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与色彩》单元测试(试题版)_第1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与色彩》单元测试(试题版)_第2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与色彩》单元测试(试题版)_第3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与色彩》单元测试(试题版)_第4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与色彩》单元测试(试题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单元测试测试题一、填空题【22分】1、光从一处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 ),这种现象叫作()。2、瀑布前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3、在玩“借助镜子读文字”的游戏时,我发现镜子中的文字是()的。4、成语“珠光宝气”中的“光”是由于()形成的;“电光火石”中的“光”是()光源。5、镜子可以改变光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6、太阳光是是由( )种单色光构成的,透过蓝色滤光片,看到白色的衣服是( )色的。二、判断题【10分】1、教室的墙刷成白色能更好地反射光。()2、光碰到镜面后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出去,形成反射光。()3、光沿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没有关系。()4、在同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5、用不锈钢勺子的正反面照一照自己,形成的影像是一样的。()6、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7、镜子能反射阳光,其他物体都不能反射阳光。()8、萤火虫是生物光源的代表。()9、我们之所以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把一部分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TOC\o"1-5"\h\z( )10、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三、选择题【24分】1、小明制作了几个彩色轮,旋转后不能变成白色的是( )。A.红、橙、黄、绿、蓝、靛、紫 B.黄、绿、蓝 C.红、绿、蓝2、下列成语中,包含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杯弓蛇影 B.如影随形 C.无影无踪3、“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月亮是自然光源B.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4、可以从潜望镜下面的孔看到上面孔外面的物体,这说明()。A.光可以沿曲线传播B.光是可以散射的,通过光的散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C.平面镜能反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5、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A.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B.家用穿衣镜C.眼镜6、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7、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A.多建高楼大厦,使用玻璃幕墙B.家里装修时,墙面尽量使用光滑的材料C.剧场的墙面使用粗糙的材料8、下列物体中,反射效果最差的是()。A.白色墙壁 B.棕色木板 C.黑板9、潜望镜常用于()。A.飞机B.坦克 C.潜艇10、红色的滤光纸可以让( )光通过。A.红B.绿C.蓝11、下面的情况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A.黑夜打开手电筒,看到光柱B.看到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直射进树林C.利用太阳灶烧开水12、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C.光的色散四、连线题【8分】请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解释连线。云开见日 光的折射镜花水月 光的色散海市蜃楼 光的反射彩虹当空 光沿直线传播五、画图题【14分】1、小华家卧室的结构如图所示,由于室内很暗,当阳光从阳台射入时,请你想办法帮小华将阳光弓到室内,照亮书桌。2、下面是潜望镜的原理图,请你画出沿水平方向射入镜筒的光线的传播路线。六、综合题【22分】1、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在夜晚,我们可以通过光在水面发生的( )来判断前方的路况。【3分】(2)在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看到地布上()处是小水坑。【3分】人较亮 B.较暗 匚亮度适中(3)请画出人迎着月亮走时,光线经过水面反射的光路图。【7分】月亮2、“囊萤映雪”描述了晋代两个家贫而又刻苦读书的人的故事。其中的“囊萤”是指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映雪”是指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月亮的光亮来读书。【9分】图1 图2(1)在“囊萤映雪”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A.萤火虫 8.月亮 C.雪(2)〃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利用的是()现象。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3)类似的故事还有“凿壁偷光”(图2),讲述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利用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匡衡利用的是()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单元测试测试题一、填空题【22分】1、光从一处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2、瀑布前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小水滴),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彩虹)。3、在玩“借助镜子读文字”的游戏时,我发现镜子中的文字是(左右相反)的。4、成语“珠光宝气”中的“光”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电光火石”中的“光”是(自然)光源。5、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6、太阳光是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的,透过蓝色滤光片,看到白色的衣服是(蓝)色的。二、判断题【10分】1、教室的墙刷成白色能更好地反射光。(V)2、光碰到镜面后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出去,形成反射光。()3、光沿直线传播与影子的形成没有关系。(X)4、在同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V)5、用不锈钢勺子的正反面照一照自己,形成的影像是一样的。(X)6、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7)7、镜子能反射阳光,其他物体都不能反射阳光。(X)8、萤火虫是生物光源的代表。(7)9、我们之所以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把一部分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7)10、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七种单色光。(7)三、选择题【24分】1、小明制作了几个彩色轮,旋转后不能变成白色的是(B)。A.红、橙、黄、绿、蓝、靛、紫B.黄、绿、蓝 C.红、绿、蓝2、下列成语中,包含光的反射原理的是(A)。A.杯弓蛇影 B.如影随形 C.无影无踪3、“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月亮是自然光源B.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4、可以从潜望镜下面的孔看到上面孔外面的物体,这说明(C)。A.光可以沿曲线传播B.光是可以散射的,通过光的散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C.平面镜能反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5、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C)。A.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B.家用穿衣镜C.眼镜6、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A)。A.平面镜B.凹透镜 C.凸透镜7、下列方法中,(C)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A.多建高楼大厦,使用玻璃幕墙B.家里装修时,墙面尽量使用光滑的材料C.剧场的墙面使用粗糙的材料8、下列物体中,反射效果最差的是(C)。A.白色墙壁 B.棕色木板 C.黑板9、潜望镜常用于(C)。A.飞机B.坦克C.潜艇10、红色的滤光纸可以让(A)光通过。A.红B.绿C.蓝11、下面的情况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C)。A.黑夜打开手电筒,看到光柱B.看到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直射进树林C.利用太阳灶烧开水12、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B)。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四、连线题【8分】请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解释连线。云开见日镜花水月光的色散海市蜃楼光的反射彩虹当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云开见日镜花水月光的色散海市蜃楼光的反射彩虹当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五、画图题【14分】1、小华家卧室的结构如图所示,由于室内很暗,当阳光从阳台射入时,请你想办法帮小2、下面是潜望镜的原理图,请你画出沿水平方向射入镜筒的光线的传播路线。六、综合题【22分】1、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在夜晚,我们可以通过光在水面发生的(反射)来判断前方的路况。【3分】(2)在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看到地布上(A)处是小水坑。【3分】人较亮 B.较暗 匚亮度适中(3)请画出人迎着月亮走时,光线经过水面反射的光路图。【7分】2、“囊萤映雪”描述了晋代两个家贫而又刻苦读书的人的故事。其中的“囊萤”是指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映雪”是指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月亮的光亮来读书。【9分】图1 图2(1)在“囊萤映雪”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A)A.萤火虫 8.月亮C.雪(2)〃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利用的是(B)现象。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3)类似的故事还有“凿壁偷光”(图2),讲述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利用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匡衡利用的是(C)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3、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4、判断某种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关键是判断某种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5、可见的“发光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6、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7、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8、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9、光是一种能量。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第2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有抛光的金属面等。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6、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第4课七色光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3、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4、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贯、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5、白光可以分散成不同色光,而且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6、我们可以用彩光手电简和分色圆盘陀螺来认识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第二单元热传递知识点第5课热传导1、热可以人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他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2、热传导时,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4、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的现象。也就是说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让低温物体热起来。5、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第6课热对流1、热在空气中的传递过程,发现气体受热会上升,遇冷会下降,循环流动。2、热在水中传递的过程,发现液体受热会上升,遇冷会下降,循环流动。3、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涵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4、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5、我们可以借助染色法(色素入借助法(利用其他物体,如茶叶、木屑等)看到水受热后的运动。6、气体的传热方式与液体相同,都是对流、第7课热辐射1、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2、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3、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4、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量。不同点:一是热传递的过程不同。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热对流是循环传递;热辐射是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直线传递。二是热传递的媒介不同。热传导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弱;热对流只在气体和液体中存在;热辐射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5、利用热传递工作的工具往往同时具备多种热传递方式。电烙铁是运用热传导的方式传热。电水壶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两种方式传热。烤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