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1699-2020壳聚糖-标准版_第1页
YY1699-2020壳聚糖-标准版_第2页
YY1699-2020壳聚糖-标准版_第3页
YY1699-2020壳聚糖-标准版_第4页
YY1699-2020壳聚糖-标准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代替YY/T0606.7—2008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壳聚糖Tissueengineeringmedicaldeviceproducts—Chi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I保留)(见第2章,2008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版本年号(见第2章,2008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分类(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4章);——修改了动物源性材料要求(见第5章,2008年版的第5章);——修改了性状的要求(见6.1,2008年版的6.1);——增加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部分主要特征峰(见6.2,2008——修改了脱乙酰度试验方法(见7.4,2008年版的7.3);——修改了重金属含量的试验方法(见7.8,2008年版的7.6及附录A);——修改了无菌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见6.16,7.16,2008年版的6.13及7.13);——删除了生物学评价的具体要求及试验方法,仅保留总则(见6.18、7.18,2008年版的6.14及——删除了第7章检验规则(见2008年版的第8章);——删除了附录D背景资料(见2008年版的附录D);本标准由全国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分技术委员会Ⅱ份有限公司。1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壳聚糖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的壳聚糖及其盐的要求、试验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的壳聚糖及其盐。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GB/T16886.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T16886.1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GB18278.1医疗保健产品灭菌湿热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GB18279.1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环氧乙烷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GB18280.1医疗保健产品灭菌辐射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YY/T0771.1动物源医疗器械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YY/T0771.2动物源医疗器械第2部分:来源、收集与处置的控制YY/T0771.3动物源医疗器械第3部分:病毒和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去除与灭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脱乙酰度degreeofdeacetylation一个壳聚糖分子中葡萄糖胺单元(脱乙酰基的单元)的摩尔分数。按照是否与酸结合,可分为壳聚糖、壳聚糖盐酸盐、壳聚糖乙酸盐、壳聚糖谷氨酸盐和壳聚糖乳酸盐。5动物源性材料要求动物组织中提取制备的壳聚糖及其盐应按照YY/T进行管理和控制0771.1、YYT07713、YY/T0771.3的要求6.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CPTR)表1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主要特征峰基团特征峰u(C=O)酰胺I带注:s——强峰;b——宽峰。3以干燥品计算,壳聚糖或其盐的含量应不小于85%。应为标示值的90%~110%。壳聚糖检测液的pH应为5.0~8.0;壳聚糖盐检测液的pH应为4.0~6.0。在20℃时壳聚糖的动力黏度不得超过标示量的80%~120%。6.7重均分子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壳聚糖或其盐重均分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M。)由制造商确定。壳聚糖蛋白质残留量应不大于0.2%(质量分数)。6.10乙醇等有机溶剂残余量乙醇残余量应不大于0.5%(质量分数)。6.11干燥失重应不大于10%(质量分数)。应不大于1.0%(质量分数)。应不大于0.5%(质量分数)。不得过百万分之一。6.15细菌内毒素含量每1.0mg壳聚糖或其盐细菌内毒素含量应小于0.05EU。4应无菌。如果壳聚糖或其盐以无菌方式提供,应进行该项目的检测,并按照GB18278.1、GB18279.1、GB18280.1进行无菌工艺确认。如果采用环氧乙烷灭菌,还应按照GB/T16886.7对其残留量进行控制和检测。每克(g)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小于100CFU,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小于20CFU,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6.18生物学性能7试验方法肉眼直接观测,应符合6.规定7.4脱乙酰度准确称取在105℃下干燥至恒重的样品0.2g~0.3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0.1mol/L的盐酸滴定液30mL,在20℃~25℃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水稀释)。加入甲基橙-苯胺蓝(将0.1%的甲基橙水溶液和0.1%苯胺蓝水溶液以1:2体积比混合)指示剂5滴~6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至红色褪去。按式(1)和式(2)计算。 (2)p——样品中氨基含量,%;5D.D——样品的脱乙酰度,%;准确称取在105℃下干燥至恒重的样品0.D.D——样品的脱乙酰度,%;比例加入纯化水,在37℃±1℃于密闭容器中浸提24h,制备检测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31pH测定法测定,应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操作溶液有颜色,可按2015年版四部,通则0821,重金属检查法(第一法)第一段中“若供试液带颜色”进行。应符合6.8规定。6应满足6.12要求。准确称取供试品2.0g,壳聚糖用1%乙酸溶液或壳聚糖盐用纯化水400mL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将溶液转移至2L容器中,加纯化水200mL。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2h,加热过程中盖住烧杯口。用砂芯漏斗(3#)过滤,用水洗涤残留物,100℃~105℃干燥至恒重,按照残留物重量与取样量进行计78.3贮运标志8(规范性附录)A.1测定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704,氮测定法第二法(半微量法)规定的方法进行。A.2结果计算壳聚糖含量按照式(A.1)和式(A.2)(壳聚糖及其一元羧酸盐)、式(A.3)(壳聚糖二元羧酸盐)计算:N——待检样品中的总氮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克(mg/g);F——待检样品中水分含量,%;V₁——样品管消耗标准硫酸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V₀——空白管消耗标准硫酸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w——壳聚糖含量,%;14——氮原子质量;M——理论条件下,壳聚糖或其盐单元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或壳聚糖盐单元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式:壳聚糖及其一元羧酸盐:203-42×DD%+M×DD%………………(A.4)壳聚糖二元羧酸盐:203-42×DD%+1/2×M×DD%………………(A.5)式中:M——壳聚糖盐的羧酸根摩尔质量[壳聚糖:0;盐酸盐:36.5;DD%——壳聚糖或其盐的脱乙酰度,%。9(规范性附录)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测定B.1原理光散射法是测定高聚物绝对分子质量的方法。高分子溶液可视为不均匀介质,当光通过它时,人射光就会发生散射。其散射光强度远高于纯溶剂,并且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链形态、溶液浓度、散射光角度和折光指数增量(dn/de)密切相关。因此由光散射法测得不同浓度(c)的高聚物溶液在不同散射角(θ)下的散射光强(I)数据后,即可求得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等。君要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可采用激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联用法(LLS-GPC)。B.2设备相关色谱柱1.0L进样环。B.3溶液制备B.3.1流动相(推荐)0.25mol/L乙酸-乙酸钠缓冲液520.2%叠氮化钠)推确称取乙酸钠205g叠氮化钠2.0g,准确称取供试品适量用上述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适宜浓度,用0.22μm过滤器过滤。B.3.3样品制备(dn/de测定)准确称取供试品适量,用上述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适宜浓度,再用流动相按照1:5、2:4、3:3、4:2、5:1的浓度比进行梯度稀释,配制成6个不同浓度的系列样品,用0.22μm过滤器过滤。B.4步骤B.4.1折光指数增量(dn/dc):用流动相清洗后的进样器,依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抽取适量样品,注入示差检测器,在基线出现平行时采集数据1min,通过仪器系统测定出dn/dc。B.4.2将色谱柱与激光散射仪和示差检测器连接,流动相冲洗至基线平稳后,取适量样品溶液进样,在规定流速、色谱柱温度条件下检测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B.5结果计算检测完毕后,通过仪器配套的色谱分析软件确定样品的峰面积,输入dn/dc值,根据软件要求设置其他相关参数,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并输出报告。(规范性附录)蛋白质含量测定C.1原理考马斯亮蓝(CoomassieBrilliantBlue)G-250具有两种色调,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与蛋白质结合后转为青色,蛋白质与染料结合物在598mm处有最大光吸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C.2设备C.2.1分析天平C.2.3旋涡式混合器。C.3溶液制备C.3.1考雪斯亮蓝G-250斌液:称取考马斯密蓝C-250100ng溶解手50mL的95%乙醇中,再加入浓盐酸50mL,并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号过滤,取法液,置于标色C.3.2蛋白质标准液(30μg/I)精确称取生血清白蛋日对照品,用水稀释成药300/g/ml作为储备C.4样品准备准确称取供试品约50mg,用1%乙酸溶解并稀释,制成5mg/mL的溶液。精密量取1mL置样品C.5测定步骤C.5.1按下表制备蛋白质标准液。表C.1蛋白质标准溶液系列浓度0234501%乙酸溶液/mL0蛋白质浓度/(μg/mL)036C.5.2在标准液系列的各试管及样品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用旋涡式混合器使试管中溶液充分混合,并在室温20℃±500μg的标准储备溶液。在4℃下贮存,有效期为1个月。临用前,取上述标准储备溶液稀释成D.6步骤[1]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2009年发布,关于印发无源植入性和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的通知,食药监办械函[2009]519号).tartingMaterialsIntend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