅速纠正其所暴露的缺陷时,则停止检验,直至缺陷纠正或证明产品达到了本部分的要求为止。5.3.1检验分组:质量一致性检验分为A组、B组检验。5.3.2组批:在同一承制生产厂、用同一原材料、在同一生产批。经检验方及相关负责部门同意,每批也可多于或少于750台,每批数量不超过1200台。5.3.3检验项目和顺序如下:1生产部门检验:承制方生产部门应对提交批的所有产品100%进行产品包装、外观及加工质量、标识、电源适应性、额定功率、光谱诊断、安全性等项目的检验,检验合格后随附生产和检验记录提交给质量检验部门检验。2质量检验部门检验: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按本部分表5.2.2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顺序如下。1)对抽取的每套产品进行A组检验项目的检验;2)从A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进行B组检验项目的检验;3)从B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进行C组检验项目的检验,其中高温贮存只做1台,高温贮存试验后的产品重新进行B组及C组其他项目的检验;4)从C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进行D组检验项目的检验。3检验方检验:按本部分表5.2.2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1)对抽取的每套产品进行A组检验项目的检验;2)从A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进行B组检验项目的检验;3)从B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进行C组检验项目的检验,其中高温贮存只做1台,高温贮存试验后的产品重新进行B组及C组其他项目的检验;4)从C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进行D组检验项目的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