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之调查柘荣县中医药文化_第1页
社会实践之调查柘荣县中医药文化_第2页
社会实践之调查柘荣县中医药文化_第3页
社会实践之调查柘荣县中医药文化_第4页
社会实践之调查柘荣县中医药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发展,服务海西,我与祖国共奋进—关于柘荣中医药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的背景和动机: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为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等都促进我们福建省的海西建设和中医药文化建设,为此,我校福建中医学院也迎合时代的潮流,进一步充实我校建成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全面展示中医药学的辉煌成就和闽台地区医学特色,让我校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充分展示中医药历史成就与文化内涵,更好地成为对外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的窗口为此,我们决定组成团队,开展家乡的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实践调查,寻访柘荣的中医药文化,让人们都来了解各地的中医药文化,加深全社会对柘荣中医药文化艺术的认识,加强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的责任感……时间:2010年2月17日~2010年2月25日地点:福建柘荣县双城镇、下村、溪坪里、乍洋等乡镇方式:在柘荣县经贸局领导的协助下,我对柘荣县双城镇、下村、溪坪里、乍洋等乡镇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对跟中医药有关的领导和名老中医进行采访;文献搜索;网上搜索。科普、教学、旅游、休闲、养生保健于一体的观光胜地和活的立体的“本草纲目”般的“药博园”。

设立“百草园、木本园、藤蔓园、太子参园、三尖杉园、牡丹芍药园┄┄”等园区。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球场、天然游泳池、招待所、餐厅、休闲娱乐、药理中心等设施,把有柘荣特色的药酒、药膳、药浴、药容、药饰、中医药调理与旅游、休闲、度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药博园”成为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中的一个“特色园”。其近期设想:一)建立展馆。馆前设立医药名家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等人的高大塑像或雕像,同时,题写医药名家的语录,增强医药文化氛围。展馆前厅介绍柘荣药业发展史、药志,并请相关的高层领导题词,介绍柘荣药业发展成就。馆中用药用植物标本、药业图片、中药材实物等展示柘荣丰富多彩的药用植物资源和柘荣人民为构筑“闽东药城”付出的辛勤劳动和非凡历程。

(二)建立药用动植物种养园。目前已种植杜仲、厚朴、辛荑、黄栀子、三尖杉、女贞、枸杞、白术、牡丹、芍药、太子参等100多种。新建杨梅山梅花鹿养殖基地。

(三)建立中药材研究示范基地。形成集科研、示范、观光为一体的药博园,力争发展成为福建乃至有全国影响的药材科研、示范的种植园区。

其配套设施建设:

①建设标志性山门一座。②路网硬化建设。③天然游泳池。可就近利用杨家盛天然游泳池稍加改造而成。④餐饮设施。设立别具一格的药膳、药饮等餐饮服务部。⑤药理中心。设立独树一帜的药浴、药容、中医药调理中心。⑥展销部。展销有柘荣特色的中药材、药品和纪念品,供到此科研、学习、参观、考察、旅游、休闲、度假的人选购。图片如下:闽东药博园杜仲园和原生药用植物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园:(3).2月21日,本人和袁芳芳拜访柘荣中医院院长,据院长介绍,柘荣中医院的历史还是很短暂的,前身是县卫生院,很少具有柘荣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东西,但是,院长还是向我们介绍了下柘荣中医药的历史:“民国及以前,柘荣境内医疗以中医为主。中医人员一部分是靠祖传父教,世代从医;一部分老中医带学徒,从师出艺;一部分是到老药铺当药剂生,自学成才。其中较负盛名的有伤寒科林文山、吴广治、吴大群、林国珍、林石弟、林灿机,妇科陶珍山、幼儿科游康弟、骨伤科章立笋,喉科江启树、蛇伤科魏阿齐、麻痘科陆招拱,青草、妇科雷春妹等。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鼓励中医带徒,选送人员培训进修,发扬家传师授的优良传统,中医队伍不断壮大。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名老中医和个体诊所医生遭受冲击。1978年后,落实政策,为曾受错误处理的11位医生恢复名誉,或重新安排工作。院长还拿起柘荣县志侃侃而谈道:“柘荣中医药也有悠久历史,从事中医药堂寓者多为世医传人,诊断病症依据“八纲辨证,六经分析”、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有不少对医药研究甚深的名医。清乾隆年间乍洋乡石山村名老中医陶思渠,医术精湛,人称其能“起死回生”。著有《十二经方议秘要》行世;清朝,城郊乡高园村麻痘专科陆元端,人称“麻痘之圣”;民国时期,堵坪乡洪坑村名老中医林国珍,著有《春秋新案》、《新编三字经》和《临床医案四十条》等;双城镇溪坪街林文山也是远近闻名,精于伤寒的老中医;堵坪乡石咸村祖传名老中医吴如贤著有《王叔和脉学和七表八里》、《妇儿科祖传临床秘诀》;黄柏乡名老中医游康弟,将行医54年的临床经验整理成《儿科禁成》、《妇科达圣篇》、《麻书岐黄之术》等作为祖传秘诀。以上医学著作都是家传手抄本,未曾发表。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名老中医发扬祖传技艺,用于临床,效果良好。如陆元端的儿子及孙辈中从事中医的仍精于麻痘,颇负众望。林国珍,林文山的后代,治疗后代,疗效较著。他们一方面从事医疗工作,一方面加强中医研究,总结临床经验,医疗技术不断提高。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医药人员参加医学研究。1989年成立中医学会,加强中医研究,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骨伤科,喉科,祖传蛇医、少数民族妇产科,已经民间青草药验方等加以发掘整理,并参加省地中医交流展览。中医人员还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撰写成数十篇中医论文,发表于省地报刊或在省地医学研究会上交流。其中,吴圣柏的《治眩晕》、《射干麻黄汤加减治幼儿哮喘》、黄伏顺的《补中益气汤在外科的应用》、《解表药在外科的应用》、《外科正宗治乳八法》、《银屑病临床一得》,吴友旺的《异病同治举偶》,吴岩泉的《川山奇病中医药治疗概况》、《丹溪治法心要》,吴玉龙的《天台乌药加减治疗阑尾炎、胆囊炎的体会》等论文均发表于省级报刊上。吴岩泉的《浅谈“千金药方”对灸法的的贡献》在中国针灸学会文献研讨会第二次学术会议上交流,受到重视。”在看到《柘荣县志》,了解柘荣的中医药历史时,也惊叹原来柘荣这么小的地方,原来也曾拥有那么多的中医药资源的:柘荣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季节分明,有利于动植物药材生长,矿物药材亦有蕴藏。据《柘洋方志》载有动植物,矿物药材89种。柘荣药材产地分布,地区品种等,编有《柘荣县中医资源名录》一册。据柘荣中医药院长介绍,黄柏、楮坪乡、英山、宅中、和富溪主要药材180多种、其中属全国普查品种的有100多种……城郊、东源、乍洋等主要药材130多种……现今因为对野生药材资源盲目开发,大面积的原生植物群落逐渐逆行、演替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长期的人畜破坏、垦荒利用部分药材生产适应区。中草药资源蕴藏量逐年减少。濒危品种增多。本人和柘荣中医院院长在其办公室的合影以及柘荣县志:(4).2月22日,经吴副局长的引进,我们前往柘荣县下村并拜访了福建天人药业有限公司的冯厂长,到达之前,迎面吹来的春风里夹杂着太子参的浓厚的气味,芳香扑鼻,见到冯厂长,表明我们的来意时,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积极主动的配合我们,让我们兴奋不已。

据了解,福建天人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种植、养殖、加工、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中药生产企业。建有贵细药材生产线、毒性药材生产线、普通药材生产线、中心实验室,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十六种炮制工艺,是福建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的中药饮片专业生产企业,汇集了全国道地中药材700多个品种。天人药业还是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单位,建有梅花鹿养殖场,黑熊养殖基地。2006年至今公司连续两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的带动作用,采用提供种苗、农药化肥与确立最低保护收购价的方式,建立了“公司+农户+基地”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现公司已建立“瑞祥天人”商标为主导的贵细中药饮片以“天人堂”连锁专卖总店及部分分店,计划辐射华东区的品牌连锁、加盟店的销售网络。冯厂长强调,中医是一门经验学,需要有多年的时间积累方能有一些建树。图片:(5)。2月23日,我们前往柘荣太子参贸易中心进行实地探察,了解太子参的交易行情。回首柘荣太子参的发展历程,可谓是几多欢乐几多愁,时而贵如金,时而贱如土,身价几番浮沉。历经风风雨雨的柘荣人从中汲取教训,他们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大流通带来大发展。由“柘荣太子参”证明商标这块招牌引来的“金凤凰”不单是江中制药集团一家,自2001年7月,“柘荣太子参”获准注册成为我国中药材类的第二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柘荣常年设点收购太子参的数十家药业企业中就有北京同仁堂、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上海养和堂、武汉健民、东莞保健品厂等国内知名制药公司。图片:(6).2月24日,我们前往溪坪里拜访了柘荣名老中医吴金川老先生,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写有“德高望重”的匾额,还看到了众多古代医家的画像,如张仲景,扁鹊等。接着吴老先生介绍了他从事中医事业已经六十多年,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仍然有许多人慕名前来让他诊病的情况。从络绎不绝的来访者中我们可感受到传统中医的魅力。另外亲眼目睹了吴金川先生已经高龄八十多岁却仍然神采奕奕、活动灵便,我们因此对中国传统医术的博大精深深信不疑。老人见到我们来拜访,甚是欣慰,也非常主动地向我们介绍中医药的文化,据了解,他不仅是柘荣鼎鼎有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他还获得种种的荣誉,获得医学博士,医学教授,成功中国人等数十项殊荣……很多香港北京日本人士请他到外地授业治病都被他拒绝,因为现年纪已老。他还向我们介绍了他几十年来的事业,表现了老人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极度热爱,他还向我们介绍了他临床中治疗的各种疑难杂症,还表示即将出版四本他毕生以来对临床工作的关于中医有关的书《妇科临床经验偶拾》、《儿科临床杂病》、《杂病临床验方》、《吴金川本草》。遗憾的是,由于吴老先生存有的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医学杂志和报纸已经积压,不便取出,我们就没有机会看到。在和吴老先生合影留念之后,我们拜别了吴老先生,结束了我们这次难忘的社会实践调查。

本人,吴金川老先生和袁芳芳的合影及小部分荣誉:结束语:通过这次对柘荣中医药文化的专访和调查,我对柘荣的中医药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次活动,不仅要求自己要有周详的组织策划能力,还需要借助各种途径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除了调动自己的协调能力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也让自己提高了不少,通过对经贸局吴副局长、柘荣县中医院院长、天人药业有限公司的冯厂长、吴金川老前辈的采访,不仅了解到很多关于中医药文化的东西,还学习了很多中医药文化的知识。其中,对他们的采访谈话中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他们谈话中共同的关于对柘荣中医药发展感到担忧的问题:国家和政府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潮流,下达各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柘荣县政府也虽然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但表现出的还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不很重视,做的也只是表面功夫,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促进各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措施,中医药人员的工资得不到保障,有的还保不住自己的铁饭碗,甚至改行。比如福鼎中医院面临解散的严重问题。总体上,农村的中医正在走下坡路。政府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资金少,基础设施还十分匮乏,政府对中医药文化的力度还不够,导致大部分人都更加愿意看西医而不看中医,而且中医的煎药复杂,疗效在短时间内较西医差。现今随着老中医的退休,年轻一代的中医师自身素质和技术还不完善,看病的也只在表面上,没有深层次的进修和提高自身的中医知识,导致很多人们对中医的认识越来越不信任,只有在西医也无奈的情况下,才会找中医师病急乱投医。国家虽然在大力宣传,但是总的来说没有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概念,中医药事业缺乏一个标准化,规范化,农村的中医药事业就得不到很切实可行的指导,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就表现的很盲目,中医的发展就很难得到规模化。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