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设计(结构)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清单_第1页
输电线路设计(结构)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清单_第2页
输电线路设计(结构)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清单_第3页
输电线路设计(结构)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清单_第4页
输电线路设计(结构)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输电线路设计(结构)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清单专业:输电线路(结构)2项目名称强制性条文内容(包括相关规程规范)执行情况(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检查结果7.0.766kV与10kV同杆塔共架的线路,不同电压等级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5m;35kV与10kV同杆塔共架的线路,不同电压等级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e1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垂直,转角塔应按转角等分线方向。3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同。8.1.9各类杆塔的运行工况应计算下列工况的荷2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3项目名称强制性条文内容(包括相关规程规范)执行情况(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检查结果11.0.2基础应根据杆位或塔位的地质资料进行设计。现场浇制钢筋混凝11.0.12基础上拔稳定计算的土重上拔稳定系数γ基础自重上拔稳定系数γ。和倾覆计算的倾覆稳定系数γ,应按表11.0.12采用。钢塔类型直线杆塔直线转角或耐张杆塔转角或终端杆塔《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5.0.3基础型式选择,当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原状土(不含桩基础)基础。铁塔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或混凝土台阶式基础;运输或浇制4项目名称强制性条文内容(包括相关规程规范)执行情况(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检查结果5.0.14对大跨越杆塔及特殊重要的杆塔基础,当位于地震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地区且场地为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或对220kV及以上的耐张型转角塔基础,当位于地震烈度为8度以上时,均应考虑地基液化的可能性,并采取必要的稳定地基或基础的抗震措施。7.3.1对某些有特殊变形要求的杆塔基础,基础的最大倾斜率不含基础预偏值),当无资料时,应满足表7.3.1的要求。3挡土墙基底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地基承载力、水流冲刷、季节性冻土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基底嵌入原状土内应大于500mm。4挡土墙每两平方米内应设置一个泄水孔。表7.3.1地基变形允许值杆塔总高mδ5项目名称强制性条文内容(包括相关规程规范)执行情况(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检查结果9.11.4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d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4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应互相错开一个(或几个)同一连接区段,根据接1)焊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长度为35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的长度范围内。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对纵向受拉钢筋的焊接接头面积百分比率不应大于50%。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比率可不受限2)绑孔接头:同一连接区段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300mm范围内。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的焊接接头面积百分比率:对于梁、6项目名称强制性条文内容(包括相关规程规范)执行情况(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检查结果9.11.5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A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当柱的宽度不小于800mm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搭接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当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7项目名称强制性条文内容(包括相关规程规范)执行情况(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检查结果9.11.8基础底板中的纵向受拉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9.11.9承受拉力的地脚螺栓,直径不应小于22mm,间距不应小于4倍的11.1.3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桩基需进行下1所有粒基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包括:1)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进行桩基的竖向(抗压或抗拔)承载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能力计算;2)对桩身、连梁及承台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粒身露出地面或粒侧为可液化土、极限承载力小于50kPa(或不排水剪强度小于10kPa)土层中的细长粒尚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3)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4)对位于坡地、岸边的粒基应验算整体稳定性5)按DL/5092—1999规程应进行抗震验算的桩基,应验算抗震承载力。2下列桩基应进行抗裂和裂缝宽度验算:根据使用条件要求混凝土不得出现裂缝的桩基应进行抗裂验算;对使用上需限制裂缝宽度的桩基应进行8项目名称强制性条文内容(包括相关规程规范)执行情况(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检查结果11.2.1桩、承台及连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筋时不应大于1.25。6.4.4混凝土或砂浆的浇灌应符合下列规3对浇灌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检验应以试块为依据,试块的制作应每基取一9项目名称强制性条文内容(包括相关规程规范)执行情况(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检查结果7.1.2铁塔基础符合下列规定时始可组立铁2分解组立铁塔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3整体立塔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当立塔操作采取有效防止基础承受水平推力的措施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允许为设计强度的全系数应不小于2.5,屈服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1。项目名称强制性条文内容(包括相关规程规范)执行情况(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检查结果5.1.3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布置应遵循下列规定:6地锚设置应根据受力及土质条件选用直埋钢板地锚、圆木地锚、螺旋地钻或铁粒等。采用地钻或铁桩时每处不得少于两只,且应在工程开工前进行拉力试验。两只地钻或铁粒间应用可调工具和钢丝绳3.2吊点绳的V形套应由两根等长的钢丝绳通过卸扣与起吊两吊点绳与被吊构件的合力线应位于被吊构件的中心,两吊点绳间的夹角不得大于120°。5.3.3当吊件离地后应暂停起吊,由现场指挥检查各部受力情况。检查无误后缓松控制绳,使吊件继续起吊。在提升塔片的过程中,指挥员应站在有利于准确观测吊件状态且安全的位置,密切关注吊件与塔身的距离,指挥协调吊件提升及控制绳的松出。当吊件到达就位高度时,停止牵引,缓慢、平稳松5.3.5在起吊过程中,抱杆四根外拉线及地锚应设专人监视。项目名称强制性条文内容(包括相关规程规范)执行情况(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检查结果5.4.2提升抱杆前的准备工作:2为了防止抱杆倾倒,抱杆应设置两道腰环,并收紧固定在四根主材5.4.3抱杆提升过程中,外(内)拉线应随之缓慢松出,使外(内)拉线处于松弛状态,但不得完全解开,应有专人监视腰环对抱杆提5.4.4外(内)拉线未受力前,腰环不应松弛;外(内)拉线受力后,腰环8.0.7组立塔腿以上各段塔体时,抱杆在塔体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腰环加以固定,腰环之间应不大于10m,且上道腰环应位于已组塔体上平面有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