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专业试题_第1页
传染病防治专业试题_第2页
传染病防治专业试题_第3页
传染病防治专业试题_第4页
传染病防治专业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防治专业试题PAGEPAGE1本溪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考试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姓名:单位:职称:得分:共100道试题,每题1分,其中单选题75道,多选题25道,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案件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C.自然灾害、军事战争、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A.重大食物和化学中毒B.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C.重大职业和新发传染病事件D.重大灾害和食物中毒()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A.1B.2C.12D.24()4.国务院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A.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B.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C.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D.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5.一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行政部门确认。A.国务院B.省级C.市级D.县级()6.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A.专业机构B.任何单位和个人C.执法机构D.公安司法机关()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日期是:。A.2007.8.30B.2007.11.1C.2008.5.12D.2008.11.1()8.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A.不定期地和系统地B.连续地和系统地C.持续地和随机地D.连续地和不定期地()9.症状监测主要收集和分析的数据是,及时发现疾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异常聚集。A.法定传染病报告B.实验室监测结果C.特定疾病临床症候群的发生频率D.确诊病例()10.信息收集与交流、、预警决策系统,是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三要素。A.预警人才队伍B.预警信息平台C.预警管理制度D.预警技术和指标()11.风险(Risk)事件发生的组合,通常具有不利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A.危害性和后果B.危害性和可能性C.可能性及后果D.可能性和严重性()12.日常风险评估主要采用:。A.专家会商法B.De1phi专家咨询法C.风险矩阵法D.决策流程图法()13.德尔菲法又称。A.专家会商法B.专家调查法C.风险矩阵法D.分析流程图法()14.风险流程图法指通过建立风险评估的,采用层次逻辑判断的方法,将评估对象可能呈现的各种情形进行恰当的分类。A.专家会商结果B.专家调查意见C.逻辑分析框架D.风险二维矩阵()15.风险沟通的最核心任务就是。A.向媒体发布消息B.维护或修复社会信任C.满足公众知情权D.为政府服务()16.在公共卫生领域,是风险沟通传播主体。A.政府B.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疾控中心D.健康教育机构()17.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5种国际监测的传染病,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进行同步监测。A.艾滋病B.麻疹C.登革热D.出血热()18.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监测的疾病有。A.2类28种B.3类32种C.3类37种D.3类39种()19.大众沟通中,不属于媒体沟通的是。A.新闻通气会B.联合采访C.政府网站发布D.开通咨询热线()20.分析流程图法属于风险评估。A.定性法B.定量法C.定性与定量结合法D.均不是()21.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金标准”。A.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B.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C.辽宁省较大、一般级乙丙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试行)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22.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A.1周内B.2周C.3周D.1月()2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标准。A.判定标准B.报告标准C.处置标准D.评估标准()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个案归并功能,是将系统中的个案与系统数据进行关联。A.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B.强化监测专报系统C.死因监测系统D.基本信息系统()25.某突发事件,初次报告时,病例为20人,进行进程报告时病例增加到30人,进程报告中报告的病例数为。A.10B.20C.30D.50()26.现场调查中制定病例定义最主要四要素是:A.发病的时间、地点、人群和病人的临床表现B.发病的时间、地点、人群和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C.发病的时间、地点、人群和病人与其他病例的关联性D.发病的时间、地点、人群和病人暴露相关危险因素()27.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特指:A.疾病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的发生频率B.疾病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中的发生频率C.疾病在家畜(禽)间、野生动物间、人间的发生频率D.疾病在不同时间、场所、高危人群中的发生频率病例组对照组合计暴露8020100非暴露2080100合计100100200()28.右表为一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其OR值为A.16B.1C.0.25D.4()29.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和控制应同时进行,但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偏重某一方面。下表是针对暴露来源和病原微生物知道与否制定的调查和控制关系表,那么空格项应是:来源/传播途径知道不知道病原微生物知道调查+,控制+++调查+++,控制+不知道调查+++,控制+++A.调查+++,控制+++B.调查+,控制+C.调查+,控制+++D.调查+++,控制+()30.针对鼠疫菌描述,下列那组正确?A.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端钝圆,且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B.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端钝圆,且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无荚膜,有鞭毛,无芽胞。C.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端钝圆,且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无荚膜,无鞭毛,有芽胞。D.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两端钝圆,且两极浓染的卵圆形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有芽胞。()31.辽宁省鼠疫疫源地为A.旱獭疫源地B.黄鼠疫源地C.砂土鼠疫源地D.家鼠疫源地()32.鼠疫的临床分型上最多见为:A.腺鼠疫B.肺鼠疫C.肠鼠疫D.败血症鼠疫()33.出现继发性肺鼠疫病例,其流行病学最主要意义:A.是鼠疫病例致死率升高因素之一B.可成为原发性肺鼠疫流行的重要传染源,应严密隔离治疗。C.说明临床治疗措施不当D.说明预防控制措施不力()34.鼠疫患者血象检测A.白细胞计数剧增B.白细胞计数降低C.白细胞计数正常D.白细胞计数早期正常或降低,后期增高()35.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属于:A.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B.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D.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6.采集鼠疫病例恢复期血清最佳时限为:A.起病后第14日,或退热后第7日B.起病后第7日,或退热后第7日C.起病后第14日,或退热后第3日D.起病后第7日,或退热后第3日()37.鼠疫病例特异性治疗首选药物为A.青霉素B.链霉素C.磺胺类药物D.广谱抗生素()38.鼠疫预防性用药首选:A.青霉素B.链霉素C.磺胺类药物D.广谱抗生素()39.鼠疫病人解除隔离条件A.完成48小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出现临床好转为止B.完成24小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出现临床好转为止C.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消失,每日一次,连续三次细菌学检验结果阴性D.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消失,每隔一日进行细菌学检验,连续三次阴性()40.对于鼠疫控制区域“大隔离圈”的说法,下列哪条不正确A.大隔离圈的划定原则是以出现鼠疫患者、疑似患者、鼠疫尸体的住宅为中心,将所在村屯或街道的一部分或全部划为大隔离圈。B.大隔离圈内的人员可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直接接触者给予预防性服药,隔离期限为9天。C.大隔离圈划定后,即可开展消毒、灭蚤、灭鼠和环境卫生整治。D.大隔离圈内经疫区处理达到标准后,可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居民进行生产活动、集会和集体活动,但不准外出。()41.动物鼠疫疫区处理,下列哪条说法不正确A.无论在城镇或农村,凡人口较密集地区,在居民点内发现疫鼠、疫蚤,均应等同于发现人间鼠疫患者,加以严格的疫区处理。B.疫区在彻底灭鼠、灭蚤基础上,即使没有鼠疫患者,也应严格消毒。C.大、小隔离圈内的人员在10天内不得外出。D.疫区内严禁群众用器械捕鼠,以防止疫蚤游离感染人。()42.临床上称“黑死病”的鼠疫类型为A.腺鼠疫B.肺鼠疫C.肠鼠疫D.败血症鼠疫()43.上肢或颈部的腺鼠疫患者,如继发脑膜炎鼠疫主要是经过什么途径播散的。A.经颈动脉血行播散B.经蛛网膜下腔与颈淋巴腺之间的淋巴通道C.腺鼠疫破溃后经呼吸道播散D.腺鼠疫破溃后经消化道播散()44.如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负责了解疫情情况并采取防控措的责任部门或单位为A.县级卫生行政部门B.县级疾控机构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D.市级疾控机构()45.关于鼠疫潜伏期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最短潜伏期1天,最长潜伏期10天,平均潜伏期2天。B.鼠疫潜伏期依型别不同不同,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达8~9天。C.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6~7天。D.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9~10天。()46.关于霍乱潜伏期下列说法哪个正确A.最短1天,最长6天,通常2~3天B.最短数小时,最长6天,通常1~2天C.最短数小时,最长5天,通常1~2天D.最短数小时,最长8-9天,通常1~2天()47.霍乱在一个市(地)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属于:A.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B.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D.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8.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属于:A.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B.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D.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9.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属于:A.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B.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D.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0.关于霍乱传染源,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A.霍乱是人类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B.急性期病人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菌,重、中型病人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极易污染周围环境,因而是重要的传染源。C.轻型病人由于及时就诊的少,临床上又易误诊和漏诊,作为传染源意义更大。D.霍乱病人其潜伏期内无传染性。()51.霍乱病人在临床症状消失后3个月内带菌的为A.潜伏期带菌者B.恢复期带菌者C.健康带菌者D.慢性带菌者()52.发现霍乱或疑似霍乱病人,报告时限为:A.城市2小时,农村6小时B.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C.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D.无论城市农村均为2小时()53.在霍乱病人潜伏期末常能从病人的粪便中查出霍乱弧菌,为A.潜伏期带菌者B.恢复期带菌者C.健康带菌者D.慢性带菌者()54.粪便中虽排出霍乱弧菌而始终没有临床表现者。为A.潜伏期带菌者B.恢复期带菌者C.健康带菌者D.慢性带菌者()55.用于霍乱病原分离,采集下列哪种标本更好?A.粪便B.呕吐物C.肛拭子D.血清()56.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暴露人群中具备霍乱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A.霍乱疑似病例B.霍乱临床诊断病例C.霍乱确诊病例()57.在疫源检索中,粪便培养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A.霍乱疑似病例B.霍乱临床诊断病例C.霍乱确诊病例()58.至今已发现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A.H1N1、H3N2、H5N1、H7N7和H9N2B.H5N1、H7N2、H7N3、H7N7和H9N2C.H5N1、H7N1、H7N2、H7N7和H9N2D.H5N1、H1N1、H7N2、H7N7和H9N2()59.目前认为哪种动物为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的贮存库A.家禽B.水禽C.候鸟D.猪()60.有禽流感流行病学接触史,且无其它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应诊断为人禽流感:A.医学观察病例B.疑似病例C.临床诊断病例D.确诊病例()61.有禽流感流行病学接触史,伴有关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或微量中和试验(MN)A(H5N1)抗体阳性,应诊断为人禽流感:A.医学观察病例B.疑似病例C.临床诊断病例D.确诊病例()62.对于被诊断为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向谁报告,并对其进行医学观几天?A.辖区县(区)人民政府,7天B.辖区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7天C.辖区县(区)卫生行政部门,3天D.辖区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天()63.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疑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报告时限为:A.城市2小时,农村6小时B.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C.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D.无论城市农村均为2小时()64.本省范围内出现散在疑似、临床诊断、确诊人禽流感病例,属于:A.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B.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C.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D.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65.本省范围内出现禽类大量死亡(包括农业部门通报的某地出现大量不明原因禽类死亡),属于:A.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B.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C.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D.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66.人禽流感暴露后发病的潜伏期A.1~5天,多为2~3天B.1~7天,多为2~4天C.1~9天,多为2~3天D.1~14天,多为5~7天()6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产生的中和抗体高峰滴度可维持多长时间?A.约1个月B.约2个月C.约2年D.终身()68.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A.高热,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B.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C.结膜炎D.高热,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69.感染H5N1亚型的患者血象检测A.白细胞计数剧增B.白细胞总数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C.白细胞计数正常D.白细胞计数早期正常或降低,后期增高()70.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后,咽、鼻拭子或含漱液采集最佳时间:A.患者发病后1~3天B.患者发病后3~5天C.患者发病后5~7天D.患者发病后7~14天()71.人间禽流感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复核工作,由谁承担。A.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实验室(国家流感中心)B.省级疾控机构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C.市级疾控机构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D.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72.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最佳时间:A.发病48小时内B.发病72小时内C.发病5天内D.发病7天内()73.感染H5N1亚型的患者临床早期主要表现;A.高热,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B.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C.结膜炎D.高热,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74.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预后较差的有:A.H9N2B.H7N7C.H5N1D.H7N3()75.采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急性期血清时限要求为:A.患者发病后2天内B.患者发病后5天内C.患者发病后7天内D.患者发病后10天内二、多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76.卫生应急工作内容大体包括: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卫生应急工作管理制度建设、卫生信息报告与发布、现场处置、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卫生应急事件预案编制和等。A.卫生应急管理B.监测预警C.应急实验室网络D.卫生应急工作评估()77.传染病监测的主要方法包括:。A.发病学监测B.血清学监测C.病原学监测D.疫情及历史资料的收集()78.WHO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包括:。A.鼠疫B.疟疾C.流行性感冒D流行性斑疹伤寒()79.实现预警的要素包括:。A.信息收集与交流B.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预警技术和指标D.预警决策系统()80.结案报告中的那些信息是不可更改的?A.事件名称B.事件类别C.发病人数D.死亡人数()8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目的A.查明病因B.预测疾病发展趋势C.控制或终止疾病进一步发展D.评价控制措施效果()8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中最终作出病例判断应依据A.病例的临床表现B.病例的实验室检查C.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D.病例的治疗效果()8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假设应包括:A.危险因素来源B.传播方式和载体C.与疾病有关的特殊暴露因素或致病因子D.高危人群()84.验证病因假设,因果推论成立应具备的条件A.暴露与疾病有明确的关联强度B.暴露在前,发病在后C.生物学上言之有理D.存在计量反应关系()85.鼠疫主要传播途径有A.昆虫传播B.空气传播C.接触传播D.垂直传播()86.所谓的鼠疫颜貌包括:A.颜面潮红或苍白或发青;B.有重病感或恐怖不安;C.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D.口腔有溃疡()87.在鼠疫疫源地建立的“三报”制度,包括:A.报告病死鼠B.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C.报告外来人员D.报告不明原因的急死病人()88.鼠疫疫情或疫区处理,流行病调查组职责有:A.负责人间和动物鼠疫现疫流行病学调查B.追溯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染源接触者C.确定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